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知识点梳理(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知识点梳理(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知识点梳理】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1.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
(1)先秦时期:夏商海贝/仿制贝→西周铜铸币→春秋战国多种样式铜铸币
秦朝:统一铸为圆形方孔铜钱(秦半两)
两汉:沿用秦朝圆形方孔铜钱(五铢钱)
唐朝:铜钱不以重量命名,铸行开元通宝铜钱
两宋:铜钱上统一铸印当时年号+元宝、通宝字样;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
元朝: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钞
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
2.中国近代货币的演变
(1)晚晴:清政府开始铸造银元
(2)北洋政府:以银元为法定货币
(3)南京国民政府:1935年币制改革、1948年币制改革
华北人民政府:1948年成立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人民币
3.新中国货币的演变·人民币:法定货币、经济发行、计划发行、集中统一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1.西方国家主要货币历史:18世纪初英镑使用、18世纪末法郎与美元的使用
2.金本位制
(1)背景:工业革命展开,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扩大
(2)形成: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
(3)内容: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
(4)瓦解: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金本位制瓦解
3.布雷顿森林体系
(1)背景: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大增,英镑丧失了国际货币地位
(2)形成:1944年7月签订《布雷顿森林协议》
(3)内容
①确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与黄金挂钩、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固定汇率
②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4)影响:美元霸主地位确立;世界货币体系建立;世界经济发展
瓦解:1971年尼克松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所取代
4.当今世界货币发展特点:美元占据最大权重,但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的影响与日俱增
【巩固提升】
1.从前有个媳妇,贤淑能干。后来婆婆让她主持家务,负责给全家人煮粥。由于每年打的粮食很有限,然而这一家却年年添丁进口,为了让全家人都吃饱,媳妇只好不断往锅里加水,结果是粥越来越稀。该故事可以用来说明( )
A.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过程
C.欧洲一体化的曲折过程 D.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
2.我国东南沿海某港口,在15世纪只是一个“结茅而居”的渔村,到16世纪,已成为“繁华世界”,“宝货塞途,家家歌舞赛神,钟鼓管弦,连飙响答”,时称“小苏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
A.朝贡贸易繁荣 B.农业生产技术进步
C.白银大量流入 D.海上丝绸之路兴起
3.1948年2月,美国的一份报告称,美国拥有世界财富的50%.却只有世界人口的6.3%。在这种形势下,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这种优势的“关系模式”。能够体现这一“关系模式”的是( )
A.确立并维护世界货币体系 B.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D.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
4.据统计,2022年中国与拉美国家贸易额达到3000亿美元,中国在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等国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中国还通过人民币国际化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机制,为拉美国家提供更多融资渠道和货币选择。中国这一系列举措( )
A.利于推动中拉合作共赢良好局面 B.促进了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完善
C.表明了反对美国霸权主义的决心 D.构建了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
5.清政府规定,白银是清朝法定货币,与铜钱兼用,完粮纳税须用白银支付。据统计,18世纪末一两白银换铜钱一千文左右,而到了19世纪30年代后期,一两白银可换铜钱一千六七百文。这种状况的出现( )
A.加重了中国人民经济负担 B.源于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C.是白银货币化的必然结果 D.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6.《晚明大变局》《万历十五年》等书都详实记录了16至17世纪,中国通过西班牙主导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形成强大顺差,全球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用来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这一现象( )
A.加速了西班牙资本主义发展 B.使美洲传统社会遭灭顶之灾
C.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有利于中国农耕经济的发展
7.北宋时,“交子”的出现使成都成为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城市;20世纪80年代初,成都市工业展销信托股份公司发行的“蜀都股票”,成为新中国第一张股票。二者都体现了成都( )
A.蓬勃发展的对外交往 B.始终领先的社会经济
C.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D.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
8.1944年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会议上,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由国际清算同盟发行统一的世界货币,货币的分配份额按照二战前三年的进出口贸易平均值计算,这样英联邦的比例高达35%。这一计划的主要目的是( )
A.二战导致正常国际贸易往来受阻 B.极力削弱美元的国际影响力
C.极力维持和延续英镑的国际地位 D.保持英国战后金融霸主地位
9.明朝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实行“班匠银”制度,规定轮班匠可输钱代役。弘治五年(1492年),叶淇变盐法,改开中纳粮为纳银。至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国家停止大规模铸钱。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颁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钱。”明朝的这些措施( )
A.体现出国家税收的范围不断扩大 B.加速了白银货币化的趋势
