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
4.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一、教材分析
1、该课是必修四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第二课时,是认识论的重要内 容,也对对上一节课“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的进一步深化,包括真理的含义、特 点以及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等原理和方法论的内容,是学生如何正确看到周围世 界问题的思维升华。
2、本课的理论性较强,学生学习时较难理解,需要用具体的案例来辅助。
二、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
知道真理的含义,准确把握真理的三个特征,认同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不断 培养科学理性精神,理解认识的无限性和复杂性,树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的观念。
2.科学精神:
学会运用认识的发展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在生活中热爱真理,敢于追求 真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3.公共参与:
在实践中获得和深化认识、追求真理。
三、学情分析
1、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认识来源与实践,理解了认识与实践 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听到过许多关于“真理”的名言,对“真理”的概 念有模糊的认知,但是较难理解真理的特点,比如客观性比较抽象,需要运用案 例去辅助学生进行学习。
2、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也能知道在实践中追求真理,了解追求真理是 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但是对“为什么追求过程是永无止境的 ”这一问题的认 识不够清晰,难以把握认识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四、教学重点
准确把握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和有条件的
五、教学难点
理解真理的客观性;把握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探究分享法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
观看视频《谎言与真理》,思考:真理从何而来 我们应该听谁的 大家进行探讨。
①大多数人的说法;②权威专家;③听领导的;④听自己的
第一标题 真理是客观的
探究与分享:
1. 真理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探究分析,举手发言,集思广益。
教师活动:及时评价学生发言,并总结正确知识点,及时板书。 1.真理的含义是什么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 映。
探究与分享:2、真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探究分析,举手发言,集思广益。
教师活动:及时评价学生发言,并总结正确知识点,及时板书。
2、真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真理的基本特征是客观性、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其中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探究与分享:
3、认识差异性的原因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探究分析,举手发言,集思广益。
教师活动:及时评价学生发言,并总结正确知识点,及时板书。
3、认识差异性的原因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人们的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 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 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而不可能有多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第二标题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观看视频《珠峰测量》,思考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含义是什么 探究与分享:
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探究分析,举手发言,集思广益。
教师活动:及时评价学生发言,并总结正确知识点,及时板书。
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含义是什么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 变成谬误。
探究与分享:
2、真理都是具体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探究分析,举手发言,集思广益。
教师活动:及时评价学生发言,并总结正确知识点,及时板书。
2、真理都是具体的含义是什么
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结论:
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 真理和谬误在往是相伴而行的。 准确理解真理的特点
特点 解读 方法论
客观性 ①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真理的内容来 自物质世界;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②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 识只有一个而不可能有多个 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 等 ”
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 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相 对于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强调横向的变化) 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 伴而行的,这要求正确 对待谬误;真理需要不 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 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强调纵向的变化)
知识拓展: 1、意识、认识、真理、科学理论
①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属于唯物论范畴。
②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它们都属于认识论范畴。
③真理的系统化、理论化,就是科学理论。
④意识、认识、理论都有正确和错误之分;真理和科学理论都是正确的。 知识拓展:2.把握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1)区别: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 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它同真理有着严格 的界限,二者是相互对立的。
(2)联系
①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没有谬误作比较,就无所谓真理;没有真理 作比较,也就无所谓谬误。事实上,在人的认识过程中,不可能只有真理而没有 谬误,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避免错误的发生。
②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方面,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都有它适 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另一方面, 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向真理转化。
第三标题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观看视频《中国航天》,思考认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探究与分享:
1、认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探究分析,举手发言,集思广益。
教师活动:及时评价学生发言,并总结正确知识点,及时板书。
1、认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
③认识具有前进性(上升性)。
1、认识的基本特征: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到认识认 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前进性(上升性)。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 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探究与分享:
2、认识基本特征的方法论要求是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探究分析,举手发言,集思广益。
教师活动:及时评价学生发言,并总结正确知识点,及时板书。
2、认识基本特征的方法论要求是什么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 发展真理。
知识小结: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原理好方法论: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 过从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前进性。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 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④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 展真理。
【课堂总结】
(
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真理是客观的
客观性
真理的条件性
主观和客观、理论与实践
从认识的主体/客体
从认识的对象/主体/基础
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易错辨析】
1.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
提 示
×
认识具有上升性,对事物的认识是一种波浪
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
程,而不是循环往复的过程。
真理的具体性
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具有上升性
真理是具体的
有条件的
追去真理是一
个过程
真理的含义
真理的基本属性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
2.认识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 )
提示 × 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并非推翻已有的真理。 3.真理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提示 ×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 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表明真理具有反复性。( )
提示 × 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表明认识具有反复性而不是 真理具有反复性。
5.认识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 )
提示 √
【课堂练习】
1、在新时代新征程奋力书写统战答卷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的 强大真理力量。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切实用党的创 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是因为( )
①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推翻过时的真理
②真理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相互转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真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但不会被推翻。“推翻过时的真理”的说法 错误,①排除。我们之所以要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实事求是,是因为真理是 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③正确。 真理和谬误之间的转化是有条件的。同时,④也不是设问的原因,排除。
2、狭义相对论认为:光速是宇宙速度的极限,不可超越。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超光速”现象——“量子纠缠”。由于缺乏检验能力,爱 因斯坦曾一度怀疑量子纠缠现象的存在,直到1964年,物理学家约翰 · 贝尔对
近距离量子纠缠进行了成功测试。2017年6月,我国科学家潘建伟和他的团队 则完成了千公里级的超远距离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实验,再次验证了量子纠缠“鬼 魅般的超距作用”。这启示我们( )
①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
②真理性认识往往能够经受住不断发展着的实践的检验
③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一定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
完成
④真理没有不被怀疑的特权,因为其根源在于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 A
解析近距离和超远距离分发实验的成功,证明量子纠缠现象是存在的,说明狭 义相对论关于光速的已有认识是错误的,这表明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 难免的,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①正确;1964年约翰 · 贝尔成功进行 了近距离量子纠缠测试,2017年6月我国科学家潘建伟完成了纠缠分发实验, 这体现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也说明真理性认识能够经受住不断发展着的实践的检 验,②正确;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 次反复才能完成,选项中“一定”二字表述错误,③不选。真理没有不被怀疑的 特权,因为其根源在于实践是不断发展的,④错误。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积淀丰厚、博大精深,对于建设生态文明、推进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传承发展“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理念,我们要坚持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 然是一种共生关系的自然观;合理借鉴“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理念,我们要 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 调,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发展观;科学吸收“顺 天应时、建章立制”理念,我们要坚持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让制度成 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的制度观。
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相关知识,说明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自然观、 发展观、制度观是如何形成的。
答案①认识具有反复性。我们吸收借鉴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生态建设的合理成 分,改变原有的生态观,立足中国国情,提出了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的自然观、 发展观、制度观。②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我国根据生态建设中变化、发展 的实际,吸收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生态建设的有益成分,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 的理念。③我们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 现生态建设的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生态建设的真理。
八、教学反思
1、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问题,理解认识受到主客观因素影响,认识 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因而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意识到在学 习和生活中要学会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追求真理。
2、学生能跟着教师的思路思考问题,同时发散思维发现问题,小组合作时 同学们能积极参与,较好达成教学目标。
3、用视频材料导入课堂,引人入胜。效果比较好。
谢谢指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