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展开阐述,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习文化本质与功能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概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提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具体要求,尤其是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这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
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包括两目。第一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化的主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化的特点:第二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化的当代价值,如何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1、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理解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 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认同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2.科学精神::辩证看待中华传统文化,进而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科学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3.法治意识: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取缔腐朽文化。了解政府运用法律法规确立民族节日、文化遗产等。
4.公共参与:主动学习、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教学难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阅读材料《亚运开幕式“国风雅韵”惊艳,中国传统色彩尽显江南“宋韵”》
9月23日20时,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盛大开幕。在文艺表演开篇的“国风雅韵”中,江南宋韵的雅致惊艳四座,如诗如画的美景在整个场地舒展开来。有网友称这是“中式审美”,有的说“美得不知道用什么言语形容”,有的说“感受到了钱塘自古繁华”……
教师导入:这节课我们就从杭州亚运会的文艺表演开篇的“国风雅韵”中,感受一下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吧!
新课讲授:出示课题——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第一幕:中华传统文化主要内容及特点
议题一:从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仪式及表演蕴含的宋韵文化中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特点
议学情境一:观看视频《平安护航亚运 《国风雅韵》——淋漓尽致的江南之“美”》
议学问题:结合下面议学情境,回答下列问题:
1、你能想像得出像西湖、京杭大运河、古临安建筑和宋韵风雅这样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当时的中国人民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吗?你知道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怎样形成的吗?
2、从杭州亚运会的国风雅韵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什么特点?可以相互交流(V:fengyan7203)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小结: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劳动中创造)
(2)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自身的创新变革),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3)中华文化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自身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议学情境二:阅读材料《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仪式及表演蕴含的文化思想》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仪式及表演将以水为串联,展现中华文化、浙江文化、杭州文化的溯源,也述说亚洲各国山水相依的结缘,一起感受“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亚洲一家”的理念。 除此之外,浩然正气的爱国主义、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精神,都被认为是宋韵的延伸。开幕式上,观众可以一睹国风雅士的意气风发。
整个开幕式中的‘水’元素体现,既是中华文明良渚文化的探源,又是浙江文化、杭州文化的溯源,也是亚洲各国山水相依的结缘,表达着我们对未来美好中国的祈愿。
“在演出中我们会看到这幅画卷徐徐展开,每一位舞蹈演员其实都是一个时代的画笔,用舞姿来进行山水画的勾勒,呈现出融合创新的效果。”冷凇说,在开幕式第一篇章的最后,大家喊出“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表达了“亚洲一家”的理念。
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可以相互交流(V:fengyan7203)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小结结: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等。
①核心思想理念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
②中华传统美德包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
③中华人文精神包括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对点练习:1、下列句子体现的核心思想理念是什么?
(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3)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论语》
(4)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文天祥《正气歌》
(5)礼之用,和为贵。——《论语》
(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
答案提示:
表现在中华传统美德的哪些方面?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3)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义田记》
(4)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
(5)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陈情表》
答案提示:
表现在中华人文精神的哪些方面?
(1)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论语》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 礼记·礼运篇 》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第二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议题二:从让群众深度解宋韵文化和其传延至今的文化价值探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议学情境三:观看视频《杭州许多社区让群众深度解宋韵文化》
议学问题:宋韵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宋韵文化可以达到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效果,那么是不是对所有的传统文化都要学习应用呢?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正确传统文化 结合议学情境分析我们为什么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可以相互交流(V:fengyan7203)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小结:中华传统文化主要产生于中国封建社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在当代中国,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2)今天,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议学情境四:阅读材料《宋韵文化的当代值》
“今年正好是‘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灯火耀古今’通过丝绸之路的意象,展现了自古以来江浙乃至中国文化的繁华与包容,十组中国色正是表达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的理念。”楚艳向澎湃新闻介绍。
楚艳说,宋人的时代经济繁荣,生活美学是宋韵文化的重要部分。但呈现宋韵不是对宋人生活进行简单地符号化搬运,而是体现一种形而上的精神气质。“我们想要透过宋韵服装和宋人生活之美,来展现杭州与中国人的精神之美,反映经济日益发展的时代人们对审美趣味的追求。”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野曾在《宋韵文化简读》中写道,焚香、斗茶、插花等生活美学和诗词、书画、琴棋等艺术风雅赋予了宋韵以独特的气质,但宋韵文化更是两宋文化中传延至今的文化价值,包括植根海外贸易和对外交往的开放精神,孕育于多元包容社会环境的创造精神,勇于探索、求知求真的科学精神,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内核的民族精神和深怀社会关切等。
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分析“宋韵文化有哪些当代价值?
