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课时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理解文化的内涵。2. 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3. 明确文化与文明的关系,能够对现实生活中的文化与文明作出区分。 4.知道文化载体的含义。5. 结合文化发展进步对个人、社会、民族、国家等的影响,正确把握文化的功 能。学科核心素养1. 政治认同:体会和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充满信心。2. 科学精神:深入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正确认识文化现象,辩证分析文化与 文明的关系。3.法治意识:在民主与法治建设中,促进文化与政治、经济的相互交融。4.公共参与:增强参与文化生活的能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积极向上的社会 文化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文化的内涵;文化的功能。 难点1. 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 区分文化与文明。教师准备指导学生查阅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文化”的解释、文化类型、文化独立性、文 化载体等相关材料,搜集文化功能的典型案例和活动。精选素材,科学设置情境, 精心制作课件。学生准备查阅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文化”的解释、文化类型、文化独立性、文化载体等 相关材料,搜集文化功能的典型案例和活动。情景导入 导入一“三星堆再醒惊天下!”2022年央视春晚节目中,距今有三千多年历史的,目前 已知全世界最大的青铜面具“三星堆青铜大面具”隆重发布!以三星堆文化为背 景的创意舞蹈《金面》惊艳四方,以沉浸式的手法,穿越千年,带领全国观众领 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魅力!导入二“咬文嚼字”导人。“文”字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周易》中说:“物相 杂,故曰文。”《礼记》中说:“五色成文而不乱。”《说文解字》中说:“文,错画也,象交文。”“化”,甲骨文写作,左边为头朝下倒立的人,右边为头朝上站立 的人,其义为变化。《说文解字》释为:“化,教行也。”最早的“文”,像一个站立着的人形。本义指“文身”,引申为花纹、纹理,后又 引申为文字、文饰、文武、天文等。化,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由一个头朝 上的人和一个头朝下的人组成,本义是变化。由本义引申为通过教育使风俗、人 心发生变化,即教化。精彩课堂总议题: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子议题一:文化的内涵环节一:辨析文化情景材料一 山东泰山,古名岱山,又称岱宗。自然景观雄伟绝奇,有数千年精 神文化的渗透渲染和人文景观的烘托,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1987 年,泰山被联合国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也是全球首个世界自然与文化 双重遗产。世界遗产专家在泰山考察时发现,泰山既有突出普遍的自然科学价值, 又有突出普遍的美学和历史文化价值,是一座融自然科学与历史文化价值于一体 的神奇大山。情景材料二2023年7月28日,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精彩的演 出令人难以忘怀。川剧、川绣、川菜等成都的各种元素融入了开幕式的每个环节, 通过舞蹈、武术、音乐等形式,生动地展示了成都的千年历史和独特风情。观众 见证了成都从古代文明到现代繁荣的完美蜕变,感受到了成都文化的魅力与活力, 进入了一个别具一格的成都世界。议题探究:什么是文化 学生互动1:美丽的泰山自然风光是文化吗 为什么 学生互动2:泰山上的石刻、碑文,“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些精 神的东西是文化吗 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一般来说,文化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文化 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狭义的文 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文 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美丽的泰山自然风光 不是文化,泰山上的石刻、碑文,“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些精神 现象是文化。泰山石刻、碑文则是文化载体,都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文化是人类 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学生互动3:有人认为,文化就是音乐、戏剧等艺术。你是否赞同这种看法 结合情景材料二,交流你的看法。教师精讲: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 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学生互动4:结合情景材料二,你怎样对开幕式上这些舞台艺术节目进行归类 教师点拨:比如,音乐、戏剧、舞蹈等,这都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文化的表现形 式多种多样(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文化现象无处不在。学生互动5:你参加过学校和社区的哪些文化活动 能说说参加这些活动的感受 吗 交流分享。教师点拨:要求学生自己列举身边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表达参加文化活动的感 受,目的在于深化参加文化活动的积极体验,加深对文化生活意义的思考。环节二: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情景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着重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 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 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人无精神不立,国无 精神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 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情景材料二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近年来某村坚持通过民宿经济发展乡 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面对该村民宿发展存在风格同质化、功能单一、 组织管理水平较低、村民观望等问题,村干部发挥带头作用,创办村民夜校,或 外聘专家进行专业指导,或邀请乡贤和商户现身说法进行启发教育等,利用乡村 振兴战略、农耕文化保护等带来的政策红利,保留乡村风貌,把乡村文化元素融 入民宿文化,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具有发展竞争力的民宿产业。同时,将诚信 作为立村之本和经营之基,设立“道德讲堂”、建设“明理堂”、打造“村史馆”, 为产业振兴塑魂立型……一系列的举措打开了一片农村发展的新天地,凝聚 起了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议题探究: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学生互动1: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讨论分享你 对此的理解。教师精讲: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经济决定文化,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物质文明的发展是精神文明发展的基础。