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课时归纳推理及其方法目标与素养1. 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 2.认识归纳推理的方法。情境与问题1. 通过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的事例,认识归纳推理及其含义。 2.通过自然科学的事例,认识归纳推理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 通过事例法、讲述法、研讨法,认识归纳推理的含义。2. 通过事例法、示例法、交流法、讨论法,认识归纳推理的方法。2. 归纳推理的方法。难点1.归纳推理的含义。 重点1. 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区别。2.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的关系。教学设计一、教学导入多媒体出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1.人口总量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 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 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 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2. 家庭户规模这次人口普查显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 人口为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 3.44人减少0.34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 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3.性别构成这次人口普查显示,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 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思考:对我国上述人口特点的分析,从逻辑的角度看有哪些特点 二、主题探究活动主题探究活动(一)归纳推理的含义1. 认识归纳推理(1)阅读教材第59页“探究与分享”,思考:①从思维的角度,谈谈华罗庚讲的事例中每个猜想的依据。②列举几条农谚,想一想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交流展示:①华罗庚的这个例子,是对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结论的性质的一个通俗说明。人们 应用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可以从为数不多的事例中推导出普遍的规律往来,然而 这还是一个“猜想”。这种猜想对不对,还必须进一步加以验证。②例如: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寸麦不怕尺水,尺麦但怕寸水。这些谚语主 要来自人们对天气和作物生长的日常观察和总结。(2)阅读教材第60页第一段正文至第一个“示例评析”,思考:①什么是归纳推理 ②毛泽东“人们总是 · … ·共同的本质”这段话揭示了认识事物的哪个规律 ③你还能为“示例评析”补充一个个别性情况的例子吗 这个推理的显著特点是 什么 交流展示:①人们认识事物,总是先通过观察、实验和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有关对象的事实 材料,对它们进行整理和加工,得到一些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然后,以这些个 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这种推理形式叫作归纳推理。②揭示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从特殊本质到一般本质(共性)的过程。③例如:流星在天空中闪着火花。特点:从个别现象到一般性结论的推理。2. 完全归纳推理阅读教材第60页第2、3段正文和第二个“示例评析”,思考:(1)归纳推理可以分为哪两类 (2)完全归纳推理在逻辑上有什么特点 (3)在“示例评析”中,从逻辑的角度讲,如果少一种小说类型,是不是可以 照样得出同样的结论呢 交流展示:(1)如果归纳推理的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对象,这样 的推理就叫作不完全归纳推理。如果其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这样的推理就 叫作完全归纳推理。(2)完全归纳推理对某类认识对象中每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都进行了 考察,从而推出该类全部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由于这种推理的前提与 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它不属于逻辑推理分类中的或然推理。(3)从逻辑的角度讲,如果“示例评析”中少一种小说类型,其推理的方式就 不再是完全归纳推理,不能保证推理在逻辑上的真实性。3.不完全归纳推理(1)阅读教材第61页第1段正文,思考: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为什么不能完 全依靠完全归纳推理的方式 交流展示:①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由于有的认识对象太复杂,人们的精力、能 力和认识的条件有限,无法对它们中的每个对象都进行考察。②在有些情况下, 我们也没有必要对认识对象的每种情况都进行考察。这就需要运用归纳推理的其他形式。(2)阅读教材第61页“探究与分享”,思考:你怎么看甲和乙的做法 交流展示:甲和乙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一个是完全归纳推理,一个是 不完全归纳推理。这两种不同的方式随着认识事物的特点不同,各有其作用和特 点。(3)阅读教材第61页第2段正文内容、“示例评析”和“相关链接”,思考:①生活中为什么需要不完全归纳推理 什么是不完全归纳推理 ②类似“守株待兔”的不完全归纳推理犯的是什么错误 ③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交流展示:①需要原因:凭借思维的能动性,人们不对认识对象中的全部情况逐一进行考察, 只考察其中的部分情况,往往也能得出一般性结论。这就需要运用不完全归纳推理 。含义: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认识对象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 推出该类全部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②“轻率概括”的错误。③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都是不完全归纳推理。科学归纳推理在揭示 事物的因果关系上比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可靠性要高。(4)阅读教材第61页最后一段,思考:研究不完全归纳推理有什么重要意义 这种推理有何局限性 如何弥补这种局限性 交流展示:不完全归纳推理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意义。由于它没有 对前提中的每个对象的情况都进行考察,就得出一般性结论,这种推理的前提与 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我们可以通过考察更多的认识对象、分析认识对象与 有关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等方法,提高这种推理的可靠程度。主题探究活动(二)归纳推理的方法1.