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第三单元 探秘水世界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课时1 水的三态变化 水的天然循环课时1 水的三态变化 水的天然循环目标素养 导航1.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及分子的特征。2.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的天然循环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课时1 水的三态变化 水的天然循环新知预习 导学知识梳理1.水的三态变化。(1)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__________,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______和___________。这样的变化属于______变化。不会变化间隔排列方式物理(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观粒子,它们都是由______构成的。分子的______和______都很小,相互之间有______,存在着相互作用,总是在不断地______。原子质量体积间隔运动2.水的天然循环。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__________实现的。水的天然循环既实现了水的__________,又完成了水资源的__________。三态变化自身净化重新分配问题导思“春天柳絮飞扬、夏天槐花飘香、秋天黄沙扑面、冬天雪花飘飘,都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答案】这种说法不正确。分子的运动是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槐花飘香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而柳絮飞扬、黄沙扑面和雪花飘飘都属于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能用分子运动来解释。课时1 水的三态变化 水的天然循环重点直击 导析典例精析知识点1 分子的性质例1 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现象 微观解释A 水沸腾掀起壶盖 分子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C 天然气被压缩储存在钢瓶中 分子之间有间隔,加压使得间隔变小D 向一杯清水中滴入红墨水,整杯水 都会变红 分子在不断运动【分析与解】水沸腾掀起壶盖,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答案】A思维点拨 分子的性质可巧记为:两小、一动、一间隔,分子相同性相同。一般物质发生的物理变化主要是由微观粒子的运动和间隔变化造成的,如物质的挥发、溶解、蒸发等是由微观粒子的运动引起的,而物质的热胀冷缩主要是由微观粒子间的间隔变化引起的。知识点2 水的天然循环例2 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B.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C.水的天然循环能实现水的自身净化D.一个地区的降水都是通过本地地表水蒸发后形成的【分析与解】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太阳为这一循环提供了必要的能量。水的天然循环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因此一个地区的降水不都是通过本地地表水蒸发后形成的。【答案】D针对训练1.雪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从微观角度分析,该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 。AA.分子间隔 B.分子大小 C.分子种类 D.分子性质2.随着广西与东盟各国的合作交流日益加深,产自东盟的榴莲越来越常见。即使距离很远,也能闻到榴莲特殊的香味,说明( ) 。D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质量很小C.分子体积很小 D.分子在不断运动3.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A.热胀冷缩——分子之间有间隔 B.冰雪融化——分子体积变大C.酒精挥发——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D.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4.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 。DA.循环过程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B.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C.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D.在循环过程中水分子自身发生了化学变化课时1 水的三态变化 水的天然循环素养达标 导练基础巩固1.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BA.湿衣服晾干——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氧分子的体积变小C.一滴水含有约 个水分子——水分子很小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2.水可以变成冰,在一定条件下,水还会以蓬松轻盈、类似棉花糖的形式稳定存在,这种形态被称为“气凝胶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A.冰分子之间的间隔大于“气凝胶冰”分子之间的间隔B.“气凝胶冰”分子静止不动C.“气凝胶冰”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D.水变成“气凝胶冰”,分子体积变大3.梅雨天气主要出现在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此时来自南方的暖空气夹带大量水汽,遇上北方较冷的气团会产生大量对流活动,导致降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CA.空气中的水汽可能来自地面河水的蒸发B.温度降低,水汽分子之间的间隔可能变小C.水汽变成雨水后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D.雨后空气湿度增大是因为空气中水分子的含量增加4.图3-1是水的天然循环简图,试回答下列问题。图3-1(1)在图中的方框内填写相应的内容。(填“水蒸气”或“雨、雪”)。【答案】(2)水通过__________,实现了自身的天然循环。该过程属于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三态变化物理(3)驱动水循环的能量来自___(填序号)。BA.地球 B.太阳 C.雨 D.海洋(4)从分子角度解释图中①和②两个转化过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分子运动加快,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水分子运动减慢,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5)水通过天然循环,既实现了______________,又完成了__________________,为地球上的生物补充______资源。水的自身净化水资源的重新分配淡水能力提升图3-25.一定条件下,水蒸气在密闭容器里冷却,该过程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3-2所示,其中①②③对应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DA.水分子之间的间隔: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C.状态③对应的水分子静止不动D. 的过程中,水分子由无序排列变成有序排列6.“从微观粒子的角度研究物质”是化学独特的研究方法。请根据图3-3,结合所学知识,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图3-3(1)酒精和水混合后的体积___(填“” “”或“ ”)。(2)如图甲所示,注射器内装有一段空气(空气中含多种气体分子)。用右手堵住注射器口后,左手向内推动活塞,发现注射器内的气体被压缩了,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分子之间有间隔图3-3(3)如图乙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放在试管中,在试管口塞上一团滴有浓氨水的棉花。实验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实验说明所用的两种试剂中,________具有挥发性。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从右向左逐渐变红浓氨水图3-3(4)图3-4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图3-4①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大”的是______(填序号)。②由图可见,除温度外,分子的运动速率还与__________有关。B、C分子种类素能拓展图3-5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收集一塑料瓶氧气进行了以下三步实验:①敞口放置;②双手贴在塑料瓶的外壁上;③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并利用图3-5甲所示装置,借助氧气传感器的探头采集数据,再经数据处理软件实时绘制出瓶内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见图3-5乙)。三步实验中测得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依次为图3-5乙中的段、段和 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段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对比段与 段可知,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C.分析 段可知,相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D. 点氧气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氧分子静止不动√(共33张PPT)第三单元 探秘水世界第三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课时3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课时3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目标素养 导航1.知道溶质质量分数可以表示浓度,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2.