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教学目标1.政治认同:懂得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认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认同 社会主义道路,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知道中国共产党应运而 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大历史意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2. 科学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对近代中国发展作出理性的价值判断 和行为选择;明确只有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才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的历史规律;理解社 会主义作为新的社会制度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坚守正确价值取向、提高辩证思维能力。3.公共参与:积极参与场馆调研、人物访谈、资料查阅、合作探究等实践活动,提高对话 协商、沟通合作、表达诉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增强作为社 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人翁意识,努力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评价目标1. 懂得近代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2. 理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的原因。 3.知道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4.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含义。 5.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形成。6. 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重难点1.懂得近代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2. 理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的原因。3. 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特点及取得胜利的原因。4. 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大历史意义。 教法学法议题式教学是通过围绕议题的课内外活动一体化的设计与探究,使学生逐步增强对社会主 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认同,使主流价值观内化为基本的价值取向,进一步促使学生明辨 是非、端正态度,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来实现的。为了更好地凸显 议题式教学方式与活动型学科课程的独特魅力,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学 生自主选择形成小组,分别围绕“内忧外患,了解近代中国”“艰辛探索,反思悲怆历程” “另辟新路,探求胜利原因”“聚焦发展,理解伟大意义”四个探究主题,采取场馆调研、 网络调研、搜集资料、观看电影、人物采访等多种活动方式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围绕问题 开展学习活动,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迈入社会,了解历史、以史论政,并为学生提供表达 和展示的机会,力求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逐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 心素养。在“社会主义为什么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这一总议题的引领下,通过对“资本主 义道路走不通为什么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什么是近代中国 历史发展的必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什么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三个子议 题的探究,能够在探究中深化认识,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生成认知,根据议题、问题, 梳理基本观点,形成共识性认同,实现预设教学目标。课时安排本框包含两目,建议安排1课时。第一目“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阐述了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的悲怆历 程及失败原因,阐明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另辟新路。第二目“胜利的征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阐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程 及其历史意义,说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 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教学准备学生调研活动展示资料 (PPT、讲演稿)、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建党伟业》、教学PPT。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课前插放视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桔彩瞬间回顾)。遥想近代史上的中国、积贫积弱,饱受列强的侵略和践踏,中华民族深陷内优外患的困暗境 地,中国人民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看今朝,中国已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商品消费第二 大圆、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中国越来越成为世界瞩目的中心,正前所未有 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是什么让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 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跟随同学们的小组调研展示,共同探究并揭示:社 会主义为什么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总议题)。小组主题 调研清单第一组:内忧外 患,了解近代中国 近代以来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 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第二组:艰辛探 索,反思悲怆历程 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 亥革命的历程、影响及其失败 原因第三组:另辟新 路,探求胜利原因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历大 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 与解放战争的伟大奋斗历程(关 键时间、关键事件、关键人物)第四组:聚焦发 展,理解伟大意义 图文展示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发展 变化(经济、政治、国际地位等 角度)二、讲授新课第一环节:【内忧外患,了解近代中国】中国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的历史文化从未间断、一直延续至今的国家。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曾经长时期走在世界前列,对 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然而,当历史的脚步进入十九世纪,由于封建统 治的腐败和束缚,清王朝已经衰相尽显。此时的世界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西方一些国 家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蓬勃兴起,凭借坚船利炮不断向外扩张。中国就是在这 样的情况下走入了近代的屈辱历史。由第一小组学生展示近代以来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 探究问题:1.结合历史事实,谈谈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表现及原因。2.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中的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什么 两者之间有何关系 -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分享观点,交流意见,教师坚持“体验、分享、碰撞、融合、升华、留 白”相统一,寓评价于交流之中。教师及时点拨提升,做好价值引领。教师总结: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在政 治上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领土与主权的完整遭到严重破坏,司法和行政的统一不复存在, 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根本原因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在近代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两座大山。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正 因为如此,要使中国在世界上站起来,要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就必须推翻帝 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必 须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这两个任务是相互区别又紧密 联系的。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因此必须首先改 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创造前提、开 辟道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这两大历史任务,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就是这样被历史性地提了出来。第二环节:【艰辛探索,反思悲怆历程】面对苦难,中国人民没有沉沦、没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奋起抗争。为了探索复兴之路, 无数仁人志士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 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由第二小组学生展示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历程、影响及其失败原因。旧民主主义革命太平天国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领导阶级指导思想革命前途群众基础历史意义失败原因革命任务探究议题一: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为什么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分享观点,交流意见,教师可以从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外部环境(帝 国主义入侵)、内部条件(封建统治)、自身因素(领导阶级、指导思想、群众基础)等方 面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在辩证、全面看待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训 练,培养科学精神。教师总结:毛泽东同志指出,“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 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 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是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 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历史用事实 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既没有使中国争得民族独立,也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在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第一,帝国主义入侵下的环 境不允许;第二,帝国主义同封建势力相互勾结,条件不具备;第三、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 量过于弱小,无力承担通过改革和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国家的重任。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 解放,为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必须另辟新路、接受过这场革命洗礼的中国先进分子和中国人民,继续进行着新的探索,为实现民族复兴谋求着新的道路。 第三环节:【另辟新路,探求胜利原因】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一个阶级能否推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归根结底,要看其能否用一 种先进的学说把民众武装起来,用一种恰当的方式把民众组织起来,用一条正确的道路把民 众带动起来。从1840年到1921年,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报国无门;各种政治势力轮番 登场,无果而终。历史最终选择了谁,作为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核心力量 她就是中国共产 党。播放电影《建党伟业》片段,结合学生观影感想和教材内容完成:探究议题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什么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学生对这一部分的历史知识储备是比较丰富的,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分享观点,并在学生 的回答中及时点拨和提升问题:怎样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怎 样理解历史的必然性 让学生在历史的发展和人民的选择中认同选择社会主义,以及中国共 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在理性分析和情感认同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教师总结:“天下大势,顺之者昌。”