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政治认同:领会人类自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的一次次跨越 的历史意义,认识到社会形态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能认识社会基本矛盾 在不同社会形态中的具体体现;会用社会基本矛盾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的新现象和无法 克服的痼疾;明确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 然结果: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树立共 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2.科学精神:能辩证地看待原始社会,辩证地看待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文明以及辩证地 看待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领会人类自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 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必然性;能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问题 和危机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能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 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能对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 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正确的判断和合理的选择,以锐意进取的 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社会发展。评价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始终是社会 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演进的奥秘;明确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 会、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理解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均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的结果;懂得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明确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剥削农民阶级 的方式;理解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确立是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能够列举封建社会末期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表现,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对生产力发展的意义;能够阐明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和实质:能够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兴起的 原因和走向衰亡的必然性,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的弊端,以及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 义的历史必然性。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2.难点: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衰。教法学法活动型教学法,议题式教学法,讲授法,合作探究式学习法。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以小组为单位分配任务,让学生收集与本课有关的材料,如有关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生产 生活场景、历史故事和绘画,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图画;让学生拍摄与本课有关的小视频。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创境激趣-了解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播放视频(人类文明发展史》:视频展示了人类文明从公元前31世纪到公元21世纪下半叶的整个 发展过程,用4分钟的时间演示了人类文明从非洲大陆的一个点逐渐扩大到全世界、人类社会由闪米特 人生活的原始社会逐渐发展到今天现代人生活的文明社会的过程。教师:从公元前31世纪到公元21世纪的今天,人类文明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这漫长的过程 中,人类文明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人类社会也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人类文明的演进史 从本质上说也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人类社会为什么会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 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 是什么神秘力量促使着社会的更替与变迁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PPT展示课题”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 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二、讲授新课总议题:怎样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 为了更好地探究总议题,设计了以下三个分议题。一、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否是历史的进步 二、封建制生产关系是否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三、怎样看待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衰 【合作探究-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奥秘】分议题一: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否是历史的进步 活动一:分享故事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否是历史的进步请每一小组选派一位代表分享几个有关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小故事,边听故事边思考问题。故事一:《伏羲氏结网捕鱼》 故事二:《埃及奴隶与面包》 故事三:《奴隶继承遗产》问题:1.结合小故事和课本知识,分析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2.“私有制”“阶级”和“剥削”的出现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学生讲述故事并讨论:在原始社会,人们以氏族为基本单位共同生活,他们地位平等,平均分配劳 动产品,一切事务都由氏族中的成年人共同决定,但是奴隶社会由奴隶主说了算,奴隶主是主人,奴隶 是主人的财产,没有一点自由。教师:大家说得很好,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 品,共同讨论氏族事务。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 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教师: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原始社会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为什么奴隶社会会出现奴隶主 学生:因为生产力,生产力水平越高就越不会平均分配。