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课时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理解建设文化强国的政策举措。2.坚定文化自信的原因、表现和要求。学科核心素养1. 政治认同:认同党和政府在建设文化强国方面的政策措施,自觉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2.科学精神: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和文 化观点,提高学科辩证思维能力。3. 公共参与:不断提高个人修养,积极参与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讲好中 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积极投身于文化强国的建设中。重点难点 重点建设文化强国。 难点坚定文化自信。教师准备指导学生查阅建设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信的文献资料;搜集建设文化强国,坚 定文化自信的政策、措施及典型案例。精选素材,科学设置情境,精心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查阅建设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信的文献资料;搜集建设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 信的政策、措施及典型案例。导入一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全面建 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 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 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 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导入二我们要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担负起新 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 新创造活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促进 人类文明交流 偶有所得互鉴,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摘自2023年6月7日习近平致信祝贺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开幕总议题: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子议题一:建设文化强国情景材料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 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 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 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广泛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 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 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 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 准和文明素养。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 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增强中华文明 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 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 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 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 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议题探究:如何建设文化强国 学生互动1:搜集当前文化生活中“喜”的现象,并举例说明其积极意义。学生互动2:搜集当前文化生活中“忧”的现象,举例说明腐朽文化与落后文化 的区别。文化生活中有“喜”也有“忧”。一方面,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创造了 很多优质的文化作品,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文化需求,充实了人们的精神 生活,又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同时,引导消费观念,推动生 产发展。另一方面,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大众传媒的商业性,使得文化市场生产 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迎合低级趣味,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我们 面对的文化有传统的和现代的、外来的和本土的、先进的和落后的、健康的和腐 朽的、积极的和颓废的等。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 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学生互动3:文化市场良莠不齐,我们如何对待这些不同的文化呢 教师精讲:具体来说就是对不同文化要有不同的态度,要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 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 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在文化生活中,始终占 据着主导地位。学生互动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什么 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 教师精讲: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建设文化强国,要培育和践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 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 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 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 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 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 时代新人。学生互动5:结合自己的实际,交流如何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教师精讲:科学文化修养是指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 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道德修养是指人们通过不断提高道德认识、道德判断水 平,陶冶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 道德修养;加强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人们树 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 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 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 科学知识,弘扬时代新风。学生互动6:辨析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谈谈如何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教师建设文化强国,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 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繁荣发展社会主 义文艺,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区别。(1)内涵不同。文化事业指以丰富和提高人们的审 美水平、道德素养和才智能力,优化社会风气、行为规范以及价值取向为目的的 文化建设;文化产业指从事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行业。(2)运营方式不同。文化事业靠政府扶持、社会赞助;文化产业面向市场,依 法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3)性质不同。文化事业具有创造性和公益性,不以营利为目的。文化产业则 具有消遣性、娱乐性、益智性和营利性。(4)目标不同。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公共的和高品位的文化需求,提高人民 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并占领世界科学文化的制高点;文化产业满足 人民群众一般性的文化消费需求。(5)领域不同。文化事业主要从事文化产业学术研究(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和自 然科学研究、文学艺术以及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艺演出业、 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培训业和艺术品等。