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提优】(2024新版)浙教版科学七上 1.2.1长度测量(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学霸提优】(2024新版)浙教版科学七上 1.2.1长度测量(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探索自然的科学第2节科学并不神秘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七上第1章第2节《科学测量》第1课时长度的测量。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对长度的测量及部分单位间的换算有初步的了解,但对长度的测量基本操作缺乏规范性,对“米”这个长度单位缺乏概念。本课时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任务性活动中,领会操作的规范化,同时完善对实验的和记录勇和,并拥有成功感。在体验过程中巩固和提高长度测量的技能,在估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测量方法的设计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测量的意义,了解长度的单位及测量工具;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记录长度测量的结果,学会选择不同的测量仪器或方法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
科学思维:形成估算的能力和正确的实验习惯;
科学探究:通过操作练习,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培养估测能力和正确细致实验习惯。提升动手能力。
态度责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态度,激发学习科学兴趣。
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读数时的估计,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难点:对测量数据的分析最小刻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
1.我们常使用 刻度尺 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如卷尺、三角尺、直尺等。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m (用字母表示)。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换(μm)、算关系如下:1千米= 1000米,1米= 10分米,1分米= 10厘米,1厘米= 10毫米。1毫米= 1000微米,1 微米= 1000 纳米。
3.长度测量中应注意:将刻度尺的某一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尺面 垂直。刻度尺上有刻度的一边应紧贴被测物体,并放正尺的位置。
4.生活中常见的刻度尺:
卷尺 三角尺 直尺
还有精密的长度测量工具:
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仪
5.刻度尺的使用
选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
放 刻度尺的位置要放正,不能歪斜;刻度尺较厚时刻度线应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
看 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要斜视
读 读数时,除读出准确值外,往往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 记录的测量结果要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6.一般测量的数据是在分度值以下估读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7.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方法 要点 案例
累积法 把某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积累起来,将小量变成大量的测量方法。 测量细铁丝的直径 测量纸张的厚度
卡测法 借助其他测量工具,把不可直接测量的长度转换为可直接用刻度尺测量的长度。 测量硬币的直径
化曲为直法 将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在两端做记号,然后轻轻地把棉线拉直,用刻度尺量出两记号间的长度,就是曲线的长度。 在地图上测量公路的长度
滚轮法 可用轮子沿曲线或直线滚动,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测出轮子的周长,用轮子周长乘圈数就得到被测曲线或直线的长度。 测山路的长度
考向1 刻度尺的使用
小博用较厚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盒子长度,下列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B.C.D.
【答案】D
【解答】解:A、图中刻度尺有一定的厚度,这样放置时有刻度的一侧不能紧贴物体,读数时会不准确,故A错误;
B、刻度尺要对被测物体对齐并保持平行,否则测量不准确,故B错误;
C、刻度尺使用时,应该与格刻线对齐,否则读数时会不准确,故C错误;
D、图示测量方法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对点练.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A.B.C.D.
【答案】B
【解答】:A.刻度尺刻线一侧没有靠近铅笔,故A错误;
B.铅笔左侧与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并且紧靠刻线,故B正确;
C.铅笔没有紧靠刻度尺有刻线的一侧,故C错误;
D.铅笔左侧没有与0刻度线或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故D错误。
故选:B。
考向2 误差的处理
有6位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本《科学》课本的长度,测得数据分别为23.02厘米,23.09厘米,23.22厘米,23.00厘米和23.08厘米,30.38厘米。下列测量结果最接近真实值的是(  )
A.24.29厘米 B.23.05厘米 C.23.0475厘米 D.无法确定,因为真实值未知
【答案】B
【解答】解:从题中数据可知,23.22厘米和30.38厘米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23.22厘米和30.38厘米是错误的,应去掉;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课本的长度是:
L=≈23.05cm。
故选:B。
对点练.小宇同学在一次测量木块长度时,用两把刻度尺进行了测量,如图所示,则以下测量结果最接近木块长度真实值的是(  )
A.3.2cm B.3.30cm C.3.40cm D.3.5cm
【答案】B
【解答】解:由图知:上面刻度尺上1cm之间有2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5cm=5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5mm;
下面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因为下面刻度尺的准确程度较高,故选下面刻度尺。由图知:木块左端与0刻度线对齐,右端与3.30cm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3.30cm.
所以木块的长度更接近于3.30cm.
