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4.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教学设计
课 题 4 .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教材分析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统编版普通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第四课的第二框,本框讲述了中国梦的本质、新时代新征程中 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以及如何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 讲述了三个层次的内容:(1)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2)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 党的使命任务——坚决拥护和坚持党的领导;(3)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 化强国——自觉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通过本框题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中国梦的本质,理解实现中国梦离不开每 一个中国人的努力,让我们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经验看,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虽已有一些知识 储备,但对"中国梦""伟大工程"这些概念的理解是模糊的、浅显的,本课应当 注重深入浅出,寓情于境。 从学生的情感基础看,高一学生生活在新时代、更多元的中国,对于一些 重大事件只是零星了解,普遍对中国梦的内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缺乏情 感认同,在课堂中应当增强情感体验和思想共鸣。 从教师的教学方式来看,本框题涉及大量的探究任务、合作学习、情境分 析等“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对转变学生的学习思路和方法有一定挑战。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参与议题学习“寻梦篇:忆往昔兴衰 ·初识中国梦”的内容,明确中 国梦本质的内在逻辑,中国梦的特点和意义。 2.通过参与议题学习“逐梦篇:看今朝前行 ·追逐中国梦”的内容,深刻理 解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认同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必须推进伟大事业,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 3.通过参与议题学习“圆梦篇:迎风险挑战 ·共圆中国梦”的内容,明确国 家“两步走”发展战略,通过“展望未来”,明确目标、担当使命,自觉将爱 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学科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结合实际生活,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与分享,理解中国梦的 本质,明确中国梦的本质、意义及如何实现中国梦。认同党的初心使命,坚定 四个自信。
2.科学精神:通过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通过 展示两步走的战略安排知识,辩证认识这个历史机遇期的机遇与挑战,做好充 分的思想准备,充满信心。 3.公共参与:通过学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知识,深刻理解中国 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青年学生要承担自己的责任,以奋斗者的姿态,积极 参与到中国梦的实现中去,主动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中。
教学重点 、 难点
教学重点 中国梦的本质;理解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和伟大梦 想的辩证关系;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教学难点 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 强国的战略安排;
教学策略与手段
教法 综合运用任务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视听教学法。教学过程中 教师给予学生一定任务,帮助他们通过视频和情景再现把握重 难点内容,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参与 和体验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手段 将图片、视频等有机结合,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同时有效并 合理利用教学教具,让学生充分展示学习成果。
教 学 过 程
一、设计思路 本堂课以素养目标为指针,聚焦新课标内容要求,结合本框题的特点,设 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视频导入 从“奥运三问”到“双奥之城”再到“巴黎奥运会” 中国梦的本质 寻梦篇:忆往昔兴衰初识中国梦 中国梦的特点 中国梦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逐梦篇:看今朝前行追逐中国梦 四个伟大的辩证关系 中国式现代化 安排 圆梦篇:迎风险挑战共圆中国梦 面 青年层面 课堂总结
【设计意图】: 根据本框题的递进性,让学生掌握中国梦的本质,理解实现中国梦离不开 每一个中国人的努力,让我们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
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二、教学具体过程:
(一)视频导入
百年奥运梦——中国梦实现路径相衔接

第一个 参加奥运会的 第一块 奥运会金牌 第一次 举办奥运会 2022年 双奥之城
巴黎奥运会
北京时间2024年7月27日凌晨1点30分,第 33届夏季奥林匹克奥运会开幕式在法国巴黎举 行。这是法国巴黎继1900年、1924年后,时隔 100年再次主办夏季奥运会,也是法国历史上第 三次举办夏季奥运会。
2024年巴黎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在各项赛 事中表现出色,再次夺得多枚金牌,令全球观 众瞩目。
【设计意图】: 结合当下百年奥运之约的背景,不禁让人想起“奥运三问”。从“奥运三 问”到“双奥之城”再到如今的“巴黎奥运”,这段历程与中国梦的实现有着 密切的联系。从“无人参加奥运会”到“双奥之城”再到“巴黎奥运”取得的 优异成绩,一步一步都验证了我国从“东亚病夫”正逐步迈向“体育强国”。 通过本视频,让学生明白体育梦可以实现,中国梦也可以实现的,从而激 发学生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渴盼,也能激发对中国梦的情感认同。 (二)寻梦篇:忆往昔兴衰 ·初识中国梦 探究与分享:实现中国梦的原因 → 中国梦的本质、特征、意义 【知识总结】: 1.中国梦的本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者的关系 ①国家富强是中国梦的实现基础。 ②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 ③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知识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拓展 三者之间的关系
(
世界梦:和平发展
国家梦:国家富强
中国梦
民族梦:民族振兴
人民梦:人民幸福
) ①国家富强是中国梦的实现基础。 ② 国 家 富 强 、 民 族 振 兴 是 人 民 幸 福 的基 础 和 保障。 ③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出 发点和落脚点。
2.中国梦的特征: 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 >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 3.中国梦的意义: 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 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成为中华民族团 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 (三)逐梦篇:看今朝前行 ·追逐中国梦 探究与分享:以“中国共产党”“使命任务”“我”为关键词写一段话,与同 学分享。 【知识总结】: 1.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2.四个伟大的关系:紧密相连、相互贯通,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 的新的伟大工程。
知 识 (
四个伟大之间的关系
)总结 (
动力
) (
·
保证
)中国共产党 (
伟大
斗争
伟大
·
事业
) (
伟大
工程
伟大
梦想