可以相互交流(V:fengyan7203)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议学提示: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议学小结:
2、为什么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1)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2)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3)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推动国家发展。
3、当代价值:
(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诸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这些思想和理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课小结:
课堂练习:
1.(2023秋·河北沧州·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杭州第19届亚运会会徽“潮涌”闪亮登场,诗情画意融汇其间,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时代气息、人文气质浑然一体;火炬“薪火”点燃中国精神,设计思想源自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庄重大气、意蕴深远;金银、铜成套奖牌“湖山”以玉琮为形,方中带圆,雕刻历史画卷,传达着圆方相融、美美与共、和而不同的中华民族传统哲学价值。从中可以认识到( )
①文化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应当反映时代风貌
②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的功能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创新的突出优势
④杭州亚运会相关设计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③④:杭州第19届亚运会会徽、火炬、奖牌的设计,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创新的突出优势,杭州亚运会相关设计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③④正确。
①: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①错误。
②:材料中未体现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的功能,②排除。
故本题选D。
2.(2023秋·山东济南·高二校考阶段练习)2023年5月18日是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文物,承载着我们的文化身份和精神传承。从河姆渡出土的炭化稻谷到大汶口文化猪形陶鬻,从商周时期精美非凡的青铜重器到汉代的金缕玉衣,从“一页宋书一两金”的传世古籍到清代圆明园的十二兽首……我国数千座博物馆的浩瀚馆藏,让观者穿越中华文明发展的不同时空,直面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延绵不绝的伟大与壮丽。由此可见( )
①文物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物质载体
②文化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
③要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传统文化
④中华优秀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文物,承载着我们的文化身份和精神传承,所以文物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物质载体,①符合题意。
②:文明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②说法错误。
③: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③说法错误。
④:我国数千座博物馆的浩瀚馆藏,让观者穿越中华文明发展的不同时空,直面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延绵不绝的伟大与壮丽,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3.(2023秋·浙江杭州·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2023年春节,陕西景区持续升温,文旅融合促“冷资源”变“热经济”。冬季版《长恨歌》对舞美、灯光、服饰进行了全面更新,通过创新演艺和文旅融合的方式,为观众带来精彩的唐风视觉盛宴,壮大西安冬季旅游市场规模。这得益于( )
A.不断解放思想,敢于突破规律
B.不断自我否定,实现自身发展
C.支持新生事物,摒弃传统观念
D.正视困难挫折,坚定必胜信心
【答案】B
【详解】A:规律是客观的,不能突破规律的制约,要尊重规律,认识和利用规律,A错误。
B: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是扬弃。冬季版《长恨歌》对舞美、灯光、服饰进行了全面更新,通过创新演艺和文旅融合的方式,不断自我否定,实现了自我发展,为观众带来精彩的唐风视觉盛宴,B符合题意。
C:对传统观念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而不是摒弃,C错误。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正视困难挫折,坚定必胜信心。但材料没有体现曲折性,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4.(2023秋·高二课时练习)位于黄河与洛河交汇流域的河洛地区向来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腹心地带。距今5300年前后的河洛古国巨型聚落遗址考古,出土器物包含许多外来因子,如具有大汶口文化特征的折腹鼎、背壶,有属于屈家岭文化因素的双腹陶器,还有双墩文化靴形器、大溪文化杯等文化元素。对此解释最为恰当的是( )
A.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勇于接受新事物
B.兼容并蓄是中华文明的底色,具有突出的包容性
C.中华各地区文化自古就带有明显的区域性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答案】B
【详解】B:河洛古国巨型聚落遗址出土器物包含许多外来因子,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兼容并蓄和包容性,B符合题意。
AD:材料未涉及中华文明的创新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AD不符合题意。
C:材料虽出现不同的区域文化因子,但侧重强调文化包容性,C并非最为恰当,排除。
故本题选B。
5.(2023秋·高二课时练习)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形成有着深刻的传统文化渊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蕴含着“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美好愿景;全球治理的改革诉求中,借鉴了和衷共济、协和万邦的传统智慧……这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①源远流长,可以解决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所有问题
②博大精深,能够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提供丰富的营养
③古为今用,需要结合时代精神发挥其内在积极因素
④独树一帜,在全球治理中逐渐显现出无比的优越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详解】②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全球治理贡献智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衷共济、协和万邦的传统智慧"都是最好的体现,②③符合题意。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全球治理提供借鉴,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①表述错误。
④:世界各国文化无高下优劣之分,④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C
