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教学设计 本框题为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七课第一框。
一、课标要求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本框内容提出 了如下内容要求:3.1简述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二、教材分析
本框处于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的第三单元,必修三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全面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主线,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政治素养 与法治素养;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实现人民当家 作主)的基本方式。因此本单元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 统一的重要环节,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单元。
本框处于第三单元的第七课,第三单元共三课内容,第七课“治国理政的 基本方式”讲述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和全民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第 八课“法治中国建设”讲述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一体化建设;第 九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则讲述了全民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科学 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通过三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刻理解 全民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明确在总目标统领下的重点任务,坚持法 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因此本框所在的第七课是第三单元的逻辑起点,起到了理论奠基的 重要作用。
本框是第七课的第一框“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简要回顾了我国法律发 展的历史,阐述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基本观点,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法治建设 的成就,从而增强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和我国法治建设的认同感,培 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三、学情分析
所授学生为高一下的学生,学生在初中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做守 法的公民”中学习了法不可违、预防犯罪和善用法律的内容,在八年级下册第
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中学习了基本的法律知 识。还在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中学习了追求民主价值和建设法 治中国的内容。再加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上网和社会宣传中都有接触一定 的法律知识,所以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
学生经过高一上的锻炼,探究能力、辨析能力、合作能力等都有所增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议题式教学法,并设计一些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自 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在锻炼中增强能力。
学生对于法治中国建设天然地具有情感上的认同感,但缺乏深层次的理性 认同,需要不断深入的学习,加深理解和认同感。
四 、教学目标
1.通过总结我国从古代到近代法律发展的历程,感悟中华法系为人类发展 做出的重要贡献,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挖掘和传承中华法律文化精华。
2.通过解读“奇葩法律”条文,懂得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基本观点,能 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我国法治建设历程,弘扬科学精 神。
3.通过呈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认同新中国法治建设成就,坚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高政治认同 素养。
4.通过分析刘忠林国家赔偿案,明确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的依法行 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坚定依法治国的信心。
五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基本观点;新中国法治建设成就。 2.教学难点:法的产生;法的本质。
六、教学方法
议题式教学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两张图片:獬豸、繁体字“法”
师:大家有没有人认识这是什么动物 生:狮子、羊、牛、独角兽。
师:其实它叫獬豸,有人说是神牛,也有人说是神羊。
师:这个繁体字其实是我们今天所认识的法字。它由三个部分组成,左半 部分是水,古代是以具象的水来形容法的公平。右上部分叫豸,就是獬豸,獬 豸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用以司法审判的一种独角神兽,它能够明辨善恶,在一定 程度上成为了中国传统法制乃至公平正义的象征。右下部分是去字,獬豸用头 上的角攻击有罪的人,赶走违法者。后面就逐渐演变成了我们现在认识的法字。 法在人类历史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七课第一框“我 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二)讲授新课
总议题: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子议题一:追本溯源,观兴衰之变——我国法律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情境一:回顾我们人类社会到目前为止经历了五种社会形态,分别是原始 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在人类历史上, 法的类型可以分为四种: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社会主义法。我国 的法是社会主义法。
活动:小组讨论:法律是何时产生的呢 是人类社会产生就存在的吗
师总结:法律并不是是伴随着人类产生就存在的。原始社会没有法律,这 是因为在人类原始社会漫长的历史中,生产力极度不发达,自然也没有产生代 表复杂制度形态的法律。法律为什么最早出现在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末期,社 会生产力开始发展,社会分工以及生产与交换发展的同时,私有制产生,贫富
(
统治阶级
原始社
会末期,
生产力
的发展
被统治阶级
国家
(统治工具)
法律
反抗
统治
私有制
产生
阶级
产生
)
差距越来越大,阶级产生并出现了分化,形成了两个对抗性的社会利益集 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 统治,开始用法来维护自己的统治。所以说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 段的产物,具有历史性。马克思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随 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情境二:播放视频《奇葩法律》——穿越时空,体验不一样的法律 活动:边看边记:视频里提到了哪些法律
师总结:禁止学习天文、禁止吃鲤鱼、吃猪肉、禁酒令、杀牛与杀人同 罪……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本质就是在为统治阶级服务,是实现国家职 能的工具。在阶级社会中,马克思认为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 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 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饮酒需要消耗大量粮食,在当时的经济条件 下不允许。耕牛是重要的生产工具,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限制饮酒和保护耕 牛,有利于恢复和发展当时的经济生产,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 会生活。
情境三:阅读两则材料,
古代法律条文:1.私习天文,格杀勿论;2.禁食鲤鱼;3.禁食猪肉、禁止 养猪;4.禁酒令;5.杀牛与杀人同罪
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 于人民。第三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 保障人权。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 行、示威的自由。
