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教案(含解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2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教案(含解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第2课时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理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懂得 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
2. 理解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
3. 明确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学科核心素养
1. 政治认同:认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路径,坚定理想信念,坚 定文化自信,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文化强国。
2. 科学精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明确文化作品要反映时代风貌,要 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 资源,特别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要坚持不忘本来、 吸收外来、面向未来,通过综合创新,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 公共参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时代之基,积极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文化的实践。
重点难点 重点
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融通不同资 源,实现综合创新。
难点
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教师准备
提供和指导学生阅读《平凡的世界》等优秀文化创作案例,搜集优秀文化创作的 故事。精选素材,科学设置情境,精心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
阅读《平凡的世界》等优秀文化创作案例,搜集优秀文化创作的故事。
导入一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 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坚 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 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要秉持开放包容, 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 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 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导入二
最近的贵州“村BA”火了,而且火遍全球了。之所以称为“村 BA”,是因为这 场篮球比赛活动原本是当地的村民自发组织的,用他们的话来说,原本是要战胜 隔壁的村。这么简单的一种活动,为什么能火到全球呢 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总议题: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子议题一: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情景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 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 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我们要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同时坚 信马克思主义这个“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与时代同步 伐;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 时代明德;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 坚守高尚职业道德,做到勤业精业,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情景材料二 架梯子、站房顶、爬围墙,现场观众人山人海,几十个新媒体平台 账号同步直播,累计观看超过一亿人次。在贵州大山深处举办的乡村篮球赛火爆 出圈。2023年3月25日,贵州省首届“村BA”总决赛在台江县台盘村打响。
这场完全由群众举办、群众参与、群众享受的赛事,散发出浓郁的乡土味儿。场 地不过是一个露天球场,参赛的选手也都是当地村民,不售门票,不要赞助,连 奖品都是台江鲤吻香米、台江鲟鱼等当地人常吃的土产和精美的苗文化非遗礼盒; 没有棚顶的赛场,以苗族歌舞当啦啦队表演……每一个环节,都以富有本地 特色、为大众接受的形式展示出来,为观众呈现了纯粹的篮球快乐与激情。
学生互动1:结合情景材料一,归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总体要求。
教师点拨: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是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时代 之基,回答时代问题;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学生互动2:讨论贵州大山深处举办的乡村篮球赛火爆出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对我国文化发展有何启示
教师在贵州大山深处举办的乡村篮球赛火爆出圈的根本原因是坚持了以人民为 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乡村篮球赛火 爆出圈实质上是人民群众对满足自己精神文化发展的渴望和追求,反映了人民群 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给我们文化建设的启示: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文化是 在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 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人民的精 神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 造历史的辉煌业绩。
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不 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 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加强 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生产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丰富高品质文化消费产品的供给,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走上新台阶。
学生互动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什么要自信自立
教师精讲: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党的百年奋斗成功 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
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我们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党的 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 偶有所得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因此,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自信自立。
子议题二: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
情景材料一近年来,宁夏、甘肃、河南、贵州、广东等省区纷纷举办乡村篮球 赛事,“村BA”已成为一类全民参与率较高的体育运动赛事。据此,有网友发表 了不同的看法:
网友沧海一笑:要充分挖掘“村BA”等文体活动对乡村振兴的经济价值,让 乡村文化活起来、动起来、热起来,有效带动举办地文化、文创、旅游、经 济等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
网友人间烟火:乡土烟火气中蕴含着最本真的文明基因和精神品格。“村BA” 的成功启示我们,乡村文化建设应找准自身的特色和发展方向。只有保持本乡 本土的“村味儿”,“村BA”才能掀起响彻群山的助威声浪,才能实现破圈走 红。
网友求索无涯:“村BA”的火爆出圈,引得国内外媒体争相报道。它让我们 领略了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民族节日纷繁众多;看到了新时代下充满活力、 健康向上的乡村文化;感受了乡村群众在赛场上不服输、顽强拼搏的奋斗精 神,筑牢了乡村文化自信的底色。
网友黑土地:“村BA”从头到尾“村”味十足,散发出独具乡土风格的气息, 生动诠释了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乡愁的共鸣、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它既是农民积极乐观生活态度的一种体现,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情景材料二教材第116页“阅读与思考”。
