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伟大的改革开放 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伟大的改革开放 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伟大的改革开放
教学目标
依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课程内容、学科核心素养及学业质量水平要 求,结合教材及学情分析,针对第一根题“伟大的改革开放”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了解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发展成就,理解改革开放的意义,坚定道路自信和制度认 同。
2.科学精神:通过对改革开放不同方面的解读,知道改革开放是一个过程,是“持久战”,理 解“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3.公共参与:通过自主学习、研究学习、合作学习感悟改革开放是让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 “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过程,是中国人民以伟大梦想精神推动国家进步的过程,自觉树 立勇立时代、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评价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能够简述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结合 改革开放的实践,举例说明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深刻变革、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意义,坚定道 路自信和制度认同。
2. 通过研究学习,掌握基本采访技巧,提升检索、整理、分析、描述信息的能力,用发展的眼 光看待和支持改革开放,树立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的锐 意进取精神和勇立时代、敢于担当的责任
意识。
3.在合作学习中,能够积极参与到小组决策过程当中,秉持合作的精神为团队目标建言献策, 尽力完成自己的任务,公正平等对待同伴。
针对学业水平等级要求,在具体实施当中,增加以下评价目标:
1. 结合改革开放的实践,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的巨变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阐述改革 开放的精神实质,
说明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2. 综合运用各种论据,辨析各种错误思潮,有创见地批驳封闭僵化或改旗易帜的主张,表达坚 守本色、保持特色、锐意进取的意志,阐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改革开放的意义。
2.难点:坚定道路自信和制度认同。
教法学法
本课以“中国为什么能”为议题进行议题式教学综合运导学探究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
多种教学方法创设贴合教学内容、时代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以“思想之力”“探路英雄” “成败启示”三条线索为核心组织课前准备及课堂教学活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1. 指导学生完成学案“自主学习”“研究学习”“合作学习”部分。2.制作教学PPT。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教师:我们先来观看一段视频《中国一分钟-瞬息万象》,请同学们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思考问 题 。
瞬息万象的中国,哪一分钟最打动你 为什么
学生:观看视频,结束后,举手分享。
教师:中国的成就,源自每一分钟。正是这每一分钟汇集成的40余年改革开放,成就了中国奇 迹。我们知道中国既不是唯一也不是最早进行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
中国改革开放能成就这样伟大的奇迹呢 (PPT呈现总议题:中国为什么能 )
本节课,我们就一起从以下三个问题来分别展开:如何冲破思想的牢笼 如何向世界打开大门 如何闯出一条特色之路 每一个问题都对应着学案课堂探究(一)问题探究,在听课过程中及时 记下你的所思所想。解答结束后,我们再一起谈谈改革开放在你眼中产生的影响,以及我们如何 来运用本节课学到的东西。
二、讲授新课
学生成果展示1思想之力:如何冲破思想的牢笼
教师:首先请“思想之力”评选委员会为我们解答第一个问题。 如何冲破思想的牢笼
评委会进行展示与解读,结束后,由另外两个小组的同学进行点评。
教师:改革开放前夜,中国经济陷入崩溃边缘,百业待举;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 面临着何去何从的局面。面对当时的境况,中国人大声疾呼。1978年这声疾呼凝结成《光明日 报》上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此,中国开始挣脱思想的桎梏,1978年召开的党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揭开改革开放的序幕。这是登载在报纸上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这是在此次会议上讲话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PPT 展示)这次会议完成了伟大的历史转
折,完成了三项主要任务,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这三项任务 学生:举手主动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 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教师:这里大家需要注意,所谓思想路线是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政治路线是指工作重点转移 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组织路线是指党实行民主集中制,集体领导和集体决策。完成这三 项任务,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变化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 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紧接着便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先行者小岗村 18位农民的手契和合影。 (PPT 展示)正是这样的先行者在农村为改革开放实践打开了突破口。
思想看似柔弱无力,但却润物于无声。走出思想桎梏的中国老百姓,以极大的热情和勇气在乡镇 开创了一番别样天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民营经济之火也被点燃。今天人们津津乐道的苏南模 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晋江模式由此诞生,为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立下汗马功劳!诺贝尔经 济学奖得主罗纳德 · 哈里 ·科斯在《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中总结到,中国改革的成 功是人类行为的意外结果!同学们,你从中收获了什么启示 这对我们中国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学生讨论分析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教师总结:40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科学思想路 线,才迎来了今日的中国奇迹!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 有所居、弱有所扶。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 复返了。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这充分说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 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也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学生成果展示2探路英雄:如何向世界打开大门
教师:我们又是如何向世界打开大门,开启探索与世界互利共赢之路的呢 接下来请我们的“探 路英雄”评委会为
我们解答。其他同学结合展示的内容思考问题。
问题一;从这些探路英雄身上,你读出了中国的哪些变化 问题二:未来,我们如何与世界相处
评委会展示与解读结束后,学生分享观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出中国对外开放的进 程:
· 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 · 1984年,开放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扩大对外开放。
· 1988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
· 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至此,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 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
要战略部署,标志着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
· 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 至2019年8月,中国已经分多批次批准了18个自贸试验区,已经初步形成了“1+3+7+1 +6”的基本格局,形成了东西南北中协调、陆海统筹的开放态势,推动形成了我国新一轮全面 开放格局。
由此进程结合学生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开放带来进步,这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 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回首望,中国以羸弱之躯,怀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心情,成就了一场伟大 的革命。从贫瘠到富裕,从禁锢到自由,从崩溃到奇迹重生,从不断衰弱到世界前列,是改革开 放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 界的东方,为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关键一招。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改革开放的姿态仍将是我们的常态, 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未来,我们将持续贡献中国智慧,推动世界走向更好的未来!
