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政治《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状况,认识到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 最初阶段。
掌握私有制的产生、阶级的出现以及国家的产生过程,理解这些现象是社会 发展的必然结果。
明确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分析不同社会形态的 进步性和局限性。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待社会现象。 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学会客观地评价不同社会形态的发展。
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教 学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社会发展是一个客观的、有规律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人类社 会的进步而努力奋斗的热情。
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 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过程。
(二)教学难点
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原始社会、阶级社会的演进过程及相关理论知识。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历史案例和现实事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理论 知识。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视频或展示一组反映不同社会形态 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社会是如何从原始社会发展到现代社会的。提问学生 对原始社会的印象和了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 社会的演进。
(二)讲授新课 原始社会
(1)原始社会的生产力状况
教师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介绍原始社会的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等生产力要素。 指出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主要使用石器等简陋的工具进行生产, 劳动对象主要是自然界中的动植物。
(2)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
结合生产力状况,分析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强调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剥削、 没有压迫的社会,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成果。这是由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所决定的,因为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共同劳动和平均分配才能保证 人类的生存和繁衍。
(3)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形式
讲解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形式 氏族。介绍氏族的特点和作用,如氏族是以 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组织,它在原始社会中起着组织生产、分配资源、维护社 会秩序等重要作用。
私有制的产生和阶级的出现
(1)私有制的产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私有制产生的原因。通过分析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如 金属工具的出现、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等,说明私有制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 然结果。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出现了剩余产品,这为私有制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
2
础。同时,个体劳动的出现也使得私有制的产生成为可能。
(2)阶级的出现
讲解私有制的产生导致了阶级的出现。随着私有制的发展,社会逐渐分化为不同 的阶级,即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奴隶主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而奴隶则 一无所有,只能为奴隶主劳动。阶级的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 开始。
(3)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 认识到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虽然带来了剥削和压迫,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 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阶级社会的出现也为国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国家的产生
(1)国家产生的原因
教师讲解国家产生的原因。指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随着阶级的出 现,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国家应运而生。国家的产生 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2)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分析国家的本质和职能。强调国家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其职能主要 包括政治统治、社会管理等方面。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国家在不 同历史时期的作用。
奴隶社会
(1)奴隶社会的生产力状况
介绍奴隶社会的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等生产力要素。指出奴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 相比原始社会有了很大的提高,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农业和手工业的进一步发 展等,为奴隶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
分析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强调奴隶主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只能为奴隶主劳动。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是一种极端不平等 的剥削关系。
(3)奴隶社会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3
组织学生讨论奴隶社会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引导学生认识到奴隶社会虽然存在着 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如文字的发明、 城市的出现等。同时,奴隶社会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如奴隶的悲惨命运、社会矛 盾的尖锐等。
封建社会
(1)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讲述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如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建立、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等。
指出封建社会是在奴隶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 物 。
(2)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
分析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强调地主阶级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农民依附于 地主,向地主缴纳地租等。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相比奴隶社会有了一定的进步, 但仍然存在着剥削和压迫。
(3)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征
介绍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征。在政治方面,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封建 社会的主要政治形式;在经济方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在文化方 面,封建文化具有保守性、等级性等特点。
资本主义社会
(1)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讲解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资产阶级革 命等。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是在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矛盾运动的结果。
(2)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
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强调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雇佣工人进行劳 动,工人获得工资。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是一种雇佣劳动关系,表面上看起 来比封建社会更加平等,但实际上仍然存在着剥削。
(3)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 之间的矛盾。指出这一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危机的根源,随着矛盾的
4
不断激化,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会被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取代。
(三)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原始社会、阶级社会的演进过程是一个客观的、有 规律的历史发展过程。
总结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过程,以及不同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特点和发展 趋势。
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发展的方向和未来,激发学生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人类社 会的进步而努力奋斗的热情。
(四)布置作业
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分析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区别。
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不同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发展历程,撰写一篇小论文。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有了较为系统的认 识,掌握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过程,以及不同社会形态的基本特征。在 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激发了 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也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 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知 识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讲解和引导;在小组讨论环节,部 分学生参与度不够高,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今后的教 学中,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