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第 1 课 时 总 2 课 时
课标要求 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自信。
学习目标 1.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历史经验,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 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2. 展望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讨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 征程的机遇与挑战,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教学重点 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教学难点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教学过程(导学练流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与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 议题情景 学习目标 议题活动 议题一 环节一 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 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中心议题:为什么要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1.结合历史 2.列举实例 结合材料,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等领 域,谈谈新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议题一:新时代“新”在何处 01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一、科学内涵 1.从历史脉络角度 1840-1949站起来 1978-2012富起来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2012-2050强起来 2.从实践角度 学生读本P18-19“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这一重大政治论断,赋予党历史 使命、理论遵循、目标任务以新 的时代内涵,为深刻把握当中国 发展的新阶段新特征,科学制定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时代坐 标和基本依据。 拓展十三个方面成就,结合贴近 学生生活实例展开讲解
(
新
时
代
两
步
走
战
略
50
2035
基本实现
社会主义现代化
202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3.从人民性角度
环节二 专家点评 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时富裕、同等富裕、同步富裕” 4.从民族性角度 劳动托起中国梦 5.从世界性角度 中国疫苗、一带一路、中国人道主义援助、人类命运共 同体......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4亿多人民生活 不断改善。 以前我们要解决的是“有没有”的问题, 现在要解决的是“好不好”的问题。 二、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1 . 历 史 意 义 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 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 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 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2 . 政治意义 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 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大旗帜。 3. 世界意义 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 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 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 慧和中国方案。 资本主义道路被看做是实现现代化的唯一正确道 路,甚至被有的学者描述为“历史的终结”——人类社 会发展的终极阶段是资本主义。 然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将有力地证明:人类 历史不会终结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有着光明的前途和 未来。 时代的发展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量变中 蕴含和孕育着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同时又开 启新的量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量变到质变的过 程,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因此要坚定道路自信,坚 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结合上节课“中国为什么行”的 议题小结,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所有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 导、团结人民共同取得的。 结合历史理解新时代是与中国革 命史、建设史一脉相承的时代 回顾《共产党宣言》的“两个必 然”:资本主义必然失败,社会主 义必然胜利。
环节三 拓展 议题小结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主要依据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社会主要 矛盾发生新变化的反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反映 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新特点,是我们党 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重大判断的基本依 据。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是党的主要任务 发生新变化的反映。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是中国和世界关 系发生新变化的反映。 新时代“新”在何处 1.新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 2.新在党的理论创新实现新飞跃。 3.新在党和国家事业确立新目标。 4.新在中国和世界关系开创新局面。 5.新在中国共产党展现新面貌。 讲解“1993年7月23日,银河 号事件”与近期华为在美国技术 封锁下取得新突破进行对比,理 解中国和世界关系发生的新变 化。
板书设计 是什么:科学内涵 新时代 为什么:意义
教学反思
课题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第 2 课 时 总 2 课 时
课标要求 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自信。
学习目标 3.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历史经验,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 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4. 展望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讨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 征程的机遇与挑战,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教学重点 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教学难点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教学过程(导学练流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与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议题情景 议题分析 议题一:怎样看待新时代的新矛盾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变化历程 中国社会开始朝着价值多元的经济社会 转型,面临看更加开放和意义多极取社 用现实事例加以表述,进而进行 理论探究,以材料等方式说明新 中国成立后对社会主要矛盾论断 的历次变化,以及判断背景 利用漫画展示新时代前后人民需 求的不同,回顾上节课“时代发 展是一个量变质变的过程”,进一 步理解新时代的内涵
(
会形态、中国经济走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社会主义改造
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益提高
基本完成
1981年
《学生读本》P5
1956年申共八大
十一届六中全会
2017年十九大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变化
)
经过改革开放,我国长期所处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 况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 不符合实际。 1.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依据 ① 社 会 生 产 ( 生 产 角 度 ) : 社 会 生 产 力 水 平 总 体 上 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
我
想
喝
手
磨
咖
啡
大家吃饭了吗
没有就自己去煮
)
② 人 民 需 求 ( 消 费 角 度 ) :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 我 们 党 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 的温饱问题,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 2、社会主要矛盾
拓展 议题分析 议题小结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 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社会主要矛盾的“变”与“不变” 主要矛盾变了: 一个变了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 展之间的矛盾。 基本国情没有变: 两个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没有变 国际地位没有变: 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 ①现阶段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根本原因) ②地区发展不平衡 ③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④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4、解决主要矛盾的措施\要求 ①针对“变的”角度: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 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成长的需要, 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P44相关链 接) ②针对“不变”的角度: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 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人民的幸福线。(P45) 5、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怎样看待新时代的新矛盾 1.党明确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对党的历史上 重要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2.关于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是在科学分 析和把握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3.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明确,有力指引了党和 国家全局工作。 议题三:新时代应如何坚持走自己的路 03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五中全会 上再次强调:“我国仍处于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上 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 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回顾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 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 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 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是立 国之本。 坚持改革开放,这是强国之路。
议题分析 判断正误 为 什 么 怎 么 办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 也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 , 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通过分享时代楷模等奋斗者的行 为和精神增强认识 及时巩固
从 中 国 共 产党人的 角度看 从中国人 民的角度 看 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 好 , 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 、 理论特色 、 民族特色 、 时代特色 ,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 续 推 向 前 进 要 不 忘 初 心 、 牢 记 使 命, 以 永 不 懈 怠 的 精 神 状 态 和 一 往 无 前 的 奋 斗 姿 态 , 曹 以 贯 之 坚 持 和 发 展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 一 以 贯 之 推 进 党 的 建 设 新 的 伟 大 工 程 , 一 以 贯 之 增 强 忧 患 意 识 、 防 范 风 险 挑 战 , 开 新 局于 伟 大 的社 会 革 命, 强 体 魄于 伟 大 的自 我 革 命, 在 广 袤 国 土 上 继 续 书 写 近 十 四 亿 中 国 人 民 伟 大 奋 斗 的 历 史 新 篇 章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基本矛盾发 生了变化。( ) 2.新时代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 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 3.党领导人民开新局于伟大的自我革命,强体魄于 伟大的社会革命,在广袤国土上继续书写十四亿多中国 人民伟大奋斗的历史新篇章。 4.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而基本国情没有 变,表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可以不受基本国情的制约。 ( )
板书设计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进 入新时 代 新时代 社会 主要 矛盾 是什么:科学内涵 为什么:意义 是什么:含义 为什么:依据 正确认识:“变”与 “ 不 变 ” 坚持和发 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 义要一以 贯之 原因 措施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