教师:对,因为生产力。生产力水平低,就必然要求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共同占有 生产资料,例如打到的野兽、摘到的果子、捕到的鱼,都需要成员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成果。但是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有一部分人就有了剩余的劳动产品,谁剩下的就归谁,这时候私有制就产生了,剩 余劳动产品越多的人就会有更多的劳动产品用于交换,自然而然的阶级就出现了,有了阶级就有了分层, 统治阶级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富就会对被统治阶级进行剥削和压迫,剥削得越多就会有更多剩余的劳动产 品,也就意味着财富积累越多。我们一起来看问题:“私有制”“阶级”和“剥削”的出现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学生:进步。因为只有生产力发展了,劳动产品越来越多了,才会出现私有制和阶级。教师:对,在奴隶社会,战俘不再被杀掉而成为从事生产的奴隶,客观上保存了劳动力;青铜器代 替磨制石器被广泛使用,冶炼技术提高,生产工具出现巨大的进步使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一部分奴隶主 成为脑力劳动者,脑力和体力分离,文字的产生,哲学的发展,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奴隶社会使 人类摆脱蒙味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可以用PPT展示文字、各种生产工具等)所以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而不是倒退, 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PPT展示结论)结论: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究其原因是生产力 的推动。什么是生产力呢 (PPT展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概念。生产力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 动者。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因此,原始社会由于生产 力水平低,所以与之相匹配的生产关系就必须是平均分配、共同占有劳动产品的原始社会公有制,而随 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与奴隶制社会相匹配的生产关系就变成建立在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基础 之上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关系。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 生产力发展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就会引起社会的变革。分议题二:封建社会生产关系是否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活动二:播放视频《封建制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1.结合视频和历史知识,分析奴隶制生产关系解体的原因。2.结合视频和教材知识,分析“佃农”是否等于“奴隶”、“地主”是否等于“奴隶主”。3.结合历史知识,谈一谈封建社会在科学技术、经济发展上的成就,并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选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奴隶主与奴隶之间残酷的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引起各地奴隶进行激烈的 反抗。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奴隶主建立了军队、监狱、法庭等暴力机关,这样,国家就产生了,因此 我们说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奴隶社会末期,新式生产工具的出现,标志着生产力已经发展 到一个新水平。但由于当时奴隶完全在皮鞭和棍棒强制下被迫劳动,就如我们在视频中看到的一样,奴 隶们生产和劳动的积极性并不高,一些新式工具无法被广泛推广和使用,因而奴隶社会末期,平民生产逐渐凋敝,许多地方出现了田地荒芜、手工业衰退、商业冷清、城市萧条的衰败景象,这说明奴隶制生 产关系已经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奴隶制社会解体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奴隶制生产关系已经不能适 应生产力的发展。同样是受剥削和受压迫,封建社会中的“佃农”和奴隶社会中的“奴隶”是否相同呢 请看问题:“佃农”是否等于“奴隶”、“地主”是否等于“奴隶主”。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选出代表发言。教师:大家说得很好,我整理了一个表格,大家看起来会更加直观。 奴隶制和封建制生产关系对比:不同点 奴隶制 封建制统治阶级 奴隶主阶级 地主阶级被统治阶级 奴隶阶级 农民阶级地位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 的强制下劳动 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比较自主地安排生产生产资料归谁所 有 奴隶没有任何生产资料 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产品分配 全部劳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 和支配,奴隶仅得到最低限度 的生 活资料 农民的大部分劳动成果用于缴纳地租,留一小部分归自己 所有相同点 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都存在剥削教师: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封建社会的“佃农”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并且有了一小部 分财产。农民虽然仍是受压迫和受剥削的对象,但是有了一定的自主性,这种自主性调动了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反过来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封建社会的科技和经济比奴隶社会发 展得更快。接下来请大家看问题:结合历史知识,谈一谈封建社会在科学技术、经济发展上的成就,并 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学生:可回答四大发明,《本草纲目》的编成等,并讨论、分析成就取得的原因。教师:奴隶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奴隶制生产关系已经不能适应生产力的 发展,所以奴隶主阶级瓦解,地主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地主对农民的剥 削虽然不像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那么血腥,但是残酷的剥削仍然存在。从世界范围来看, 不管是中国还是欧洲,封建农民阶级都受地主阶级的剥削与压迫,他们被束缚在土地上, 经济上被剥削,思想上被钳制,过着艰苦的生活。封建领主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可以集 中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进行规模性生产,这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可以选择为不同的封建领主劳动,劳动所得除以租金等形式上交给封建领主后仍有部分剩余,可以 自由分配。与奴隶社会比较,劳动者的积极性有明显提高,阶级矛盾得到很大缓和。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而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手工业和工商业也得 到了进一步发展。(可以用PPT展示进步的图片)所以虽然残酷的剥削仍然存在,但是封建制生产 关系的确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仍然是社会的进步。