学习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的基本方法。3.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初步感受定量研究的意义。课时3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新知预习 导学知识梳理1.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与______的质量之比。2.溶质的质量分数_ ___________×。其中,溶液的质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溶质溶液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问题导思分小组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要使某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答案】可以通过向原溶液中加入溶质、加入更浓的同种溶质的溶液、蒸发溶剂等方式来增大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将一定质量的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到原来的一半或增大到原来的 2倍,需要加入或蒸发水的质量各是多少 【答案】将一定质量的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到原来的一半,加入水的质量应等于原溶液的质量;将一定质量的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到原来的2倍,蒸发水的质量应为原溶液质量的一半。课时3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重点直击 导析典例精析知识点1 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例1 下列关于“ 的氯化钠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中溶有 氯化钠B.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C.将氯化钠溶于 水中,可制得该溶液D.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分析与解】 的氯化钠溶液的含义是每100份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含有5份质量的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为。将氯化钠溶于 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案】C思维点拨 溶质质量分数反映的是溶质与溶液的质量关系,而不是溶质与溶剂的质量关系。知识点2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例2 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的 溶液。请计算:(1)该溶液中溶解有___ 。(2)向溶液里加入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8(3)将该溶液稀释成 的稀溶液,需要加多少克水?(写出计算过程)解: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答: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分析与解】根据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分数 进行计算。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溶剂的质量增加。思维点拨 在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中,涉及溶液体积时,应先将溶液的体积换算成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是指溶解在溶剂中的溶质质量,不包括未溶解或结晶析出的溶质质量。针对训练1.下列对“ 的蔗糖溶液”的理解,错误的是( ) 。AA.水中溶解了 蔗糖B.将蔗糖溶解于 水中所得到的溶液C.蔗糖溶液中溶解了 蔗糖D.将蔗糖与水按 的质量比配成的溶液2.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溶液,需要 的质量为( ) 。CA. B. C. D.3.在实验室欲配制的 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 ) 。CA. B. C. D.4.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的 溶液来选种,良种会下沉,次种会漂浮。(1) 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2)若要配制的氯化钠溶液,则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 ,水的质量为____ 。氯化钠水1684课时3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素养达标 导练基础巩固1.几种农作物无土栽培营养液中 的质量分数如下表所示。若要为甜瓜配制的无土栽培营养液,则需要称取 的质量为( ) 。农作物 番茄 甜瓜 茄子无土栽培营养液中 的质量分数CA. B. C. D.2.向的溶液中加入 固体,固体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BA. B. C. D.3.小明放学回到家发现妈妈买了一些萝卜,他想到了课堂上刚学的有关溶液的知识,于是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取一个萝卜,从中间挖一个洞,加入饱和食盐水。过一段时间后,将洞中的溶液倒出,发现该溶液的( ) 。BA.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B.溶质质量分数变小C.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无法确定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4.图3-36展示了一瓶生理盐水标签上的部分内容,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主要成分:、体积:含量:密度:图3-36(1)该瓶生理盐水能给病人提供____氯化钠。4.5(2)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 的氯化钠溶液来配制该瓶溶液,则需的氯化钠溶液____ 。255.如图3-37所示,甲烧杯中盛有溶质质量分数为 的硫酸铜饱和溶液 ,请根据图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水分蒸发)。图3-37(1)若其他条件不变,则将甲烧杯溶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______(填“会”或“不会”)出现浑浊现象。(2)乙烧杯中的溶液______(填“是” “不是”或“可能是”)饱和溶液。不会不是(3)丙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图3-37【答案】答:丙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能力提升6.在一定温度下,向水中依次加入一定质量的 固体,充分溶解,加入 固体的质量与所得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3-38所示。图3-38资料: 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1)在该温度下,实验①所得溶液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不饱和图3-38(2)要使实验③中的固体继续溶解,可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种)。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图3-38(3)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溶液和的 溶液,将两种溶液混合均匀,求混合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答案】答:混合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图3-387.化学实验室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 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通常需要使用较稀的硫酸,要将 上述浓硫酸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的硫酸,请计算:(写出计算过程)(1)稀释后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答案】答:稀释后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2)需要水的质量是多少?解:设稀释成的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为 。设稀释成的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为 。则需要水的质量为 。答:需要水的质量为 。素能拓展8.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开展了跨学科实践活动——“选好种”。(1)盐水选种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将鸡蛋放入某浓度的盐水中,若只露出一个硬币大小的蛋壳部分,则表明该浓度的盐水适用于选种。① 时,盐水浓度与密度的对照如下表所示。若用密度计测得此时盐水的密度为 ,则该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浓度(溶质质量分数)密度/ 1.086 1.093 1.101 1.109 1.116②同一鸡蛋在三种盐水中的浮沉状态如图3-39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填序号)。C图3-39A.三种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乙烧杯中的鸡蛋密度比盐水密度小C.若向丙烧杯中继续加盐,盐完全溶解后鸡蛋露出液面的体积会增大(2)为在实验室里配制 的氯化钠溶液,同学们准备了以下实验用品:试剂:氯化钠固体、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 )、蒸馏水(密度约为 )。仪器:托盘天平、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量筒、和 。按如下方法进行配制,计算所需试剂的用量。配制方法 所需试剂及用量方法一 氯化钠固体____,水____方法二 将____的 氯化钠溶液稀释168480(共35张PPT)第三单元 探秘水世界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课时2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课时2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目标素养 导航1.