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课时1 电解质的电离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 离子反应学习目标1.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常见的电解质,会正确识别判断电解质与非电解质。2.认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并会用电离方程式表示。能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概念及其各自的通性。新课导入救援触电时,为什么要用干的木棍?为什么湿的手更容易触电?查阅资料,这主要是因为人皮肤中汗液有盐分(主要成分是NaCl),这样湿手就成了导电体,此时触电是十分危险的。教学过程物质 实验现象 导电性NaCl溶液提出问题:为什么NaCl溶液能导电呢?灯泡亮能够导电活动一:设计实验证明NaCl溶液能导电教学过程课本P13:严格的说,蒸馏水也能导电,只是导电能力非常弱,用上述实验装置不能测出。不能导电不能导电灯泡不亮灯泡不亮NaCl溶液水+NaCl猜想1:水能导电猜想2:NaCl能导电猜想3:水和NaCl共同作用能导电实验序号 物质 实验现象 导电性1 NaCl溶液 灯泡亮 能够导电2 蒸馏水3 NaCl固体结论:水和NaCl共同作用能导电活动二:探究NaCl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教学过程【思考】物质能够导电的原因是什么?金属: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通电条件下,自由移动的电子定向移动猜想:在NaCl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微粒,在通电的作用下,带电微粒定向移动,则产生了电流.【思考】 NaCl固体不导电, NaCl溶液为什么能导电?教学过程NaCl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和形成水合离子示意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NaCl固体NaCl溶液加水溶解能够导电微观宏观不能导电Na+和Cl能自由移动-Na+和Cl不能自由移动-教学过程熔融NaCl导电性实验实验序号 物质 实验现象 导电性 微观解释(猜想)1 NaCl溶液 灯泡亮 能够导电 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4 熔融NaCl能够导电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灯泡亮教学过程熔融NaCl加热熔化微观宏观NaCl固体不能导电Na+和Cl能自由移动-Na+和Cl不能自由移动-干燥的NaCl固体不导电熔融的NaCl能够导电教学过程实验序号 物质 实验现象 导电性 微观解释1 NaCl 溶液 灯泡亮 能够导电 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2 蒸馏水 灯泡不亮 不能导电3 NaCl 固体 灯泡不亮 不能导电4 熔融NaCl 灯泡亮 能够导电 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湿手不要摸电器干燥绝缘要牢记无大量带电粒子有带电粒子,不能自由移动人的手上常会沾有NaCl(汗液的成分之一),有时也会沾有其他电解质,当遇到水时,形成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能够导电,因此,湿手直接接触电源时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教学过程活动三:物质的导电性探究HCl、H2SO4、KOH、Ca(OH)2、蒸馏水、酒精的导电性。教学过程【思考与讨论】结合教材P14页最后自然段,思考下列物质哪些能导电,哪些本身不能导电,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导电?硫酸溶液、Cu、熔融NaOH、MgCl2、KOH固体、H2SO4 、Fe2(SO4)3、Na2CO3、硫酸钡、蔗糖、酒精。本身就能导电硫酸溶液、Cu、熔融NaOH本身不能导电,一定条件(溶于水或熔融状态)才能导电MgCl2、KOH固体、H2SO4 、Fe2(SO4)3、Na2CO3、硫酸钡蔗糖、酒精(忽略水导电)本身不能导电,一定条件(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也不能导电物质的导电性教学过程现有以下物质:①NaCl晶体 ②液态HCl ③CaCO3固体 ④熔融KCl ⑤蔗糖 ⑥铜 ⑦CO2 ⑧H2SO4 ⑨KOH固体⑩氨水 液氨 盐酸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________。①③④⑥⑨ 教学过程活动四:电离和电解质物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电离:物质离解水溶液或熔融自由移动的离子电离化合物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电离不需要通电教学过程判断题:铜能够导电,所以是电解质;氯化钠的水溶液能够导电,所以食盐水是电解质;盐酸是电解质硫酸是电解质剖析电解质定义中的关键词:(1)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不属于化合物,所以不是电解质。(×)(×)(×):因为盐酸是混合物,只能说氯化氢是电解质。