故选:B。
考向3 其他测量长度的方法
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长度的测量不正确的是(  )
A.如图中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
B.如图中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出纪念币的直径为2.1cm
C.如图中先测出这本书的厚度,除以纸的页数,可以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D.如图中把金属丝密绕在铅笔上N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则金属丝直径D=L/N
【解答】解:A.自行车车轮的周长可以测出,要测量自行车行驶的路程,可以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故A正确;
B.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纪念币左端与2.00cm对齐,右端与4.00cm对齐,所以纪念币的直径为L=4.00cm﹣2.00cm=2.00cm,故B错误;
C.一张纸的厚度太小,甚至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无法直接准确测量,所以测量纸的厚度时,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故C正确;
D.细金属丝的直径太小,甚至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无法直接准确测量,所以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D=L/N,故D正确。
故选:B。
对点练.为了较准确地测出金属导线的直径,他采用了以下的办法:剪下一段导线后,将这段导线紧密地在一支铅笔上缠绕18圈,形成一个导线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去测量这线圈的长度如图所示为 cm,这一品牌导线的直径是 mm。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留有间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 (选填“大”或“小”)。
【答案】2.50;1.4;大。
【解答】:(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线圈左侧与1.50cm对齐,右侧与4.00cm对齐,所以线圈的长度为L=4.00cm-1.50cm=2.50cm;已知金属丝的圈数为n=18;故d=≈0.14cm=1.4mm;
(2)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留有间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大。
故答案为:2.50;1.4;大。
如图是一个中学生在“我和国旗合个影”主题活动中拍的照片,请你估测“合影”中的国旗高度最接近(  )
A.1.6米 B.3.2米 C.4.8米 D.6.4米
【答案】B
【解答】解:中学生的身高约1.6m,由图片可知,国旗的高度大约为中学生升高的两倍,约为3.2m。
故选:B。
2.榫卯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参观古建筑后,小红对榫卯结构非常感兴趣,打算制作一套榫卯结构的家用桌凳。回答下面小题。为得到圆柱形桌腿直径,小红进行了三次测量,由图可得该桌腿的直径是(  )
A.5.20厘米 B.5.21厘米 C.5.22厘米 D.5.23厘米
【解答】解:该桌腿的直径5.22cm。
故选:C。
3.四次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分别为:2.12cm、2.13cm、2.14cm、2.35cm。则测量结果应取( )
A.2.1cm B.2.13cm C.2.19cm D.2.185cm
【解答】解:分析四次测量数据可知2.35cm这个数据与其它三个相差较大,是一个错误的数据,应该去掉,这个物体的长度结果为2.13cm,故B正确。
故选:B。
4.某同学用同一把卷尺三次测得教室门的宽度为80.19厘米,80.20厘米,80.21厘米,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80.21厘米这个记录结果是正确的
B.此卷尺的最小刻度是1毫米
C.测量结果最后应记作80.2厘米
D.80.20中最末一位数字“0”是有意义
【解答】:A、结果中80.2是准确值,0.01cm是估计值,只要前面的准确值没有读错,后面的估计值是会变化的,80.21cm这个记录结果是正确的,故A正确;
B、根据测量结果,最后只能有一位是估计值,所以倒数第2位便是刻度尺的分度值,即1mm,故B正确;
C、求三次测量的平均值,并四舍五入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可得,(80.19cm+80.20cm+80.21cm)÷3=80.20cm,故C错误;
D、80.20cm最末位的“0”是估计值,长度测量时,要求最后有且只有一位估计值,当刻度正好在整数刻度时,我们就应估读为“0”,故D正确。
故选:C。
5.当缺少测试工具时,我们可以利用自己身体一些部位的“尺”对物体的长度进行估测,下列估测物体长度的事例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图①,校园的小树有一人高了,小树的高度约1.65m
B.图②,教室里的课桌有4拃长,课桌长度约80cm
C.图③,体育课学生跳绳用的绳子有两庹长,约3.2m
D.图④,小科同学步行测得学校的小路长100步,则小路长约300m
【解答】:A、中学生身高约1.65m,校园的小树有一人高了,小树的高度约1.65m,故A符合实际;
B、一拃约20cm,教室里的课桌有4拃长,课桌长度约80cm,故B符合实际;
C、一庹约等于人的身高,中学生身高约1.65m,体育课学生跳绳用的绳子有两庹长,约3.3m,接近3.2m,故C符合实际;
D、中学生一步长约为0.6m,小科同学步行测得学校的小路长100步,则小路长约60m,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D。
6.如图表示用圆规测某曲线长度L的一种方法:将圆规两脚分开,测出圆规两脚间的距离s,如图甲;再用圆规脚去分割曲线,曲线被分割为10段,如图乙。
(1)图甲中所用直尺的最小刻度为 ,圆规两脚间的距离s为 cm。
(2)该曲线的长度L= cm。
【答案】(1)1mm;0.50;(2)5.00。