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 同步的,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先进的、 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在促进物质文 明发展的同时,也必须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用精神文明的发展再促进物质文明的 进步,实现二者协调发展。因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是统一的,不是割 裂的。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 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学生互动2:结合上述两则情景材料,讨论“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的理由。 学生互动3:结合情景材料二,交流分享该村是如何通过文化建设促进乡村振兴 的。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 济、政治重大影响。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 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才会全面兴盛(强调文化对各项事业的反作用)。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运强。精神文明建设能够培育 高度的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强调文化对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作用)。文化具有引领风 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良好条件。教师点拨: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的实践 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先进的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 推动社会发展。该村通过创办村民夜校,开展多种形式诚信建设,加强了农村思 想道德建设,引导了村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乡村振兴营造了良好文化 氛围;转变了村民的观念,激发了村民的信心,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精神动力;提 高了村民的素质和技能,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撑。学生互动4: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交流分享, 文化与文明有什么不同 教师文化与文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 态的标志。物质方面的进步称为物质文明,精神方面的进步称为精神文明,制度 方面的进步称为制度文明,生态方面的进步称为生态文明。只要是文明就是积极 向上的。文化则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反映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先进 文化,反映腐朽落后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落后文化。文化与文明都是实践的 产物,其创造主体都是人。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环节三:文化载体情景材料在2022年春节阖家欢乐之时,三星堆文物青铜大面具在春晚第一次 “全露脸”与广大观众见面,传递的不只是华夏文明的震撼,更表达了中国人迈 向新百年新征程的自豪与自信。实证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博大精深,让上下 五千年的历史故事更加鲜活而丰富多彩。青铜面具是三星堆文化中的典型器物,脱胎于人物形象,一般来说,应是陈置在 神庙中供人膜拜的神器。登上央视春晚舞台的青铜面具宽131cm、高71cm、深 66cm, 重131斤,是全球迄今发现的最大、最完整的青铜人形面具。通过晚会直播画面可以看到,这尊青铜大面具眉部、眼睛、嘴唇线条流畅、棱角 分明。面具呈 “U” 形,宽颐广额,棱角分明,眼、眉、鼻、颧骨皆突出于面部, 粗长眉作扬起状,面具的两侧上下及额部正中有方形穿孔。三星堆六个祭祀坑共出土编号文物一万多件,黄金面具、顶尊人像、青像方尊、 大面具、神坛模型、跪姿铜人、500余根象牙等众多文物令人目不暇接,其中许 多文物在三星堆开放式文物修复馆与观众见面。此次出土的铜尊、铜壘、玉璋、 玉琮等众多文物显示蜀地与中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文化的紧密联系,实证中华文 明“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进程,对进一步构建中华文化标识体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议题探究:什么是文化载体 学生互动1:查阅三星堆文化相关资料,分享交流你对三星堆文化的感受。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点评、点拨、引导。学生互动2:列举材料中出现的文化载体,并给文化载体下定义。三星堆文化出土的黄金面具、顶尊人像、青像方尊、大面具、神坛模型、跪姿铜 人、铜尊、铜壘、玉璋、玉琮等文物都是文化载体,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 所谓文化载体,是指文化的记录、记载、标识、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文化载 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器物、行为、制度 等是文化的载体。注意: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结果都不是文化本身,其体现和传导出来 的思想、价值观、审美、意境和精神追求等才是文化。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 化的载体,而不是文化本身。学生互动3:交流三星堆文化出土的意义。教师点拨:三星堆文化出土充分证明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显示蜀地 与中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文化的紧密联系,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发 展进程,有利于文化自信自强,培养民族自豪感,对进一步构建中华文化标识体 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子议题二:文化功能情景材料一 三星堆文物在2022年春晚惊艳亮相。创意舞蹈《金面》,是从三星 堆文化中汲取新灵感、提取创意元素,以爱情双人舞蹈的形式,以沉浸式的手法, 穿越千年,讲述了一个充满悬念和诗意的浪漫爱情故事,展现了中华民族对幸福 生活的美好向往,带领全国观众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神奇魅力!(同步视 频)以三星堆文化为主要元素打造的大型东方神话秀-《金面王朝》,自2007年8月 公演以来,累计演出5000余场,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万名游客观看并打出高 分评价。2021年,《金面王朝》实现颠覆性改版升级,以“飞鸟族”公主与“鱼 跃族”王子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降生》、《奇缘》、《继位》、《征战》、《献祭》 《王朝》六大篇章,讲述一段凄美的神话故事,为观众展示了一场浪漫、神秘、 唯美的视觉盛宴。情景材料二2023年3月,火遍全网的贵州“村BA”篮球联赛总决赛落下帷幕, 这项赛事由台盘村“六月六”吃新节篮球赛发展而来。决赛时万人空巷,座无虚 席,各大媒体直播累计在线观看人数达上千万。“村 BA”爆红的背后,有着乡土文化的影子,有着承载乡愁的记忆;从“全民 健身”中读懂时代内涵,塑铸乡村振兴文化之魂;从“农家奖品”中读懂特色品 牌,激活乡村振兴文化之源。不论是传统乡村文化活动的传承和发展,还是新的民族特色文化活动的涌现,都 折射着中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进程,记录着农民 生活的日益美好。