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知识点梳理(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知识点梳理(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知识点梳理】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1.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时期民主与专制的斗争
(1)1912年1月1 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2)1912年3月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①目的: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将民主理念转变为法律性文献
②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③影响: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灭亡和共和制确立
(3)政党政治:1912年国民党成立、1913年宋教仁案、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复辟帝制
2.国民党的训政、宪政时期
(1)国民党训政时期:1928年蒋介石形式上统一全国,并通过《训政纲领》
(2)国民党宪政时期: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召开国民大会,建立总统府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制度探索
1.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1931年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2.全民族抗战时期:设立边区政府与参议会、推行三三制原则
3.解放战争时期:行政区、西柏坡会议、《论人民民主专政》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54宪法、82宪法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巩固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居民/村民委员会、自我管理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
【巩固提升】
1.1939年晋察冀根据地所作歌曲《选村长》歌词中说:“今天要选一个好村长,能吃苦能耐劳,又积极又坚强,抗日工作积极干,不分男和女,只要热心肠,不选那些滑头鬼,不选那些白脸黑心狼。”这反映了晋察冀根据地( )
A.注重加强民众民主教育 B.实践文艺座谈会思想
C.民主法制建设成效明显 D.民众平等意识的增强
2.辛亥革命后的短短几个月内,全国就出现各种政治党团200多个。在民国初年国会竞选中,各政党除了利用行政干涉外,还竞相采用各种非法手段把持选举。1913年,过分相信合法的议会斗争功用的宋教仁遇刺身亡。由此可知,民国时期( )
A.政党政治缺乏有效运作基础 B.精英政治阻碍了政治转型
C.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加剧 D.资产阶级政党局限性初显
3.解放战争期间,民间高利率借贷受到阻碍,取而代之的是低利借贷所兴起,并建立新的借贷体系。如冀南银行冀鲁豫区分行1947年上半年的工作总结中提到“贷款自2月份到5月份成立了50个借贷所,半年内进行了440个最贫苦的重点村……4个分行贷款金额6.2亿元,贷款金额空前”。据此可知,低利借贷的兴起( )
A.清除了高利贷的影响 B.旨在打击民间借贷行为
C.构建了新的金融体系 D.促进了解放区经济建设
4.民国初期,资产阶级政治精英效仿西方先进的民主制模式,对其政党政治进行了全面的移植。他们认为和西方国家一样,只要在国会中取得多数席位,组成政党内阁,就可“严密的监督政府,使它有所悼而不敢妄为”,“我们的主义和政纲就可以求其贯彻了”。由此可见( )
A.民国初期政党政治失败具有一定必然性
B.政党间为谋求议席而展开激烈竞争
C.资产阶级通过议会斗争实现了民主政治
D.辛亥革命催生新的资产阶级价值观
5.下列制度中,不属于20世纪50年代我国确定的基本政治制度有(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普遍推行基层民主选举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1912年,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国家机构的设置上,特意将原来的总统制改为内阁制,规定国务员负有实际责任,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副署才能发生效力。这项规定产生的实际后果是( )
A.民主共和政体得以维护 B.行政权力划分陷入混乱
C.完成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D.政党政治实现高度发展
7.1947年,河北景县流传着歌谣:“吃八路,穿八路,住八路,为什么不去当八路。”南宫县的新兵说:“好日子是毛主席给的,不打老蒋是没心肝的,所以我要坚决打老蒋。”肥乡县的农民说:“我得报恩,我老了,我送我儿子参军。”这反映出( )
A.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 B.减租减息激发了革命热情
C.国民政府陷入统治危机 D.土地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8.1953年8月16日的《新华日报》详细报道了江苏省统计,1953年江苏全省69个县共有选民21181375人,参加选举的有17331664人,占选民总数的81.83%,共选出代表352129人。一些人说:“我们穿新衣,办新事,选出心上满意人”,此次选举体现了( )
A.社会主义民主的确立 B.法制建设深入人心
C.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 D.践行人民民主原则
9.1928年8月,中国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决定按照孙中山的建国程序结束“军政”,进入“训政”,明确由国民党承担“训政”全责,培养训练人民行使政权的能力。这表明国民党意在( )
A.捍卫资产阶级民主政权 B.发扬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C.扩大人民行使政权权力 D.营造一党专政的合法性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84年,英国政治家素姆·杰宁斯指出,“下院独立不是英古利法的基本要素。英国宪法的优点在于它由三种权力构成,彼此相互依靠。其中一方独立于其他两方。它必将独占全部的权力、我们的政体就会立刻改变。上个世纪经历过下院独立,国王被弑,贵族遇难,建立起世上最坏的民主政体。倘若我们不幸再看到另一个民主政体,同样的混乱肯定会再次发生”同一时代的英国保守主义政治家埃德蒙·伯克认为“成功源自‘光荣革命’但‘光荣革命’的原则不是变革而是维护传统。传统保障了社会的存在,是社会的基石”
——摘编自方家、张士昌《迈向大众民主——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探析》