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认识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2.了解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能分析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一般过程及目的。3.学习并练习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4.利用物质的溶解性,设计水的净化方案。课时2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新知预习 导学知识梳理1.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地球上水的储量很大,分布范围也很广,但是大约_______的水集中在海洋和咸水湖里,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______,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江河水、湖泊淡水以及浅层地下水,仅约占地球淡水总量的______,占地球总水量的______。2.天然水的人工净化。天然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沉降、过滤、吸附、蒸馏等是常用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1)沉降:除去水中的________杂质。明矾溶于水后可加速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从而起到一定的净水作用。不溶性(2)过滤: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是分离混合物常用的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方法之一。操作如下:物理漏斗内壁漏斗边缘滤纸的边缘玻璃棒三层滤纸的一边烧杯内壁(3)吸附:利用________的吸附性,吸附水中溶有的________或气味的杂质。活性炭有颜色(4)蒸馏:给水加热使之变为水蒸气,再将水蒸气冷凝得到液态水的过程。蒸馏发生的是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能除去水中的________杂质,得到的蒸馏水是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物理可溶性纯净物问题导思在净化水的过程中,活性炭的作用是什么?天然水经过沉降、过滤、吸附后得到的澄清透明的水是纯净物吗?为什么?【答案】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水中溶有的有颜色或气味的杂质。天然水经过沉降、过滤、吸附后得到的澄清透明的水不是纯净水,里面还含有可溶性的杂质。课时2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重点直击 导析典例精析知识点1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图3-6例1 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某市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如图3-6所示。(1)下列物质能在净水过程中用作絮凝剂的是___(填序号)。A.活性炭 B.明矾 C.臭氧B图3-6(2)天然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如泥沙),可通过过滤池除去。实验室中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引流(3)向沉淀、过滤后的天然水中加入活性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吸附有颜色或气味的杂质(4)加入消毒剂进行杀菌消毒,发生的是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通过自来水厂净化后的水是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化学混合物图3-6图3-6【分析与解】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从而起到一定的净水作用。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杀菌消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自来水厂净化后的水中仍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思维点拨 净水流程及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2 过滤例2 图3-7是某同学进行的过滤操作,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图3-7(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该操作还存在的一处明显错误是________。(3)纠正错误后继续进行操作,该同学发现过滤后的液体仍然浑浊。请你帮他找出造成此现象的两种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分析与解】过滤需要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图示操作中漏斗末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若过滤后所得滤液仍浑浊,则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或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等。图3-7知识点2 过滤例2 图3-7是某同学进行的过滤操作,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图3-7(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______, ________, ______。(2)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该操作还存在的一处明显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纠正错误后继续进行操作,该同学发现过滤后的液体仍然浑浊。请你帮他找出造成此现象的两种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架台漏斗烧杯玻璃棒引流漏斗末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滤纸破损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合理即可)针对训练1.下列水资源不属于人类能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的是( ) 。CA.湖泊淡水 B.江河水 C.海水 D.浅层地下水2.下列净水操作中,单一操作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CA.过滤 B.吸附 C.蒸馏 D.沉降3.下列关于过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A.过滤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和玻璃棒B.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C.过滤时,滤纸边缘应低于漏斗边缘D.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4.自来水厂将天然水净化为饮用水时,无需进行的操作是( ) 。AA.蒸馏冷凝 B.絮凝沉降 C.杀菌消毒 D.细沙滤水5.城市因水而灵动。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DA.在水中加入明矾可使悬浮杂质沉降B.水中有异味时可加入活性炭除味C.过滤可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D.江水经杀菌消毒后可变成纯水课时2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素养达标 导练基础巩固1.下列中药煎制步骤中,涉及过滤操作的是( ) 。CA.冷水浸泡 B.加热煎制 C.箅渣取液 D.灌装保存2.下列是某同学进行过滤操作时的一些做法,其中错误的是( ) 。BA.让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B.直接向漏斗中倾倒待过滤的液体C.让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D.让漏斗内液面始终低于滤纸边缘3.某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如图3-8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3-8CA.加入明矾可使悬浮杂质沉降 B.沙滤可去除大颗粒固体杂质C.水槽中的水为纯净物 D.上述净水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4.苏州平江路河道水清见底,道尽江南之美。下列关于河水处理和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水中大颗粒的泥沙可通过静置沉降的方法除去B.通过生态膜物理过滤可将河水中的离子全部滤去C.为使河水变清澈,可将河水蒸馏冷凝D.厨房废水滤去固体后可直接排向河道能力提升5.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1)目前许多学校安装了直饮水机,只要将它与自来水连接,便可以除去水中的部分杂质得到直饮水。某品牌直饮水机的工作原理如图3-9所示。图3-9①滤膜的作用相当于实验室中的过滤操作。实验室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下列混合物可以通过过滤分离的是___(填序号)。A.酒精和水 B.泥沙和水C.铜粉和铁粉 D.食盐和水漏斗引流B图3-9②由直饮水机获得的直饮水、开水和温开水均属于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混合物图3-9图3-10(2)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制作的净水器如图3-10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净水时,水先流经________,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卵石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②紫外灯的作用是__________,该过程发生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杀菌消毒化学素能拓展图3-116.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天然水的人工净化”之后,对该地饮用水的来源及净化产生了兴趣,并展开了下列探究。