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判断的概述 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判断的概述 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第1课时判断的概述
学科核心素养 目标与素养
1. 认识判断的作用和含义。 2. 认识判断的基本特征。 3.理解判断的表达方式。 4.认识判断的基本类型。
情境与问题
1. 通过理解概念表达思想的局限性,认识判断这一思维形式。 2.通过阅读示例,认识判断的两个基本特征。
3.通过阅读示例,认识判断的表达和判断的基本类型。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情境法、示例法、交流法,认识判断及其特征。
2. 通过示例法、交流法、情境法,认识判断的表达及类型。
重点
1. 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2. 判断的类型。 难点
1. 形式逻辑判断的真假。 2.判断的表达。
教学设计
一、教学导入
多媒体出示下面的材料:
世界著名画家毕加索一生中反对侵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入侵法国 后,一些德国军官经常出入巴黎的毕加索艺术馆。有一次在艺术馆的门口,毕加 索发给每个德国军人一幅他的名画《格尔尼卡》的复制品,这幅画描绘了西班牙 城市格尔尼卡遭遇德军轰炸的惨状。一个德国盖世太保头目指着画问毕加索:“这 是你的杰作吗 ”毕加索严肃地说:“不,这是你们的杰作!”
思考:毕加索回答的这句话在逻辑上有什么特点 二 、主题探究活动
主题探究活动(一)判断及其基本特征 1.判断的含义
多媒体出示下面的材料:
怎样区别真理与谬误呢 一八四五年,马克思就提出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人 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 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 学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6页)这就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
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这 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
-摘自《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结合上述材料和教材内容,思考:
(1)上述材料表述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2)判断是怎样产生的
(3)判断的含义是什么
(4)材料中有哪些句子是判断 举例说明。 交流展示:
(1)怎样区别真理与谬误,或者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的问题。
(2)我们认识事物,必然会对事物作出判定,或者肯定它们是什么、相互之间 有什么关系,或者否定它们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在作出肯定或否定的 认识活动中,就使用了判断。
(3)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4)例如:“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是一个纯粹经 院哲学的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
2.判断的基本特征
多媒体出示下面的材料: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 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践 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 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 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 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 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结合上述材料和教材内容,思考:
(1)判断有哪两个基本特征 每个特征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2)判断的两个基本特征之间是什么关系
(3)怎样理解形式逻辑上的判断的真假
(4)上述材料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作了怎样的判断 交流展示:
(1)①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断定的方式有两种: — 是肯定,二是否定。如果既不肯定什么,又不否定什么,就不是判断。
②判断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既然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情况的断定,判 断就有与认识对象实际情况是否符合的问题。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 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的;否则,它就是假的。
(2)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符合实 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有断定就会有真假,判断 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
(3)形式逻辑研究判断只是从形式上研究其真假特征,以及判断之间在形式上 的真假关系。
(4)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作了肯定性判断。 主题探究活动(二 )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阅读教材第32页本目内容,思考:
(1)判断是怎样表达的
(2)是不是只要是语句就能表达判断
(3)为什么要对判断进行类型划分
(4)判断的类型是怎样划分的 交流展示:
(1)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
(2)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对于含义不明确的语句,我们 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 间的关系。
(3)要准确地把握不同判断的逻辑性质,需要清楚地丁解判断的类型。
(4)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判断进行不同类型的划分。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 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 的判断叫作简单判断。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复合判断。简单判断包括性 质判断和关系判断。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等。
三、课时小结
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判断有真假之 分是判断的两个基本特征。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 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 合判断。
教学研讨
本课时的知识容量较少,难度较低,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较少,能够较为顺利 地实现课时目标。在教学设计中注意了知识的递进性,通过指出概念表达思想的 局限性,较为自然地实现了知识的过渡,为学生学习概念到判断搭建了桥梁,为 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找到了关联点。判断有真假是本课时学习的关键点。这里需要 向学生明确,形式逻辑研究判断只是从形式上研究其真假特征,以及判断之间在 形式上的真假关系,其依据是判断是否符合思维规律和思维规则,而不是判断内 容本身的真假。由于第2、3课时会进一步学习判断的类型,在本课时对判断的 基本类型不必作深入处理。
备课资料
判断和语句的区别
1. 判断与语句属于不同的学科领域。
判断是逻辑学研究的范畴,对判断的运用要符合一定的逻辑规则,对判断的研究 要在一定的逻辑规律的框架之下进行;语句则属于语言学研究的范畴,对语句的
运用和研究要遵循一定的语言规则和语言规律。 2.判断与语句有着不同的形态特征。
判断是最基本的逻辑思维形式之一,语句则是一种语盲形式。
3.判断与语句并非一一对应,同一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同一个判断也可 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
4.判断都要通过语句来表达,但并非所有语句都表达判断。
(1)一般来讲,陈述句、反问句可以表达判断,疑问句(不包括反问句)、祈使
句、感叹句则不表达判断。比如:①逻辑学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②同死人待 在一起怎么行!③那是你的书吗 ④过来!⑤上帝啊!上述五个语句中,作为陈 述句的语句①和作为反问句的语句②都表达了一种判断;疑问句③、祈使句④和 感叹句⑤因为并没有对任何对象作出断定,所以都没有表达判断。
(2)有些祈使句、感叹句也表达判断。
我们前面说祈使句和感叹句一般不表达判断,但这并不表示所有的祈使句和感叹 句都不表达判断。比如:①禁止醉酒驾车!②闲人免进!③你真是太漂亮了!④ 黄河啊,我的母亲!上述几个语句中,前两句是祈使句,后两句是感叹句。语句 ①“禁止醉酒驾车”已经表明了对醉酒后不准驾车的断定,语句②也是对闲人不 许进入的一种断定,因此这两个语句都表判断;语句③是对其“漂亮”这个属性 的一种肯定;语句④潜在的意思即“黄河就是母亲”,这也是一种断定。当然,
至于判断的真假则需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比如语句①就是真判断。
由此可见,有些语句直接对事物表达判断,比如大多数陈述句、反问句等,这就 是直接判断;有些语句则并不直接对事物表达判断,而是把这种判断隐藏在语句 中,比如大多数祈使句、感叹句等,这就是间接判断。
总之,在思维或表达过程中,只有清楚判断和语句的区别与联系,才能更好地理 解、运用语句和判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