材料二 法国的革命者倾慕并效法古代民主,在表面上更忠实于民主的理想,实际上却把民主过度价值化,抽空了它的工具性内涵。在法国革命的高潮,国家政治的基本形态不是国民公会的理性辩论,而是变幻无常的街头民众运动。美国的革命者则出于对精英政治的偏好,对那种直接诉诸民众的民主忧心忡忡,他们基于对集权和压迫的恐惧,设计了一种体现限权、分权和制衡原则的代表制政体,这固然导致了民主价值的流失,但也为治理现代大型民族国家找到了一条非君主制的道路。英国推崇混合宪政的理念,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虚化了“王在议会”的制度,架空了世袭贵族主导的上院,缩短议员任期,扩大选民基础、以渐进变革将传统政治转化为了民主政治
——摘编自李剑鸣主编《世界历史上的民主与民主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杰宁斯和伯克的政治主张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三个国家的民主政体对近代中国产生的影响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晋察冀根据地对村长选举工作的宣传,用好村长的标准对民众加以引导,说明晋察冀根据地注重加强民众民主教育,故A项正确;材料只是对选举工作的宣传,未涉及文艺座谈会思想,排除B项;材料主旨强调民主选举村长,并未涉及法制建设,排除C项;材料只是强调民主选举村长的标准,民众平等意识是否增强没有具体表述,排除D项。
2.答案:A
解析:据材料可知,辛亥革命后,全国就出现多个政治党团,但因为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政党政治缺乏有效运作基础,最终导致采用各种非法手段把持选举,A项正确;材料没有描述政治转型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各种政治党团,而非北洋军阀派系纷争,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政党政治缺乏有效运作基础,而非资产阶级政党局限性,排除D项。故选A项。
3.答案:D
解析: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推行的低利借贷事业,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资金,从而促进了解放区的经济建设,故D项正确。A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借贷仅仅是金融行为的一种,C项表述夸大了低利借贷政策的作用。
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对其政党政治进行了全面的移植”“和西方国家一样,只要在国会中取得多数席位,组成政党内阁,就可……”可知,民国时期资产阶级未考虑国情,盲目照搬西方民主政治,其失败具有必然性,故选A项。当时政党的确为谋求议席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但这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排除B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D项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
5.答案:C
解析:“普遍推行基层民主选举”不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但在20世纪50年代尚未确立,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47年5月,党领导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一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先后载入了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0世纪50年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确立下来,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6.答案:B
解析:为限制袁世凯,材料中的规定将行政权力人为地切割,导致行政权力划分陷入混乱,B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这一规定并不能有效限制袁世凯,即不能有效维护民主共和政体,A排除;辛亥革命并未完成政治民主化进程,排除C;D中的“政党政治实现高度发展”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7.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吃八路,穿八路,住八路”“好日子是毛主席给的”“我得报恩”可知,老百姓感恩共产党、报恩共产党,主要是由于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解放,这是土地改革的结果,D项正确;1948年秋陆续开始的三大战役是国共两党的战略决战,排除A项;减租减息政策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排除B项;国民党统治危机包括经济、政治困局等,材料仅仅呈现的是共产党土地改革的效果,体现了共产党得民心,扩大群众基础的一面,国民党陷入统治危机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8.答案:D
解析:据材料“1953年江苏全省69个县共有选民21181375人,参加选举有17331664人,占选民总数的81.83%,共选出代表352129人。”可知,实现了大多数人参与选举,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现象,D项正确;社会主义民主的确立的时间是1956年底,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政权建设,不是法治建设,排除B项;基层民主政治是在1989年开始确立的,排除C项。故选D项。
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明确由国民党承担‘训政’全责,培养训练人民行使政权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的“训政”是借孙中山的建国程序,为自己的专制独裁统治寻找依据,以营造一党专政的合法性,D项正确;国民党的“训政”主要是为一党专政营造合法性,没有体现捍卫资产阶级民主政权,排除A项;“发扬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表面现象,不是本质目的,排除B项;“扩大人民行使政权权力”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
10.答案:(1)背景:①“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②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开启,阶级矛盾加剧:③保守主义政治思潮盛行,戒备底层革命。(2)影响:①受英式君主立宪制的影响,中国发生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②受法国和美国影响,近代中国以辛亥革命走上共和道路: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英法美政体为模板,设计了责任内阁制、总统制、行政双首长制、三权分立制等:④英法美三国的政治文化传播到中国,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