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
高三第二次月考文综试题
本试卷共46小题,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一、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从大航海时代开始,海洋为人类提供了便利的远洋运输,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丹娘沙丘位于西藏自治区米林县丹娘乡。它遥望皑皑的雪峰,背靠葱茏的青山,面对碧蓝的雅鲁藏布江。来自印度洋的温暖季风不仅给这里送来了湿润,也成就了一片沙海。下图为丹娘沙丘周边地形及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丹娘沙丘所处河段的地理环境特征为()
A. 高原宽谷 B. 冲积平原 C. 冲积扇 D. 三角洲
2.丹娘沙丘属于()
A. 喀斯特地貌 B. 河流地貌 C. 风沙地貌 D. 海岸地貌
3.丹娘沙丘的沙源主要是()
A. 印度洋季风携带的沙尘 B. 青藏高原疏松的土壤
C. 河道附近的沙洲和河漫滩 D. 我国西北内陆的沙漠
人类发现一颗1400光年外的行星(开普勒-452b,即地球2.0),可能是最像地球的宜居行星,它围绕一颗与太阳相似的恒星旋转,直径是地球的1.6倍,与地球相似指数为0.83,公转周期为385天。据此完成各小题。
4.这颗行星应该属于(  )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5.要确认“开普勒—452b”行星是否存在生命,需要寻找的最关键证据是该行星是否(  )
A. 有陆地 B. 有液态水 C. 有卫星 D. 体积适中
2019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千米的海域,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引发最高达10米的大海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 地核 B. 上地幔 C. 下地幔 D. 地壳
7.此次地震首先直接影响的地球外部圈层是( )
①水圈 ②生物圈 ③大气圈 ④岩石圈 ⑤地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④⑤
8.若地震发生时,震中附近有一艘船,则船上的人的感觉是( )
A. 左右摇晃 B. 上下颠簸
C.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冷湖天文观测基地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冷湖镇赛什腾山,平均海拔约4000米。目前有总投资近20亿元的9个光学天文望远镜项目落户于此。世界首台用于太阳磁场精确测量的中红外观测系统(简称AIMS)已运抵冷湖天文观测基地,AIMS望远镜将填补国际上没有中红外波段太阳磁场望远镜的空白,揭开太阳在中红外波段的神秘面纱。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众多光学天文望远镜均落户于赛什腾山的原因是
A. 基础设施完善 B. 降水少、晴天多 C. 地形平坦 D. 交通便捷
10.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与自然灾害呈现正相关 B. 造成无线电长波通讯中断
C. 产生磁暴现象 D. 赤道地区异常升温
11.影响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①海拔 ②纬度 ③大气透明度 ④植被覆盖率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2.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都带来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转折。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 )
A.从理论到实践、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到多国
B.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空想到科学
C.从一国到多国、从理论到实践、从空想到科学
D.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实现了许多不可能完成的目标,从落后挨打的局面,逐步向更高水平发展。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②为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
③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
④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4.改革开放以来,根据不同发展时期面对的重大时代课题党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创立、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下理论主题和时代课题相一致的是( )
①邓小平理论: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③科学发展观: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某校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演讲比赛,小馨同学抽到的主题为: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下面哪些素材可以作为她的演讲内容(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一系列成就
③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国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
④我国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 C.①③ B.②④ D.③④
16.中国有古语叫“落其实思其树,饮其流怀其源”。中国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中国也为全球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国将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将自身发展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也欢迎世界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这说明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关系是( )
①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息多相通