C.凸显出税制变革推动了币制改革 D.极大加重百姓的赋税负担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自20世纪70年代至欧元诞生之前,欧洲货币危机频发,美元汇率波动对欧洲货币存在着单向冲击。对外战争和国际金融危机等削弱了美国的综合实力,美国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不断降低。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开始下降,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比重从1999年的72.7%下降到2008年的64%,而欧元则由16.7%上升到25.6%,国际货币体系进入“美元—欧元双主导货币”的状态。在双主导条件下,其中任何一个主导货币滥发都会引起另一个大货币跟随,然后波及所有中小货币。美国和欧洲相继爆发的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使得这两个主导货币比任何时候都有借口实行量化宽松政策,而其他各国不得不接受它们造成的任何后果。一些国家无法忍受旧秩序的约束甚至损害,凭上升的经济实力维护自己的利益。
——摘编自成思危,刘骏民《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逻辑》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评价国际货币体系应该持有的标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6世纪,我国东南沿海某港口贸易增多,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结合所学,这一时期,新航路开辟,世界贸易增多,中国手工业产品迅速发展,在对外贸易中占优势,因此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促进了东南沿海港口城市的兴起,C项正确;明朝在朝贡贸易中采取“免征税”“给予赏赐”等优待政策,“厚往薄来”,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对东南沿海港口城市兴起作用有限,排除A项;材料强调明朝的对外贸易,与农业生产技术进步无关,排除B项;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形成于秦汉,兴于唐宋,衰落于明清时期的海禁、闭关锁国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
3.答案:A
解析: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世界财富优势的“关系模式”,由此可知这一模式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于1949年,马歇尔计划是在1947年且两者都不符合“世界财富”这一信息,故可以排除B项和D项;二战后美国主导自由贸易,故C项错误。
4.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中国与拉美国家在经济往来中有广泛的合作成果,经济合作的深化有利于推动中拉合作共赢良好局面的形成,因此A项正确;题干只涉及中国与拉美国家经贸往来,并不能得出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也与反对美国霸权主义无关,排除BC项;中国与拉美并非大国外交,排除D项。故选A项。
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8世纪末一两白银换铜钱一千文左右,而到了19世纪30年代后期,一两白银可换铜钱一千六七百文。”可知,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后期,鸦片的输入,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出现了银贵钱贱的局面,而清政府规定完粮纳税须用白银支付,这直接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A项正确;材料中的现象源于白银外流,跟商品经济发展没有必然联系,排除B项;白银外流、银贵钱贱是导致材料中现象的根本原因,跟白银货币化不直接相关,排除C项;材料所述现象是白银大量外流的结果,D项逻辑关系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6.答案:D
解析:A.当时西班牙是封建社会,故A项错误;B.西方的早期殖民扩张使美洲传统社会遭灭顶之灾,故B项错误;C.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故C项错误;D.根据材料“中国通过西班牙主导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形成强大顺差,全球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用来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可知,通过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大明帝国凭借着丝绸、瓷器等手工业的优势大量出口,中国处于贸易顺差的地位,这有利于中国农耕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故选:D。
7.答案:D
解析: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北宋时期成都首先使用纸币,20世纪80年代初成都出现新中国第一张股票,这体现了成都敢于尝试、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D项正确;交子是在国内使用,与对外交往不吻合,排除A项;本题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成都这一城市的精神内涵,无法反映出其社会经济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排除B项;交子和股票都体现了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的文化生活不吻合,排除C项。故选D项。
8.答案:C
解析:据材料“1944年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会议……发行统一的世界货币……英联邦的比例高达35%”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英国企图抵制美元的影响,维持英镑的国际地位,故凯恩斯有此提议,故C选项正确;二战导致正常国际贸易往来受阻,这属于历史背景,不是目的,故A选项错误;削弱美元的国际影响力的根本目的仍然是维护英镑的地位,故B选项错误;英国战后已经失去了金融霸主地位,故D选项错误。故选C。
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班匠银”“改开中纳粮为纳银”“国家停止大规模铸钱”“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钱”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措施有利于扩大白银的适用范围,加速了白银货币化的趋势,B项正确。材料强调货币以白银为主,并未体现国家税收的范围不断扩大,排除A项;明朝的税制变革是指1581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极大加重百姓的赋税负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
10.答案:(1)特点:国际货币体系由相对稳定到不稳定;货币危机频发;从单一货币主导到二元主导;新兴经济体的影响力逐步提升。
(2)标准:公平公正,合情合理;多元化;利益共赢;平稳稳定。
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自20世纪70年代至欧元诞生之前,欧洲货币危机频发,美元汇率波动对欧洲货币存在着单向冲击。”得出国际货币体系由相对稳定到不稳定;货币危机频发;根据材料“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开始下降,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美元比重从1999年的72.7%下降到2008年的64%,而欧元则由16.7%上升到25.6%,国际货币体系进入‘美元—欧元双主导货币’的状态。”得出从单一货币主导到二元主导;根据材料“一些国家无法忍受旧秩序的约束甚至损害,凭上升的经济实力维护自己的利益。”得出新兴经济体的影响力逐步提升。
(2)标准:根据材料“在双主导条件下,其中任何一个主导货币滥发都会引起另一个大货币跟随,然后波及所有中小货币。”反向得出公平公正,合情合理;根据材料“使得这两个主导货币比任何时候都有借口实行量化宽松政策,而其他各国不得不接受它们造成的任何后果。一些国家无法忍受旧秩序的约束甚至损害,凭上升的经济实力维护自己的利益。”反向得出多元化;利益共赢;平稳稳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