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认识并认同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 点,初步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精神: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勇于实践,在实践中不唯书、不唯上, 坚持科学精神,增强创新意识公共参与:投身社会实践,坚持一切认识来源于实践,一切认识都要服务于 实践。2.知识目标:知道认识的含义、阶段,了解实践的含义、特点及实践的三种 基本形式,懂得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归纳,初步具备运用马 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框内容的学习,增强实践意识,积极投身 社会实践,学以致用,指导实践,也检验认识的效果,丰富和发展我们的认识。二、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中的第 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第一框的内容。本框共安排了两目的内容:第一目“认识与实践”。介绍了认识的含义、认识的两个阶段及感性认识和 理性认识的关系,实践的含义、特点及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第二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明确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就是实践的观点。三、教学重点 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四、教学难点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五、学情分析在学习本框题之前,学生们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对马克 思主义哲学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本框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好该框题能够为后面历史唯物主义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探 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但有待进一步提高。这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多停留在 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理性的思考。因而我们要注意从现象入手,逐步培养学生透 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六、教学方法探究分享式、讲解法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视频《宇宙观的演变》,思考:1.认识的含义是什么 宇宙观的演变: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地心说→ 日心说。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呢 第一标题 认识与实践 探究与分享:(分二组讨论下面二个问题)1.认识的含义、两种不同形式和阶段分别是什么 (1)含义:(2)认识的两种不同形式和阶段:学生活动:积极讨论探究分析,举手发言,集思广益。 教师活动:及时评价学生发言,并总结正确知识点,及时板书。 探究与分享:(分二组讨论下面二个问题)1.认识的含义、两种不同形式和阶段分别是什么 (1)含义: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认识的两种不同形式和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探究与分享:(分三组讨论下面三个问题)2.思考感性认识的含义、形式和阶段怎样 感性认识含义形式阶段学生活动:积极讨论探究分析,举手发言,集思广益。 教师活动:及时评价学生发言,并总结正确知识点,及时板书。感性认识含义 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 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形式 感觉、知觉和表象阶段 认识的初级阶段探究与分享:(分三组讨论下面三个问题)3.思考理性认识的含义、形式和阶段怎样 理性认识含义形式阶段学生活动:积极讨论探究分析,举手发言,集思广益。 教师活动:及时评价学生发言,并总结正确知识点,及时板书。理性认识含义 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 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形式 概念、判断和推理阶段 认识的高级阶段探究与分享: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是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探究分析,举手发言,集思广益。 教师活动:及时评价学生发言,并总结正确知识点,及时板书。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是什么 ①都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形式;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③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探究与分享:(分二组讨论下面二个问题)5.实践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 (1)实践的含义:(2)实践的特点学生活动:积极讨论探究分析,举手发言,集思广益。教师活动:及时评价学生发言,并总结正确知识点,及时板书。 5.实践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 活动。(2)实践的特点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探究与分享:6.对实践含义的理解如何 含义 理解主体:活动:对象:学生活动:积极讨论探究分析,举手发言,集思广益。 教师活动:及时评价学生发言,并总结正确知识点,及时板书。含义 理解实践是人们 改造客观世 界的物质性 活动 主体:人 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动物 的本能活动不是实践 实践是连接主观和 客观的桥梁,是主观 见 之 于 客 观 的 活 动,是一种直接现实 性活动活动:改造 实践不是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对象:客观 世界 实践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人 与社会之间的活动易错提醒:①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②改造客观世界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社会之间的活动,而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 头上的活动——如思考、辩论等不是实践。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 ③实践≠改造世界的活动。改造世界分为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改造客 观世界的活动是实践活动;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不是实践,是认识活动。探究与分享:(分四组讨论下面四个方面问题) 7.对实践特点的理解如何 实践的特点特点 理解 侧重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联系学生活动:积极讨论探究分析,举手发言,集思广益。 教师活动:及时评价学生发言,并总结正确知识点,及时板书。特点 理解 侧重点客观物质性 ①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 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它 们都是客观的 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 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 强调实践受客观因素的影响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强调实践受主观因素的影响社会历史性 ①社会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 系中的人的活动 ②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 社会性,强调实践受横向因 素的影响;历史性,强调实 践受纵向因素的影响发展着的联系 三个特点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 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第二标题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探究与分享:(分四组讨论下面四个方面问题)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主要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探究分析,举手发言,集思广益。 教师活动:及时评价学生发言,并总结正确知识点,及时板书。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主要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看视频《宇宙观的演变》,思考:4.如何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理解 探究与分享:9.如何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理解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探究分析,举手发言,集思广益。 