一本好书,可以记录一个时代。路遥的现实主义作品《平凡的世界》,描写了巨 大的社会变迁给中国乡村的冲击,刻画了两代农民在变革潮流中的命运沉浮,塑 造了艰辛劳动和敢闯敢拼的新农民形象。这本书以人民为主角,为改革立传,为 奋斗歌唱,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正 如书中所说:“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 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
路遥在陕北农村走访
学生互动1:结合情景材料一中网友们的观点,讨论分享“村 BA” 在助力乡村 振兴中的作用。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村BA”有利于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 高村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村BA” 有利于带动乡村相关产业发展,推动 乡村经济发展;“村BA” 有利于促进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村BA” 有利于 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凝魂聚力。要充分挖掘“村BA” 等文体活 动对乡村振兴的经济价值,让乡村文化活起来、动起来、热起来,有效带动举办 地文化、文创、旅游、经济等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
“村BA”的火爆出圈,离不开党的领导,实现了与党中央倡导的“健康中国” 战略的同频共振,把握了时代脉搏,回应了时代任务。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 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只有立足时代、解决特定的 时代问题,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只有倾听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经济社 会发展的时代号角。学生互动2:结合《平凡的世界》和其他相关经典文化作品, 分析这些经典文化作品能够广泛流传的原因。
教师点评: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 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时代问题。经典文化作品之所以具有恒 久的魅力,往往是因为它们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 时代潮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
子议题三: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情景材料一 篮球赛是一项团体运动,举办“村BA”能凝聚村民团结意识,激发 正能量。“村 BA”吸收世界篮球文化及精神,积极融入民族文化传统,以丰富的 少数民族文化歌舞丰富篮球文化。关注人民身心健康,助力全民健身,推动“健 康中国”战略。融合新型媒体资源推动文化传播,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满足了人 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比赛间隙极富地方与民族特色的苗族非遗古歌、苗族舞 蹈以及芦笙等文艺表演,赋予了“村BA”又一抹亮色。近年来,“村 BA”因其 与新伙伴的合作、比赛场次的增多、专业的比赛转播和官方媒体的关注而走入公 众视野。热火朝天的“村 BA”, 折射出乡村文化建设的巨大潜力。
情景材料二央视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用和诗以歌的方式让古老的诗词 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该节目由文化学者、音乐界名人组成鉴赏团,讲述文化知 识、阐释人文价值,为现代文明追本溯源,为观众解读经典背后的文化内涵。节 目将经典古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以独特创意赢得观众喜爱,让经典照进 现实;选择“惜时”“励志”“亲情”“友情”“家国”等主题的诗词,点燃美德之 火、信念之光;在传播形式上,节目打造出融媒体跨屏交互的创新模式,为每首 歌曲量身定制4种不同的新媒体产品,凭借优质的内容引发裂变式传播,走进公 众视野。
学生互动1:“村BA”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项文化活动。讨论怎样赋 予“村BA” 又一抹亮色,对我国文化发展有何启示。
教师“村BA”立足乡村,倾听乡村的声音,打造本土联结的文化产品,发展村 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村BA”系列文化活动吸收世界篮球文化及精神,积极 融入民族文化传统,以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歌舞去丰富篮球文化,弘扬了主旋律, 传播了正能量,既能抵制低俗文化和传统陋习,又能很好地继承优秀的传统乡村 文化,既丰富了贵州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又充分展示了人民群众的精神风 貌。“村BA”系列文化活动创造性地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把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 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
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 的重大课题,又向外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既向前看,准 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又向后看,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精华。通过综合创新,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学生互动2:温故而知新,思考如何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借鉴外来 文化的有益成果。
学生互动3:结合《经典咏流传》这一成功案例,归纳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教师精讲:促进文化发展应当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该节目以健康 向上
的内容和喜闻乐见的形式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有利于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素 质。促进文化发展应当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该节目通过创新方式解读 经典,为现代文明追本溯源,激发观众的爱国主义情怀,发挥了优秀文化教育人 民、服务社会的积极作用。促进文化发展应当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该 节目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涵养了中华民族共 同的价值观,是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成功之举。
课堂小结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中心。必须坚持以马克 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要立足 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 务。要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融通古今 中外各种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通过综合创新,形成民族 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文化强国,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以中国式 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教学研讨
本课以“村BA”火爆出圈为主线,加以经典文化创作和文化活动的成功案例设置 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研讨“村BA”火爆出圈的原因,不但给我们的体育运动 以启示,更给我们的文化活动和文化创作以启迪,因为“村BA”不仅仅是一项体 育运动,更是一项文化活动。学生在轻松愉悦、活泼生动的课堂学习中把握了文 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本课教学设计很好地实现了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 知识为基的教学目标。
课堂练习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因人民而兴,也为人民而兴。我们要始终牢记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 向,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有效保障人民文化权益,努力创造和提供更多既能 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这说明()