学生互动7:交流分享,如何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教师点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让国外民众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展示中华文化独 特魅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 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子议题二:坚定文化自信情景材料一 山东文化自信的底气。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山东在灿烂辉煌的 中华传统文化“谱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发源 于此;儒家文化、墨家文化、齐文化、工匠文化、兵家文化交相辉映;孔子、孟 子、墨子、荀子、孙子等圣贤诸子辈出,呈现出绚烂夺目的文化图景。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发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号召。多年来,山东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深挖厚重的文化底蕴,使其在新时 代焕发新生机,从乡村历史文化展室的建设,到“图书馆十尼山书院”的模式, 到诸多学者主动走进基层开展“乡村儒学”工作,再到全面启动三档“两创”文 化综艺节目,创新策划了《超级语文课》《戏宇宙》全新IP,全新升级了《国学 小名士》经典 IP,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不断得到深化提升。乡村儒宇、孝心基金、 家风家训、四德榜 … ·作为孔孟之乡的山东处处涌动着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流。 情景材料二 经过长期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在与时俱进中彰显理论自信。在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 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完整的理论体系,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引领中 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的理论自觉。中国式现代化在赓续传承中彰显文化自信。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顽强意志锤炼了我们走中国式现代化的 志气。“自强不息”的文化基因夯实了我们走中国式现代化的底气,极大增添了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的文化自信与自豪。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 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不同国家解决发展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议题探究: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学生互动1:背靠文化金山,每个齐鲁儿女定会更有文化自信。结合情景材料一, 交流分享你的理由。教师山东厚重的文化底蕴奠定了齐鲁儿女文化自信的基础。山东儿女在实践中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激发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 豪感。山东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为齐鲁儿女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我国坚定文化自信的理由。(1)文化自信的意义: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 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 立性。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文化自信的底气:文化自信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完善。我们坚 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经济社会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 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活力不断进发,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社会主义中国以前所未 有的雄姿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了 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我们要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学生互动2:结合情景材料二,讨论分享中国式现代化是如何彰显文化自信的。 教师精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顽强意志锤炼了我们走中 国式现代化的志气,彰显了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 定信念。“自强不息”的文化基因夯实了我们走中国式现代化的底气,彰显了中 华民族内心的文化自信与自豪,充分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 强大生命力。文化自信不是仅对历史发展某一阶段优秀文化的自信,而是对全部中华优秀文化的自信。我们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的自信。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 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我们要学习贯彻平文化思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 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课堂小结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建设文 化强国,要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要培育和践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 化产业发展;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 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 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 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特别是对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我们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为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 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教学研讨本课设计以党的二十大中提出的“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相关论述为背景素材,科学设置教学情境和议题,层层问题驱动,让学生真正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举措;科学分析坚定文化自信的理由,培养学生 的科学精神,认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认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 国的目标和战略部署,坚定理想信念,肩负起时代发展的历史使命。本课设计突 出了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凸显了科学精神和政治认同的学科核心素养,是一篇 科学知识与思想教育相融合的成功案例。课堂练习1.西安大唐不夜城:文化创新续写盛世繁华。从“不倒翁小姐姐”到“李白对 诗”,再到如今的“盛唐密盒”,大唐不夜城近年来持续推出的文化类互动节目, 不仅一直稳居当地文旅界的“顶流”,而且大唐不夜城已成为古城西安的一张魅 力名片。这张魅力名片()①旨在促进文化交流交融,满足世界人民的各种文化需求②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③有利于实现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彰显中华文化自信自强④表明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历史性地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 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饱含时代性、前瞻性和创造性。从“文化自信”到“文化自信自强”,这一理论跃迁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坚持自我 革命,以历史主动精神回应时代化之问与现代化之需。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需要 ()①以更宽广的胸襟、更包容的情怀海纳百川,吸收和借鉴人类一切文化成果②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③主动发声、勤于阐释,在对外交流交往中增强讲好中国故事的信心和恒心④要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凝魂聚力,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科学精神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文化自信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系到我国国民的信念、信仰、精神面貌、道德风尚和价值观、世界观等核心问题。