【解答】解:(1)图1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圆规左脚左侧与3.00cm对齐,右脚与3.50cm对齐,故物体的长度为:L=3.50cm-3.00cm=0.50cm;
(2)步骤②中得到曲线的小线段数恰好为10段,则曲线长度为:L′=0.50cm×10=5.00cm。
故答案为:(1)1mm;0.50;(2)5.00。
7.11月8日-9日,我校开展了第二届体育嘉年华,请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在铅球比赛项目中,利用皮卷尺测量远动员抛掷铅球的距离。
(1)如图所示的皮卷尺的最小刻度是 。
(2)裁判对运动员的某一次成绩进行了四次测量,数据分别为6.850米,6.860米,6.460米,6.870米。则该次成绩应记为 。
(3)若小可在测量运动员成绩时,用力拉紧皮卷尺,测得7.82米,则实际成绩
7.82米(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1)1cm;(2)6.860m;(3)大于。
【解答】:(1)由图可知,皮卷尺一个大格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是1cm,所以皮卷尺的最小刻度是1cm;
(2)从题中数据可知,6.460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6.460m是错误的,应去掉;
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
故该次成绩应记为:=6.860m;
(3)用被拉紧了的皮卷尺测量比赛成绩时,皮卷尺的分度值变大,因此其读数比真实值偏小,故实际成绩应大于7.82m。
故答案为:(1)1cm;(2)6.860m;(3)大于。
8.小科在学习了人的脚印长度与身高的关系后,对人的身高与头部高度关系也产生了兴趣,他通过上网搜索,得到以下数据:
人的年龄段 1岁 3岁 5岁 10岁 15岁 成人
身高与头部高度的比例 4:1 5:1 6:1 7:1 15:2 8:1
(1)通过上网查询得到以上数据,小科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
A.文字描述法 B.表格记录法 C.图形记录法 D.以上都不对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 。
(3)小科还想知道人的身高与臂展的关系(如图),他找来卷尺测出自己的身高为160.0cm,臂展为162.0cm。于是小科立即得出结论:人的身高与臂展的比例关系约为1:1,小明认为小科的结论不可靠,小明的理由是 。
【解答】解:(1)通过上网查询得到以上数据,数据采用表格记录是形式呈现,故选:B;
(2)表格中的数据,1岁时身高与头部的比例4:1,15岁时身高与头部的比例15:2=7.5:1,成人时的身高与头部的比例是8:1,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从出生到成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身高与头部的比例越来越大;
(3)小明根据一组实验数据就得出结论,该结论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应该选择多组不同数据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1)B;(2)随着年龄的增长,身高与头部高度的比例越来越大;(3)只根据一组实验数据就得出结论,该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9.选择一双合适的运动鞋对于体育锻炼十分重要。如何正确测量你需要的尺码,如图图表所示,是国家标准鞋码对应数据表。
(1)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脚围C与脚长L的关系:C= 。
鞋码 34 35 36 37 38 39 40
脚长L/mm 220 225 230 235 240 245 250
脚围C/mm 205 210 215 220 225 230 235
(2)测量不规则物体面积的方法有割补法、方格法等。其中方格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①测出每一方格的长和宽,并利用长和宽求出每一方格的面积S1;②数出不规则物体所占的方格数n(占半格以上的算1格,不到半格的舍去);③计算物体面积S= 。
(3)如图2所示是小芳同学在方格纸上站立时描下的左脚鞋底贴地部分的轮廓,其中每个方格的面积为6.0平方厘米,则小芳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时,鞋底贴地部分的面积是 。
【解答】:(1)①当脚长L=220mm,脚围C=205mm时,符合的数学关系式:220mm﹣15mm=205mm;
②当脚长L=225mm,脚围C=210mm时,符合的数学关系式:225mm﹣15mm=210mm;
③当脚长L=230mm,脚围C=215mm时,符合的数学关系式:230mm﹣15mm=215mm;
余下的组数据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因此脚围C与脚长L的关系:C=L﹣15mm。
(2)每一方格的面积S1,不规则物体所占的方格数n,物体面积S=nS1;
(3)小芳同学左脚鞋底贴地部分所占方格数n=28,小芳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时,鞋底贴地部分所占方格数n总=2n=2×28=56,每个方格的面积S1=6.0cm2,鞋底贴地部分的面积S=N总S1=56×6.0cm2=336.0cm2。
故答案为:(1)L﹣15mm;(2)nS1;(2)336.0cm2。
10.某同学欲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铜丝绕圈总长度L2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排绕在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和错误的步骤分别是 和 。
(2)细金属丝的直径是 厘米。
(3)某同学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
A.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
B.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
C.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D.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
