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伟大的改革开放教学设计(含解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伟大的改革开放教学设计(含解析)-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第一框:伟大的改革开放
一、教学设计分析:
1、“伟大的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大概念为统领, 采用议题式教学方法,充分显示新课标的亮点。
2、以“改革开放: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为总领全课议题,设 计三个子议题。子议题一:改革开放是破局之招;子议题二:改革开放是引领之招; 子议题三:改革开放是制胜之招。根据议题展开的顺序,课堂可设计三个环节。
3、通过环节一:破局之招-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转折;环节二:引领之招-- 改革开放的星火烁原;环节三:制胜之招-改革开放的今天和明天,论证“改革开 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论点。
二 、背景分析:
“伟大的改革开放”,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只有通过改革开放,才能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通过改革开放发展历程、重大意义的学习,增强学生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伟大的改革开放”是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第一 框。该框下设两目:第一目“改革开放的进程”,是本框的情景导入部分。教材 以时间为轴,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1992年邓小平南 方谈话标志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到党的十九大标志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发 展阶段,让学生对改革开放有了直观具体的感受。第二目“改革开放的意义”, 是基于上述情境的进一步情感价值分析。对改革开放的意义、结果和做法进行简 要表述,从理论理解上升到意识形态层面的认同。
三、学情分析:
1.高一年级学生,学生思维敏捷,求知欲强,探究合作的想法明显,具备一 定的自主和探究精神,对中国改革开放等宏观政策的敏锐度较高。
2.本课内容学习之前,经过初中学习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学生喜欢阅读历
史事件并有一定史学知识积累,但对于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和改革开放漫长的时 间轴等知识有所欠缺。同时,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议题式教学,对新颖的教学方 法抱有期待。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十一届三中全会视频、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展览以及分享家乡巨变等, 引导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成就,理解改革开放的意义,增强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自信。
2.通过改革开放四十年成就展,引导学生对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作出科学、 合理的判断和理解,培养科学精神和政治认同。
3,通过角色模拟活动,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合作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精 神。
五、教学重点:
改革开放的意义。
六、教学难点:
改革开放这项基本国策的引导力和生命力。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伟大历程、辉煌成就》
看完这则视频,我们可以看到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 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不仅是深圳,整个中国能有今天的成就也离不开伟 大的改革开放政策,是它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正所谓“改革开放一子落,当 代中国"全盘活。那么为何当时的党中央会作出改革开放这一重大决策 当时的 背景是怎样的 改革开放经历了哪些历程 下面,让我们把时光倒回到40年前, 回到拉开我国改革开放大幕的那一刻,让我们一起忆往昔之波澜壮阔。
2、讲授新课:
探究分享一: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历史转折
视频:《十一届三中全会》 学生分析,教师总结:
1. 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 路线。
2.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3. 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影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 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改革开放的进程】
探究分享二: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如何
(1)确立: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 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 时期。
[背景介绍] 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 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国家整个经济情况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 态,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 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
(2)进程:
1.我国的对内改革历程
起始阶段:
①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 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③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
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新阶段:
①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 标
②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 署
③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
了部署
新的发展阶段:
①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 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 重大突破
②2018年召开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2.我国的对外开放历程
①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②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 放迈出关键步伐
③1984年,开放了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④1988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
⑤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⑤2001年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⑥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⑦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就是从点开始,连成线,形成面,构成体。当前已经形成 了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格局。
改革开放进程小结:
(






全全









二届


1
4

沿





















































开 放




































对夕外
卜开放新格局


















大 突










展 阶










高 水 平 对
夕 卜 开 放
9
7
8

9
8
0

9
8
4

9 8 8 年
9
9
0

9
9
2

0
0
1

0
1
3

0
1
7

0
2
0








发海







1
1
2
2
2
2
1
1
1
1
)
[特别说明 要正确理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全方位 针对各种类型的国家;
多层次——由东到西,沿海沿江沿边层层开放; 宽领域 由经济领域到科教、文化等领域。
【改革开放的意义】
探究分享三:改革开放的意义
[议题情境]播放视频:改革开放的变化
从这则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从满足温饱到美味佳肴再到追求营养平 衡,折射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改革开放40年光阴似箭,四十年春风化雨、春华秋实,改革开放也使得我们 的家庭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议学任务]交流、分享你家庭的变化和家乡的变迁
教师小结
2. 改革开放的意义
(1)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 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 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2)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 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知识拓展]全面理解改革开放政策
①我国的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两个方面。改革和开放密不可分, 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相辅相成。
②改革的性质,是在不改变社会根本制度的前提下,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 发展。改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③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实践证明,开放带来进步, 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板书设计】
(
开启:十一届三中会会
发展:农村改革
企业改革
对外开放
新阶段:南方谈话
十四大
新时代:十八届三中
全会
设立上海自贸区
十九大
四 个





实 践









改 革






)
结束语:
亲爱的同学们,在近代以来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经历了太的磨难,付 出了太多的牺牲,进行了太多的拼搏。
现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已经充分爆发出来,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了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们广大青年生逢其寸,也 重任在肩,理应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同学们,加油!
八、课后练习 易错辨析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
提示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 时期。
2. 中国共产党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 ( )
提示 × 人民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人民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
源泉。
3.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 提示 ×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
题 。
选择题:
1. 我国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实施乡村 振兴战略,从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共建“一带一路”…… 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这是因为1978年12月召 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
①形成了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②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③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④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C ① 错误,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②③符合题
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 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 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 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④错误,党的十四大提 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2.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1979年,“有一 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获批设立;1992 年,中国的改革开放进行到关键时刻,邓小平进行了一次非同寻常的南方巡视, 发表南方谈话。下列符合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历程的选项是( )
①顺应民心,邓公奋起开国门——实行对外开放,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发 展
②乡土星火,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实行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③特区先行,南下深圳开窗口——标志我国改革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
④治理整顿,南方谈话春风再出发 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A ①正确,1978年,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国共产党人,顺应 民心,实行对外开放,使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发展;②正确,我国改革开放 在农村率先取得突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人民的首创;③错误,1980 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 步伐。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 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④错误,南方谈话是1992年,而进一步完善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3. 歌曲《春天的故事》描述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 志南方谈话的故事。歌词为: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 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其中画了“一 个圈”是指( )
A. 实行“一化三改”
B. 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C.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建立经济特区,实行改革开放
解析:D A 、B 、C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 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体现了建立 经济特区,实行改革开放。
分析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从开 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40年风雨同舟,40年披 荆斩棘,40年砥砺奋进,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 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习近平总书记说,改革开 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 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 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改革开放是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的认识。
答案:①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 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②改革开放极大地 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 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 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 飞跃。③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 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 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八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很多,容量较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
位,运用议题式教学方式。运用视频、图片、数据等资源创设真实的、适切学生 的情意,激发学生参与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并在教学过程中施以引导、点拨, 使得课堂氛围温馨而和谐。教学中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指导,既强调基础知识 的教学,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必备品质和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 学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在时间的把握上还欠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