②中国梦是奉献世界的梦、中国的发展对世界各国也是重要机遇
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就实现了世界各国的梦
④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变化,使人自豪、令人振奋,但我们需要明白,人民对美好生活还有很多新期待,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任务还很艰巨,前进道路上还面临着很多艰难险阻和风险挑战。对此,需要( )
①发扬奋斗精神,并将其贯彻到推进伟大事业的全过程
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
③抓住新机遇,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速发展
④广大青年高瞻远瞩规划部署“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习近平主席对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把民营经济人士团结在党的周围。”激发民营企业创业热情、成就企业家创意创新创造,能够进一步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积蓄基本力量、提供强大动能。由此可见( )
①民营经济在推动创新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②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地位不平等 ④各类市场主体优势互补、携手共进、共同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加大市场淘汰力度,实行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制度,有利于( )
①淘汰低质上市公司,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
②重塑资本市场投资生态,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③防控投资风险,推动资本向风险小的行业集中
④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提高企业的间接融资规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中国制造业目前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目前许多关乎中国工业命脉的核心产品仍然高度依赖进口,中国制造在这些领域的研发和生产依然存在难以攻破的技术难关。这启示我们( )
①扩大开放,促进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
②应该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
③严禁核心产品进口,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④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在星空下睡去、在鸟鸣中醒来,漫步田埂、采花摘果,坐荫芳林、闲话品茗------这是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们向往的田园生活,也是“共享农房”唤醒乡村后重新着色的美妙图景。随着乡村旅游的人气越来越旺,闲置农房变身诗意民宿的同时,生态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共享农房”作为短期的房屋租赁模式,它的出现( )
①符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要求
②改变了农村土地公有制的性质
③使农民通过按劳分配增加收入
④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供需平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搞好收入分配改革,最根本的就是坚持现阶段与生产资料所有制相适应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让按劳分配成为社会财富分配方式的主体。下列对按劳分配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按劳分配是市场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②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③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
④按劳分配在我国分配方式中占据主体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具有中国特色、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既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促进了改革发展成果共享,又释放了消费潜力、扩大了内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对社会保障的有关表述正确的有( )
①社会福利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
②社会保险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
③社会救助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
④社会优抚是对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障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4.江苏张家港东山村遗址是崧泽文化时期的文化遗存,遗址中有东、西两处墓地群。东区都是些小墓,西区主要是规模较大、随葬品较多的大中型墓,大墓随葬品包括玉石饰件、石钺、凿、锛等。此考古发现表明,当时已出现( )
A.等级森严的丧葬礼制 B.贫富分化的社会现象
C.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D.早期奴隶制国家机器
25.儒学经典《春秋》对吴楚之君,只称“子”,齐晋只称“侯”,宋虽弱小,却称“公”。践土之盟,明明是晋文公把周天子叫来,《春秋》却说是“天王狩于河阳”。这表明当时儒家( )
A.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B.主张维护周代的礼乐秩序
C.赞同宋国国君的治国理念 D.支持周天子参加诸侯会盟
26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 )
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27.汉朝统治者在政治上不断打击各种扰乱乡里的社会势力,经济上防控土地兼并、扶持自耕农生产,意识形态上以儒家思想改造乡里社会风尚,社会治理上重视以法治民、以德化民。这表明汉朝统治者( )