(√):硫酸是纯净物教学过程(2)或:两个条件满足其一即可;判断:固体氯化钠不导电,所以氯化钠不是电解质;NaCl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所以NaCl是电解质;液态HCl不导电,所以HCl不是电解质;BaSO4难溶于水,其水溶液不导电,所以BaSO4不是电解质;(×)( √ )(×)(×)剖析电解质定义中的关键词:教学过程(3)熔融:对于各种状态的物质,熔融的含义不同对于常温下是固体的物质(如NaCl,KNO3),熔融态就是指加热至熔化的状态;对于常温下是液体的物质(如酒精,硫酸),熔融态是指纯液态的状态;对于常温下是气体的物质(如HCl,NH3),熔融态是指气体液化后的形式。剖析电解质定义中的关键词:教学过程剖析电解质定义中的关键词:判断:CO2是不是电解质?CO2不属于电解质。因为CO2溶于水后导电的物质已经不是CO2而是碳酸。(4)导电是指自身能够导电,而不是发生化学反应才导电。类似的物质还包括SO2,SO3,NO2,NH3SO2+H2O=H2SO3; SO3+H2O=H2SO43NO2+H2O=2HNO3+NO; NH3+H2O=NH3·H2O教学过程常见电解质酸,如HCl、H2SO4、HNO3、CH3COOH、H2CO3等碱,如NaOH、Ba(OH)2、NH3·H2O盐,如NaCl、Na2SO4、BaSO4、CaCO3、AgCl等活泼金属氧化物,如Na2O、CaO等水教学过程活动五: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及表示方法电解质的电离可以用电离方程式表示(为简便起见,一般仍用离子符号表示水合离子)。(3) 原子团不能拆: 例如NO3-、SO42-、OH-、 NH4+、CO32-等不能拆。(4) 构成物质的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在书写成离子时为系数。(5) 电荷守恒:电离方程式左右两边正负电荷之和相等。(6) 质量守恒:即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个数必须相等(1) 强酸、强碱、盐(大部分)用“=”号,弱酸、弱碱用“ ”号;(2) 式子左边是化学式,右边是离子符号。1、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书写的注意事项教学过程1. 强酸、强碱的电离强酸强碱(1)一步、完全电离(2)用“ ”教学过程(1)一元弱酸,一步电离;多元弱酸分步电离,第一步为主(2)一元弱碱、多元碱均一步电离2. 弱酸、弱碱的电离(用“ ”)CH3COOHH+ + CH3COO—NH3·H2ONH4+ + OH—H2CO3H+ + HCO3 —HCO3 —H+ + CO32 —Mg2+ + 2OH —Mg(OH)2第一步(主要)第二步一元弱酸多元弱酸一元弱碱多元弱碱教学过程3、盐的电离FeCl3 Fe3++3Cl-NaCl Na++ Cl-(2)酸式盐的电离(与电离条件有关):①强酸的酸式盐a、水溶液:NaHSO4 Na++HSO4-b、熔融状态:NaHSO4 Na++H++SO42-强电解质弱电解质(1)正盐的电离:一步电离,若盐为强电解质,用“=”;若为弱电解质用 “ ”(CH3COO)2Pb 2CH3COO- + Pb2+教学过程②弱酸的酸式盐a、水溶液:NaHCO3 Na++HCO3-b、熔融状态:NaHCO3 Na++H CO3-教学过程例:写出HCl、H2SO4、HNO3 、NaOH、KOH、Ba(OH)2、NaCl、K2SO4和NH4NO3的电离方程式:HCl =H+ +Cl-H2SO4 =2H++SO42-HNO3 =H+ +NO3-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叫做酸。HCl+H2O=H3O++Cl-能表示盐酸的电离方程式吗?课本P15注标:①氢原子失去电子后。剩余1个质子构成的核,即氢离子。氢离子是“裸露”的质子,半径很小,易与水分子结合成水合氢离子,通常用H3O+表示。为了简便,也常把H3O+”写作H+ 。教学过程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叫做碱。NaOH =OH- +Na+KOH =OH- +K+Ba(OH)2 =2OH-+Ba 2+【思考与讨论】请参考酸的本质,尝试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的本质。NaCl =Na+ + Cl -K2SO4 =2K+ + SO4 2-NH4NO3 =NH4+ + NO3-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或者NH4+)和酸根阴离子 的化合物叫做盐。教学过程例:已知,水溶液中,强酸的酸式根能完全解离, 而弱酸的酸式根不能完全解离。书写以下物质的电离方程式。NaHCO3 NaHSO4NaHSO4 = Na+ +H+ + SO42-NaHCO3 = Na+ +HCO3-思考:NaHSO4溶于水时能电离出H+,NaHSO4属于酸吗?不是。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不全部是氢离子(H+)、还有Na+课堂练习1、下表是常见的几种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离子的情况,根据表中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溶质 酸 盐 碱HCl H2SO4 NaCl NaHSO4 NH4Cl NaOH NH3·H2O电离出的离子 H+、Cl- H+、SO Na+、Cl- Na+、H+、SO NH、Cl- Na+、OH- NH、OHA.