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需要具备的条件阅读教材第62页第2段正 文,思考:要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需要具备哪两个条件 交流展示:第一,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第二,所涉及的认 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2. 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可靠程度(1)阅读教材第62页第3段正文,思考:怎样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 程度 交流展示: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需要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 间寻找因果联系。(2)阅读教材第62页“探究与分享”,思考:科学家的推断用的是归纳推理, 其结论的可靠程度如何 交流展示:案例中科学家通过推理准确找到了问题的原因,但这里不能说科学家的推理都是真实可靠的,正确与否仍然需要实践的检 验。3. 探求因果关系的常用方法阅读教材第62页第4~5段正文、“示例评析”、第63页内容,思考:(1)怎样认识因果关系 (2)人们常用的探究因果关系的方法有哪些 (3)结合教材内容完成探究因果关系的图表。方法名称 条件 结果交流展示:(1)因果联系是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一种现象的产生或消失, 必定有它的原因。因果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联系。(2)人们常用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有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等。 (3)方法名 称 条件 结果求同法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 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 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 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 的 这个共同因素A 与被考察的现象 a有 因果联系求异法 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 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 场合中不出现,而在这 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 点不同,即第一场 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 场合 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 有关 因素都是相同的 这个因素A与 被考察的现象a 有因果联系共变法 如果被考察现象a 有某些变化,有一个 因素A也随之发生 一定的变化 这个相关因素 A与被考察的 现象a有因果 联系三、课时小结如果归纳推理的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对象,这样的推理 就叫作不完全归纳推理。如果其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这样的推理就叫作完 全归纳推理。要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 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第二,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 能遗漏。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需要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人们常用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有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等。教学研讨受形式逻辑研究对象的限制,本课时对完全归纳推理只作了粗略的交代,指出了 完全归纳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条件、术课时内容重点招讨的是不完全归的报理正 确结始的得出问题、围绕这个重点,本课时投学过程中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第 一:从认识对象的角度引导学生了解定全归的推里和不完全归的推理,把握问题 的实盾1第二,引异学生认识完全归的推理和不完全归的推理在生活和工作中的 应用价值;第三,引导学生比较不究全归的推应的三种方法,领悟不同的方法在 探究因果联系中的重要作用,逻辑学知识不仅寓要理论上的理解,也需要注重在 实践中的应用。本课时在教学中对教材的“示例评析”进行了较多的关注,力图 通过“示例坪析”把逻辑团论和逻辑实践结合起来。备课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区别和联系1. 区别(1)思维进程不同。归纳推理的思维进程是从个别到一般,而演绎推理的思维进程不是从个别到一般, 而是从一般到个别,是一个必然地得出的思维进程。在这里,应当特别注意的是, 归纳推理中的完全归纳推理的思维进程,既是从个别到一般,又是必然地得出的 思维进程。(2)对前提真实性的要求不同。演绎推理要求大前提、小前提必须为真。归纳推理则没有这个要求。(3)结论所断定的知识范围不同。演绎推理的结论没有超出前提所断定的知识 范围。归纳推理除了完全归纳推理,结论都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知识范围。(4)前提与结论间的联系程度不同。演绎推理的前提与结论间的联系是必然的, 也就是说,前提真实,推理形式正确,结论就必然是真的。归纳推理除了完全归 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间的联系是必然的外,前提和结论间的联系都是或然的,也 就是说,前提真实,推理形式也正确,但不能必然推出真实的结论。2. 联系(1)演绎推理如果要以一般性知识为前提(演绎推理未必都要以一般性知识为前提),则通常要依赖归纳推星来提供一般性知识。(2)归纳推理离不开演绎推理。其一,为了提高归纳推理的可靠程度,需要运 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对归纳推理的个别性前提进行分析,把握其中的因果性、必 然性,这就要用到演绎推理。其二,归纳推理依靠预绎推理来验证自己的结论。 例如,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通过归纳发现元素周期律,指出元素的性质随元素原 子量的增加而呈周期性变化。后来他用演绎推理发现,原来测量的一些元素的原 子量是错的。于是,他重新安排了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并预自了一些尚未被 发现的元素,指出周期表中应留出空白位置给未被发现的新元素。逻辑史上曾出现两个相互对立的派别-全归纳派和全演绎派。全归纳派把归纳说 成是唯一科学的思维方法,否认演绎在认识中的作用。全演绎派把演绎说成是唯 一科学的思维方法,否认归纳的意义。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正如恩格斯所说: “归纳和演绎,正如分析和综合一样,是必然相互联系着的。不应当牺牲一个而 把另一个捧到天上去,应当把每一个都用到该用的地方,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只 有注意它们的相互联系、它们的相互补充。”资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