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学中国探索复兴之路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认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意义,以及其承前启后的作用;认同社会主义作为新的社会形态具有 强大生命力,从而增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信心,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 制度的认同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科学精神:辩证地看待 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的曲折,理性地分析中国共产党逐步探索出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得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不是一帆风顺的;明确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 党,选择了社会主,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符合我国发展规律的,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 看问题的能力。
政治参与:通过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明确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积极 参加社会实践,树立报、服务人民的信念,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 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评价目标
通过了解历史事实,知道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懂得近代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了解近代中国人民的各种尝试和斗争,理解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的原因。
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的原因。 知道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
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28年浴血奋战的历史,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以及新民主主义革会主义革命两者之间的关系。
结合历史知识和现实,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近代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的原因;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性质和特点;中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难点: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的原因。 教法学法
议题式教学,通过对“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 会主义”这个总议题的究,理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提高学科核心素养。
活动教学,使“知识内容依托活动”“活动过程提升素养”。 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准备
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形成展示成果(发言稿或PPT); 组织学生观看视频《南湖的红船
为什么能破浪前行》;教一、情境导入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敢问路在何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这是一个人在遇到人生困难时的呐喊和追问。 一 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同样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跌宕起伏甚至充满曲折的。当拥有五 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在鸦片战争后危机四起,人民苦难深重,国家陷入黑暗深渊的时 候,无数志士仁人前仆后继,上下求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到底路在何方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1840-1949年这百余年,在了解民族复兴之路的探索中,思考探究 “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这也是本
节课的核心问题。
二、讲授新课
总议题: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 第一环节:【山重水复疑无路-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的悲怆】
议题1:近代中国人民的各种尝试和斗争为什么没能改变自己的悲惨命运
活动一: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为话题,梳理、思考、探究这段时期中国人民 的各种尝试和斗争,并思考其失败的原因。
研究性学习一组,课前搜集查阅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进行的艰辛探索的重大历史 事件,概括这些历史事件的纲领主张及结果,并分析导致结果的原因,课上展示学习成果。 情境-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大片 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在中国设立租界驻扎军队,攫取领事裁判权、内河航运权以及 控制中国海关等特权。
情境二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康有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 者,此国之不昌者也。有之,请从嗣同始。”
孙中山:“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吾志所向,一往无前;百折 不挠,愈挫愈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 就是要知道 怎样爱国。”
问题1:鸦片战争后,我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什 么
问题2:为什么这一时期中国人民的各种尝试和斗争没有成功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3分钟,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鸦片战争前我国是独立的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是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要从内外因两个角度 来思考,内因是封建制度的落后,加之长期的闭
关自守,外因是西方列强的入侵。
社会性质决定主要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主要矛盾决定历史任务,所 以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在这 两大历史任务中,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先完成前一个任务,才能解决后一个问 题;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和动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无数志士仁人前仆后继、 不懈探索,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却在很长时间内都抱憾而终。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但农民起义、君主立宪、资产阶级共和制等种种救国方 案都相继失败了。战乱频仍,民生凋敝,丧权辱国,成了旧中国长期无法消除的病疠。
失败的原因,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①帝国主义人侵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不允许中国通过走 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外因)
②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内因)
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内因)
屈辱的岁月,艰辛的探索,反复证实了一个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
义道路走不通。要想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必须另辟新路。
第二环节:【柳暗花明又一村-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议题2: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活动二: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为话题,梳理、思考、探究这段时期国际局势 的变化和带给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通往成功的革命道路和革命理论。
研究性学习二组,课前搜集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和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资料,课上展示学 习成果。
情境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找到 了出路,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李大钊盛赞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 并热情洋溢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情境二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代表云集天安门,打出“废除二十一条”“外 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6月,上海工人开始大规模罢工以响应学生。在马克思列宁 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情境三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 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 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 命力量、革命文化、平今斗个处上历史每台创健了条件、是中国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 主主又不今的特折点,在近代以余中华民陡迫木氏族秋立和发展班步的历史进权中具有里 程申君义。
-习近平昌书忆在记金五四达动100周年大会上 的讲话(2019年4月30日)
问题,为什么把五四运动定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2分钟,学生发育,
救师总结:为丁程求救亡图存的正确道路,中国的先进分子带领中国人民始终坚持在苦难 和抽折中求索、在风雨駅摇中前进、敢于挽狂漏于既倒、扶大厦之将顧。1917年,十月革 命一声始响,给中国送来丁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 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1919年的五四运动,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特点:
①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②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 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④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每台。所以,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
研究性学习三组,课前围绕“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理论”搜集资 料,课上展示学习成果。
情境一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胜利召开,中国有了自己的无产阶级和工人阶级政党, 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有了主心骨,使新民主主义革命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 的一部分。
“共产党的任务,基本的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 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从此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 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1938年11月)
情境二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歌曲《映山红》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 个
主要的法宝。
-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10月
问题: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和上述材料,谈谈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2分钟,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五四运动加速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进程。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 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如果说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人民点亮了前 进的灯塔,那么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有了前进的主心骨。
让我们一起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面对的特殊国情是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 落后分散的小农经济、小生产及其社会影响根深蒂固,又遭受着西方列强侵略和压迫,经 济文化十分落后,选择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才
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成为首要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前所未有过的难题。年轻 的中国共产党,一度简单套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原理和照微俄国十 月革命城市武装起义的经验,中国革命遭受到严重座折.