6.(2023秋·高二课时练习)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天然就具有深厚的人类情怀和开阔的国际视野。这一精神特质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和合”,推崇“天下为公”,提倡“大同世界”,这些基因成为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重要理论来源。下列能佐证中国共产党这一精神特质的是( )
A.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极大改变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B.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与活力
C.中国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了持久和平的世界梦
D.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
【答案】D
【详解】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和合”,推崇“天下为公”,提倡“大同世界”,这些基因成为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重要理论来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和合”“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重要体现,D符合题意。
AB:“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极大改变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与活力”不能体现出“大同世界”“和合”“天下为公”的理念,AB不符合题意。
C:“中国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了持久和平的世界梦”的表述错误,“推动实现”不等于“推动实现了”,C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7.(2023秋·河南洛阳·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为何来自欧洲的社会主义在中国不断发扬光大,却在欧洲式微?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走资本主义道路,原因之一是中国儒家思想中家国天下的情怀与社会主义高度契合。换句话说,中国有着社会主义发展所需要的文明土壤和政治社会土壤。从这个侧面说明( )
①中国文明与社会主义文化是同质化的文化
②科学社会主义能够引发中华民族的强烈共鸣
③中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具备高度的灵活性
④社会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相呼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中国文明有自己的特点,不是与社会主义文化同质化的文化,①说法错误。
②④:近代中国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原因之一是中国儒家思想中家国天下的情怀与社会主义高度契合,说明社会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相呼应,科学社会主义能够引发中华民族的强烈共鸣,②④符合题意。
③: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坚定信念,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高度的灵活性”说法不准确,③排除。
故本题选C。
8.(2022秋·山东聊城·高二山东聊城一中校考期中)闽南锦歌是闽台海峡两岸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演唱形式,它深深扎根于闽南方言,是闽南人在台湾播种同根文化的历史见证。从某种意义来说,闽南锦歌是他们的“土歌”。多少海外闽南侨胞就是带着“土歌”回乡寻根谒祖,旅游观光,唱着浓醇似酒的乡音,使他们久久不忍离去。闽南锦歌久悬于年而不坠,远播中国台湾而辉煌的原因的认识错误的( )
①文化对经济和政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②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
③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逐渐趋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
①:先进的、进步的、优秀的文化对经济和政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①错误但符合试题要求。
②③:闽南锦歌,闽台海峡两岸群众喜闻乐见,深深扎根于闽南方言,是闽南人在台湾播种同根文化的历史见证,久悬于年而不坠,远播中国台湾而辉煌,这是因为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②③正确但不符合试题要求。
④:各民族文化具有自身特点和个性特征,不能趋同,④错误但符合试题要求。
故本题选B。
9.(2023秋·贵州贵阳·高三贵阳一中校考阶段练习)2023年8月,四川博物院展出共汇集国内18家博物馆的精品体育文物105件。展览以文物为实证,辅以图文及多媒体展项,挖掘中华古代体育之源,解析古代体育之礼、武、戏、力、艺所体现的文化和人文精神,期愿观者在感受中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体育文化的同时,体悟华夏民族千帆竞发、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由此可知( )
①体育文物彰显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
②体育文物已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
③体育文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之一
④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体育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详解】①:通过文物实证,辅以图文及多媒体展项,解析古代体育之礼、武、戏、力、艺,生动描绘了中国古代人民的体育竞技场景,彰显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①正确。
②: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有商业贸易、教育、人口迁徙等,②说法错误。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属于精神现象,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呈现出来,体育文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之一,③正确。
④: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体育文化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集中体现,④排除。
故本题选A。
10.(2023秋·河南濮阳·高二濮阳一高校考阶段练习)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材料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①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②是中华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③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④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走自己的路,不从优秀传统文化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中国,这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华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①②符合题意。
③: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③说法错误。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