(PPT展示 结论)活动三:绘画展板怎样看待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衰(的展)(过渡)提到资本主义社会,大家最初对它有什么样的印象呢 下面请我们三个小组的代表来展示自己 义 。(PPT 组代表介画作并介绍一下画作的含 示三幅画作,并请三个小 绍)图三教师:我总结了一下同学们提到的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关键词有这么几个:“自由”“高福利”“人 权”“战争”“剥削”。这些词之间有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PPT播放视频。 视频简单概括了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过程中残酷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以及产生的诸多问题,如两极分 化加剧、贫富差距过大等。视频讲述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通过剥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从而 造成生产相对过剩,直接引发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进而阐明资本主义社会一切问题的根源是生产的 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看完视频后,请大家回答以下问题。问题1:结合历史知识,分析资本主义兴起的原因。问题2:同样是剥削,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剥削有什么区别 问题3: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的弊端是什么 怎么解决这种弊端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选出代表发言。问题1:结合历史知识,分析资本主义兴起的原因。学生: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引起了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学生:这是由工业革命和启蒙运动引发的。教师总结: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一方面,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 产,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商品市场。另一方面,巨额的货币和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人 手里转化为资本。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两个条件。资产阶级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本,一方面对 外殖民扩张,扩大海外市场,另一方面不断剥削劳动者,榨取利润。请看问题:同样是剥削,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剥削有什么区别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资产阶级的剥削更具有隐蔽性。教师: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更加血腥,“资本本身就是滴着血的”。在人类社会历史上,先后出现过三 种剥削制度,即奴隶制、封建制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用PPT 展示三种剥削对比)比较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关系。(1)相同点:都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关系。(2)不同点①从生产资料占有角度看: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奴隶社会的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 并完全占有奴隶;封建社会的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②从阶级关系角度看: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工 人的处 境和地位与奴隶、农民有很大不同,他们是自由劳动者,有选择被哪个资本家雇佣的自由,但没有不 被剥削的自由;奴隶完全没有人身自由,被奴隶主占有、支配;农民依附在地主的土地上,没有完全 的人身自由,但同样受剥削和压榨。③从产品分配角度看: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工人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而不是全部;奴隶主占有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地主以收取地租的形式占有农民绝大部分劳动成果。教师:这些剥削制度有着共同的本质,即对劳动者剩余价值的剥削。然而,不同的剥削制度,榨取劳 动者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又有区别。什么叫剩余价值 资产阶级剥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后都带来了哪 些利益和弊端 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的弊端是什么 怎么解决这种弊端 下面我们通过两段视频来 充分了解一下 。(PPT 导入剩余价值和生产相对过剩的视频)剩余价值视频内容:主要讲述了资本家是如何通过给付工人工资而隐蔽地剥削工人从而无偿占有工人 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生产相对过剩视频内容:小男孩和父亲的一段对话: 孩子:我家为什么这么冷 父亲:因为家里没有煤了。 孩子:为什么没有煤了 父亲:因为我失业了。孩子:为什么失业了 父亲:因为煤太多卖不出去,工厂倒闭了。 教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怎么发生的 学生:(小组谈论并回答问题)描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教师总结:资本家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一方面无限扩大生产,而全社会却没有有效的宏观调控措 施,另一方面对劳动者进行无休止的剥削,从而造成了视频中资本家不降价格,劳动者买不起的生产 相对过剩局面,这是经济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但是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 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随着生产力水平越来越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相互制 约越来越大,本该由全社会共同占有、按一定比例分配的生产资料,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资本 主义私有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这一基本矛盾实际上是生产力与生产 关系这对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当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必然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为了应对经济危机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请大家来说一说。 学生:罗斯福新政等。教师总结:资产阶级为了应对经济危机想了很多种方法(用PPT展示采用的对内与对外措施等相关图 片材料)。对内,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来调整供求矛盾,如罗斯福新政推行以工代赈政策,投资大 型基础设施,用提高福利来扩大国内需求;对外,打着“人权”的口号挑起战争,采用战争等手段转 嫁矛盾。在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为了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资本主义国家也积极调整生产关 系,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用PPT展示新变化材料)。【走进生活-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阅读、分析材料,回答问题4和问题5。材料一一、占有形式的社会化。