活动:比较古代法律条文和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法律条文。
师总结:古代社会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 于法律之上。近代以来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 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
情境四:播放视频《中国法治源远流长》
活动:(1)总结我国从古代到近代法律发展的历程,以及古代法律在人类 法治发展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2)思考我国的法治历程是否是一帆风顺的吗
师总结: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是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在中国古代法律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律文明,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代表性法典是唐 朝的《唐律疏议》,这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春秋战国时 期,我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西汉时期, 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唐朝时,我国形成了较为 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中华法系成为世界上 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发展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华法系 进入衰落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 式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的努力最 终归于失败。这启示我们:法治建设,应符合本国历史和国情,幻想简单地将 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是行不通的。
子议题二:救亡图存,寻真理之光——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 情境一:播放视频《疫情期间散布谣言的处罚》
活动: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说明法维持的是什么 秩序 调整的是什么关系
师总结: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法反映并调 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法确认、保护 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在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平等地享有权利,也平等地履行义务。
情境二:阅读两则材料
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权衡所以定轻重,准绳所以正曲直。
——吴兢《贞观政要 ·公平》
在“六律”的具体条款中又有凌迟处死、边远充军、迁徙、刺字等刑罚; “十恶”条规定了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 不义、内乱等十种所谓“常赦所不原”的重罪,集中地表明了明律维护封建统治 和纲常名教的阶级实质。
——《名例律》
活动:思考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有哪些特征
师总结: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制定是指国家根据社会生活 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订、修改和废止各种规范性 文件以确立规则的活动;认可是指国家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存在 的某种行为规则以法律效力的活动。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 束力的社会规范。在任何国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将由专门国家机关依照 法定程序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责任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情境三:阅读两则案例
案例一:某地国家安全局破获了一起向国外情报机构提供我国军事保密资 料的重大间谍案,两名被告人因犯间谍罪,被人民法院依刑法判处无期徒刑。
案例二:一农户与当地一家粮油公司签订了小麦收购合同,后双方因款项 支付发生争议并诉诸法庭。人民法院依据我国合同法第一百五十九条关于买受 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数额支付价款的规定,判决粮油公司全额向农户支付购粮款。
活动:结合案例,说说法的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的联系与区别。
师总结:联系:政治职能是法的作用的核心,决定社会职能;社会职能是 政治职能的基础和体现。法所具有的这两种职能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中。区别:在含义上,政治职能 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社会职能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在表现上,政治职能体现国家政权的性质,确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镇压被 统治阶级的反抗,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维护经济基础;社会职能维护人类 社会的基本生活条件,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文化,规范某些技术指标。
情境四:阅读两则材料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内容选摘:第三条:立法应当遵循宪法 的基本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 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改革开 放。第四条: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 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材料二:《民法典》立法过程中广泛听群众意见: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的利 益决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在编纂过程中,立法机关广 泛听取和尊重各方面的意见,10次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 102万条意见和建议,让立法最大范围凝聚社会共识、吸纳各方智慧,形成
“最大公约数”。
活动:结合上述材料内容分析《民法典》的制定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师总结:我国的法是社会主义法,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
子议题三:成就显著,扬远航之帆——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情境一:播放视频《法治中国》
活动:结合视频和课本内容,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法治建设为什么会 取得巨大的成就
师总结:一国的法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 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法治国,建设社会 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
情境二:阅读材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宪法居于核心和统帅地位。中国现行宪 法是在1954年宪法的基础上经过全民讨论,于1982年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 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订。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通过了229件 现行有效的法律和170多件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制定了700多件现行 有效的行政法规,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了660多件现行有效的自治条例和单
行条例,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活动:思考在党的领导下,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
师总结: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现行宪法 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规,法律体系日趋完备,国家经济、政 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立法的科学化、 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法律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 义、保障公民权利、确保国家权力正确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
