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教学设计8课题 3.9.3公正司法1、教学内容分析: 第三单元第九课由引言和四框构成,主要回答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的问题,围绕该基 本要求,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相应阐释。四框的逻辑关系 是,科学立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前提,严格执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公正司法是全面推 进依法治国的重点,全民守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这四个方面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 可。 本课是《政治与法治》第九课第三框,共设两目。第一目是“公正司法的内涵”,阐述公正司法的 内涵和意义,分析公正司法的表现即司法过程和结果都要做到公正,第二目“推进公正司法”,阐述推 进公正司法,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必须 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两目分别从“是什么”和“怎么办”两个角度,阐明 什么是公正司法、如何推进公正司法。2、学情分析: 本框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对公正司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缺 乏对为什么要坚持公正司法,如何推进公正司法的深入认识,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 完成相应的议学任务的形式,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引导学生有序的参与政治生活。 同时,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网络等方式对司法案件的审判有一定的了解,但容易被社会舆论 和有关冤假错案等负面信息所影响,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积极正向的引导。3、目标确定 (1)结合昆山反杀案的材料,解读公正司法的内涵,明确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 一道防线,懂得审判过 程和审判结果都要公正,理解程序公正和结果公正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意义。 (2)结合昆山反杀案和视频《法治中国一公正司法2》,阐明推进公正司法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 察权依法独立行使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必须加强人权 司法保障,体会案件审理中的公平正义,感受公正司法对于促进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公正司法的内涵和意义、推进公正司法的要求。 难点:推进公正司法的要求。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环节一:教师活动 总议题 公正司法如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导入:情境导入 2022年10月1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检 察长童建明在党的二十大记者招待会上说,检察机关办理了昆山反杀案等一批 正当防卫有影响性案件,向社会彰显“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理念,鼓励公民 见义勇为,弘扬社会正气。 思考:你知道昆山反杀案吗 请从公正司法的角度说明你对昆山反杀案的 理解。 议题一:理解公正司法的内涵 议学情境一 材料一昆山反杀案 2018年8月27日晚,“昆山反杀案”发生,当事人于某遭受被害人刘某攻 击后反将其杀死。随后,就当事人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引起 巨大争议,经过网络发酵后,掀起全社会对正当防卫的关注。 案发当晚,于某骑着自行车在路上正常行驶,遇到了醉酒驾驶小汽车的刘 某,刘某向右强行闯入非机动车道,与于某发生摩擦。随后,刘某与于某发生 肢体冲突,经劝解无效,刘某变本加厉从车内取出砍刀多次攻击于某。击打过 程中,砍刀从刘某手中脱手,被于某抢到。在刘某争夺砍刀过程中,于某持刀 捅刺刘某多刀,并砍击其身体多处。后刘某跑离轿车,于某返回轿车取走了刘 某的手机。警方到场后,于某将砍刀和手机(于某表示自己拿走刘某手机是为 了防止对方打电话纠集人员实施报复)交给民警。刘某逃离后倒在路边绿化带 内,经送医抢救无效死亡。随后,于某依法被公安机关采取刑事拘留。 材料二 昆山反杀案后续 (一)2018年9月1日,江苏省昆山市公安局根据侦查查明的事实,依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的规定,认定于某的行为属于正当 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决定依法撤销于某故意伤害案。其间,公安机关依据相 关规定,听取了检察机关的意见,昆山市人民检察院同意公安机关的撤销案件 决 定 。 (二)在于某的行为被认定属于正当防卫撤案后,死者家属上诉要判处于 某死刑,被驳回。 问题探究:1、审判结果一出,社会公众纷纷表达对判决的支持。结合材 学生活动 1、课前查阅、收 集有关昆山反杀案的 相关资料,了解该案件 的缘由、所用到的法律、 社会反响、结果等。 重点归纳该案件在司 法过程如何体现和落 实公正司法的相关知 识,积极与同学分享交 流。 2、学生自主研读 教材,理清公正司法的 基础知识,构建本课知 识体系图。 3、学生根据昆山 反杀案的材料和教材 内容思考一分钟后,分 小组合作探究,积极讨料思考,为何社会公众对法院的判决纷纷点赞 2、归纳总结公正司法的内涵、意义及特征。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概括相应的知识,教师对相应的 知识进行解读、补充。 