(4)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有间隙,则测量结果将偏 。
【解答】解:
(1)在测量细铜丝的直径实验中,不需要测出细铜丝的长度,即没有必要的步骤是A;
根据测量步骤可知,错误的步骤是C,原因是计算细铜丝直径的方法错误。
(2)结合步骤B、E可知,错误的步骤C应更正为:用铜丝绕圈总长度L2除以细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L2/n;
(3)在测量原理和方法一样的情况下,误差是由于测量者的人为客观原因及测量工具本身的准确程度引起的,例如:
A、铜丝自身可能粗细不够均匀,会导致误差的产生,故A符合题意。
B、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属于测量错误,故B不符合题意;
C、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在测量中会产生误差,故C符合题意;
D、人在绕线的时候,可能用力的大小不同,造成松紧程度不同,会产生误差,故D符合题意;
故选:ACD;
(4)若在绕金属丝时,没有密绕而是留有间隙,会使测量的线圈长度偏大,导致测得的直径偏大。
故答案为:(1)A;C;(2)L2/n;(3)ACD;(4)偏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探索自然的科学第2节科学并不神秘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七上第1章第2节《科学测量》第1课时长度的测量。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对长度的测量及部分单位间的换算有初步的了解,但对长度的测量基本操作缺乏规范性,对“米”这个长度单位缺乏概念。本课时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任务性活动中,领会操作的规范化,同时完善对实验的和记录勇和,并拥有成功感。在体验过程中巩固和提高长度测量的技能,在估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测量方法的设计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测量的意义,了解长度的单位及测量工具;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记录长度测量的结果,学会选择不同的测量仪器或方法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
科学思维:形成估算的能力和正确的实验习惯;
科学探究:通过操作练习,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培养估测能力和正确细致实验习惯。提升动手能力。
态度责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态度,激发学习科学兴趣。
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读数时的估计,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难点:对测量数据的分析最小刻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
1.我们常使用 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如卷尺、三角尺、直尺等。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用字母表示)。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dm)、 米(cm)、 米(mm)、微米(um)、 米(nm)等。它们之间的换(μm)、算关系如下:1千米= 米,1米= 分米,1分米= 厘米,1厘米= 毫米。1毫米= 微米,1 微米= 纳米。
3.长度测量中应注意:将刻度尺的某一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尺面 。刻度尺上有刻度的一边应 被测物体,并放正尺的位置。
4.生活中常见的刻度尺:
卷尺 三角尺 直尺
还有精密的长度测量工具:
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仪
5.刻度尺的使用
选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
放 刻度尺的位置要放正,不能歪斜;刻度尺较厚时刻度线应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
看 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要斜视
读 读数时,除读出准确值外,往往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 记录的测量结果要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6.一般测量的数据是在分度值以下 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 组成。
7.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方法 要点 案例
累积法 把某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积累起来,将小量变成大量的测量方法。 测量细铁丝的直径 测量纸张的厚度
卡测法 借助其他测量工具,把不可直接测量的长度转换为可直接用刻度尺测量的长度。 测量硬币的直径
化曲为直法 将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在两端做记号,然后轻轻地把棉线拉直,用刻度尺量出两记号间的长度,就是曲线的长度。 在地图上测量公路的长度
滚轮法 可用轮子沿曲线或直线滚动,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测出轮子的周长,用轮子周长乘圈数就得到被测曲线或直线的长度。 测山路的长度
考向1 刻度尺的使用
小博用较厚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盒子长度,下列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B.C.D.
对点练.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A.B.C.D.