从革命斗争的这种失误教训中,毛泽东同志深刻认识到,面对中国的特殊国情,面对压在 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中国革命将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以教条主义的观点对待马克 思列宁主义,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 解决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分析中国社会 形态和阶级状况,经过不懈探索,弄清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提出通过 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两步走战略,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开辟了以农 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解决了 在中国这种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把党建设成为 用科学理论和革命精神武装起来的、同人民群众有着血肉联系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 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解决了缔造一个在党的绝对领导下的人民 武装力量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建成一支具有一往无前精神、能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 所屈服的新型人民军队。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解决了团结全民族最大多数人共同奋斗的革 命统一战线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党和人民事业凝聚了一支最广大的同盟军。毛泽东同志 带领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正确的战略策略,及时解决了中国革命进程中一 道道极为复杂的难题,引导中国革命航船不断乘风破浪前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
①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基于国情探索出了一条以由农 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③有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个法宝。④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正 确指导。
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情境我们现在干的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的革命,我们所做的一切,不超过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的范围。现在还不应该破坏一般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制,要破坏的是帝国主义和 封建主义,这就叫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的革命。但是这个革命,资产阶级已经无力完 成,必须靠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努力才能完成。
-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两篇文章,上篇与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坚决地领导民主革命,是争取社 会主义胜利的条件。我们是为着社会主义而斗争,这是和任何革命的三民主义者不相同的。 现在的努力是朝着将来的大目标的,失掉这个大目标,就不是共产党员了。然而放松今日 的努力,也就不是共产党员。
我们是革命转变论者,主张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方向去。
-毛泽东《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问题:结合上述情境思考,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特点是什么 谈谈你对材 料中“两篇文章,上篇与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的理解。
学生分小组探究问题,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完善。 教师总结
1. 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 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2.特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就领导权来说,新民主主义 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这一点具有决定性意义;二是就革命前途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是 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三是就所属 世界革命范畴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3.情境中的“两篇文章”指的是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任务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不同,所以是“两篇文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 务是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 即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上篇;在此基础上,推动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 会,这是下篇。
“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指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互相联系、紧 密衔接。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必然趋势。
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是指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然要转变为社会 主义革命。这是由中国现代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决定的。
第一,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使它丧失了领导中国革命的能力;领导中国革命 的重担,历史性地落到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
第二,无产阶级领导完成民主革命,也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经济条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就领导权来说,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这一点具有决定性意义,而无产阶级 又需要新的指导思想来指导革命,这个指导思想就是毛泽东思想。
请大家结合教材,分析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
1945年,中共七大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 基础。
第三环节:【天翻地覆慨而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活动三:课前观看《我们走在大路上》文献专题片第一集《新中国诞生》。
问题:结合视频谈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大意义。小组讨论,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成就是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具有重大历史意义:①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向人民民 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 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②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 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③在这个基础上使革命继续向前发展,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 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和制度基础。
2019年10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 “7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 从此站起来了。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 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70多年来,我们始终沿着这条道 路坚定前行,我们相信这条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三、评价反馈
1.多数史学家认为,就历史任务而言,辛亥革命是“未完成的自由民主革命”。“未完成” 是指(D)
A.未能推翻清朝的统治
B.未能彻底结束君主专制制度
C.未能使中国走向富强
D.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2.促使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因素有 (A)
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②中国工人阶级队 伍的壮大③五四运动推动④毛泽东思想的指导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无产阶级有自己阶级的利益,民主主义革命成功了,无产阶级还是不能完全解放。因为 无产阶级还要对付资产阶级,实行“与贫苦农民联合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二步奋斗。如 果无产阶级的组织力和战斗力强固,第二步奋斗是能跟着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即刻成功 的。对上述材料认识正确的是(C)
①指出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本质区别②体现不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的 结合③明确了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④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 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A)
①以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目的②是要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面貌
③要建立社会主义的新中国④不是民主革命的组成部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5.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大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①终结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欺凌中国人民的历史②标志着社会主义从此站起来了, 成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①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 彻底及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 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 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 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 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五四运动铸就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切缅怀五四先驱崇高的爱 国情怀和革命精神,高度评价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明确提出新时代发扬五四精神的重要
要求,为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必须深刻领会五四运 动的历史意义,准确把握五四精神的时代内涵,努力把自己锻造成为时代新人,成为合格 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
答案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 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 面:一是就领导权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这 一点具有决定性意义;二是就革命前途来说,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 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三是 就 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它已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 革命的一部分。
(2)班级模拟举办“学习五四精神”演讲会。请为你的演讲会列出两个可供选用的主题。 答案①牢记五四历史,传承五四精神。②传承五四精神,争做时代先锋。③传承五四精神, 争做时代追梦人。④树立远大理想,肩负时代重任。⑤树立民族荣辱观,奋斗学习报效祖 国。⑥点燃青春火炬,奔向美好明天。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明确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 了解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大历史意义。
鲁迅先生说:“什么是路 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的就是这样一条道路。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五、布置作业 二选一:
1. 观看视频《南湖的红船为什么能破浪前行》,撰写观后感。
2.采访身边的老红军、老革命、老英雄,了解他(她)们的事迹,撰写政治小论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