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1.4常见的碱(1)科学观念:知道碱的通性;会熟练书写酸、非金属氧化物、盐与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科学思维:归纳碱的化学性质,并会应用这些性质解释相关现象。探究实践:能用实验研究碱的化学性质,正确进行实验操作。态度责任:养成良好的观察实验和分析现象的习惯,体会学习科学的快乐。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碱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使无色酚酞试液变 。2.某些碱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1)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①化学方程式:②应用:这一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现象明显,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2)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①化学方程式:②应用:这一反应常用来 ,因为氢氧化钠极易溶于水,能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3)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的反应①化学方程式: (Na2SO3亚硫酸钠)②应用: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主要是煤、石油)的工厂产生的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硫。(4)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钠反应①化学方程式:②应用: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 ,应用 。3.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如氢氧化钠溶液可与盐酸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某些碱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1)生成碱沉淀的反应。如FeCl3、CuCl2与NaOH反应:2NaOH+CuCl2=Cu(OH)2↓(生成 絮状沉淀)+2NaCl3NaOH+FeCl3=Fe(OH)3↓(生成 絮状沉淀)+3NaCl常见的不溶性碱还有Mg(OH)2、Al(OH)3、Zn(OH)2,都为白色沉淀,它们不能使加入的指示剂变色。因为难溶性碱放入水中几乎不能产生OH-,所以碱的通性中使指示剂变色、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以及与某些盐反应,是可溶性碱才具有的性质。难溶性碱只有与 反应的性质。(2)生成盐沉淀的反应,如Na2CO3与Ca(OH)2的反应: 。碱具有通性的原因是可溶性碱在水溶液里能电离出相同的阴离子——“ ”。不同的碱溶液中所含的阳离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不同,因此不同的碱也表现出一些不同的性质。探究碱的性质1.在 2 支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里分别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phenolphthalein)试液,观察试管里的溶液发生了什么变化。用 pH 试纸试验,氢氧化钠溶液能使 pH 试纸呈什么颜色?2.用澄清石灰水溶液重复上述实验,观察产生的现象是否相同。将上述实验结果都填入表 1-5 中表 1-5 实验过程中物质的颜色变化试液 酚酞试液 紫色石蕊试液 pH 试纸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3.在 2 支试管中分别注入 2~3 毫升氯化铜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它们各显什么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上述 2 支试管中分别滴加 1~2 毫升氢氧化钠溶液,试管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本节的概念,梳理概念之间的联系,画出思维导图。1.小明发现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颗粒会很快变成了如图的“浆糊”状态,其主要原因是氢氧化钠固体( )A.吸热熔化 B.吸水潮解 C.与CO2反应 D.受热分解2.下面是四位同学在讨论关于碱的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凡是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都是碱 B.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为红色的化合物都是碱C.溶液的pH大于7的化合物可能是碱 D.凡是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都是碱3.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氢氧化钠的描述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 B.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兔毛C.氢氧化钠固体吸水潮解 D.氢氧化钠溶液久置变质4.在①二氧化碳,②酚酞试液,③稀盐酸,④硫酸铜溶液这四种物质中,能和氢氧化钠作用且表现出了“碱的通性”的组合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5.在下列物质的溶液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能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 )。A.CuCl2 B.BaCl2 C.MgCl2 D.FeCl36.实验室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对于该溶液变质情况的探究,下列实验设计合理且结论正确的是( )A.取样,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若无气泡产物,则可证明该溶液没有变质B.取样,在溶液中滴加酚酞,若溶液呈红色,则可证明该溶液没有变质C.取样,在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后,继续滴加酚酞,若有白色沉淀,且溶液变红,则可以证明溶液部分变质D.取样,在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可证明溶液已变质7.下列关于氢氧化钙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微溶于水,能导电B.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对皮肤、衣服等有腐蚀作用D.将氢氧化钙与粘土、沙子混合,用做建筑材料8.实验小组用传感器研究等量水或NaOH溶液分别吸收CO2的效果,实验装置及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①是CO2溶解和CO2与水反应的综合结果B.