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社会历史的主体 教学设计(含解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社会历史的主体 教学设计(含解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5.3社会历史的主体
一、教材分析
1、《社会历史的主体》是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五课《寻觅社会真谛》的第三框, 旨在让学生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2、教材以人民群众的概念为出发点,阐述了人民作为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 富的创造者,以及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的地位。
3、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例和理论分析,展现了人民群众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关 键作用,突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群众观提 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是对两框内容的补充。
二、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
认同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2.科学精神:
准确把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区别,理解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
线的重要性。 3.公共参与:
在实践中要自觉地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三、学情分析
1、本框题授课对象为高二学生,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分析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会通过新闻、报纸等渠道了解到关于“人民”的论断,部分同学已 经知道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但对于“社会历史的主体”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 可能还不够深入。学生可能更倾向于关注历史事件和人物,而忽视人民群众在历 史进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2、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抽象出人民群众的作用, 帮助他们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从而培养他们的历 史唯物主义观念。
四、教学重点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五、教学难点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分享法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观看视频《淮海战役》,思考: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一标题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探究与分享:
1.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历史观点及原因分别是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探究分析,举手发言,集思广益。
教师活动:及时评价学生发言,并总结正确知识点,及时板书。
1.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历史观点及原因分别是什么
①基本历史观点: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 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历史,是人民群 众创造的历史。
②原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每个
人都是历史活动的参与者,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
名词解释:人民群众:
(
人民群众
)
①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 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
劳动
群众
) (
人民
全体
群众


)②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劳动 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③现阶段我国人民群众的范围:全体社会主义劳 动 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
祖国统一、致力民族伟大复兴的的爱国者。
探究与分享:
2、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探究与分享:
3、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 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
③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 的决定力量。
探究与分享:(分二组讨论下面二个问题)
4、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 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③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探究与分享:
5、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②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 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③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 会历史进步和发展。
知识小结:
知识小结:
世界观原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主力军,是社会历史和社会实践的主体,是 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要求:
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和落脚点。
(反对“英雄造时势”,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的观点, 反对脱离群众的观点。)
第二标题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观看视频《十九大洪亮声音》,思考: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
观看视频《十九大洪亮声音》,思考: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GGTV
com
中国共
DI
0.011526
CGTV
com
)
探究与分享:
1、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是什么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②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并成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③也是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探究与分享:
2、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①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 向人民群众学习。
②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 的根本出发点。
探究与分享:
3、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①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②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 根本工作路线。
③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 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
探究与分享:
4、在新时代如何贯彻好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 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
根本利益。
【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
人民群众的地位
(
社会历史的主体
) (
人民群众是历
史的创造者
群众观点和群
众路线
)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作用 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党的群众观点
党的群众路线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
怎样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
归纳总结:
)
1、社会历史的起点: 劳动
2、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
3、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生产方式
4、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
5、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6、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
7、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 革
8、历史活动的参与者: 人
9、社会历史的推动者: 人民群众
10、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
11、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主力军:人民群众
12、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观点:群众观点
13、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领导和工作方法:群众路线
【易错辨析】
1.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力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提示 × 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力军,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 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
2.人民群众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
提示 ×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领导力量。( )
提示 ×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但不等同于领导力量。在不同的历 史时期,当时的领导阶级是当时社会变革的领导力量。
4.群众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
提示 √
5.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因此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 )
提示 ×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和面貌。
【课堂练习】
1、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发 表讲话时强调,现代化不能搞简单的千篇一律、“复制粘贴”。一 个国家走向现代 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立足本国国情,具有本国特色。什么样的现 代化最适合自己,本国人民最有发言权。总书记的讲话( )
①坚持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②看到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③分清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主流与支流
④肯定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主体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立足本国国情,具 有本国特色,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①符合题意。习近平 总书记的讲话主要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未涉及主要矛盾在 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主次方面,②③不符合题意。什么样的现代化最适合 自己,本国人民最有发言权,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④符合题意。故 本题选B。
2、党员干部始终要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回应民生关切,着力解 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蕴含 的哲理是(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③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④人民群众能够主宰社会发展趋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材料强调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蕴含的哲理是人民群众是社会 历史的主体,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①③正确入选;材料 并未体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不选;社会发展的趋势并不是由人民群 众主宰的,④错误。故本题选A。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 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①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半条被子》的故事使
老百姓认识到“共产党是只有一床被子也要分一半给你的好人”。中共七大通过 的党章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的精神”。新中国 的第一部宪法明确“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改革开放以来,③我们党坚持“把人 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 根本标准”。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 斗目标”。②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标尺,持之以恒答好人民考卷,④赢得了 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 伟大飞跃。
运用党的群众观点的知识并结合材料,阐明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赢得广大人民群 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答案:①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 众学习,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相信依靠人民群众
②中国共产党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 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③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观点,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凝民 心聚民力,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迎来了 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八、教学反思
1、本框题采用探究分享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采用播放,展示人民群众之歌,营造情境,让学生合作学习,完成议 学任务。
3、结合史实介绍,让学生明确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通过实践创造 了历史,人民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直接或间接创造了社会精神文明财 富,人民更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取得了良好效果。
谢谢指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