知识拓展:我国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目前,我国有法律260多 部、行政法规700多部、地方性法规9000多部、行政规章11000多部,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还需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要 求进一步完善。现有七个法律部门:宪法相关法部门、民商法部门、行政法部 门、经济法部门、社会法部门、刑法部门、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部门。
情境三:案例分析《刘忠林国家赔偿案》
刘忠林,男,1968年出生,吉林省东辽县会民村人,曾因故意杀人罪被关 押25年3个月,是公开报道中被羁押时间最长的蒙冤者。2019年1月7日, 吉林省辽源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国家赔偿决定,对刘忠林进行460万元国家赔 偿。其中包括197万余元精神损害赔偿。
活动:思考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
师总结:我国的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完 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保证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 使权力、履行职责。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 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和实 现司法公正和权威。
情境四:观察两张图片
《叙利亚难民》——在战争炮火之下,人权是空谈的;《饥饿的苏丹》—— 饥饿阴影之下,人权是奢侈的。
活动:结合两张图片,感悟中国的人权。
师总结:我国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在通过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 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同时,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 利和自由。我国将人权保障贯穿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使人权法治保障水平达 到了新的高度。事实表明,中国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充分的经济、政 治、文化、社会等权利。
情境五:法治建设永远在路上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开启法治建设新纪元。 1954年,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初步奠定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1982年,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奠定了依法治国的基础。1999年, 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法治建设揭开新篇章。 2004年,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 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 宪法修正案,我国宪法进一步完善。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会议通
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强调,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和行动指南。
活动: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新的时 代,我们又有了新的奋斗目标。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在法治建设的道路上,正在 进行一场怎样的伟大实践
师总结: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蓬勃发 展。这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参与的、史无前例的伟 大社会实践;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正在民主与法治的道路上 阔步前进,努力开创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
(三)教学小结
在第一个议题里面,我们学习了法律的产生、本质、决定因素、作用、法 律在人类社会不同阶段的特点以及中华法系;在第二个议题里面,我们着重学 习了法的特点、法的职能;在第三个议题里面,我们学习了影响法治建设的因 素以及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接下来我们一起做三道检测题巩固一下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1.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其创作的《法律篇》中提到“在一个国家中,法 律永远是由强者的权力制定的。”这话反映出()
A、法律是统治阶级意识的体现 B、法律伴随人类社会的出现而产生
C、法律所追求的是公平和正义 D、法治是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
2.法律由统治阶级制定,必然要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统治秩序,其制定、
颁布和实行都经国家机器来完成,本质上为统治阶级服务。这表明()
①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法律 ②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③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 ④法律和道德都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法者,治之端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全社会都要树立法治思想。 下列表述符合法治思想的是()
①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③官不私亲,法不遗爱。 ④治国之道,务在举贤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四)布置作业
1.整理人治与法治、法治与法制的区别与联系。
2.搜集我国历史上的一句法治名言或者你了解的一部法律,谈谈你的理解。
八、板书设计
环境
人口
重点
的作用
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法律
古代社会
近 代 以 来 —
人治 法 治
华法系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
生法典
历程 地位
法是维系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合规范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跑的具有昔追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治职能 职能
影响法治治建设的因素
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的成就
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
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
重点
九、教学反思
(一)得当之举
1.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处理,逻辑清晰,知识点条理,讲解深刻。将第一 目和第二目的相关内容合并讲解,比如法律的产生、法律的本质、法律的决定 因素,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2.素材丰富且贴合所讲的内容,有材料、视频,而且“奇葩法律”视频里 面的法律条文能够再呈现在PPT上面,加深学生的印象,便于学生理解。
3.互动环节多,教态较好,声音也比较洪亮,课堂氛围好,引导式教学。
4.导入有新意,由法字的构成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进而进入 学习状态。
5.在讲法律的作用时,结合了最新的法律《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时效性强。 6.将课上拓展的“人治”、“法治”、“法制”的概念和课后作业联系起来,
课下整理相互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7.将板书和小结结合,带着学生一起回顾课上所学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加 深记忆,巩固知识。
(二)遗憾之处
1.在讲解第一目时,板书的题目写成了框题,虽然对第一目、第二目的知 识点进行了整合,但讲解的部分是第一目的内容,所以应该改为目题,框题涵 盖的范围太大。
2.在讲解法律的本质这部分内容时,因为“禁酒令”、“杀牛与杀人同罪” 材料里面涉及到了法律的决定性因素,板书上应该加上法律的决定性因素,这 样有利于学生更系统地理解、掌握知识点。
3.第一框的内容理论性很强,尤其是第二目、第三目的内容,虽然在初中 学生学到过部分的内容,但学生对这部分的知识可能还是会有畏难情绪,可以 再选取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素材,贴近学生实际,便于理解和掌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