议学总结一:1、公正司法的内涵和意义 内涵:公正司法,就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 具体就法院的审判而言,公正司法既要求法院的审判过程做到平等和正当,也 要求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 意义: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2、公正司法的特征 (1)司法的程序要公正 ①要求: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司法过程严格依据诉讼法进行。 ②意义:通过程序公正,可以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有效保护公民的程序 权利,从而使得审判结果可以更好地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 (2)司法的结果要公正 ①要求:结果的公正意味着法律适用准确、案件事实清楚、裁判结果合法 合理。 ②意义:只有结果公正,才能有效解决案件纠纷,惩罚违法者,救济受害 者。法律的公平正义正是通过一个又一个公正的判决而得以实现的。 【知识拓展】1、我国的司法机关 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 成议学任务,每小组派 代表发言,其他组员修 正、补充。 4、在教师的引导 下,学生自主归纳总结 公正司法的内涵、意义 和特征的相应知识。(人民检察院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通过独立行使检察权,实现对国家法律监督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 (性质职权人民法院国家审判机关通过独立行使审判权,实现对国家法律的适用层级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产生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2、程序公正≠结果公正 司法公正包括结果公正和程序公正。程序公正也叫过程公正,结果公正也 叫实体公正。二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通过昆山反杀案的相关材料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相应的议学任务,引导学生 了解司法机关在昆山反杀案中的做法,理解公正司法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意义,激发学生对探究我国公正司法的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热情,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关 心身边的司法案件,进一步体会公正司法为人民。环节二:教师活动 议题二:践行公正司法的要求 议学情境二:观看视频《法治中国一公正司法2》 问题探究:1、结合视频和昆山反杀案的相关材料,说明我国如何推进公 正司法 2、模拟法庭:假设昆山反杀案开庭,就家属要求法院判处于某死刑,作 为于某辩护人请为于某做无罪辩护。 3、归纳总结公正司法的要求。 学生自主探究,派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相应的知识,教师对 相关知识进行解读。 议学总结二:推进公正司法的要求 (1)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 要求:①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 使职权。②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 司法公正的事情,③任何司法机关都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 法活动的要求。 (2)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 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 (3)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 维护人民权益。 要求: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推进审判公开、检 务公开,依法及时公开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杜绝暗 箱操作。 (4)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要求:①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 护辩论权等的制度保障。②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 律原则的法律制度。 知识拓展:1、“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司法独立” 在三权分立的国家,“司法独立”指司法机关及其司法官员在行使司法权 学生活动 5、学生带着探究 问题观看视频,并将视 频关键信息写在草稿 纸上,与同学交流分享。 6、学生在对教材 内容理解的基础上,结 合视频关键信息,分小 组合作探究完成相应 的议学任务,每小组派 代表积极发言,其他学 生点评、补充,最后由 组长归纳总结公正司 法的具体要求。 7、学生进行模拟 法庭的时候,需要结合 课前查阅的资料,联系 生活实际,尝试用专业 的法律术语说明怎样 进行无罪辩护,进一步 理解公正司法的具体 要求。时只服从法律,不受任何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我国司法机关显然不 可能独立于权力机关,它只有相对独立性,就是在办理司法案件时,享有法定 的独立审理和决断权,显然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具有本质区别。 2、辩护、辩论权 根据《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而具有下列情形之 一的,人民法院应当为其指定辩护人:盲、聋、哑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人;开 庭审理时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可能被判处死刑的人。 