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重难点了解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了解按劳分配的地位、基本内容、要求、意义。了解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内容、意义。理解居民收入的来源。理解劳动的重要性、要求。理解完善收入分配的原因、措施。 1.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完善我国分配制度,增强对我国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政策的认同。2. 科学精神:认识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客观必然性。3. 法治意识:国家保护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劳动者要合法经营,依法致富。 重点:按劳分配的地位、基本内容、要求、意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内容、意义。难点:完善收入分配的原因、措施。一、知识梳理要求:课前自主阅读、标划课本,根据学案理清知识脉络,把握本课逻辑思路,完成学案。(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决定性因素一定时期内,社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要在 、 、 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分别形成 、 和 ,以满足不同的社会需要。个人收入分配方式不是任意决定的, 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 、 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就决定了我国现阶段必须实行 、 的分配制度。2.按劳分配(1)决定因素: 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由 决定的。(2)基本内容和要求:有 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 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3)原因①意义: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 与其付出的劳动 和 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 和 ,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 ,提高劳动技能,促进 的发展。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人类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 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 、 的社会地位。②必要性:实行按劳分配,是由一定的 决定的。 是实行按劳分配的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 ,是实行按劳分配的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 ,是实行按劳分配的 。3.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1)内容: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参与收入分配。(2)意义:这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 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 充分涌流,推动资源 ,促进 。4.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人分配制度,使我国居民收人来源多样化。从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看,居民收入主要包括 和 。劳动性收人,是指通过 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财产性收入,是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 获得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5.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 。要弘扬 ,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努动最关丽的观念。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总: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构建____分配、___分配、_________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健全体现效率、______的收入分配制度。①根本途径:大力发展_______,增加社会财富和居民收入。②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_______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______提高基本同步。③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努力提高________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_____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社会公平,增加______收入,扩大______群体;完善按____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_______。④在再分配方面,要加大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_________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⑤要重视发挥___________分配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二、情境探究【阅读与思考1】情景一:小张是建筑公司甲的职工,工作业绩突出,2023年小张的年薪为10万元,岗位津贴1.5万元,获得年终奖金2.8万元;他还利用业余时间搞一些技术发明,技术转让所得为1万元,在这期间,他炒股获得收益5000元。小张的叔叔是农民,通过承包集体土地,成立农业合作社发展现代农业,种植花卉和水果,2023年的收入为11万元。情景二:小李是运动品牌公司乙的职工,2023年年薪为9万元,岗位津贴1.6万元,年终奖金1.2万元。思考:结合材料,说明我国除了按劳分配之外还存在哪些分配方式?这些分配方式的存在对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阅读与思考2】40多年前的深圳是个贫穷的边陲渔村,农民年收入134元,而隔河相望的香港新界农民年收入已达1.4万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五届全国人大第十五次会议批准深圳设立经济特区,从此深圳掀开历史崭新一页:敲下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第一槌、推进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发行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到后来一系列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圳始终站在潮头。如今的深圳每平方公里孕育着8.51家高新技术企业、吸引了约三分之二的世界500强落户;外贸出口总额连续27年蝉联全国第一,年度实际利用外资增长了587倍;财富飙升1.2万倍,人均国民收入全国第一,GDP总量达到2.69万亿元,已经超过香港。思考: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的知识分析深圳模式的成功坚持了什么分配制度?这对深圳的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阅读与思考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其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要有充分估计,办好这件事,等不得,也急不得。共同富裕是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过程富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的目标是“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放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2050年的目标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过去40余年,我国牢牢抓住中心工作;确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通过税收、社会保障等方式调节收入差距;打击非法收入,保护合法收入等,有效避免差距拉大。思考:根据材料,运用“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应当如何促进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三、知识总结(一)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1)内容: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原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制度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对应地就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按劳分配(1)地位、性质: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2)存在的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3)基本内容和要求: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4)意义、原因、优势①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其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②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5)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实行按劳分配,是由一定的经济条件决定的。