A.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B.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C.文化具有推动经济发展的功能
D.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2.电影《长津湖》一经播出就引起巨大反响。它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长津湖战 役为背景,讲述在极寒严酷环境下,志愿军战士凭着钢铁意志一路追击,奋勇杀 敌,扭转了战场态势,打出了军威国威,极大地激发了观众的爱国主义热情,为 人民奉献了思想性和艺术性
相统一的作品。该电影获得成功的原因是()
①立足时代特点,弘扬时代精神
②弘扬了主旋律,传播了正能量
③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④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每逢中国春节,到处都能听到《春节序曲》《难忘今宵》《歌唱祖国》《我和我 的祖国》等经典音乐,特别是在央视年三十的专题节目中,这些经典音乐更能烘 托出浓浓的春节气氛。经典作品延续着不朽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这些经典作品 ()
①适应时代发展,为传统文化注入新内涵
②立足实践,反映时代的变迁和国家的发展
③融通不同文化资源,实现文化综合创新
④反映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为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必须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实施中医药传承工 程,不断弘扬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加快智能装备、智 能生产线研发,推动我国中药制造技术迈向高端水平。这表明激发中医药行业的 生命力,需要()
①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②以文化促进科技发展,以科技支撑文化发展
③促进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与经济、政治融合发展
④顺应社会生活的变化,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新性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中国国宝大会》第二季、《诗画中国》、《一馔千年》 等文化类节目“火爆出圈”。
这些文化类节目的创作者对传统艺术和文化的精华进行“点状”萃取,通过故事化 叙事、视听化奇观、情感化激发,实现符合当代人认知习惯、行为方式、审美要 求、价值标准的“转换”。上述文化类节目的成功之处在于 ()
①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②善于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弘扬主旋律
③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中华文明的标识和精髓
④立足中国实际,丰富内涵,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了新时 代中国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文化底色。
国潮涌起彰显文化自信。
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到闭幕式上的“折柳寄情”,从《只此 青绿》到《新千里江山图》“破圈”传播,绝美中国元素一次次令世界惊叹,国潮
已成为当今一种时尚,在年轻人中大受追捧。
“文博十文旅十文创”的娱乐方式,亦为国潮兴起后受人们青睐的一个全新选项。 在北京“寻访千年运河”,去广东“穿越古今、漫游岭南”,到甘肃“一眼千年、云游 莫高”.…博物馆“打卡”日益成为公众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甘肃省博物馆的“马 踏飞燕”一夜间丑萌出圈、三星堆考古盲盒引发挖宝热潮……“活起来”的文物与生 活相遇,让它们亲民而不再“高冷”,有趣但不失厚重,这恐怕是擦亮文化瑰宝的 必经之路。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的知识,谈谈国潮涌起给新时代文艺工作 者的启示。
答案与解析
1.D【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因人民而兴,也为人民而兴。我们 要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 务的根本方向,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有效保障人民文化权益,努力创造和提 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这 说明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D 符合题意。材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文化建设与人民的关系,未涉及文化对 国家、民族、经济发展的功能。ABC 都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2.D【 解析】该影片讴歌了抗美援朝时期的革命精神,弘扬了主旋律,传播了 正能量,极大地激发了观众的爱国主义热情,满足了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② ④正确。电影《长津湖》弘扬了民族精神,不涉及弘扬时代精神,①不符合题意。 电影《长津湖》是以长津湖战役为背景的创作,不涉及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 创新,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3.C【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经典音乐作品的传承,不涉及为传统文化注入新内涵, ①不选。题中的这些经典音乐更能烘托出浓浓的春节气氛,经典作品延续着不朽 的生命力,是因为这些经典作品立足实践,反映时代的变迁和国家的发展,反映 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②④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文化的传 承问题,不涉及融通不同文化资源,实现文化综合创新,③不选。故本题选C 。 4.B【 解析】材料强调要不断弘扬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 加快智能装备、智能生产线研发,推动我国中药制造技术迈向高端水平,才能把 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也才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化, 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新性发展,激发中医药行业的生命力,①④符合题意。文 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只有先进文化与科技可以相互促进,②错误。材料强调促 进中医药文化创新性发展,未体现中医药文化与经济、政治融合发展,③不符合 题意。故本题选B。
5.A【 解析】《典籍里的中国》《中国国宝大会》《诗画中国》、《一馔千年》等文 化类节目“火爆出圈”,这些文化类节目的创作者对传统艺术和文化的精华进行 “点状”萃取,通过故事化叙事、视听化奇观、情感化激发,实现符合当代人认知 习惯、行为方式、审美要求、价值标准的“转换”,体现了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 炼中华文明的标识和精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①③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主旋律,②排除。题干侧重强调纵向继承,不强调横 向借鉴,不体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④排除。故本题选A。
6.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人民,反映人民的文化需求,生产 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结合时
代条件,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融合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不断推动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解析】本题以国潮涌起彰显文化自信为背景素材,考查文化发展的路径的有关 知识,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的学科 核心素养。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谈谈国 潮涌起给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启示,属于启示类试题。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信息,链接教材知识。关键信息①:“文博十文旅十文 创”的娱乐方式,亦为国潮兴起后受人们青睐的一个全新选项→可联系教材知识 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人民,反映人民的文化需求。关键信息 ②:甘肃省博物馆的“马踏飞燕”一夜间丑萌出圈、三 星堆考古盲盒引发挖宝热潮 →可联系教材知识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合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 新。关键信息③:“活起来”的文物与生活相遇,让它们亲民而不再“高冷”→可联 系教材知识结合时代条件,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