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1. 知道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与方向的变化规律。★2. 知道日晷是古代人根据日影变化规律发明的计时工具。★3. 会制作简易日晷,并了解日晷的种类和工作原理。教学目标研究物体影子的长短与方向的变化。1.用手电筒光照射一支竖立的铅笔,观察它的影子。2.改变照射的方向和高度,观察铅笔的影子有什么变化。3.试试在什么情况下,影子会不见。研究物体影子的长短与方向的变化。画出手电筒从不同方向和角度照射时小棒的影子。研究物体影子的长短与方向的变化。记录一天中阳光下小棒影子的长短。研究物体影子的长短与方向的变化。 影子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影子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光源、不透明物体和承接影子的屏。研究物体影子的长短与方向的变化 用手电筒模拟太阳,观察物体影子的长短与方向是怎样随“太阳”的位置变化而改变的。 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轨迹呈半圆形,我们可以用竹篾和手电筒来模拟。研究物体影子的长短与方向的变化太阳的位置变化对物体影子有什么影响?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着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影长的变化 研究阳光下小棒影子的变化。 1.把小棒插在橡皮上,固定在记录纸的观察点上。选择空旷处放置, 不要移动。 2.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并在记录纸上标出来。 3.每隔1小时在记录纸上标出小棒的影子,并记下时间。影长的变化 小棒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太阳的位置变化有什么关系?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相反……最短的影子出现在……影子的长短和……影长的变化 小棒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太阳的位置变化有什么关系?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的物体投下的影子在不断有规律地改变着:(1)影子的长短有规律地变化。早晨的影子较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逐渐变短,一过正午它又重新变长。(2)影子的方向有规律地变化。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早晨的影子在西方,正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东方。认识日晷 古代人早就注意到太阳的移动与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有关系,而且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于是制造出了计时工具。这一类计时工具在西方被称为太阳钟,在中国被称为日晷。赤道日晷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认识日晷认识日晷 你认为这些日晷是怎么工作的?牛顿钟立式日晷地平日晷日晷的工作原理: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盘,太阳由东向西移动,于是投向晷盘的晷针影子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比现代钟表的指针,晷盘则好比钟表的表面,用来显示时刻。早晨,针影投向晷盘西端的卯时附近;当太阳到达正南最高位置(上中天)时,针影位于正北(下)方,指示当地的午时;午后,太阳西移,日影东斜,依次指向未、申、酉各个时辰。认识日晷 它们有什么不同?牛顿钟地平日晷牛顿钟属于地平日晷,根据竖立在平坦地面的竿子在不同时刻的影子和线条的相对位置,直接读取时刻,是最原始的地平日晷。后来的地平日晷的晷针始终指向北极星,也就是晷针与晷盘的夹角是当地的纬度。认识日晷 它们有什么不同?立式日晷立式日晷的晷盘垂直于地平面,晷针的反向延长线指向北极星。赤道日晷的晷盘平行于赤道面,晷针指向北极星。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赤道日晷认识日晷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保存的地平日晷认识日晷欧洲人沿用至今的日晷认识日晷自制日晷 用硬卡纸和指南针制作一个地平日晷。1.在一张半圆形的硬卡纸上按第23页的活动记录标明刻度和方向。2.把一张三角形的硬卡纸竖直粘贴在半圆形硬卡纸上。3.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就能根据三角形硬卡纸的投影确定时间。用卡纸、指南针和硬纸板做一个地平日晷。1.在半圆形的卡纸上画上刻度。2.把一块三角形的硬纸板竖直粘在印有刻度的卡纸上。3.根据三角形纸板的投影,就可以判断当时的时间。自制日晷认识日晷日晷,又称日规,本义是日影。古代利用日影方向和长度变化测定时刻的天文仪器。由刻有时刻线的晷盘和装在盘中央的晷针组成。晷针影子随太阳运行而移动,投射在晷盘一条条代表不同时刻的时刻线上,就指示当时当地的时间。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认识日晷圭表是古代的一种天文仪器,由两个部件组成:直立于平地上的标竿或石柱,叫作“表”;正南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尺,叫作“圭”。登封观星台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