议题探究:文化的功能。学生互动1:继三星堆文物在2022年春晚惊艳亮相后,三 星堆元素又呈现在成 都第31届世界大运会上,震撼世界。结合情景材料,讨论分享文化的功能。教师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文化引导人 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养。文化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文化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 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三星堆文化能够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增强我们的精神力量,促进我们全面发展。 三星堆文化进一步印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实证中华文明“多元 一体”的历史发展进程,各民族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有利于增强我们的 文化自信自强。三星堆文化的呈现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 发展,充分肯定中华文化的历史价值,显示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增强了民族自 豪感和凝聚力。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当代 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前 提。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学生互动2:讨论分享“村 BA”爆红中折射出的文化魅力。教师点拨: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 治,给予经济、政治重大影响。“村BA” 爆红中,优秀传统乡村文化、民族特色 文化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重大影响。“村BA” 爆 红的背后有乡土文化的影子,能塑铸乡村振兴文化之魂、激活乡村振兴文化之源, 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学生互动3:(归纳必备知识)文化的功能。课堂小结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 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 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文化具有引领 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当代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前提。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 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学研讨本课以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为总议题,精选素材,精设情境,实施议题式教学。精 选学生熟知的三星堆文物、春晚《金面》、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的现代化、火爆的“村BA” 以及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等典型素材,通过合 作探究、分组辩论、讨论分享、自主归纳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本课最突出的设计是图文并茂展示文化的内涵,突出文化 的功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客观地、联系地、历史地、辩证地剖析文化 现象。通过对文化的功能的探究,认同文化的巨大作用,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对个人及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为实现中华民族文化新辉煌贡献青春力量。课堂练习1.“青衿”是周朝学子的服装,古代多指读书人;“巾帼”原是古时的一种配饰,后 来引申为女子的代称;“乌纱帽”为古代官吏戴的一种帽子,后来也用来比喻官位。这些服饰文化现象折射出 ()①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②文化是人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③不同民族的文化各具特色④一定的文化是对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②④2. 近几年,随着国潮文化的兴起,国潮商品也越来越受到年轻消费者的喜爱。 在潮流网购社区,有着众多喜爱潮流生活和潮流商品的年轻用户,相比国际知名 品牌,他们更多地关注、讨论和购买国潮品牌。原创国潮商品成了年轻消费者的 新 宠 。 这 表 明 ( )①受人追捧的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②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③国潮文化兴起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④国潮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3.《尚书 ·尧典》曰,“诗言志”,诗歌成为传达理想价值、展现中华文化的重要艺 术载体。随着《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诗意中国》等文化节目的播出, 全国掀起了诗词文化热。热爱诗词在当代青少年中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为提高文 化素养、坚定文化自信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由此可见 ()①文化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呈现出来②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③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服务社会的功能④文化能够塑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4.60多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名字家喻户晓,雷锋事迹深 入人心,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像雷锋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由此可 见 ()A.雷锋精神具有引领风尚和教育人民的功能B. 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中不断丰富发展C.雷锋精神体现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D.优秀文化支配着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5.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古 诗词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劳动者的赞美与讴歌,既充满了人间烟火气,又告诉我们 幸福靠劳动来创造。结合材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②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它具有维系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③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④文化具有教化育人的功能,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和精神指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作为人们世代生活生产的物理空间、心灵家园,传统村落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缘起 和发展密不可分,是华夏文明渊源有自的实证。