教师活动:及时评价学生发言,并总结正确知识点,及时板书。 9.如何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理解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 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②认识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③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探究与分享:10.如何对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理解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探究分析,举手发言,集思广益。 教师活动:及时评价学生发言,并总结正确知识点,及时板书。 10.如何对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理解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探究与分享:11.如何对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理解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探究分析,举手发言,集思广益。 教师活动:及时评价学生发言,并总结正确知识点,及时板书。11.如何对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理解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②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③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 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探究与分享:12.如何对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的理解 学生活动:积极讨论探究分析,举手发言,集思广益。 教师活动:及时评价学生发言,并总结正确知识点,及时板书。 12.如何对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的理解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①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②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特别提醒: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 基础上“从无到有”;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基础上的“深化和发展”;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把认识与实践的结果加以对照;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强调认识要指导人们改造世界。(认识的含义认识的发展阶段-实践的含义、基本形式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课堂总结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认识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易错辨析】1.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提示 ×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2.感性认识是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 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提示 × 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 和推理三种形式。3.一个人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提示 × 人们获得正确认识的途径可以是亲身实践,也可以是学习。 4.认识工具是认识的重要来源,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提示 ×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是获得认识的重要途径。 5.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就是真理。( )提示 × 经实践检验的认识,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未必都是真理。【课堂练习】1、手泽东说:“认识有待干深化,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干发展到理性阶段 这就是认识论的辩证法。”下列关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观点正确的是( )A.感性认识包含着错误,理性认识完全正确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C.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D.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答案 B解析 感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感官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指人们借助 抽象思维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B 正确。无 论是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都有正确和错误之分,A 错误。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 认识,C 错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来源于社会实践,D 错误。2、穿山甲原来被作为重要的药用野生动物,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影响,我国穿山 甲数量急剧下降,在2020年版《中国药典》中,穿山甲未被继续收载。2020年 6月5日,国家林草局发布公告,将穿山甲调整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随着 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人们对野生动物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这表明( )①认识只有不断变化才能正确指导实践②符合客观规律的认识促进社会文明进步③认识发展的目的在于不断创新原有观点④社会实践的需要是认识发展变化的动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正确的认识才能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而不断变化的认识可能正确也 可能错误,①错误。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国家将穿山甲调整为国家一级保 护野生动物,人们对野生动物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表明符合客观规律的认识 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社会实践的需要是认识发展变化的动因,②④符合题意。实 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发展的目的在于指导人们实践,③错误。3、在古代,人们凭肉眼观察月亮,有着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随着科技的发展, 人们对月球的了解和认识越来越多,神秘的面纱被揭开。传说中月亮上有嫦娥玉 兔,其实那里没有任何生物;想象中那里有大海和高山,其实就是陨石坑和环形 山。这表明( )①感性认识往往是不可靠的,理性认识往往是可靠的②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③真理都是有条件的,超出了一定条件和范围就会变成谬误④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实践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D解析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可能都是不可靠的,①说法错误。人们凭肉眼观察月 亮,有着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属于感性认识;随着科技的发展,月球神秘的面 纱被揭开,表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②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人们对于 月亮认识的不断深化,没有体现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③不选。随着科技的发 展,人们对月球的了解和认识越来越多,说明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实践 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④符合题意。八、教学反思:1,通过学习,认识并认同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初步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经过认真学习,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勇于实践,在实践中不唯书、不唯上,坚持科学精神,增强创新意识3、通过教学参入,投身社会实践,坚持一切认识来源于实践,一切认识都 要服务于实践。谢谢指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