【调查研究】 同学们通过实地调查明确了该地水源中水质的情况:处理前,水源中除水之外还含有不溶性杂质、可溶性矿物质、有颜色或异味的杂质、细菌等。【参观考察】 同学们通过参观考察,绘制出了如图3-11所示的自来水厂处理水的过程模拟图。(1)澄清池主要是沉降去除大颗粒不溶物,一般会加入适量的明矾作絮凝剂,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速水中悬浮杂质的沉降图3-11(2)滤水池底部铺有干净的细沙,主要起到过滤的作用,其主要目的是除去________________。较小的悬浮杂质(3)进入池的水含有少量色素和异味,向 池中加入________可除去这些杂质。活性炭图3-11图3-11(4)在水进入供水管网或水塔之前通入氯气,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灭菌(或杀菌消毒)【反思讨论】(5)处理后的饮用水是纯水吗 经过讨论后,同学们一致认为不是,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水中还有可溶性杂质(共40张PPT)第三单元 探秘水世界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目标素养 导航1.能从宏观角度知道水的组成,能借助微观图示,从微观角度分析水分子的构成。2.通过小组合作,基于电解水实验,探究水的宏观组成,提高观察实验的能力。3.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并能对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新知预习 导学知识梳理1.水的分解。(1)实验现象:接通______电源,观察到两个电极上都有______产生,正极的少,负极的多,体积比约为_____。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______,这种气体是______。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火焰呈________,这种气体是______。直流气泡复燃氧气淡蓝色氢气(2)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 _________________。(3)结论:水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构成的。水氢气氧气氢元素氧元素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2.水的合成。(1)实验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火焰呈______色,烧杯内壁凝结有______;用手触摸烧杯,烧杯______。(2)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 _________________。(3)结论: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____,并放出______。淡蓝水雾发烫氢气氧气水水热量3.在化学反应中,______改变,而______不变。分子原子4.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1)分解反应:由______物质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反应。(2)化合反应:由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生成______物质的反应。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两种或两种以上一种问题导思在实际操作中,电解水产生的氢气的体积往往大于氧气体积的2倍,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答案】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或在电解过程中部分氧气与电极发生了反应。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重点直击 导析典例精析知识点1 电解水实验例1 电解水实验中,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用燃着的木条检验生成的气体,记录的现象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位置 两电极 正极端的玻璃管 负极端的玻璃管现象 有气泡 产生 生成气体的体积为 ,能使木条燃烧得更旺 生成气体的体积为 ,气体能燃烧A.通电前应将玻璃管内的空气排尽B.两电极产生气泡的速率不相同C.正极收集到的气体为氧气,负极收集到的气体为氢气D.结合气体密度可计算水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分析与解】通电前应将玻璃管内的空气排尽,以防对氢气、氧气体积的测定产生影响,同时也能防止点燃氢气时发生爆炸。两电极产生气泡的速率不相同,负极产生气泡的速率大,正极产生气泡的速率小。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能使木条燃烧得更旺;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能被点燃。根据产生气体的体积比可计算得到水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结合气体密度可计算出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答案】D思维点拨 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可巧记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氢气燃烧,氧气更旺”。知识点2 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例2 下列反应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氢气氧气 水B.氯酸钾氯化钾 氧气C.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D.氢氧化钙二氧化碳 碳酸钙 水【分析与解】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选项A、C中的反应;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如选项B中的反应。【答案】D思维点拨 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对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针对训练图3-121.图3-12为实验室电解水的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A.现象分析:正极产生气泡的速率较大B.变化分析: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C.作用分析:实验前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是为了增强导电性D.结论分析: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2.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BA.氧化汞汞 氧气B.镁氧气 氧化镁C.氢氧化钙二氧化碳 碳酸钙 水D.石蜡氧气二氧化碳 水3.如图3-13所示,小雨将纯净的氢气点燃。图3-13(1)小雨观察到导管口有________火焰。将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_。淡蓝色水雾(2)据上述现象,小雨发现氢气具有的一个性质是________。该反应的文可燃性氢气氧气水化合字表达式为_ 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填“化合”或“分解”)反应。4.通过电解水实验可以探究水的组成。图3-14是电解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3-14(1)由图可知,该反应中保持不变的微观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分解后生成的氢分子和氧分子的个数比为_____。(2)通过电解水实验可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分子分解成原子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素养达标 导练基础巩固图3-151.图3-15为电解水实验装置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气体 是氢气B.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D.正、负极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下列变化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CA.氢气氧化铜铜 水B.酒精氧气水 二氧化碳C.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 氧气D.氧气氢气 水图3-163.下列有关图3-16所示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DA.点燃氢气前不用检验其纯度B.冷而干燥的烧杯内壁无明显变化C. 管内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两个实验均能证明水的组成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探究水的组成及变化”的实验。(1)提出问题: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2)设计并进行实验:①实验1(燃烧法) 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观察到火焰呈______色,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观察到烧杯壁有______,用手触摸烧杯,烧杯发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 _________________。淡蓝水雾水氧气氢气②实验2(电解法) 用图3-17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通电一段时间后,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分别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氢气(或)氧气(或)图3-17(3)实验结论:由上述两个实验可知,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4)拓展提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填序号)。氢元素和氧元素CA.点燃纯净的氢气会发生爆炸B.冰块与水混合得到混合物C.电解水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能力提升5.