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猜一猜图中是什么? “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的奇特房子 下沉式窑洞 第一课 北方地区 我国的北方地区,有共同的环境特点。然而,在北方地区内,不同地方的环境差异很大。例如,森林茂密的小兴安岭地区、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地区、融汇传统与现代文化的首都北京,都是尽显北方特色的区域。 视频:黄土高原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这片土地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是炎帝的故里 是黄帝的陵寝所在地 是中华古代文化的摇篮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圣地 黄土高原东起 , 西到_____, 北抵_____, 南连____, 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的高原。 长城 乌鞘岭 秦岭 太行山脉 40°N 35°N 105°E 一、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110°E 黄土高原的范围: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 黄土高原在中国的位置 结合以上图片和所学知识,说一说黄土高原的位置。 从四大地理分区看,位于 地区; 从地势阶梯位置看,位于第 级阶梯; 从季风区看,位于 区。 北方 二 中国地形图 季风 一、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黄土高原的位置: 海拔1000——2000千米 黄土高原主要包括了我国哪些省区? 地跨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河南。 一、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位于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地跨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河北。 黄土的世界 黄土剖面 黄土高原的黄土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左右,六盘山以东到吕梁山西侧,黄土厚度在100米~200米之间,最厚在兰州,达300米以上。黄土分布的面积和厚度,都居世界之冠,占世界黄土分布的70%。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想一想 “风吹来”的高原 黄土形成过程示意图 视频:黄土高原的成因 二、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 1、地形: 海拔多在1000~2000米 地势平缓、略有起伏 黄土高原地貌景观 2、地貌: 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黄土高原为什么会呈现沟壑纵横的地貌特征? 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长期水土流失的结果,即流水侵蚀。 不同的地貌类型显示了黄土地区被侵蚀的不同程度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3、气候: 夏季湿润炎热,冬季寒冷干燥,降水集中在夏季。 黄土以粉砂颗粒为主,无层理,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便于开垦,使这里很早成为我国农业发达的地区。 黄土高原上的梯田 4、土壤: 二、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 1、地形:海拔多在1000-2000米以上,地势平缓、略有起伏 2、地貌:沟壑纵横、支离破碎 3、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夏季湿润炎热,冬季寒冷干燥,降水集中在夏季。 4、土壤: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土质疏松, 便于开垦,使这里很早成为我国农业发达的地区。 沟壑纵横 想一想 为什么黄土高原会形成这种沟壑纵横的地貌? 水土流失严重 三、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结合下列材料,试试寻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结合下列材料,试试寻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因素 土质 植被 气候 土质疏松 地表裸露,缺少植被 降水集中于7、8月份,且多暴雨 裸露的黄土在雨水和河流的冲刷下大量流失等 过度放牧 陡坡开垦 乱砍滥伐 采矿 修路 人为因素 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使地表更加疏松 三、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1、问题: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2、原因: (1)自然原因:①土质疏松 ②地表裸露,缺少植被 ③降水集中于7、8月份且多暴雨 ④裸露的黄土在雨水和河流的冲刷下大量流失等 (2)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使地表更加疏松 ①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行为使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②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 泥沙翻滚的黄河 大量泥沙汇入,使得黄河泥沙含沙量剧增,并在下游淤积,抬升河床,形成“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黄河下游的“地上悬河” 带走大量肥沃的地表土,使土层变薄,土壤养份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贫瘠的土壤 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 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 向黄河输送大量泥沙 农作物产量下降 耕地面积减少 黄河中游含沙量大, 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 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 严重水土流失 观察图中的植被、水量、泥沙 说明:(1)植被有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的作用。 (2)植被破坏——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脆弱的生态环境 有暴雨时,又会发生洪涝灾害,还会引起泥石流、滑坡、塌陷等灾害,农田、住房、道路常遭到灾害。 经常遭受旱灾,只能种些耐旱的作物,如高粱、谷子等。有时饮用水供应都很困难。 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 黄土高原的环境遭到后,恢复相当困难。 表现 面对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呢? 黄土高原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 ①植树种草; ②退耕还林、还草,科学放牧; ③打坝淤地,修建梯田,保持水土; …… 黄土高原上的退耕还林 治理后的黄土高原 三、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1、问题: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2、原因: (1)自然原因:①土质疏松 ②地表裸露,缺少植被 ③降水集中于7、8月份且多暴雨 ④裸露的黄土在雨水和河流的冲刷下大量流失等 (2)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使地表更加疏松 ①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行为使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②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 3、应对措施:持续治理和大规模的自然修复、封育保护,具体包括 (1)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和挡土坝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2)采取退耕还林还草、科学放牧等合理的生产措施 结合黄土高原的气候和地形等,分析黄土高原的生产特色。 综合治理前后的黄土高原 “那些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 也开始从苦难中反思,吸取养分。” ——《创业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独特的自然环境影响下,这里的人们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黄土高原文化。从传统民居到艺术形式,无一不烙上了黄土地的深深印记。 四、黄土高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黄土高原上的农民习惯以白羊肚头巾,身穿羊皮坎肩。 :白羊肚头巾、羊皮坎肩 自然: 海拔高,纬度较高, 气温低,冬季寒冷。 生产: 黄土高原牧羊业 1.衣 四、黄土高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自然: 气候比较干旱,风沙大,用来擦拭头顶、脸上、脖颈灰尘砂砾。 黄土中“挖出”的房屋 靠崖式 思考:窑洞的建造与当地环境有怎样的关系? 黄土高原冬季干燥寒冷,夏季湿润炎热,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坍塌,且比较干燥,容易开挖。而窑洞具有冬暖夏凉、占地少、隔音隔热保暖的特点,是适应黄土高原地质、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而产生的特色建筑。 下沉式 窑 洞 2.民居\住 窑洞是适应黄土高原地质、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而产生的。 窑调建设的地理背景 黄土高原的的独特地理环境,成了窑洞天然的建造场。 ☆建筑用材:地面植被稀疏,缺乏建筑用材和取暖用材, ☆土壤性质: 黄土土层深厚,土壤结构紧密,直立性好,适于凿挖; ☆气候: 黄土高原地区降雨偏少,对在当地挖凿窑洞也十分有利。 3、食: 耕地类型旱地为主 主要种植小麦、玉米 面 食 4.艺术 信天游是流行于黄土高原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曲调悠扬高亢,粗广奔放。 信 天 游 信天游是人们在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的高原上劳动时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 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气势磅礴的腰鼓,充分体现了黄土高原民众朴素豪放的性格。 4.艺术 “天下第一鼓” 安塞县被国家文化 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成熟于秦。 秦腔又称乱弹,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其中以宝鸡的西府秦腔口音最为古老,保留了较多古老发音。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guàng桄子"(因为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艺术 秦 腔(Qin qiang Opera), 陕北剪纸 黄帝陵碑 应县木塔——山西 秦始皇陵兵马俑(陕西) 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平遥古城俯视图 宝塔山是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 佛教圣地——五台山(山西) 四、黄土高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角度 ?文化特色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衣 ? 白羊肚头巾、 羊皮坎肩 黄土高原发展牧羊业; 海拔高,纬度较高,气温低,冬季寒冷; 气候比较干旱,风沙大。 ?食 ?面食 ?耕地以旱地为主, 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 ?住 (民居) ?窑洞:冬暖夏凉、占地少、隔音隔热保暖 ?黄土高原冬季干燥寒冷,夏季湿润炎热,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坍塌,且比较干燥,容易开挖。 ? 艺术 ? ?民歌 ?信天游:曲调悠扬高亢,粗广奔放。 ?人们在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的高原上劳动时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 ?舞蹈 安塞腰鼓:气势磅礴的腰鼓,充分体现了黄土高原民众朴素豪放的性格 ?戏剧 秦腔 \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