辩护权: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被控告的内容进行申述、辩解的权利。 辩论权:指当事人(包括第三人及其代理人)在诉讼进行中,就案件请求、 争议的事实、证据材料及法律适用等方面各自陈述自己的主张,发表自己的意 见和看法,互相进行反驳和论证的权利。 3、司法救助制度和法律援助 司法救助是体现国家关怀的抚慰性、救济性措施,是国家对因遭受犯罪侵 害或民事侵权、无法获得有效赔偿而造成生活困难的当事人或其近亲属予以一 次性救助的制度。设立国家司法救助制度,顺应了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权益 保障的新期待,既彰显了党和政府的民生关怀,又有利于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 正义。这一制度的实施,对于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发挥了 重要作用。开展国家司法救助是我国司法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改善民生、健全 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律援助: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的律师,为经济困难 或特殊案件的人尤其是农村给予无偿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法律 援助通过向缺乏能力、经济困难的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使他们能平等地站在 法律面前,享受平等的法律保护。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 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 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 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 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106页的名词点击,了解罪行法定、 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的知识。 8、课后拓展:参 观当地人民法院,了解 法院庭审,制作以“人 民法院值多少”的手抄 报。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通过《法治中国一公正司法2》的视频材料,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司法机关在具体实践中如何做到公正司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公正司法的要求,进一步理解公正司法的知识,明白公正司 法需要建立长效机制,需要一以贯之,作为学生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通过模拟法庭的活动,为于某做无罪辩护,引导学生以合法的形式参与到具体司法实践过程中, 提高学生公共参与能力和法治意识,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6.板书设计(内涵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符合国情和实际遵循逻辑和规律,遵循立法程序依法立法推进科学立法充分发扬民主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科学立法科学立法的内涵原则要求)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课前预习问题:①公正司法的内涵、意义和特征。②推进公正司法的要求。③在研究上述内 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进一步说明我们怎样实现公正司法。 (2)知识拓展:阅读《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审判公开工作的若干意见》、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工 作报告》、2021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等材料,了解公正司法的知识;利用中国庭审公开网、 中国裁判文书网、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等权威信息平台,搜集典型裁判书,开展“推进公正司法”主 题演讲等,加深对公正司法立法的理解。 (3)知识构建或思维导图: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主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图、思维导图等 (4)课后练习: 9.3法治政府课后练习 一、单选题。 1、西方有谚语:“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法官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以法律为依据,增强裁 判的程序公正,实现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对司法公正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用结果的公正实现程序的公正 ②要做到平等和正当、公平和正义 ③裁判结果合法合理 ④审判以道德为标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随着人工智能、互联网时代踏步而来,更为高效、便捷、透明的司法服务成为时代的呼声,智慧法院在时代的呼唤下应运而生。作为司法改革和信息化时代的产物,智慧法院将司法活动置于阳光 下,大大减少了暗箱操作的可能,以及因司法过程不透明而带来的各种猜忌。智慧法院的诞生( ) ①完善了司法体系,有利于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 ②根除了暗箱操作,保障了公民对司法活动的知情权 ③依托了现代科技,为提升司法治理效能提供了有力支撑 ④提升了司法公信力,让民众在司法审判中感受公平正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新冠肺炎度情防控期间,徐某某多次骑电动车冲闯疫情防控卡点,并持凶器恐吓疫情防控人员。 