用图3-18所示的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图3-18A.在、 两导管口处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B.水中可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C.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导管口处,木条会复燃D.将 导管口处收集到的气体靠近火焰,若发出很小的声音,说明气体不纯6.图3-19甲为电解水实验装置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图3-19(1)图3-19甲中,A端为电源的____(填“正”或“负”)极。正(2)若C管中气体的体积为 ,则D管中气体的体积约为_______。实际过程中,二者的体积比偏小,造成体积比偏小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合理即可)图3-19(3)实验中常用______________检验C管中的气体。带火星的木条图3-19(4)将电解水过程中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绘制成图像,可得到图3-19乙。图中,气体是______________, 气体是_______________。氢气(或)氧气(或)图3-19(5)从微观角度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填序号)。C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C.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图3-19(6)写出水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 _________________。在该反应过程中,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是_____(用符号表示,下同),没有改变的微观粒子是______。水氢气氧气、图3-19素能拓展7.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图3-20(1)为证明水不是由“水元素”组成的,1785年,拉瓦锡在高温条件下,用水蒸气与红热的铁反应,将水转化为氢气,同时生成了四氧化三铁。实验模拟装置如图3-20甲所示。①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加热铁粉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的水蒸气,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该实验____(填“能”或“否”)证明水的组成。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对实验产生干扰(或防止铁粉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合理即可)能图3-20(2)创新实验能激发人们的探索欲望,提高实验探究能力、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精神。图3-20乙是某化学创新小组的同学设计的创新实验。①由图可知, ,要确定正、负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还需要用到的数据有___(填序号)。BA.水的相对分子质量B.氢气、氧气的密度C.氢原子、氧原子的质量②导线 连接的是电源的____极(填“正”或“负”)。负③该实验中常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 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_______组成的。增强水的导电性氢元素和氧元素图3-20图3-21(3)我国科学家已经成功研制出新型高效的光催化剂,可在其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取氢气。水在通过并接触催化剂表面时发生分解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3-21所示(其中,“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①④②⑤③氢原子和氧原子“ ”表示催化剂)。水分解微观过程的正确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填序号)。上述过程中,不能再分的微观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共30张PPT)第三单元 探秘水世界第三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课时1 溶解的过程课时1 溶解的过程目标素养 导航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会判断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2.知道水是一种重要的溶剂。3.知道溶液的特征和组成,知道物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着热量变化。4.体会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课时1 溶解的过程新知预习 导学知识梳理1.溶解的过程。(1)食盐的溶解:在________的作用下,氯化钠解离成________和________,扩散到水中,形成了氯化钠溶液。(2)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_____、______的________。水分子钠离子氯离子均一稳定混合物(3)溶液的组成:溶液是由______和______组成的。起溶解作用的物质叫作______,被溶解的物质叫作______。____是最常用的溶剂,汽油、酒精等也是常用的溶剂。溶质溶剂溶剂溶质水(4)溶液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均一稳定混合物(5)溶质和溶剂的确定方法:①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作______,量少的一种叫作______。②若两种液体中有一种是水,则无论水量多少,一般把水叫作______。③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是以____为溶剂的溶液。溶剂溶质溶剂水2.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伴随着______的变化。有些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升高,如__________;有些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降低,如________;有些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如________。能量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3.溶液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问题导思分小组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常温下,一瓶合格的氯化钠注射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是否会出现浑浊现象?这说明溶液具有什么性质?【答案】常温下,一瓶合格的氯化钠注射液放置一段时间后不会出现浑浊现象。这说明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2)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吗?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吗?【答案】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溶液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纯净物,不属于溶液。课时1 溶解的过程重点直击 导析典例精析知识点1 溶液的组成及特征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D.溶液一定是无色的,且溶剂一定是水【分析与解】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酒精等纯净物就不属于溶液。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溶液为蓝色、 溶液为浅绿色等。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但不是唯一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能作溶剂。【答案】B思维点拨 溶液的“三个一定”:一定是混合物,一定具有均一性,一定具有稳定性。知识点2 溶解过程中的吸热与放热现象图3-22例2 在图3-22所示的密闭实验装置中,当向装有固体的瓶内滴入液体时,观察到液面升高,液面下降,一段时间后,液面 和液面 又回到持平状态,则固体和液体分别是( ) 。A.食盐和水 B.蔗糖和水 C.氢氧化钠和水 D.硝酸铵和水图3-22【分析与解】当向装有固体的瓶内滴入液体时,观察到液面升高,液面 下降,说明固体溶解放热或固体与液体反应产生了气体,导致瓶内压强增大;一段时间后,液面和液面 又回到持平状态,说明瓶内发生的是固体溶解放热的过程,此时固体【答案】C溶解已结束,溶液和装置温度已冷却到室温。针对训练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DA.白糖 B.白酒 C.白醋 D.花生油2.将适量下列物质溶解于水,会使溶液的温度显著降低的是( ) 。AA.硝酸铵 B.食盐 C.氢氧化钠 D.蔗糖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CA.只有固体才能作溶质 B.溶液一定是无色的C.溶液是混合物 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4.下列关于氯化钠溶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DA.氯化钠扩散到水中的过程,即为氯化钠的溶解过程B.钠离子、氯离子扩散到水中的过程要放热C.钠离子、氯离子水合的过程要吸热,故氯化钠溶液的温度比之前水的温度低D.氯化钠的溶解包括扩散和水合两个过程课时1 溶解的过程素养达标 导练基础巩固1.学校食堂为同学们准备了多种食物,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 。DA.稀饭 B.番茄蛋汤 C.酸奶 D.淡盐水2.下列溶液中的溶质不是固体的是( ) 。CA.食盐溶液 B.硝酸钾溶液 C.酒精溶液 D.蔗糖溶液3.市场上有一种罐装饮料,其饮料罐夹层中分别装有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罐体,让这两种物质混合,可使罐内饮料的温度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 。DA.氢氧化钠 B.生石灰 C.食盐 D.硝酸铵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BA.氯化钠溶液是混合物B.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C.