在水溶液中电离出H+的物质一定是酸B.在水溶液中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物质一定是盐C.盐在水溶液中电离出来的阳离子一定是金属离子D.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离子一定是金属阳离子和OH-答案 B解析 NaHSO4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H+,但不属于酸,A错误;NH4Cl属于盐,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为NH4(+),而不是金属阳离子,C错误;NH3·H2O属于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是NH4(+),而不是金属阳离子,D错误。课堂练习2、下列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 )教学过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AgCl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故AgCl不是电解质B.CO2溶于水得到的溶液能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C.金属能导电,所以金属是电解质D.固态的NaCl不导电,熔融态的NaCl能导电,NaCl是电解质答案D AgCl是电解质,故A错误;电解质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CO2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CO2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金属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熔融态的NaCl能导电,NaCl是电解质,故D正确。教学过程活动六: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影响因素1、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大小: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单一变量2、自由移动离子所带电荷数:多带电荷数越多,导电能力越强例1:2mol/L的NaOH溶液与4 mol / L的NaCl溶液,后者的离子浓度较大,所以导电能力较强。例2:2mol/L的NaCl溶液与2mol/L的MgSO4溶液,二者的离子浓度相同,但后者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较多,所以后者的导电能力强。课堂练习已知:CO2+Ca(OH)2===CaCO3↓+H2O,CaCO3+CO2+H2O===Ca(HCO3)2,Ca(HCO3)2易溶于水。试根据如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通入CO2前,灯泡________(填“亮”或“不亮”)(2)开始通入CO2时,灯泡的亮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继续通入过量的CO2,灯泡的亮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四个图中,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溶液的导电能力和通入CO2气体量的关系的是(x轴表示CO2通入的量,y轴表示导电能力)________课堂练习答案、(1)亮 (2)先变暗后熄灭 (3)熄灭后又逐渐变亮 (4)D解析:(1)通入CO2前灯泡亮,因为Ca(OH)2溶于水后完全电离出离子,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比较大。(2)灯泡先变暗后熄灭,因为发生反应:CO2+Ca(OH)2===CaCO3↓+H2O,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减少。(3)灯泡熄灭后又逐渐变亮:CaCO3+CO2+H2O===Ca(HCO3)2,Ca(HCO3)2完全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4)由于通入CO2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的浓度逐渐减小,所以一开始导电能力逐渐下降,随着反应的进行,离子浓度逐渐增大,导电能力又逐渐增大,所以选D。课堂练习氢氧化钡钡与硫酸反应过程中溶液导电性变化实验课堂练习思考:(1)用一定量的硫酸溶液进行导电性实验,发现灯泡较亮。向其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发现灯泡亮度先逐渐变暗,后又逐渐变亮。请说明出现此现象的原因。(1)硫酸是电解质,电离产生了较多的H+和SO42-,所以灯泡较亮,加入氢氧化钡后,溶液中的H+和SO42-与氢氧化钡电离出的Ba2+和OH-反应生成BaSO4和H2O,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灯泡变暗。反应完毕后,继续滴加Ba(OH)2溶液,由于Ba(OH)2电离出Ba2+和OH-,灯泡又逐渐变亮。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