对比曲线①和②,可说明CO2能与NaOH反应C.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比水好D.若选用等量饱和石灰水进行实验,其曲线在①上方9.“果导片”是一种常用缓泻剂,主要成分是酚酞。(1)某同学欲将其作为酚酞指示剂的替代品,他将“果导片”研成粉末放入酒精中,搅拌、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 ,因此确定“果导片”可作酸碱指示剂使用。(2)当他用饮料吸管向滴有“果导片”清液的澄清石灰水中吹气时,观察到 。10.小科学习了常用碱的性质后对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小科同学用图甲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变化)。 (1)为了验证反应①,小科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 色。(2)依据反应②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会变质,其化学方程式为 。(3)小科用微观示意图(如图乙)来说明反应③的发生,在反应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离子是 ;(4)为了验证反应③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 (填序号)。A.Na2CO3 B.HCl C.CuSO4 D.NaCl11.某科学兴趣小组在学完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1结束后,同学们对反应后的物质进行过滤,并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建立猜想】猜想一:溶质为 ;猜想二:溶质为NaOH和Na2CO3;猜想三:溶质为NaOH和Ba(OH)2.【实验探究】组内同学采取不同的方法开展了实验2的研究,具体情况如下: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甲同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的Na2CO3溶液。 无白色沉淀 ①乙同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盐酸溶液。 ② 猜想二成立请将表格中的实验结论①与实验现象②补充完整。【反思与评价】①从微观分析,实验1中OH-并没有实质参与反应,无法准确得出可溶性碱能与盐反应这一化学通性。有同学提出可以将Na2CO3溶液更换为 溶液进行实验,让OH-实质参与反应来得出可溶性碱的这一化学通性。②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会造成环境污染,需将废液处理后再排放。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1.4常见的碱(1)科学观念:知道碱的通性;会熟练书写酸、非金属氧化物、盐与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科学思维:归纳碱的化学性质,并会应用这些性质解释相关现象。探究实践:能用实验研究碱的化学性质,正确进行实验操作。态度责任:养成良好的观察实验和分析现象的习惯,体会学习科学的快乐。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碱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2.某些碱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1)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的反应①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②应用:这一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现象明显,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2)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①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②应用:这一反应常用来吸收二氧化碳,因为氢氧化钠极易溶于水,能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3)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的反应①化学方程式:2NaOH+SO2=Na2SO3+H2O(Na2SO3亚硫酸钠)②应用: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主要是煤、石油)的工厂产生的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硫。(4)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钠反应①化学方程式:2NaOH+SiO2=Na2SiO3+H2O②应用: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应用橡皮塞或木塞。3.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如氢氧化钠溶液可与盐酸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1=NaCl+H2O4.某些碱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1)生成碱沉淀的反应。如FeCl3、CuCl2与NaOH反应:2NaOH+CuCl2=Cu(OH)2↓(生成蓝色絮状沉淀)+2NaCl3NaOH+FeCl3=Fe(OH)3↓(生成红褐色絮状沉淀)+3NaCl常见的不溶性碱还有Mg(OH)2、Al(OH)3、Zn(OH)2,都为白色沉淀,它们不能使加入的指示剂变色。因为难溶性碱放入水中几乎不能产生OH-,所以碱的通性中使指示剂变色、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以及与某些盐反应,是可溶性碱才具有的性质。难溶性碱只有与酸反应的性质。(2)生成盐沉淀的反应,如Na2CO3与Ca(OH)2的反应:Na2CO3+Ca(OH)2=CaCO3↓+2NaOH。碱具有通性的原因是可溶性碱在水溶液里能电离出相同的阴离子——“OH-”。不同的碱溶液中所含的阳离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不同,因此不同的碱也表现出一些不同的性质。探究碱的性质1.在 2 支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里分别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phenolphthalein)试液,观察试管里的溶液发生了什么变化。用 pH 试纸试验,氢氧化钠溶液能使 pH 试纸呈什么颜色?2.用澄清石灰水溶液重复上述实验,观察产生的现象是否相同。将上述实验结果都填入表 1-5 中表 1-5 实验过程中物质的颜色变化试液 酚酞试液 紫色石蕊试液 pH 试纸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答案】表 1-5 实验过程中物质的颜色变化试液 酚酞试液 紫色石蕊试液 pH 试纸氢氧化钠溶液 红色 蓝色 蓝色(视碱的浓度而定)澄清石灰水 红色 蓝色 蓝色(视碱的浓度而定)3.