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升高图3-235.小美向图3-23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石蜡逐渐熔化且塑料片掉了下来。小美加入的固体物质可能是( ) 。DA.氯化钠 B.白糖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6.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1)硫酸铜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2) 的医用酒精中的溶质是______,溶剂是____。(3)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溶剂是__________。硫酸铜水酒精水白磷二硫化碳7.如图3-24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图3-24A.氢氧化钠固体B.硝酸铵固体C.氯化钠固体(1) 形管中的液面“左低右高”,则加入的物质是___(填序号,下同)。A(2) 形管中的液面“左高右低”,则加入的物质是___。(3) 形管中的液面没有明显变化,则加入的物质是___。BC能力提升8.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可以作为溶质的是___(填序号)。DA.只有固体 B.只有液体C.只有气体 D.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2)生理盐水的溶质是______(写化学式),碘酒的溶剂是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酒精(或乙醇)(3)蔗糖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下列图示(水分子未画出)能较好地反映溶液中蔗糖分子分布的是___(填序号)。DA. B. C. D.图3-259.小明在家做蔗糖溶于水的实验时,观察到了如图3-25所示的现象。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蔗糖水中的溶质是______,溶剂是____。蔗糖水(2)从微观角度解释蔗糖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微观角度解释蔗糖溶解后的液面低于原液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蔗糖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水分子之间蔗糖分子扩散到水分子之间,使得溶液的体积减小,液面下降(4)常温下,一杯蔗糖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______(填“会”或“不会”)出现浑浊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会蔗糖水属于溶液,具有稳定性图3-25素能拓展10.学习为我们开启了探索物质世界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物质的溶解过程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图3-26所示,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以探究物质溶解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情况。图3-26(1)实验一,硝酸铵溶解后溶液的温度______(填“升高” “降低”或“不变”)。降低图3-26(2)实验二,将分液漏斗中的水全部加入试管中,立即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观察到 形管内的液面__________(填“左低右高”或“左高右低”),由此左低右高不同意加入试管中的水占据一定的体积,也能使试管中的压强增大,导致形管内的液面“左低右高”小明得出“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的结论。你___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小明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42张PPT)第三单元 探秘水世界第三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课时4 溶液的配制课时4 溶液的配制目标素养 导航1.学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基本方法。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3.初步形成化学实验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知道围绕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原理,选择实验仪器,组装实验仪器,设计实验步骤,实施实验并完成实验记录,基于实验事实得出结论。4.发展科学探究的好奇心、想象力与探究欲。课时4 溶液的配制新知预习 导学知识梳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1)实验目的:通过小组合作,配制 的氯化钠溶液,深化对溶液概念的理解;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方法,学会试剂的取用、溶液搅拌等基本操作。(2)实验原理:溶液是由一定量的______和______组成的混合物,___是常见的溶质。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应用,是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溶质溶剂水(3)实验用品:托盘天平(或电子秤)、烧杯、玻璃棒、药匙、胶头滴管、量筒、和 、试剂瓶。氯化钠、蒸馏水。(4)实验步骤:①计算:配制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___、水____ 。将所需水的质量换算成体积为____水的体积约为 。87272②称量: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取所需质量的氯化钠。将称好后的氯化钠倒入干燥的______中。选用规格为_____ 的量筒,沿量筒内壁缓缓注入水。观察液体体积时,量筒要______在实验桌上,视线必须与量筒内液体的______________保持水平。托盘天平(或电子秤)烧杯100平放凹液面最低处③溶解:向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加入量好体积的水,用________搅拌,直至氯化钠全部溶解。④装瓶:把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贴上标签(注明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放入________中。玻璃棒溶液名称溶质质量分数试剂柜问题导思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时,哪些操作可能会引起误差?会导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还是偏小 【答案】配制溶液时,凡是能导致溶质的质量增大或溶液(或溶剂)的质量减小的操作,都会使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如①用量筒量取溶剂时俯视读数,②量筒内的溶剂未完全倒入烧杯中等;凡是能导致溶质的质量减小或溶液(或溶剂)的质量增大的操作,都会使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如①称量时“左码右物”且用到了游码,②向烧杯中转移固体时有部分固体残留在称量纸上或撒在烧杯外,③用量筒量取溶剂时仰视读数等。课时4 溶液的配制重点直击 导析典例精析知识点1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例1 某同学在配制的 溶液时,进行了如图3-40所示的实验操作。图3-40(1)仪器 的名称是______。图3-40(2)①计算:配制上述溶液,需氯化钠____,水_____ (水的密度为 )。②称量:若称量时误把氯化钠放在了天平的右盘( 以下用游码),其他操作没有错误,则实际称取的的质量是____ 。③______:该过程中,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④存放: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放入试剂柜中。【分析与解】已知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配制的溶液,需 的质量为,需要水的质量为。水的密度为,则所需水的体积为 。已知托盘天平中,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 游码的质量。当试剂与砝码放反时,砝码的质量试剂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则实际称取的的质量为 。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固体的溶解。图3-40(1)仪器 的名称是______。药匙图3-40(2)①计算:配制上述溶液,需氯化钠____,水_____ (水的密度为 )。②称量:若称量时误把氯化钠放在了天平的右盘( 以下用游码),其他操作没有错误,则实际称取的的质量是____ 。7.542.56.5③______:该过程中,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④存放: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放入试剂柜中。溶解搅拌,加快固体溶解思维点拨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装瓶,所需的主要仪器有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等。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应将量筒放平,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转移固体时,应保证将全部固体倒入烧杯内。知识点2 溶液配制过程中的误差分析例2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配制 的氯化钠溶液,配制过程如图3-4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3-41A.若②中的砝码与试剂放反,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B.若③中烧杯内壁有水珠,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受影响C.若④中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D.