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知识清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知识清单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知识清单
【阶段特征】
政治上:夏商西周时期,奴隶制国家出现,早期政治制度确立。到了春秋战国,王室衰微,分封制走向瓦解,官僚体制逐步建立。奴隶社会逐渐向封建社会过渡。
经济上: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及推广,生产力提高,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奴隶制经济逐渐瓦解,封建生产关系开始形成,社会经济取得重大发展。
思想文化上:商周时期,以甲骨文和青铜器为代表的文化异彩纷呈。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老子、孔子等大思想家和“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诸子百家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石。
民族关系上:中原的“诸夏”在与周边民族的长期交往和斗争中,民族交融趋势进一步加强,华夏认同观念产生并发展,华夏族逐渐壮大。
【整体框架】
约公元前2070—约公元前1600 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 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 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夏 商 西周 东周
春秋 战国
启—世袭制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二里头遗址夏桀历法 盘庚迁殷商纣王青铜器甲骨文 牧野之战分封制礼乐制周幽王国人暴动青铜器金文《诗经》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尊王攘夷民族交融铁农具牛耕出现老子、孔子哈雷彗星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桂陵、马陵、长平之战民族交融商鞅变法铁农具牛耕推广都江堰百家争鸣二十四节气扁鹊四诊法、《黄帝内经》楚辞
【重点总结】
1、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朝代 夏 商 西周
时间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都城 阳城 亳、殷 镐京(今陕西西安)
开国之君 禹 汤 周武王
亡国之君 桀 纣 周幽王
制度 世袭制 内外服制 分封制
标志事件 “家天下”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盘庚迁殷 牧野之战国人暴动
西周分封制 目的 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
依据 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对象 宗亲、功臣
内容 诸侯权利:建立诸侯国,管理土地和人民;再分封诸侯义务:进献贡赋,服从调遣
等级 天子 → 诸侯 → 卿大夫 → 士
作用 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
2、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方面 表现
经济 农业 铁农具和牛耕出现 作用 ①农业深耕、山林开发、耕地扩大,生产力水平提高;②新兴地主阶级出现
手工业 规模不断扩大,分工更加细致
商业 逐渐活跃,经济活动得到鼓励和保护,金属货币广泛使用
政治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口号 尊王攘夷
霸主 齐桓公(春秋第一个霸主)、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
影响 消极:给人们带来了灾难;积极:大诸侯国疆域不断扩展,有利于局部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华夏认同观念产生。推动各国变法图强,促进了社会变革。
3、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方面 表现
经济 农业 铁器使用日趋普遍;牛耕进一步推广
兴修水利 都江堰 时间 公元前256年 人物 秦国李冰 地点 成都的岷江
作用 防洪、灌溉、水运等。
影响 成都平原成为沃野,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智慧与勤劳精神的集中体现
手工业 分工更加细密
商业 商业发达,货币流通广泛,出现中心城市,大工商业主出现。
军事 战国七雄 国家 齐楚秦燕赵魏韩(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战役 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减灶计)、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政治 变法改革 目的 富国强兵,为巩固统治,对外扩张积极创造条件
代表 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 时间 公元前356年 人物 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内容 政治 ①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②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③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④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①废除旧的土地制度(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②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影响 使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百家争鸣
春秋 人物 地位 著作 主张
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道德经》) ①核心思想:“道”(顺应自然)②辩证思想: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以柔克刚③政治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孔子 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他的言论被弟子编成了《论语》 思想家 核心思想:“仁”(仁者爱人)政治思想:恢复西周礼乐制度;为政以德,反对苛政。
教育家 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战国 百家争鸣 背景 旧制度瓦解和新制度确立;“学在官府”格局被打破,私学勃兴,诸子蜂起
学派 代表人物 主张 代表作
儒家 孟子 “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孟子》
荀子 主张实行礼治 《荀子》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墨子》
道家 庄子 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保持人格独立。 《庄子》
法家 韩非 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韩非子》
先秦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科技 天文 商朝甲骨文有日食、月食的记载;《诗经》——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春秋》——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确切记载。
历法 夏朝已有历法;商朝历法逐渐完备;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二十四节气
医学 神农尝百草;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战国问世的《黄帝内经》——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文化 甲骨文 发现人 王懿荣
地位 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
意义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青铜器 特点 数量多,种类丰富 用途 祭祀、军事 代表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文字 金文 象征 身份地位和国家权力
三星堆遗址 古蜀文明丰富多彩,与中原王朝关系密切
《诗经》 共300多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保存了丰富的先秦史料。
楚辞 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宋玉等人创作,屈原代表作《离骚》
【难点突破】
分封制有何特点?
①周王是最高统治者,天下共主。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层层分封。③等级森严,臣属关系明确。
2、礼乐制度的作用?
它是维护分封制的工具,体现了严格等级制度,有利于维护西周政治稳定。
3、分封制有何消极影响?
地方诸侯具有较大独立性,易形成割据势力,威胁中央。
4、夏、商、周三代的亡国之君分别是谁?他们的灭亡有何相似之处?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都是因统治者实施暴政而亡;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
5、铁农具有哪些优点,它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优点:坚硬、锋利、耐用、省力。
影响:促进农业深耕细作,有利于开发山林、扩大耕地,提高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
6、为什么齐桓公能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①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富庶。②管仲改革,富国强兵③以尊王攘夷的名义号令诸侯,获得政治优势。
7、评价历史事件应坚持什么原则?
要学会用辩证的观点,从正反两方面思考。把历史事件(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思考。
8、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保障了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变法改革的原因有哪些?
根本原因: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政治原因: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要求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
军事原因:统治者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目的)
10、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对此你有何感悟和启示?
①成功了,衡量变法是否成功的标准是看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变法是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商鞅虽死,但变法使得秦国国力大为增强,军队战斗力提高,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②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11、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②秦孝公的支持;③商鞅个人公正无私,敢于与旧势力坚决斗争,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品质。
12、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什么积极意义?
统治者爱护百姓,体现出民本思想,有利于改善民生;道德教育,有利于社会教化,弘扬正气。这些对今天提倡的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有借鉴意义。
13、孔子的思想主张为何没能得到各诸侯的重用?
分封制走向瓦解,周王室衰微,周礼制度已经不适应当时的社会;诸侯为了追逐利益,相互争霸,孔子仁的思想显然无法满足诸侯的现实需要。
14、私学的创办有何意义?
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促进了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你认为哪一学派的主张最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求?请说明你的理由。
法家;当时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思想迎合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16、制定历法、测出二十四节气的意义是什么?
指导农业生产
17、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有何特点?
满天星斗、多元一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