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分子在艰辛的探索中最终选 择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真理,作为改造中国的武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 国共产党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工人运动的兴起发展,为中国共产党 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 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就是在这样的“天下大势”下,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 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虽然诞生伊始的中国共产党,只有几十名党员, 但作为新事物的他们,犹如星星之火,给黑暗的中国带来了光明,给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 来了希望,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由第三小组学生展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与解放 战争的伟大奋斗历程(图文PPT、讲演稿、人物采访、微视频等形式均可)。探究议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什么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学生对史料呈现的内容要做到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关键时间、关键事件、关键人物); 呈现的形式可以采用小组代表发言、录制微视频、制作学习资料卡等;呈现的目的是史论结 合、以史论证。在围绕议题讨论、学生形成观点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科学社会 主义理论、中国实际、革命纲领、革命实践的角度,深化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必然性的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待社会主义道路的 政治认同.教师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用她卓 越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 民团结和凝聚在一起,成为任何困难也无法战胜的磅礴力量。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科 学理论武装起来的,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的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因此,中国共产党能够制定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符合 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为中国革命指明正确的方向。方向决定道路,道 路决定命运。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逐步探索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指 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 党的初心和使命。彻底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从根本上改变近代中国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顺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应允了中华儿女的股切期盼,得到了人民群 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有着坚定的领导核心、有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有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新民主主义革 命取得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组织学生在对比分析中进一步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不 同 点 领导权革命前途所属世界 革命范畴共同点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为什么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要由无产阶级来领导 教师总结: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使它丧失了领导中国革命的能力,领导中国革 命的重担历史性地落到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在这种情况下,一切在中国建立资产 阶级共和国的企图,都是不可能的。无产阶级领导,是为了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 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 主义革命两个步骤。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两篇文章,上篇与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 才能做好。坚决地领导民主革命,是争取社会主义胜利的条件。我们是为着社会主义而斗争, 这是和任何革命的三民主义者不相同的。现在的努力是朝着将来的大目标的,失掉这个大目 标,就不是共产党员了。然而放松今日的努力,也就不是共产党员。我们是革命转变论者, 主张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方向去。”组织学生谈谈对“两篇文章,上篇与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的理解。教师总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和社会主义本命的任务不同,所以是“两篇文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任务是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形态,使中国社会成为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即成 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上篇。在此基础上,推动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这 是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指的是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 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 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第四环节:【聚焦发展,理解伟大意义】观看视频(开国大典纪录片了。由第四小组学生图文展示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经济、政治、国际地位等角度)。--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注重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进行展示和分析,引导学生看到历史对 比和未来前景,着重点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探究问题:怎样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师总结: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掀开了中华民族崭新的历史篇章,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人 民共和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的初心是什么 上海石库门、南湖红船,诞生了 中国共产党,十四年抗战、历史性决战,才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 化这个颜色。无数的先烈鲜血染红了我们的旗帜,我们不建设好他们所盼望向往、为之奋斗、 为之牺牲的共和国,是绝对不行的。”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 族就有希望。让我们沿着先辈们用鲜血踏出的足迹坚定地走下去,接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接力棒,顽强拼搏,砥砺奋进,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三、评价反馈1.屈辱的岁月,艰辛的探索,反复证实了一个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 主义道路走不通。资本主义道路之所以走不通,是因为 (A)①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②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 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具有软弱性和 妥协性的特点④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2.建立中国共产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之一,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一大里程碑。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这里的“新” 主要体现在 (A)①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②中国革命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指导思想③确立了战胜敌人 的三大法宝④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1939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总结中国共产党的经验时指出,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 (B)A.土地革命、党的建设、武装斗争 B,统一战线、党的建设、武装斗争 C.工农运动、党的建设、武装斗争 D.武装斗争、上地革命、统一战线4.从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到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再到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国 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 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D)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就是中国革命的终结②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 势③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合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完成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 命的必要准备A.①④B.②③ C.①③ D.②④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栉风沐雨,70年砥砺奋进!材料2019年10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 讲话,深情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他指出,7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 志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请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谈谈你对“7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向世界庄 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的理解。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 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 族之林。(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 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四、课堂小结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中国共产党引领的发展道路,不是单凭任何人的愿望或意志就能形 成的。不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还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 持社会主义道路,都是历史的选择,更是人民的选择,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毛泽东 同志在党的七大闭幕式上曾发表了著名的讲话《愚公移山》。他在讲话中说:“现在也有两 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 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红船精 神、长征精神、愚公精神、抗战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用实际行动表明自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更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从黑暗 走向了光明。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必然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五、布置作业【体验践行,争当时代新人】1.赴博物馆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场馆调研,感受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铭记初心,勇担 使命,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并制作主题展板在学校进行展示。2.开展主题阅读活动并撰写小论文:毛泽东思想蕴含的革命成功之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