人们对一个村落的印象,往往始于传统建筑和自然风貌,这些有形的物质载体是 最直观的村落历史文化:宗祠、戏台等古建筑包含着开放的精神空间;民居建筑 具有居住、商贸等多重功能,极具特色。村落文化中孕育着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 价值体系,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相契合,潜移默化间筑 牢了文化自信的基石。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的现实 意义尤其突出。从根本上说,传统村落的保护必须突出文化诉求,更加重视文化生态和文化资源 保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实施“一村一规划”“一村一方案”。要将传统村落的 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自然生态环境、物种资源等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多部门 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新格局。(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的相关知识,说明开展传统村落保护 的原因。(2)你所在的班级要举办一场与传统村落相关的活动,请你写一个活动方案(包 括活动主题与内容)。答案与解析1.D【 解析】“青衿”是周朝学子的服装,古代多指读书人;“巾帼”原是古时的一种 配饰,后来引申为女子的代称;“乌纱帽”为古代官吏戴的一种帽子,后来也用来 比喻官位。这些服饰文化现象折射出文化是人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一定 的文化是对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②④正确。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 独立性,是指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同步,材料没有涉及,①排除。材料也没有 涉及不同民族的文化各具特色,③排除。故本题选D。2.C【 解析】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先进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而受人追捧 的文化不一定都是先进文化,①表述错误。国潮商品是国潮文化的物质载体,能 够表现国潮文化的内容,②符合题意。“在潮流网购社区,有着众多喜爱潮流生活 和潮流商品的年轻用户,相比国际知名品牌,他们更多地关注、讨论和购买国潮 品牌”,体现了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文化,③符合题意。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有些文化先于经济、政治的发展而发展,有些文化滞后于经济、政治的发展,与 经济、政治不一定是同步发展,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C。3.B【 解析】诗歌成为展现中华文化的重要艺术载体,文化节目的播出掀起了诗 词文化热,这说明文化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呈现出来,①正确。文化具有相对独 立性,并不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②错误。热爱诗词在当代青少年中 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为提高文化素养、坚定文化自信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这说 明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服务社会的功能,③正确。优秀文化才能够塑造人,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④错误。故本题选B。4.A【 解析】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像雷锋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体 现了文化具有引领风尚和教育人民的作用,A 入选。雷锋精神是我国革命文化和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传统文化,B 不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体现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C 不选。优秀文化对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具 有重要的影响,但不起支配作用,D 不选。故本题选A。5.C【 解析】材料中关于劳动的古诗词,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劳动者的赞美与讴歌,充满了人间烟火气,又告诉我们幸福靠劳动来创造。 这体现了文化具有教化育人的功能,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和精神指引;同时,说 明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具有维系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②④正确。材料没 有体现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①排除。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 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③错误。故本题选C。6. (1)①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传统村落的古建筑、民居建筑等是中华传 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传统村落就是保护中华传统文化。②文化具有引领风尚、 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国运 兴,文化强民族强。③村落文化孕育着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价值体系,开展传 统村落保护有利于保护优秀村落文化,铸牢文化自信,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强大 精神动力。(2)略。【解析】本题以传统村落的保护为背景素材,考查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的知识,考 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 神、公共参与的学科核心素养。第(1)小题,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设问要求说明开展传统村落保护的原因,属于原因类试题。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信息,链接教材知识。关键信息①:传统村落与中国 传统文化的缘起和发展密不可分→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关键信息②:村落 文化中孕育着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价值体系→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 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关键信息③: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 开展传统村落保护有利于保护优秀村落文化,铸牢文化自信,为实现乡村振兴提 供强大精神动力。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第(2)小题,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作答时要围绕题目要求,体现开放性与知 识性的统一,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