在 2 支试管中分别注入 2~3 毫升氯化铜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它们各显什么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上述 2 支试管中分别滴加 1~2 毫升氢氧化钠溶液,试管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氧化铜溶液呈蓝色,氧化铁溶液呈黄色;4.盛氯化铜溶液的试管中产生蓝色絮状沉淀,盛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产生红褐色沉淀;CuCl2+2NaOH-Cu(OH)2↓ +2NaC1FeCl3+3NaOH -Fe(OH)3↓ +3NaC1总结本节的概念,梳理概念之间的联系,画出思维导图。1.小明发现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颗粒会很快变成了如图的“浆糊”状态,其主要原因是氢氧化钠固体( )A.吸热熔化 B.吸水潮解 C.与CO2反应 D.受热分解【答案】B【详解】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颗粒会很快变成“浆糊”状态,是因为氢氧化钠固体具有潮解的性质,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溶解到水分中,故选B。2.下面是四位同学在讨论关于碱的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凡是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都是碱 B.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为红色的化合物都是碱C.溶液的pH大于7的化合物可能是碱 D.凡是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都是碱【答案】C【解析】A、凡是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就是碱错误,如碱式氯化镁属于盐,故说法错误;B、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的化合物一定呈碱性,但不一定是碱,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变红,但属于盐类,故说法错误;C、碱的水溶液的pH一定大于7,溶液pH大于7的溶液可能是碱也可能是某些盐的溶液如碳酸钠,故说法正确;D、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碱,例如氧化铁,故说法错误。故选C。3.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氢氧化钠的描述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 B.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兔毛C.氢氧化钠固体吸水潮解 D.氢氧化钠溶液久置变质【答案】C【解析】A.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产生新物质亚硫酸钠,属于化学变化,A错误;B.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兔毛,兔毛变成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错误;C.氢氧化钠固体吸水潮解, 潮解是指某些物质(多指固体)从空气中吸收或吸附水分,使得表面逐渐变得潮湿、滑润,最后物质就会从固体变为该物质的溶液的现象。这一过程是物理变化,因为潮解仅涉及物质的物理状态变化,即从固体变为溶液,而没有涉及化学成分的改变 ,C正确;D.氢氧化钠溶液久置变质,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产生碳酸钠的缘故,D错误;故答案为:C。4.在①二氧化碳,②酚酞试液,③稀盐酸,④硫酸铜溶液这四种物质中,能和氢氧化钠作用且表现出了“碱的通性”的组合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A【解析】 与①二氧化碳、②酚酞试液、③稀盐酸、④硫酸铜溶液反应都是碱中氢氧根离子的作用,体现了碱的通性;【解答】根据反应时消耗氢氧根离子体现了碱的通性分析。5.在下列物质的溶液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能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 )。A.CuCl2 B.BaCl2 C.MgCl2 D.FeCl3【答案】D【解析】A、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蓝色沉淀,不符合题意;B、氯化钡与氢氧化钠不能反应产生沉淀,不符合题意;C、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镁白色沉淀,不符合题意;D、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符合题意;故选D.6.实验室有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对于该溶液变质情况的探究,下列实验设计合理且结论正确的是( )A.取样,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若无气泡产物,则可证明该溶液没有变质B.取样,在溶液中滴加酚酞,若溶液呈红色,则可证明该溶液没有变质C.取样,在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后,继续滴加酚酞,若有白色沉淀,且溶液变红,则可以证明溶液部分变质D.取样,在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可证明溶液已变质【答案】D【解析】A. 取样,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若无气泡产生,不能证明该溶液没有变质,也可能是溶液部分变质,加入的稀盐酸量太少,和氢氧化钠就反应完了,故错误。B. 取样,在溶液中滴加酚酞,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显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不能证明该溶液没有变质,故错误。C. 取样,在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后,继续滴加酚酞,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若有白色沉淀,且溶液变红,不能证明溶液部分变质,也可能是全部变质,故错误。D. 取样,在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钡溶液,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可证明该溶液已变质,故正确。故答案为:D。7.下列关于氢氧化钙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微溶于水,能导电B.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对皮肤、衣服等有腐蚀作用D.将氢氧化钙与粘土、沙子混合,用做建筑材料【答案】B【解析】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电离出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具有碱的通性:①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②与酸性氧化物反应,③与酸发生中和反应,④能和某些盐发生复分解反应。