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时正确运用简单判断目标与素养1. 理解性质判断的含义、组成部分、分类。 2.理解关系判断的含义、组成部分、分类。情境与问题1. 通过分析性质判断的具体示例,认识性质判断的含义、组成部分、分类和正 确运用。2.通过分析关系判断的具体示例,认识关系判断的含义、组成部分、分类。 过程与方法1. 通过示例法、讲解法、讨论法,学会正确运用性质判断。2. 通过示例法、讲解法、对比法,学会正确运用关系判断。重点1. 性质判断的组成和分类。2. 性质判断的正确运用。3.关系判断的组成和分类。 难点1. 性质判断的分类。2. 关系判断的分类。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多媒体出示下面的材料:有一天,国王梦见一个人把他的牙都拔光了。国王问周围的大臣,谁能解这个梦。 丞相解释说:“这个梦预示着陛下全家将比陛下先去世。”国王听后大怒,要对丞 相处以极刑。这时赶上阿凡提进宫,国王就让阿凡提解梦。阿凡提说:“陛下将 比你的所有家属长寿。”国王听后非常高兴,立刻赠给阿凡提一件锦袍。师:这个故事中,阿凡提和丞相都只说了一句话,说法虽然不同,但实际表达的 意思完全一致。结果丞相要被处以极刑,阿凡提却得到一件锦袍。从逻辑上分析, 这两句话都表达了关系判断,只是阿凡提巧妙地用另一个关系判断代替了丞相用 的关系判断。二、主题探究活动主题探究活动(一)正确运用性质判断1. 性质判断的作用和含义阅读教材第32页本目第1段正文内容,思考:(1)性质判断的作用是什么 (2)性质判断的含义是什么 (3)性质判断的特点是什么 (4)下列判断哪个是直言判断 ①水是无色的液体。②水在0℃以下会结冰。③水中加入盐酸就会导电。④水不是导体。 交流展示:(1)人们认识事物,首先要判断它们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就是要对事物的性 质作出“有”(是)或者“无”(不是)的判定。这就需要运用性质判断。(2)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3)性质判断的断定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所以,性质判断又称为直 言判断。(4)①④是性质判断或直言判断;②③不是性质判断或直言判断,因为这两个 判断中都有一定的条件限制。2. 性质判断的组成和分类阅读教材第33页第1段正文,思考:(1)性质判断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 每个部分的含义是什么 (2)指出下列性质判断中的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①商品是劳动产品。②绝大多数领导干部是好的。③全体中学生是义务教育对象。 交流展示:(1)性质判断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组成。表示断定对象的叫作主项。 表示断定对象性质的叫作谓项。表示主项被断定范围的叫作量项。起着联结主项 和谓项的作用的叫作联项。(2)判断①中,“商品”是主项,“是”为联项,“劳动产品”是谓项。判断②中,“绝大多数”是量项,“领导干部”是主项,“是”为联项,“好的”是 谓项。判断③中,“全体”是量项,“中学生”是主项,“是”为联项,“义务教育对象” 是谓项。3.性质判断的分类阅读教材第33页第2~4段正文和第34页第1段正文、思号:(1)依据判断的质,可以把性质判断分为哪两类 (2)依据判断的量,可以把性质判断分为哪两类 (3)从质与量的结合上,可以把性质判断分为哪几类 (4)结合教材,完成性质判断的逻辑结构图。类型 量项 主 项 联项 谓项全称肯定判断 · ·全称否定判断 ·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 ●单称肯定判断 ·单称否定判断 交流展示:(1)依据判断的质,即判断所用的断定方式是肯定还是否定的,性质判断分为 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2)依据判断的量,即判断所断定的对象的范围,性质判断分为全称判断、特 称判断和单称判断。全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特称判断断定的对 象是某类事物的部分。如果判断主项反映的是单个对象,这样的判断称为单称判 断。(3)从质与量的结合上划分,性质判断有六种基本的判断形式:全称肯定判断、 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 (4)类型 量项 主项 联项 谓项全称肯定判断所有 是全称否定判断所有 不是 …特称肯定判断有些 是 …特称否定判断有些 不是单称肯定判断 … · … 是 · …单称否定判断 不是4. 准确运用性质判断阅读教材第34页第2段正文内容,思考:(1)准确运用判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举例说明判断运用中的错误问题。 交流展示:(1)①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②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状况,容易造成误解。③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量”与“质”都准确无误。