连云港市海州区检察院经审查,认为被告人徐某某严重妨害疫情防控工作,情节恶劣,其行为触犯了刑 法中相关规定,应当以寻衅滋事罪追究其刑事责任。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A.我国党政机关积极维护检察权的独立行使 B.我国的行政执法坚持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C.我国审判权的运作尊重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 D.我国司法活动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4、近年来,算法推荐技术应用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存在“大数据杀熟”、流量造假、 诱导沉迷等问题。2022年4月,中央网信办牵头开展“清朗 ·2022年算法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即日 起至2022年12月初,将聚焦网民关切,解决算法难题,维护网民合法权益。整治算法滥用乱象,需 要 ( ) ①互联网企业须坚持向上向善,推动算法服务公平公正、规范透明 ②网信部门提高公正司法能力,让算法在法治轨道上健康有序运行 ③法院加强监管,依法打击相关违法违规行为,增强执法震慑威力 ④公民积极参与算法推荐综合治理,增强维权意识,善于依法维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规定,人民法院一审社会影响重大的案件,由法官三人和人 民陪审员四人组成七人合议庭进行审判。对事实认定,人民陪审员独立发表意见,并与法官共同表决; 对法律适用,人民陪审员可以发表意见,但不参加表决。这些规定( ) ①有利于法院简政放权,提高司法效能 ②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力 ③彰显了法律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意志 ④有利于完善司法领域的民主监督机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最高人民法院大力推进人民法院的司法公开工作,先后建成裁判文书、审判流程执行信息和庭审 公开四大司法公开平台。司法案件从立案、审判到执行,全部重要源节点实现信息化、可视化、公开 化,构建出了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可法制。截至目前,中国族判文书网共公布全国各级法 院生效裁判文书4260余万篇,访|量超过132亿次,访客来自全球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全 球最大的裁判文网。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累计公布执行案件3598万余件、被执行人信息5189万余条 失信被执行人信息992万余条,为凝聚全社会力量推动解决“执行难”问题起到了积书作用,对被执 行人特别是失信被执行人形成了有效震慑,案件执结率和自动履行率大大提升。中国庭审公开网已经 覆益全国各级法院(全部法院已接入),累计直播庭审64万场,主网站及关联网站总观看量超过48亿 次,为人民群众是不出户观看各级法院案件庭审实况提供了便利条件。 结合材料和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由最高人民法院大力推进人民法院的司法公开工作以及构 建司法公开平台对司法实践的意义。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在技术手段应用方面,运用学校多媒体设备,充分做好课前活动布置和预习工作安排。9.教学反思与改进 情境来自生活,知识源于实践,在学习本课知识的时候,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昆山反杀案”的现 实案例,设计一个总议题,两个分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相应的议学任务,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能很好的做到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提高课堂效率的 同时培养学生的关键核心能力。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学生容易受网络不良评论的影响,要特别 注意正向性的引导,落实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培养积极正能量的法治意识。10.学习评价设计评价对象: 班级: 时间:评价项 目 评价参考项 分类评价得分自 评 (25%) 组评(25%) 师评(50%)学 习 态 度与方 法 ( 3 0 分 ) 1、对思想政治课的学科价值有清晰认识, 学习保持持续热情;2、努力寻找与自己适 应的学习方法;3、做好课前预习及上课准 备工作;4、课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5、 认真完成课后复习及作业(每条6分)合作学 习情况 (20) 1、与小组同学的合作主动、积极、互动充 分;(6分)2、善于倾听,能够尊重和恰当 回应其他同学的观点;(6分)3、流利地表 达自己的观点,并能为观点提供论证(8分)课堂发 言或小 组汇报 情况(20) 1、主题鲜明,有学科特色;2、有理有据, 重分析与体悟;3、注重资料引用;4、有条 理性、逻辑性;5、语言、形象、时间把控 等(每条4分)能力素 养提升 情况(30) 1、能完成复杂问题情境中教师设置的问题 或任务;2、能绘制并不断修改完善单元学 习结构图,不断发现和总结自己的认知问题, 修改完善自己的想法;3、结合问题解决, 不断提升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每条10分)其 他 加 分(20) 1、能关注时事并做简单的时事小论文;2、 依据所学知识,结合当前的实际写一篇小论 文;3、参加演讲;4、参加社会实践或走访 活动,做好记录并撰写社会实践报告。5、 其他可加分的。(每条5分,不超过20分)给该同 学建议 本 次 评 价 总 分 自评分小组评分教师评分最后等级组 长 签 名 任 课 老 师签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