将配好的溶液装瓶时,若有少量溶液溅出,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分析与解】配制 的氯化钠溶液需要 氯化钠固体,称量时不需要用到游码,则砝码与试剂放反不影响称量的氯化钠的质量,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烧杯内壁有水珠,会导致溶剂的质量偏大,则所配溶液【答案】C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偏大,会导致所取溶剂的质量偏小,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溶液具有均一性,配好的溶液有少量溅出,不会影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图3-41思维点拨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不同的读数方式对读数的影响如图3-42所示,可简记为“眼睛低则读数低,眼睛高则读数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3-42针对训练1.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 的氯化钠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DA.溶解计算称量 B.计算溶解称量C.称量计算溶解 D.计算称量溶解2.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 的氯化钠溶液,不会用到的仪器是 ( ) 。BA.药匙B.长颈漏斗C.量筒D.玻璃棒3.在农业上,常需要用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现要配制 该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DA.计算:氯化钠,水B.称量:把氯化钠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C.量取: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使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D.溶解:把氯化钠放入量筒内,并用玻璃棒搅拌课时4 溶液的配制素养达标 导练基础巩固1.某化学小组的同学用固体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的 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A.实验中会用到蒸发皿B.玻璃棒的作用只有引流C.实验中选用 的量筒D.水倒入烧杯时部分洒出,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变大2.某同学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 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关于配制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DA.若用氯化钠固体配制,则需称取 氯化钠固体B.选用 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C.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和胶头滴管D.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配得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3.在初中学业水平实验操作考试中,小明抽到的考题是“配制 的氯化钠溶液”。小明的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BA.计算得到配制该溶液需要氯化钠固体和 水B.称量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边,于是向右移动游码C.量取水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D.将称得的氯化钠和量取的水倒入同一烧杯中,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如图3-43所示。图3-43(1)操作⑤中所用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托盘天平搅拌,加快固体溶解图3-43(2)实验操作步骤为____________(填序号)。③⑤①②④图3-43(3)下列操作可能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_____(填序号)。ABA.称量时,试剂与砝码放反了(使用了游码)B.水洗后的烧杯直接用于溶液配制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D.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图3-43(4)由图3-44可知,该小组同学配制的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图3-44(5)装瓶: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标签应注明__________和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名称图3-43能力提升5.小月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部分操作如图3-45所示(其他操作都正确)。小月实际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 ) 。图3-45AA. B. C. D.素能拓展6.絮凝剂常用于水的净化,实验小组的同学探究用絮凝剂净水时影响净化效果的因素。【查阅资料】 絮凝剂溶于水后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物并发生沉降,从而达到净水目的。硫酸铁是一种常见的絮凝剂。【进行实验】Ⅰ.配制水样和絮凝剂溶液。配制水样:向水中加入 高岭土,搅拌、静置,取上层液作为水样。配制絮凝剂溶液:用水(密度为)和 硫酸铁进行配制。Ⅱ.探究影响水样净化效果的因素。时,取水样,向其中加入絮凝剂溶液,搅拌,测定静置不同时间水样的浊度,并计算浊度去除率(浊度去除率越高代表净化效果越好)。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实验 序号 水样的体积/ 加入絮凝剂溶液的 体积/ 静置时间/ 浊度去除率① 200 0 20 12.48%② 200 0.2 20 76.54%③ 200 0.3 20 84.60%④ 200 0.4 5 64.45%⑤ 200 0.4 10 70.85%⑥ 200 0.4 15 81.04%⑦ 200 0.4 20 86.02%⑧ 200 0.5 20 88.15%⑨ 200 0.6 20 86.49%【解释与结论】(1)配制絮凝剂溶液时所需的部分仪器如图3-46所示。图3-46要完成溶液的配制,还需补充的必需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在标签中填上相应的内容(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托盘天平、胶头滴管【答案】(2)②中浊度去除率比①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依据④~⑦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探究等量水样中加入絮凝剂溶液的体积对净化效果影响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相同实验条件下,实验②水样中加入了絮凝剂其他实验条件相同时,静置时间越长,净化水的效果越好①②③⑦⑧⑨【反思与评价】(5)依据实验数据,不能得出“静置时间相同时,等量水样中加入絮凝剂溶液的体积越大,净化效果越好”的结论,其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实验⑧和⑨,两组实验中水样的体积和静置时间相同,⑧中加入絮凝剂的体积较少,浊度去除率反而更高(6)同学们通过实验发现,温度也会影响水样净化效果。请用实验小组配制好的水样和絮凝剂溶液继续完成实验,补全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取水样,加入絮凝剂溶液,搅拌,静置,测水样的浊度,计算浊度去除率并与②组结果对比(合理即可)(共30张PPT)第三单元 探秘水世界第三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课时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课时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目标素养 导航1.知道大多数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是有限度的,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2.能说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课时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新知预习 导学知识梳理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定义:在__________下、____________中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水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①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有______________存在,则溶液饱和。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向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溶质不再溶解,则溶液饱和。未溶解的溶质少量溶质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增加减少改变减少增加改变问题导思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吗?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吗 【答案】溶液的饱和或不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能认为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但在同一温度下,某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课时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重点直击 导析典例精析知识点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例1 如图3-27所示,室温下,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加水搅拌使之充分溶解。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图3-27A.乙 丙的过程中,烧杯中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不变B.丁烧杯中的氯化钠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C.乙和丙烧杯中的氯化钠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D.