(2)例1:缺少主项:“是光荣的”。缺少谓项:“大家是”。例2:主项与谓项搭配不当: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例3:量项和联项使用不准确:所有的学生是大学生。主题探究活动(二)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阅读本目内容,思考:(1)关系判断对人们认识事物有什么作用 (2)什么是关系判断 (3)关系判断由哪几部分组成 每个部分的含义是什么 (4)举例说明关系判断的三个组成部分。(5)关系的性质可分为哪两类 (6)认识对象的性质和对象之间的关系有什么意义 交流展示:(1)事物除了有某些性质外,还与其他事物有多种关系。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 的过程中,既要认识事物的性质,也要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2)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3)关系判断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表示关系承担者的 叫作关系者项。按照关系者出现的顺序可以称为第一关系者项、第二关系者项、 第三关系者项 · … ·对于不同关系者项来说,谁在前、谁在后,会影响关系判 断的性质。表示关系者之间关系的叫作关系项。表示关系者项范围的叫作量项。(4)例如,在“有的群众举报少数干部”这个关系判断中,量项是“有的”和 “少数”,关系者项是“群众”(第一关系者项)和“干部”(第二关系者项),关系项是“举报”。(5)对称性关系和传递性关系。对称性关系分为对称关系、反对称关系、非对 称关系;传递性关系分为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非传递关系。(6)认识事物,只有既弄清对象的性质,又了解对象之间的关系,才能对对象 有较为全面的把握。在社会生活中,弄清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对我们认清自己 的社会地位和角色,明确自己的职责,更好地履行应尽的义务、维护合法的权利, 具有重要的意义。三、课时小结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性质判断一般 由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组成。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性质判断分为多个种 类。准确地运用性质判断,应注意以下问题: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避免主项与 谓项配合不当;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 判断。关系判断一般由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认识事物.只有既 弄清对象的性质,又了解对象之间的关系,才能对对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教学研讨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的正确运用是本课时的核心学习内容。本课时的学习内容具 有较强的层次性。在学习正确运用性质判断时,通过分析性质判断的作用、特点 等,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性质判断的内涵。性质判断的组成部分内容较抽象,除了 教材的示例外,又补充了一定的示例帮助学生理解。性质判断的分类标准比较多, 分类形式也较多,本课时主要从判断的质与量的角度对性质判断进行分类。性质 判断的正确运用是本课时的核心知识点,在学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通过示例的 方式帮助学生领会要领。处理关系判断的策略与性质判断奥似,重在引导学生理 解关系判断的含义、组成部分以及如何正确运用关系判断等。备课资料逻辑学中关系的对称性和传递性在逻辑学中,关系的对称性有三种情况:对称、非对称和反对称。对称指a 和 b 之间有关系R, 那么 b 和a 之间也一定有关系R。比如“同乡”“同 学”关系是对称关系。反对称指a 和 b 之间有关系R, 那么 b 和a 之间一定没有关系R。比如“大于” “以南”关系是反对称关系。非对称指a和 b 之间有关系R, 那么 b 和 a 之间不一定有关系R, 也不一定没有 关系R。比如“信任”“喜爱”“了解”关系是非对称关系。关系还有一种传递性,传递性也是有三种情况:传递、反传递和非传递。传递指如果a 和b 之间有关系R, 且 b 和 c 之间也有关系R,那么 a 和 c 之间一 定有关系R。如“大于”“年长于”“小于”关系是传递关系。反传递是指如果a 和 b 之间有关系R, 并 且b 和 c 之间有关系R, 那么 a 和c 之 间一定没有关系R。如“父亲”“叔叔”关系是反传递关系。非传递指如果a 和b 之间有关系R, 并且b 与c 之间有关系R, 那么 a 和c 之间不一定有关系R, 也不一定没有关系R。比如“同学”关系是非传递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