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要素分配)要素 劳动 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等收入资本 储蓄存款获得的利息、购买债券获得的利息、购买股票获得的股息或股权转让收入、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知识 稿费等收入技术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获得的收入等管理 企业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获得的收入土地 土地、房屋的租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入等意义 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4、居民收入来源(1)收入来源多样化的原因: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使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2)途径按性质分 按劳分配(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或国有、集体控股企业的工资、奖金、津贴收入;股份合作制企业;农村的联产计酬收入)按要素分配(股息收入;利息收入;科技入股收入;租金收入;私营企业工资奖金津贴;非公有资本控股企业的工资奖金津贴收入;稿酬收入;个体经济收入;)按获取途径分 劳动性收入 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个体收入等财产性收入 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其他收入形式 经营性收入 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转移性收入 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等,企业对非盈利组织的捐赠。5、劳动(1)劳动的重要性: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2)要求①要弘扬劳动精神,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②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③要鼓励全体劳动得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1、原因: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2、促进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如何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1)理顺关系: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2)两个基本同步: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3)初次分配: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按劳分配为主);要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多种分配方式并存)。(4)再分配: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强化税收调节。(5)第三次分配: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6)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低、扩中、调高)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推动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7)消除贫困:必须坚持消除贫困,贫困是经济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社会现象,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8)根本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收入分配公平奠定物质基础。(7)制度保障: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名词点击】1、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种●如何征收 居民个人每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重要性 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2、转移支付●又称无偿支付,主要是指政府或企业无偿支付财物给其他经济主体以增加其收入,是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具体内容及相应的 ①政府向个人的转移支付大都具有社会保障性质。②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主要是为了平衡各地区的政府收入差距。③企业对非盈利组织的捐赠也是一种重要的转移支付。四、习题检测(一)易混易错辨析(判断对错并将错误表述改正)1.居民的劳动性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2.公有制经济条件下只有按劳分配。( )3.增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是再分配领域实现社会公平的一项举措。( )4.收入分配中注重公平就是要消除收入差距。( )5.生产要素的分配激励,缩小了收入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6.农户获得的政策性生产补贴属于转移性收入,单位给员工发放的绩效奖金属于劳动性收入。( )7.鸿星尔克等为河南捐款,这是社会第三次分配,重视第三次分配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8.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9.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我们要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取缔过高收入。( )10.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体现共享发展理念,旨在缩小收入差距。( )(二)基础达标(限时训练并要有做题痕迹)1.资本循环运作有其自身规律。资本具有逐利性、流动性、风险性、多样性等特征,资本可以扩张,在运动中实现增值,但若无法治约束,资本就会任性,理性逐利就会异化为非理性贪婪。正确认识资本特性和行为规律,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需要( )①引导资本在法律法规的制度框架下积极有为②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机结合③为资本设置“红绿灯”,提高市场准入的门槛④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扩张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下列措施中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有( )①某省规范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发挥再分配的调节作用②某市增加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③某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保护不同所有制经济的产权④某村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充分的财产权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发布的《北京市深化农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实施办法》明确规定职称评定“对长期扎根远郊区或基层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农业技术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和任职年限要求”。支持农业人才“将论文写在京郊大地上”可以( )①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完善我国分配制度②弘扬劳动精神,体现社会对农业劳动的尊重③引导优秀人才扎根农村,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持④推动生产要素向城市聚集,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完善分配制度进行了重要部署,强调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进一步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应聚焦当前收入分配领域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有效消除收入差距中的分配不公因素。以下推导符合这一部署要求的有( )A.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发挥财政兜底作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消除收入差距B.