丁 戊的过程中,烧杯中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不变【分析与解】乙丙的过程中,溶剂增加,溶解的氯化钠固【答案】A体随之增加,则烧杯中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增加;乙和丙烧杯中都有不溶解的氯化钠固体存在,则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向丙烧杯中加入 水,氯化钠固体全部溶解,则丁烧杯中的氯化钠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丁 戊的过程中,没有氯化钠固体溶解,则烧杯中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不变。图3-27思维点拨 判断一种物质的溶液是否饱和,关键是看其在该温度下能否继续溶解这种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加入一种物质,物质完全溶解后所得的溶液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知识点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例2 欲将一杯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CA.增加溶质 B.蒸发溶剂 C.升高温度 D.倒出部分溶液【分析与解】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会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升高温度,相同量的水中能溶解更多的硝酸钾,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是均一的,倒出部分溶液相当于等比例地减少了溶剂和溶质的质量,不能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思维点拨 任何不饱和溶液都可以通过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来转化为饱和溶液;任何饱和溶液都可以通过加入溶剂来转化为不饱和溶液。通过改变温度来实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时,需要注意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变化情况。针对训练1.通常要使一种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 。CA.升高温度 B.加入溶剂 C.加入溶质 D.加入饱和溶液2.向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 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静置,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 。BA. B. C. D.无法确定3.小科将砂糖倒入一杯开水中,充分溶解。能作为判断砂糖水是饱和溶液的依据的是( ) 。DA.砂糖水颜色很深 B.砂糖水味道很甜C.砂糖溶解得很快 D.杯底留有砂糖固体4.在探究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受哪些因素影响时,小明将硝酸钾固体加入水中,充分振荡后静置,按图3-28所示进行操作。图3-28(1)小明认为图甲中试管内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他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底部有未溶解的硝酸钾固体(2)对试管进行加热,试管中的硝酸钾固体消失,如图乙所示。该现象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______有关。温度图3-28(3)小明在图乙所示的试管中又加入了少量硝酸钾固体,发现固体还能继续溶解(见图丙),说明加热后试管中的溶液为________溶液。不饱和课时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素养达标 导练基础巩固图3-291.某“天气瓶”通过樟脑晶体在酒精中的溶解情况来反映气温的变化。图3-29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则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的樟脑饱和溶液的是( ) 。AA.乙、丙 B.甲、乙 C.丙 D.甲、乙、丙2.有一杯 的硝酸钾溶液,能证明它是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BA.蒸发 水后有固体溶质析出B.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固体不溶解C.把溶液降温至 ,有固体溶质析出D.上述三种方法都可行3.根据图3-30所示实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3-30CA.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不能溶解其他溶质B. 水中溶解氯化钠的最大质量是一个定值C.加热后溶液中的硝酸钾质量增加D.加热后的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图3-31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3-31所示的硝酸钾固体溶解实验。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BA.②中溶液是该温度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B.③中溶液是该温度下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C.②和③中的溶液的溶质质量不相等D.②和③中的溶液的质量不相等图3-325.小科在学习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向A、B、C三个烧杯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 同种固体物质,充分溶解后静置,现象如图3-3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科认为,A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他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A中有不溶解的固体(2)A、B、C三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3)采用______的方法一定可使A烧杯中的固体全部溶解。加水图3-326.已知时,在水中溶解所能达到的最大质量是 。如图3-33所示,向水(密度为)中加入一定量的 固体,并进行一系列操作。请回答相关问题。图3-33(1)A、B、C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___(填代号)。(2)当____ 时,B烧杯中恰好没有固体剩余。B5.8能力提升图3-347.已知硝酸钾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图3-34所示,将水分别滴入盛有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的两支试管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A.硝酸铵固体溶解时会放出热量B. 烧杯中的溶液会变成不饱和溶液C.、 两杯溶液中都有固体析出D.、 两杯溶液的溶质质量都保持不变8.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各,分别加入四个盛有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情况如下表所示(温度保持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甲 乙 丙 丁未溶解固体的质量/ 4.2 2 0 9.2BA.所得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B.溶液中所含溶质最多的是丙C.所得四种溶液的溶质质量的关系为:丁甲乙 丙D.升高温度后,甲中溶解的固体一定减少素能拓展图3-359.向四个装有等质量、等温度的同一种溶剂的烧杯中分别加入某固体溶质,且加入的固体溶质的质量依次减少,充分溶解后的情况如图3-35所示。(1)烧杯_______(填代号,下同)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烧杯___中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烧杯___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2)使上述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CD加入溶质至溶质不再溶解(合理即可)图3-35(3)若加入的固体溶质是硝酸钾,则加热A、B两个烧杯中的溶液,随着温度的升高,烧杯___(填代号)中的溶液先变成不饱和溶液。B(4)在一定温度下,向A、B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烧杯B中固体刚好全部溶解,烧杯A中的固体______(填“能”或“不能”)全部溶解。不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1 运动的水分子-课时1 水的三态变化 水的天然循环 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pptx 3.1 运动的水分子-课时2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课件 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pptx 3.2 水分子的变化 课件 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pptx 3.3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课时1 溶解的过程 课件 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pptx 3.3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课时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课件 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pptx 3.3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课时3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课件 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pptx 3.3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课时4 溶液的配制 课件 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