学生成果展示3成败启示:如何闯出一条特色之路
教师: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一场解放生产力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 的自我完善。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是如 何在荆棘中闯出一条特色之路的呢 请我们的“成败启示”评委会来解答。其他同学结合展示, 思考问题。
问题一:请就你感触最深的一个例子,谈谈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 问题二:未来,中国如何继续闯关
评委会展示与解读结束后,教师先引导学生梳理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之路:
·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 要步伐,突破了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对立的观点。
1
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一个相当重要的节点,但是,随后受“左”的思潮影响,国内针对改革 的诸多争论、质疑声不断,很多领域都受到了影响,像这张图片所示(PPT 展示),私背企业的 整顿,让一些个体工商户申请停业或自行歇业、一 些马路市场个体户只得四处乱跑以谋生路。面 对这样的境况,1991年春节,邓小平同志上海之行照聚地走访工厂参观企业并发表讲话,脱胎 于他的讲话的《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在上海《解放日报》发表,一扫当时舆论上对改革开 放欲言又止的沉闷气氛,激情、鲜明地歌唱改革,鼓动改革。1992年岁首,邓小平同志动身到 南方视察,这期间,他发表了许多振聋发聩的讲话,比如“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胆子更 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勇敢地为改革开放大业护航。这就是著名的南方谈话,它的精神成为 引领一代改革人前进的号角。
接着继续引导学生梳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之路:
· 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 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
·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就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教师:请同学们注意这里提到的全面深化改革,什么是全面深化改革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 解一下。
总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路线图: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党的建设体制改革。 重点:经济体制改革,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带动其他领域的改革。
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讲解结束后,继续引导学生梳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之路:
·2017年党的十九大,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教师:现在,我们大致了解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路线,现在给同学们一点时间,结合这个 进程讨论刚才的两个问题。
学生讨论分析上述问题并回答。
教师总结:通过企业这个国民经济细胞、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我们再次深刻领悟“空谈 误国,实干兴邦”的真理性。197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历史上最为成 功的经济改革运动,这是科斯
的一个结论!改革开放40年,我们闯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实 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这是中国人民立足中国大地、选于自身 国情的成功探索,是中国人民凭眷逢山开路、週水架桥的闯劲和滴水穿石的韧劲,以“摸着石头 过河”的开创精神,一步一步艰苦奋斗取得的成就,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 路。未来,我们仍将践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自由谈:辉煌中国之我见
教师:通过三个评委会的解答,相信同学们对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影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一进程中,你认为谁是主角 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 归纳改革开放的意义。结束后,主动来分享你的观点。
在学生分享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改革开放的意义:
改变四“中”面貌: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 共产党的面貌。
实现三个飞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 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巨大实践意义:一个重要法宝-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一个必由之路-是坚持和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两个关键一招-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教师再升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解放思 想不停顿、实践不停止、改革开放不止步,相信未来在你们手中,每一分钟都将成就中国的新征 程!接下来,就和大家走进实践,学以致用。
三、评价反馈
见学案设计(二)核心素养专练。
四、课堂小结
学生完善学案上的思维导图,并展示分享。教师提供以下思维导图,以供学生订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