文化自信来自 ()①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②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和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④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这既是对新时代十年文化建设经验 的提炼和继承,同时又是对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文化发展的全方位擘画、整体性部署。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就要 ()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②立足时代之基,吹响社会发展的时代号角③大力发展经济,促进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④增强文化底蕴,以大力弘扬中华传统道德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这些年,很多人都被优秀文艺作品圈了粉。从《伟大征程》《奋斗吧中华儿 女》等重大文艺演出唱响时代主旋律,到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舞蹈诗剧《只 此青绿》破屏出圈。十年来,我国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 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不断增强。考古热、博物馆热、非遗热等热度不减,保护文化遗产逐步成为社会自觉。这启示我们 ()①要实现不同文化交流借鉴,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②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才能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③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④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又文化新辉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党的十九大强调,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 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文化是人民实践的创造物,文化自信本质上是人民对自己创造的文化的信念与信 心,这种自信的获取取决于人民主体的发挥,这种自信的彰显也要通过人民来实 现。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于内主要表现为人民对中华文化创造力的灵活运用; 于外则表现为中国人民“不拒众流”“海纳百川”的包容姿态,以及积极“走出 去”等具体行动。可见,文化自信,归根到底是要通过人民来实现。一旦离开人 民,文化自信就会失去存在的根基,文化自信也将不复存在。材料二 乡村振兴,文化同行,是现实的需要,是时代的使命。村庄的文化,是村民心灵的家。它呼唤文明乡风的培育,它要求传统优秀文化的梳理,它期待本 土文化的传承、外来文化的吸收和未来文化的开创。当乡村农业的生产和观光组 合为共同体,当民谣在傍晚时分开唱,当民俗故事惊艳上演,这时候的乡村,已 经面向泥土,春暖花开。(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你对“一旦离开人民, 文化自信就会失去存在的根基,文化自信也将不复存在”的认识。(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应如何做到“乡村振 兴,文化同行”。答案1.B【 解析】题干中未涉及文化的交融,且满足世界人民的各种文化需求夸大了 这张魅力名片的作用,①排除。大唐不夜城近年来持续推出的文化类互动节目是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彰显了文化自信;一直稳居当地 文旅界的“顶流”,说明有利于实现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②③正确。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④错误。故本题选B 。 2.C【 解析】“吸收和借鉴人类一切文化成果”说法错误,应吸收借 鉴人类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①排除。从“文化自信”到“文化自信自强”,充 分彰显中国共产党人以历史主动精神回应时代化之问、现代化之需的气魄与胆识。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需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 对外交流交往中增强讲好中国故事的信心和恒心,②③正确。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应该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④错误。故本题选C。3.B【 解析】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 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①③ 符合题意。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 握和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②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4.A【解析】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就要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时代之基,吹响社会发展的时代号角,①②正确。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与经济发展不一定同步,③排除。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 统道德,④排除。故本题选A。5.D【 解析】从《伟大征程》《奋斗吧中华儿女》等重大文艺演出唱响时代主 旋律,到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等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启示我们要坚守中 华文化立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符合题意。考古热、博物馆热、非遗 热等热度不减,保护文化遗产逐步成为社会自觉,启示我们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④符合题意。文化发展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 实践,②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保护文化遗产,没有谈到文化交流,①排除。故本 题选D。6. (1)①这一观点说明,人民是文化自信的根基。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 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中国人民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 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③人民群众 是文化创造和创新的主体。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可以推动文 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进而增强文化自信。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迈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 创造活力。自信的彰显,也要通过人民来实现,激发人民的文化创造力,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⑤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文化自 信,归根结底,要通过人民的具体行动来实现,只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 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中华民族才能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社 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2)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文明乡风。②继承 优秀传统文化,保持乡村文化自身特色,同时吸收引进优秀外来文化,不断丰富 乡村文化的内涵。③立足于乡村振兴的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永葆乡村文化 的生命力。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通过发展文化产业促进乡村振兴、文化发展。 【解析】第(1)小题,本题属于认识类试题。通过材料“文化是人民实践的创 造物,文化自信本质上是人民对自己创造的文化的信念与信心 ·……”可知文化 是人民实践的创造物,可从人民是文化自信的根基、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 展文化的角度分析。第(2)小题,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必须紧扣主题“乡村振兴,文化同行”,说 明乡村文化寄托着村民的心灵,从继承优秀的乡村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吸收引进优秀外来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