A.试图建立单一法治与吏治国家 B.延续休养生息的治国理念
C.注重构建稳固的乡里社会秩序 D.重视基层社会的自我更新
28.明清之际,江南地区棉纺织业中从轧棉到织布,一般都以家庭经营为主,但棉布织成之后,农家小户虽可以自己染布,但质量无法保证。踹布是棉布染色之后的最后一道工序,也非普通农家二三劳力可以操作。于是染色便由染坊和踹坊来完成。这一现象反映出( )
A.手工业的专业化程度加深 B.传统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C.纺织业首先出现手工工场 D.农村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29.下表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机器榨油和手工榨油产量比较(单位:万担)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种类 机器油厂生产 手工业生产 总计
项目 产量 占比 产量 占比 产量 占比
年代 1920 155.9 7.34% 1968.6 92.66% 2124.5 100%
1933 212.6 7.20% 2740.2 92.80% 2952.8 100%
1936 219.4 7.35% 2767.2 92.65% 2986.6 100%
A.近代化企业在曲折中发展 B.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C.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 D.与世界市场的联系逐渐弱化
30.亚历山大东征时,沿途兴建了许多希腊式的新城。为了扩大帝国统治的社会基础,亚历山大竭力推行马其顿人与东方人融合的政策,倡导马其顿人与东方女子通婚。随着东征,巴比伦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了希腊。上述材料说明亚历山大东征( )
A.是一次掠夺性战争 B.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C.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D.是一次正义性战争
31.玉米原产美洲,具有耐寒、耐旱、产量高的特点。1494年2月,哥伦布船队的一个船员从美洲带回了一包老玉米,此后玉米被好奇的西班牙人试种。1618年,威尼斯共和国政府允许农民用玉米作为赋税上交,后来玉米种植向欧洲各地扩展。据此可知( )
A.欧洲贸易中心发生重大变化 B.世界市场形成推动生产关系变革
C.物种交流源于新航路的开辟 D.经济发展是多种因素推动的结果
32.马铃薯传入欧洲之初,并不受人们的欢迎。在拿破仑战争时期,马铃薯成为欧洲的粮食储备,到1815年它已成为整个北欧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那时工业革命正在改变着英国的农村社会,使数百万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在新的城市环境中,马铃薯成为首个现代“便利食品”。据此可知,马铃薯的推广( )
A.得益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印证了物种交流的双重影响
C.保障了欧洲人口的持续增长 D.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3.1794年《人权宣言》在哥伦比亚首次被翻译和秘密印刷。在拉丁美洲的一些大城市,土生白人贵族和知识青年组织了各种秘密结社。“我不是西班牙人,我是美洲人”成为惯常口头语,一种“美洲人”的新观念开始形成。这反映了在拉丁美洲( )
A.国家认同引发社会变革 B.思想启蒙激发民族意识
C.独立运动摧毁殖民体系 D.革命理念得到广泛传播
34.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巴黎公社被看作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1917年二月革命以后,列宁不断向巴黎公社求教,这个存在72天的革命政权及其措施成了苏维埃政权效法的榜样。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是( )
A.接管铁路和银行,对企业实行工人监督 B.对外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C.实行议行合一的苏维埃体制取代议会制 D.对内颁布《土地法令》
35.现行的国际治理体系是二战后由美国主导的西方大国集团建立的,主要治理机制包括协调国际政治的联合国、协调全球贸易体系的世界贸易组织、协调国际货币体系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等。然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并没有通过全球治理体制的民主化接纳新兴市场的利益和声音,这种冲突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这表明( )
A.战后资本主义阵营主导世界 B.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被完全忽视
C.世界亟待构建新型国际秩序 D.世界多极化趋势前景十分黯淡
第Ⅱ卷(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4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36.阅读材料,完成问题。(28分)
材料一 哥斯达黎加素有“中美洲花园”之称,超过25%的国土被划为国家公园。该国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附近,地形以山地为主。该国物产丰富,主要出口咖啡、香蕉、木薯等农产品。
材料二 咖啡树的生长需要白天温和不酷热的气温,以及每日少于两小时的直接日晒。哥斯达黎加的优质咖啡豆被称为“特硬豆”,该咖啡豆生长在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坡,并且海拔越高咖啡豆质量越好。时至今日,哥斯达黎加的咖啡工业是世界上结构最完整的工业部门之一。
材料三 哥斯达黎加的地理位置示意图。
(1)简述该国的地理位置。 (6分)
(2)根据材料分析哥斯达黎加能够形成“中美洲花园”之国的主要原因。 (6分)
(3)根据材料概括哥斯达黎加发展咖啡加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8分)
(4)分析哥斯达黎加“特硬豆”质量好的自然原因。(8分)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8分)
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称的海岸红杉,生长快,寿命长,树形高大,材质优良,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树种之一.海岸红杉适合生长在温和、湿润、多雾的环境中.目前,原声海岸红杉仅分布于美国西海岸.1972年尼克松访华赠送的海岸红杉树苗栽种在杭州.现在我国已有多个省市引种海岸红杉,有的地区已经初具规模.图1为美国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及周边区域图,图2为杭州和阿克塔的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