国有经济、合作经济和股份制经济的出现使生产资料已经不是集中 在少数人手中。这也可以看作资本的社会化。比如股份制的产生使社会个人购买股票和企业之间互相 购买股票,使得股权具有分散化和社会化的趋势。二、经济运行可调控。自罗斯福新政以后,凯恩斯 主义便开始盛行,它主要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种干预使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 可调控,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波动性越来越小,也缩短了经济危机持续的时间,降低了它的破坏力。 三、收入分配福利化。随着经济的发展,通过税收集中起来的国民财富为全面的社会福利制度提供了 坚实的物质基础。资本主义国家开始通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全面介入个人收入分配。四、阶级结构复 杂化。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结构并没有向简单化、两极化方向发展,而是出现了阶级结构多元化 的趋势且变动性大,不仅传统的中间阶级(即小工业家、小商人、手工业者、农民)没有被消灭,而 且还出现了新中间阶层,主要包括科研人员、工程师、高级公关、银行家、律师、大学教授等,他们 主要以股票等形式占有社会财富,以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参与使用价值的生产,以付出自己的劳动而获取较丰厚的收入。材料二“股权分配制度”和“福利分配制度”20世纪初,一些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公司以共同分享企业利润、资助和鼓励本公司员工购买公司股 票等方式来改善员工的福利待遇,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当时发展良好的股票市场也促使越来越多 的员工愿意购买公司的股票,这就是员工持股计划的最初形态。具体做法是:企业对于年满21岁, 且服务达一年以上的受雇员工,依其薪资总额,每年摊提一定比例存入员工股份信托基金中,透过基 金的部分提存,以公平市价购入服务企业的股票,而企业每年于提存偿付股票价款后,将股票分配至 各员工股份专户。在此期间,受雇员工如欲出售所取得股票,则企业主有优先承购权,员工退休或离 职时,企业必须将股票交付员工。问题4: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这些新变化,尤其是“股权分配制度”和“福利分配制度”让无产阶级 已经不再是无产者,这能否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矛盾 请大家思考并回答。问题5: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最终取代了原始社会公有制,所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也必然取代不了资本 主义私有制。你认同吗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回答问题。教师:这些政策都是缓兵之计,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手段,经济危机还是屡屡发生。大家看一下第二次 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经济危机次数。(PPT 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危机发生的次数) 美国:7次(1948-1949年、1953-1954年、1957-1958年、1960-1961年、1969-1970年、1973-1975 年、1980-1982年);德国:7次(1952年、1958年、1961年、1966-1967年、1971年、1974-1975 年、1980-1982年);英国:7次(1951-1952年、1957-1958年、1961-1962年、1966年、1971-1972 年、1973-1975年、1979-1982年);日本:7次(1954年、1957-1958年、1962年、1965年、1970-1971 年、1973-1975年、1981年);法国:5次(1952-1953年、19581959年、1964-1965年、1974-1975 年、1980-1982年)。PPT导入次贷危机的视频:视频以房子为例分析了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房价上涨,人们到银行贷款 投资房地产,银行将贷款放给两类人,一类是有偿还能力的人,这部分贷款叫“优级贷款”,另一类 是没有还款能力的人,这部分贷款叫“次级贷款”,银行将“次级贷款”转手给其他金融机构,其他 金融机构又把这部分“次级贷款”包装成各种理财产品销售给普通群众,一旦房价下跌,银行和金融 机构无法回款,银行也不再发放贷款,普通民众严重受损,次贷危机发生。不解决主要矛盾就不能根治经济危机,所以解决经济危机的根本手段就是要破除私有制,让生产资料 由全社会劳动者共同占有,因此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下面看问题:为什么社会主义公有制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学生:小组合作分析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PPT 展示)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资本主义走向衰亡的根本原因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因此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就在于 这对矛盾。生产力发展需.要与之相匹配的生产关系,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促进生 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就会引发社会变革。因此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社会发 展的必然趋势,虽然这个过程是漫长的。现在资本主义社会仍然具有活跃的生命力,这也是符合社会 发展规律的,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在实践中,当代社 会主义国家也正以其创造的世界奇迹,向世人展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制度的优越性。(PPT 展示视 频《中国奇迹》)视频内容:视频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从封闭落后到开放 进步,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富强。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 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世界发展的奇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实现了伟大飞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70年来,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都 取得了伟大成就,创造了辉煌的中国奇迹。三、评价反馈见学案设计(一)核心素养专练。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以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为依托,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从原始社会茹毛饮血、刀耕火 种的蛮荒时代到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贯穿始终,推动着人类 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和发展。生产力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进而引起社 会形态的演进。生产力发展就必然需要与之相匹配的生产关系,当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时就必然引起社会的变革,因此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就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这就是原 始社会解体和阶级社会演进的根本原因。五、布置作业请以“如何看待世界各地历史发展的不同轨迹”为议题,探究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并写一篇政治小论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