完善分配制度→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积极性→缩小贫富差距C.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增加性财产性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D.完善初次分配→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降低个税起征点→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5.湖南某镇大力发动农户因地制宜、各村根据本地实际发展特色产业,有机蔬菜、阳光玫瑰葡萄、风情民宿展现村庄独特魅力。同时该镇还通过建设家庭农场以及“政府+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推动了农村产业由分散化向规模化转变,释放了乡村振兴的新活力。该镇的发展得益于( )①完善分配制度,推进共同富裕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③坚持协调发展,推进城乡融合④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经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正确处理增长和分配的关系,把“蛋糕”切好分好,下列举措有助于把“蛋糕”切好分好的是( )①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建设质量强国②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③加大社会保障等调节力度,加强对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④降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完善专项附加扣除,增加居民收入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为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体制机制,避免可能出现的“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现象,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规范财富积累机制”,意义深远,引发海内外关注。规范该机制需要( )①发挥公益慈善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②拓宽居民收入渠道,扩大中高等收入群体③合理调节过高收入,不断规范收入分配秩序④发挥再分配的作用,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机制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调查显示,我国九成以上老年人倾向于居家养老。为此,不少地方出台优惠政策,在社区建立日间照料中心,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等服务;通过“三甲医院+社区服务+医生巡诊”联动模式,让养老到医疗实现“零距离”;推出线上智能养老服务平台,提供“订单式、菜单式”上门服务。这些举措( )A.旨在鼓励企业增加养老服务产品供给,减轻财政压力B.不断优化养老服务,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C.通过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完善了个人收入分配D.提供了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提高了老年人生活质量9.下表是某地居民的收入统计情况,我们可以推断出该地( )工资性收入 转移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 经营净收入61.4% 15.3% 12.2% 11.1%①释放改革红利,积极恢复和扩大消费从而增加居民收入②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劳动报酬在再次分配中的比重③不断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居民转移性收入明显提高④健全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为做好提高城乡低保家庭高龄老年人生活补贴这项民生实事,山西省民政厅成立工作专班,印发提标实施方案,扎实推进生活补贴工作落到实处。目前,省级低保家庭高龄老人生活补贴每人每月提高20元标准已全部落实到位。2023年1-8月份累计发放补贴760422人次,补贴5746.72万元。可见,山西省( )①运用再分配调节机制促进社会公平②通过转移支付手段增进人民福祉③在初次分配中兼顾了效益与公平④发挥了第三次分配在推动共同富裕中的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三)能力提升(限时训练并要有做题痕迹)11.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是因为( )①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能创造价值,是社会进步的源泉 ②劳动者在生产力发展中其主导作用③劳动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源泉 ④国家尊重劳动、知识、人才和创造,社会就会进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小丽在一家花店打工,每年收入4万元;爸爸承包土地搞蔬菜种植,每年有3万元收入;妈妈每年出租房子1万元;哥哥在国企上班,每年工资6万元,年终股份分红1万元。小丽家一年中劳动性收入共( )A.10万元 B.13万元 C.14万元 D.15万元13.“新最低工作标准已正式执行”、“上调标准来了,看看你涨了多少?”今年以来,多地最低工资标准上调成为热门话题。上海、北京、浙江……目前,已有10多个省份陆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还有多个省份表示将在年内进行标准调整工作。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 )①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②增加劳动者按劳分配收入③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④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某村具有得天独厚的山水田园景色,吸引了大量城市人来村里参观,村里的绣花技艺远近闻名,但没能形成致富产业。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村里房屋闲置,土地抛荒。假如你是一名大学生村官,针对上述情况你将如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A.整合农村资源,加快土地承包权流转,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B.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C.推动城镇化建设,建立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增加农民劳动性收入D.完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制机制,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15.分配率(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的分配率一般在54%到65%之间,而我国则在15%到21%之间。下列有利于提高我国分配率的是( )①实行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 ②提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水平③逐步提高企业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 ④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五、本节课学习的收获请书写本课的知识框架【参考答案及解析】【易错易混辨析参考答案】1.错误【详解】按劳分配是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消费品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居民的劳动性收入只有在公有制范围中才属于按劳分配收入。并不是所有的劳动性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收入。2.错误【详解】公有制经济条件下不仅有按劳分配,也有技术人员等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故错误。3.正确【详解】增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属于从再分配角度实现社会收入分配公平。错误【详解】分配公平并不是要消除收入差距,而是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悬殊,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5.错误【详解】坚持按劳分配、完善生产要素分配,缩小收入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生产要素的分配激励,会扩大收入差距。6.正确【详解】转移性收入就是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收入转移。农户获得的政策性生产补贴属于转移性收入;绩效奖金是根据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给与的一次性奖励,即企业在人岗不完全匹配的情况下,将员工对应的岗位薪资水平分拆成两部分,一部分固定发放,一部分则根据绩效调整发放。单位给员工发放的绩效奖金是根据员工的工作成绩与成效发放的,属于劳动性收入。该观点正确。7.正确【详解】第三次分配有别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主要由高收入人群在自愿基础上,以募集、捐赠和资助等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分配,是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有益补充,有利于缩小社会差距,实现更合理的收入分配。