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教学目标1.公共参与:通过场景模拟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农民的处境和选择,在角色扮演中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历 史和人民的选择。2. 政治认同: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在社会主义初步 建设时期取得的成就,认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感悟中 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相信只有社会 主义才能救中国,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能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理解社会主义 改造的特点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3.科学精神: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步探索的时间轴中,引导学生站在历史的维度辩证 地看待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艰辛探索中的前进。评价目标2. 知道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意义。3. 理解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所进行的艰辛探索。4.从选择走什么样的路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角度,论证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意 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教法学法1.教法:议题式、讲授式。2.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角色扮演。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准备1. 学生结合学案预习本课对教材知识进行初步了解。2. 根据学案的资料提示,初步构思西铺村剧本。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教师:2020年2月18日,中国驻南非大使林松添在使馆举行大型记者会。针对记者提 问的美国国务卿不久前攻击抹黑中国政治体制的问题,林松添结合当前中国抗疫重大行 动与显著成效,当即对其进行反驳。一是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全党全国抗疫阻击战,把保护人民 的生命和健康安全放在首位,并将其作为自己和全党各级组织和各级政府工作的首要任 务,全体共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始终战斗在抗疫最前线。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国共产党 带领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迅速有效遏制住了新冠肺炎疫情 在中国的蔓延,阻断了向世界扩散的势头。二是中国在武汉10天左右建成两座共计2600个床位的传染病专门医院,并同时在湖北 建成了15座共上万个床位的方舱医院。三是中国全民动员,令行禁止,全体14亿人民听从党和政府指挥,自觉居家隔离两周 或以上,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有效阻断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传播和对外扩散提供了可能,并作出了贡献和牺牲。思考:1. 你还能说出哪些我们创造的奇迹 2.我们为什么能做得到 教师点拨:如大家所言,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坚持党的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习近平总书 记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 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保障。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PPT展示框题和议题,总议题: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二、讲授新课过渡:中国革命指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指新民主主义 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即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我们称之为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什么 (学 生在历史课中已经学过,可直接回答出来)“一化三改”的历史必然性是什么 有什么 特点及意义 分议题一:如何认识我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一、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播放视频《建国之初》,并展示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5亿人口,人均口粮200千克/年;工业基础几乎为0,外汇储备为0,产业工人1000万,合格工程师仅有4万人;全国80%的人口为文盲,每年培养的小学生只有67万;全国森林覆盖率仅有8.7%,北方部分地区甚至仅有5%。 到1952年夏秋之际,中国社会经济经过短短三年的恢复,已经发生了一些超出原来预 料的变化,最主要的是工商业产值中的公司比例发生了重要变化。1952年9月,国营经 济在工业总产值中占的比重从1949年的43.8%增长到67.3%,私营经济则从56.2%下 降到32.7%。任务1:结合视频和所学历史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基本国情。设计意图:“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先让学生自己形成 对当时我国国情的整体的感性认知。教师点拨:引导学生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方面要大力发展 生产力,另一方面需要调整生产关系。只有对生产关系进行进一步调整,才能在中国确 立社会主义制度。河北遵化西铺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多户农民常年讨饭生活。1951年土地革命, 村里的农民家家户户分到了土地,这本是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可是村民们却犯愁了。老王家:有了土地,家里也有劳动力,可是没有农具,全家天天上山砍柴,待到播种季 节,也就刚能凑点农具,可买种子怎么办 跛子张家:家里有点收成,但因父母病重,家里没有劳动力,想把家里的一部分地卖给 富农李。讨饭赵:家里世世代代讨饭,今天终于有了自己的土地,可是没有工具,没有种子,正 打算找富农李,借高利贷。要求:①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将故事演绎完整。②也可根据剧情需要添加角色,但要符合历史背景。③小组选代表有感情地演绎剧本。任务2:西铺村村民作出了什么选择 作出的选择的理由是什么 设计意图:课本第二段讲了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四个必然性,是从历史 事实上的表述。如果仅仅从事实出发,则不能很好地达成政治认同,所以选择通过学生 自己的情境续写和演绎来体会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教师点拨:教师需要提示学生表达出人物内心的想法;通过语言和语言背后心理活动的 进一步挖掘,体会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农民自己作出的选择;突出中国走上社会主 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二、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教师点拨:1954年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以国 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为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从 生产力角度提出的,而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则是从生 产关系的角度提出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同时并举是“一化三改”的特点。三、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年份 全民所有 制经济(%) 集体所有 制经济(% 前三项 合计(% 私营 个体1952年 19.1 1.5 0.7 21.3 6.9 71.81956年 32.2 53.4 7.3 92.9 0.1 7.0任务3.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知识分析这一变 化的意义。教师点拨: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 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 系的最根本的变革,极大地巩固和扩大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 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 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分议题二: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艰辛中前进 播放视频:《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 1956年,第二次扫盲迎来高潮1957年,新藏公路通车使用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投入使用 1958年,红旗牌轿车诞生1959年,发现大庆油田;1960年投入开发1960年,拍摄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任务1:谈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取得的巨大成就及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历史,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面临的艰难处境以及 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发展要立 足实际,坚持以正确理论为指导,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教师点拨: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讨论与发言,归纳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取得巨大 成就的主要原因;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所提供的材料,并利用所学历史知识,从我们党正 确认识我国的具体实际,对苏联的经验教训的鉴戒,积极采取措施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等方面进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共八大、《论十 大关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的“第二次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 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 的伟大飞跃,这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 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 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任务2;成就的取得是一帆风顺的吗 有人说,如果按照党的八大的路线一路走来,我 们今天或许会更好。谈一下你对这句话的看法。设计意图:选取毛泽东同志关于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相关论述,引导学生认识到,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 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 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我们成功的经验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教师点拨: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有一个艰辛探索的过程,蹒跚学步难免跌跟头。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并不是永远不犯错误,而是从不讳疾忌医,敢于承认错误,勇于纠正错误,确保我们的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三、课堂小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 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 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 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 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道路虽有曲折,但也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 就,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所以 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四、布置作业今天,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假如由你来设计《众志成城抗 击疫情》主题展,你会选择哪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件或者镜头作为素材 并说明理 由。五、评价反馈1. 探索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需要经历复杂的考验。 1957-1976年,我党出现失误,主要表现为将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盲目追求经济建设的高 速度。这两方面的失误相互影响,使探索过程出现了歧途和曲折,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建 设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这启示我们 (B)①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不应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②生产力必须适应生产关系, 不能只凭主观愿望和意志办事③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的阶级斗争要作出科学、符合实际的分析,不能扩大化④始终不渝地坚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1950年初,我国人民政府合计接管官僚资本的工矿企业2800余家,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有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1952年,国有工业产值已占全国工业总值的 56%。由上述材料可以推知 (B)①我国按照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要求,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②中国农业合 作化运动基本成功,农业生产得到发展③社会主义国有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 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④我国通过公私合营完成了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3.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完成以后,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 家建设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崭新课题。我们党对于这一课题的探索,经历了 一个艰辛曲折的过程。在艰辛探索的过程中,我们走过不少“弯路”,包括(A)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照搬苏联的经济、文化等各项建设经验②1957 年的反右派斗争扩大化,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③党的八大提出要集 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④把马克思主 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