【解答】A、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B、氢氧化钙属于碱,具有碱的通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可以用这一现象检验OH-;C、氢氧化钙对皮肤、衣服等有腐蚀作用,使用时应注意安全;D、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坚硬的碳酸,利用这一性质,将氢氧化钙、黏土和沙子混合,用来做建筑材料。故答案为:B8.实验小组用传感器研究等量水或NaOH溶液分别吸收CO2的效果,实验装置及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①是CO2溶解和CO2与水反应的综合结果B.对比曲线①和②,可说明CO2能与NaOH反应C.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比水好D.若选用等量饱和石灰水进行实验,其曲线在①上方【答案】D【解析】A、曲线①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小于②,是CO2溶解和CO2与水反应的综合结果 ,不符合题意;B、 对比曲线①和②,二者变化趋势不同,可说明CO2能与NaOH反应 ,不符合题意;C、由图像中二氧化碳深度变化趋势可知,NaOH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比水好 ,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其溶液浓度小,若选用等量饱和石灰水进行实验,其曲线在①下方,但在 ②上方,符合题意;故选D。9.“果导片”是一种常用缓泻剂,主要成分是酚酞。(1)某同学欲将其作为酚酞指示剂的替代品,他将“果导片”研成粉末放入酒精中,搅拌、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 ,因此确定“果导片”可作酸碱指示剂使用。(2)当他用饮料吸管向滴有“果导片”清液的澄清石灰水中吹气时,观察到 。【答案】(1)溶液变红色(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溶液红色褪去【解析】(1)根据酚酞遇碱性物质变成红色分析;(2)根据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分析。【解答】(1)酚酞遇碱性物质变成红色,将“果导片” 作为酚酞指示剂的替代品, 则加入澄清石灰水,溶液会变红色。(2)当他用饮料吸管向滴有“果导片”清液的澄清石灰水中吹气时,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溶液红色褪去 。故答案为:(1) 溶液变红色 ;(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溶液红色褪去 。10.小科学习了常用碱的性质后对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小科同学用图甲总结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与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变化)。 (1)为了验证反应①,小科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 色。(2)依据反应②说明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会变质,其化学方程式为 。(3)小科用微观示意图(如图乙)来说明反应③的发生,在反应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离子是 ;(4)为了验证反应③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 (填序号)。A.Na2CO3 B.HCl C.CuSO4 D.NaCl【答案】 蓝色 2NaOH+CO2=Na2CO3+H2O Na+、/、Na+ C【解析】(1)氢氧化钠是一种常见的碱,它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2)氢氧化钠在空气中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3)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化根离子结合成水,硫酸根离子和钠离子没有参与反应,符号为Na+、(4)Na2CO3、HCl、CuSO4、NaCl这四种物质中,HCl属于酸,Na2CO3、CuSO4、NaCl都是盐,这三种盐中只有硫酸铜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故选C。11.某科学兴趣小组在学完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1结束后,同学们对反应后的物质进行过滤,并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建立猜想】猜想一:溶质为 ;猜想二:溶质为NaOH和Na2CO3;猜想三:溶质为NaOH和Ba(OH)2.【实验探究】组内同学采取不同的方法开展了实验2的研究,具体情况如下: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甲同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的Na2CO3溶液。 无白色沉淀 ①乙同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盐酸溶液。 ② 猜想二成立请将表格中的实验结论①与实验现象②补充完整。【反思与评价】①从微观分析,实验1中OH-并没有实质参与反应,无法准确得出可溶性碱能与盐反应这一化学通性。有同学提出可以将Na2CO3溶液更换为 溶液进行实验,让OH-实质参与反应来得出可溶性碱的这一化学通性。②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会造成环境污染,需将废液处理后再排放。【答案】 NaOH 猜想三不成立 刚开始不产生气泡,后产生气泡 MgSO4【详解】[建立猜想]丙图实验中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氢氧化钠,如果恰好完全反应,则溶质为氢氧化钠,如果氢氧化钡过量,则溶质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钡,如果碳酸钠过量,则溶质为碳酸钠、氢氧化钠,故猜想一:溶质为NaOH;[实验探究]甲同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的Na2CO3溶液,无白色沉淀,说明不含氢氧化钡,故猜想三不成立;乙同学:猜想二成立,溶质为NaOH和Na2CO3,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一开始无现象(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反思与评价]硫酸镁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从微观分析,实验1中OH-并没有实质参与反应,无法准确得出可溶性碱能与盐反应这一化学通性,可以将Na2CO3溶液更换为MgSO4溶液进行实验,让OH-实质参与反应来得出可溶性碱的这一化学通性。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核心素养】1.4常见的碱(1)--浙教版科学九上探究学案(原卷版).docx 【核心素养】1.4常见的碱(1)--浙教版科学九上探究学案(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