鸿星尔克等为河南捐款,这是社会第三次分配,重视第三次分配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故题中观点正确。错误【详解】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9.错误【详解】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故本题错误。10.错误【详解】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初次分配注重公平的体现。【基础达标参考答案】1.A【详解】①②:“若无法治约束,资本就会任性”说明正确认识资本特性和行为规律,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需要引导资本在法律法规的制度框架下积极有为,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机结合,①②符合题意。③:提高市场准入的门槛,不利于资本进入市场,不利于发挥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③排除。④:我们要防止的是资本的“无序”扩张,④说法错误。2.C【详解】②④:增加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以及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充分的财产权益等都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②④正确。①:公益慈善事业属于第三次分配,不属于再分配,①错误。③:“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平等保护不同所有制经济的产权”强调的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此举有利于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但不利于缩小收入差距,③排除。3.C【详解】①:支持农业人才“将论文写在京郊大地上”。鼓励优秀人才扎根农村,与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无关,①不符合题意。②③:支持农业人才“将论文写在京郊大地上”,这是引导农业人才扎根基层一线,深入实践,为农业发展做贡献,这可以弘扬劳动精神,引导社会对农业劳动的尊重,鼓励优秀人才扎根农村,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持,②③符合题意。④:材料提到的是支持农业人才扎根农村,促进乡村振兴,并没有推动生产要素向城市聚集,④不符合题意。4.C【详解】A: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发挥财政兜底作用,有利于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但收入差距不能消除,A错误。B: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积极性可能会造成贫富差距拉大,B错误。C: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形成分配合理、公平的收入分配格局,C符合题意。D:降低个税起征点,会增加居民交税金额,减少居民可支配收入,D错误。5.C【详解】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各村根据本地实际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产业由分散化向规模化转变,表明该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②符合题意。④:该镇建设家庭农场以及“政府+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表明该镇的发展得益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经营,④符合题意。①③:该镇的发展得益于我国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共同富裕。但材料未体现完善分配制度,也没有体现推进城乡融合,①③不符合题意。6.C【详解】①: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有助于做大“蛋糕”,①不符合题意。②③: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加大社会保障等调节力度,加强对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有助于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有助于把“蛋糕”切好分好,②③符合题意。④:降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不能增加居民收入,反而会增加居民的税收负担,④表述错误。7.A【详解】①③:规范财富积累机制,需要合理调节过高收入,不断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同时,发挥公益慈善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①③符合题意。②:拓宽居民收入渠道,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而不是“中高等收入群体”,②说法错误。④: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机制,属于初次分配,而不是再分配,④说法错误。8.B【详解】A:这些举措有利于鼓励企业不断增加养老服务产品供给,减轻财政支出压力,但不是目的,A说法错误。BC:材料中的这些举措能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基本养老服务,守护老年人福祉,旨在不断优化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未涉及通过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完善了个人收入分配,B符合题意,排除C。D:社会福利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材料强调的是保障老年人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并不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D不符合题意。9.D【详解】①:图表没有涉及消费的问题,而且应该是增加居民收入从而促进消费,①排除。②: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②说法错误。③④:转移性收入15.3%、工资性收入61.4%、财产性收入12.2%、经营净收入11.1%,可以推断出不断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居民转移性收入明显提高,健全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③④符合题意。10.A【详解】①②:山西省扎实推进生活补贴工作落到实处,这是运用再分配调节机制促进社会公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转移支付手段增进人民福祉,①②正确。③:材料中提高城乡低保家庭高龄老年人生活补贴属于再分配,③错误。④:第三次分配指的是慈善事业,材料并未涉及第三次分配,④不符合题意。【能力提升参考答案】11.【答案】C【解析】劳动能创造价值,是社会进步的源泉,①错误,④说法太绝对,排除。12.【答案】B【解析】B:小丽家一年中劳动性收入=每年收入4万元+承包土地搞蔬菜种植,每年有3万元收入+国企上班,每年工资6万元=13万元,故B入选。ACD:选项ACD均错误,故ACD不选。故本题选B。13.【答案】B【解析】①: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提高低收入者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居民消费水平,①正确切题。②:公有制经济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并不属于按劳分配收入,②错误。③:“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属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而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并不属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③错误。④: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举措,这也是在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④正确。故本题选B。14.【答案】B【详解】A:村民的土地承包权不能流转,是土地经营权流转,A说法错误。B: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推动特色产业发展,让农民在农村产业经营中取得更多收入,属于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B说法正确。C:推动城镇化建设,建立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不能增加农民劳动收入,C说法错误。D:转移性收入是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取得的收入不是转移性收入,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15.D【详解】①②:实行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和提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水平属于再分配,而不是初次分配,因此,这两项举措不能提高我国分配率,①②不合题意。③④:分配率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因此,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提高企业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是从初次分配角度提高人民收入,有利于提高我国分配率,③④符合题意。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