)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 领导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
路径
) (
人民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相连、相互贯通, 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
( 四 ) 圆 梦 篇 : 迎 风 险 挑 战 · 共 圆 中 国 梦 探 究 与 分 享 : 谈 谈 建 设 体 育 强 国 的 “ 三 步 走 ” 战 略 → 延 伸 到 现 代 化 强 国 的 “两步走”。
知 识 拓展 2019年《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的“三步走”战略 (
到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相适应的体育发展
新机制。
) (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
人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体育综
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居于世界前列。
)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实现现代化,全民健身 更亲民、更便利、更普及 … 2022年 2035年 2050年
【知识点总结】: 1 . 全 面 建 成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强 国 , 总 的 战 略 安 排 是 分 为 两 步 走 : 从 二 ○ 二 ○ 年 到 二 ○ 三 五 年 基 本 实 现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 从 二 O 三 五 年 到 本 世 纪 中 叶 把 我 国 建 成 富 强 民 主 文 明 美 丽 的 社 会 主 义 现 代化强国 。 2 . 全 面 建 成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强 国 , 国 家 层 面 来 看 : 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坚持以 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等重大原 则 , 增强忧患意识 , 坚持底线思维 , 做到居安思危 、 未雨绸缪 , 准备经受 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 要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 , 锐意进取 、 理头苦干 、 善于创新 、 永不懈怠 。 3 . 全 面 建 成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强 国 , 青 年 层 面 来 看 : 青年 一 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广大青年要坚定
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 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 五 ) 能 力 提 升
(
中国式现代

) 知识 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中国梦之间 拓展 的关系 (
建成
) (
引领
) (
助推
实现
) (
体育
强国
)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中国梦
)中国 体育 中国体育承担着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初心使命,必然在中国式现代化引领 建设体育强国,从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六 ) 本 课 小 结
(
课堂小结
中国梦的本质
) (
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中国梦
) (
新时代新征程
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
) (
分两步走的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强国
) (
中国梦的
本质
中国梦的
特点
中国梦的
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
初心和使命
四个伟大
战略安排
国家层面
青年
层面
)
( 七 ) 课 堂 练 习 1.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本 质 是 ( ) A.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B.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C.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D.以人为本 解析: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故本题选:A 2.2023年1月7日-10日,电视专题片《永远吹冲锋号》在央视播出。该片 分为《第二个答案》《政治监督》《铁规矩硬杠杠》《永远在路上》四集,共选 取12个案例,采访纪检监察干部、有关审查调查对象及涉案人员、干部群众
100多人,生动讲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故事。永远吹冲锋号( ) ①是新时代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要求 ②显示出了党始终把政治建设置于突出位置的坚定决心 ③能够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制度保障 ④警示全体党员干部要一以贯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①正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 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加强自我革命,提高斗争本领;②正确,《永 远吹冲锋号》说明了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坚持把政治建设置于突出位置的坚 定决心;③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 业提供制度保障;④错误,《永远吹冲锋号》警示全体党员干部要一以贯之推进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故本题选:A。 3.《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中,鲁迅先生有这样一段话:“愿中国青年都摆 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 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 候炬火。此后如竞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这启示我们新时代的广大青 年 应 ( ) ①厚植家国情怀,矢志奋斗奉献,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 ②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③一往无前,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④把个人理想与前途放在首位,兼顾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 A.①②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①: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而不是广大 青年,①错误。②③:《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中,鲁迅先生有这样一段话: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 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 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这启示我们 新时代的广大青年应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 期望,一往无前,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②③ 符答题意。④:青少年要把个人理想与前途和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结合起 来,要把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放在首位,而不是把个人理想与前途放在首 位,④错误。故本题选C。
板书设计
(



) (
民族
振兴
) (
人民
幸福
)国家 (
中国共产党
领导
)富强 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工程 人民的奋斗 (
障碍
)困难 阻力
教 学 反 思
1.核心素养落实到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认同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人民 的梦是紧紧融在一起的。认同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进行伟大斗争, 建设伟大工程,通过参与整堂课的学习活动,升华爱国主义情感,明确新时代 中国青年的责任和担当,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2.学生主体作用凸显。本框题教学设计通过三个环节让同学们在畅想未来 和面对现实中,在“寻梦——逐梦——圆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用,在合作探究中充分相信学生、交给学生,教师在教学中扮演了引导者的作 用,师生的课堂定位明确,体现了新课改理念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 学理念。探讨了中国梦本质的内在逻辑,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 最终以青年运动员的精神,鼓舞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持续奋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