考向2 误差的处理
有6位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本《科学》课本的长度,测得数据分别为23.02厘米,23.09厘米,23.22厘米,23.00厘米和23.08厘米,30.38厘米。下列测量结果最接近真实值的是(  )
A.24.29厘米 B.23.05厘米 C.23.0475厘米 D.无法确定,因为真实值未知
对点练.小宇同学在一次测量木块长度时,用两把刻度尺进行了测量,如图所示,则以下测量结果最接近木块长度真实值的是(  )
A.3.2cm B.3.30cm C.3.40cm D.3.5cm
考向3 其他测量长度的方法
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长度的测量不正确的是(  )
A.如图中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
B.如图中使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出纪念币的直径为2.1cm
C.如图中先测出这本书的厚度,除以纸的页数,可以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D.如图中把金属丝密绕在铅笔上N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则金属丝直径D=L/N
对点练.为了较准确地测出金属导线的直径,他采用了以下的办法:剪下一段导线后,将这段导线紧密地在一支铅笔上缠绕18圈,形成一个导线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去测量这线圈的长度如图所示为 cm,这一品牌导线的直径是 mm。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留有间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 (选填“大”或“小”)。
如图是一个中学生在“我和国旗合个影”主题活动中拍的照片,请你估测“合影”中的国旗高度最接近(  )
A.1.6米 B.3.2米 C.4.8米 D.6.4米
2.榫卯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参观古建筑后,小红对榫卯结构非常感兴趣,打算制作一套榫卯结构的家用桌凳。回答下面小题。为得到圆柱形桌腿直径,小红进行了三次测量,由图可得该桌腿的直径是(  )
A.5.20厘米 B.5.21厘米 C.5.22厘米 D.5.23厘米
3.四次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分别为:2.12cm、2.13cm、2.14cm、2.35cm。则测量结果应取( )
A.2.1cm B.2.13cm C.2.19cm D.2.185cm
4.某同学用同一把卷尺三次测得教室门的宽度为80.19厘米,80.20厘米,80.21厘米,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80.21厘米这个记录结果是正确的
B.此卷尺的最小刻度是1毫米
C.测量结果最后应记作80.2厘米
D.80.20中最末一位数字“0”是有意义
5.当缺少测试工具时,我们可以利用自己身体一些部位的“尺”对物体的长度进行估测,下列估测物体长度的事例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图①,校园的小树有一人高了,小树的高度约1.65m
B.图②,教室里的课桌有4拃长,课桌长度约80cm
C.图③,体育课学生跳绳用的绳子有两庹长,约3.2m
D.图④,小科同学步行测得学校的小路长100步,则小路长约300m
6.如图表示用圆规测某曲线长度L的一种方法:将圆规两脚分开,测出圆规两脚间的距离s,如图甲;再用圆规脚去分割曲线,曲线被分割为10段,如图乙。
(1)图甲中所用直尺的最小刻度为 ,圆规两脚间的距离s为 cm。
(2)该曲线的长度L= cm。
7.11月8日-9日,我校开展了第二届体育嘉年华,请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在铅球比赛项目中,利用皮卷尺测量远动员抛掷铅球的距离。
(1)如图所示的皮卷尺的最小刻度是 。
(2)裁判对运动员的某一次成绩进行了四次测量,数据分别为6.850米,6.860米,6.460米,6.870米。则该次成绩应记为 。
(3)若小可在测量运动员成绩时,用力拉紧皮卷尺,测得7.82米,则实际成绩
7.82米(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8.小科在学习了人的脚印长度与身高的关系后,对人的身高与头部高度关系也产生了兴趣,他通过上网搜索,得到以下数据:
人的年龄段 1岁 3岁 5岁 10岁 15岁 成人
身高与头部高度的比例 4:1 5:1 6:1 7:1 15:2 8:1
(1)通过上网查询得到以上数据,小科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
A.文字描述法 B.表格记录法 C.图形记录法 D.以上都不对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 。
(3)小科还想知道人的身高与臂展的关系(如图),他找来卷尺测出自己的身高为160.0cm,臂展为162.0cm。于是小科立即得出结论:人的身高与臂展的比例关系约为1:1,小明认为小科的结论不可靠,小明的理由是 。
9.选择一双合适的运动鞋对于体育锻炼十分重要。如何正确测量你需要的尺码,如图图表所示,是国家标准鞋码对应数据表。
(1)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脚围C与脚长L的关系:C= 。
鞋码 34 35 36 37 38 39 40
脚长L/mm 220 225 230 235 240 245 250
脚围C/mm 205 210 215 220 225 230 235
(2)测量不规则物体面积的方法有割补法、方格法等。其中方格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①测出每一方格的长和宽,并利用长和宽求出每一方格的面积S1;②数出不规则物体所占的方格数n(占半格以上的算1格,不到半格的舍去);③计算物体面积S= 。
(3)如图2所示是小芳同学在方格纸上站立时描下的左脚鞋底贴地部分的轮廓,其中每个方格的面积为6.0平方厘米,则小芳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时,鞋底贴地部分的面积是 。
10.某同学欲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C、铜丝绕圈总长度L2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排绕在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和错误的步骤分别是 和 。
(2)细金属丝的直径是 厘米。
(3)某同学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
A.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
B.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
C.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D.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
(4)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有间隙,则测量结果将偏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