(1)描述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的地形特征. (6分)
(2)分析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多雨、多雾的原因 (8分)
(3)对照阿克塔的气候特征,评价杭州海岸红杉生长的气候条件. (6分)
(4)指出海岸红杉引种到我国后的开发利用方向.(8分)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革命烈士家书既是革命烈士留给亲人的精神慰籍,也是我们党百年非凡历程中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宝贵精神财富。
红军优秀指挥员王尔琢在与父母书中这样表达初“为了让千千万万的母亲和孩子能过上好日子,为了让白发苍苍的老人皆可享乐天年”;抗日烈士赵一曼舍子从容赴国难,留下了“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谆谆教诲;江竹筠在渣滓洞殷切希望孩子“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志愿军战士李征明为胞妹画出“坚决杀美国鬼子,争取戴上大红花,使得全家光荣”的大义大爱;24岁的王焯冉在执行任务前给父母写下“来生好好报答你们”的家信,用青春、热血和生命践行了当代军人的铮铮誓言------这些革命烈士家书,承载着中华民族5000多年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血脉基因,既是抵万金的“家书”,又是重如山的“教科书”。重温革命烈士的家书,就要以这些家书为镜,观照自身的不足,不断叩问初心、守护初心。当代青年要重读红色家书,从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
(1)革命烈士的家书内容不同、特点各异,但诠释了共同的精神境界。结合材料,运用矛盾问题的精髓的知识对此进行说明。(14分)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百年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通知,将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请围绕这一主题,就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写篇短评。
要求:①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②围绕主题,论点明确,逻辑严密;③不少于100字。(1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考结束后,王同学计划利用暑假时间打工,根据朋友圈的招聘广告,王同学来到一家烧烤店应聘。在与店老板口头约定好工作任务、工资额度等相关事宜后,第二天,王同学便正式上班。期间,王同学正常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在王同学与店老板约定的打工日期结束之际,店老板对于王同学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但是在工资结算时,却以经营不善为由只愿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报酬,这与应聘时双方的约定有很大差距。王同学对此提出异议,主张按约定支付报酬,可店老板却以当初只是口头约定,没有书面合同为由不予认可。
王同学打算向有关部门求助,你认为他的主张是否应该得到支持,请说明理由。(8分)
请说明通过口头约定订立合同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情形。(8分)
4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星期天,王珊、张丽、李玲一起上街。她们走到一电影院门前,看到买票的人排了很长的队。王珊立即提议说:“我们看电影吧,今天的电影一定很好看。”“你怎么知道 ”张丽问。王珊说:“你看好多人买票哦,如果买票的人很多,电影就一定好看。”张丽接着说:“你的意思是说,如果买票的人不多,电影就不好看了?”王珊说:“我可没这个意思。”这时李玲插话了,她对张丽说:“王珊的确是没这个意思。她只是说“只有买票的人不多,电影才会是不好看的’。”
请正确运用假言判断说明,张丽和李玲两个人中,谁正确地理解和转述了王珊的意思。(10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兴起乡村建设运动。为复兴日趋衰落的农村经济,实现“民族自救”,一批知识分子到农村建立实验区,从事以兴办教育、改良农业、流通金融、提倡合作、改善公共卫生和移风易俗等为主要内容的乡村建设实验。据统计,20世纪30年代,成百上千的城市知识分子来到农村,或担任民众学校的老师,或指导农民防治病虫害。他们自下而上,努力使中国农民摆脱贫困愚昧,推动农村走向现代化。但作为乡村主体的农民并不太欢迎乡建工作,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开会时有技术人才,有地方,中央政府的人,有教育界的人,但乡村农民的代表几乎没有。抗战开始后,有些乡建工作者辗转至后方,继续其未竟之事业。然而,作为一场大规模社会运动的乡村建设还是结束了。
——摘编自阎明《深入民间:近代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英国提出了“保护性治理”的乡村振兴理念。为限制城市的“破坏式”扩张,20世纪上半叶,英国政府先后出台《限制带状发展法》《绿带法案》,通过空间规划解决农村土地占用矛盾并促进城乡融合。同时,为应对农产品短缺,英国政府又先后颁布《斯科特报告》与第一部《农业法案》,制定了一系列限制城市过度蔓延、支持农业补贴、扶持农业有序发展的规划方案。20世纪中叶之后,随着居民对高质量生活环境的需求日趋强烈,乡村政策制定的目标逐渐转向“乡村生态保护与社区生活质量的平衡发展”。英国政府努力推进农业的规模化与市场化经营,鼓励地方社区和志愿组织积极参与,形成“政府一社区组织一积极分子”合作共治。
——摘编自武小龙《英国乡村振兴的政策框架与实践逻辑》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与20世纪英国乡村建设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英国乡村建设的意义。(8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谈从20世纪中英乡村建设中得到的启示。(5分)
42.材料
连绵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相沿构成与其他古老文明距离甚远的独立地理单元,其接受域外文明营养并不十分“幸运”。我们高度崇敬先民在艰难的远程中开展中西交往,更珍视借陆、海“丝绸之路”而来的域外文明精华及影响。五千年来,无论中华民族抑或中华文明,都呈现“多元一体”格局。各兄弟民族及地域子文明的汇聚滚动,血脉交融,共同缔造了中华文明的持续辉煌。时至近代,特别是抗日战争前后,各兄弟民族最终汇聚成为多元一体、休戚与共的现代中华民族。五千年精神形态的思想文化先后有百家争鸣、三教交汇、理学复兴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等四次繁荣高潮,尤其是诸子百家争鸣和五四新文化运动,更具有划时代意义。
——摘编自李治安等《关于中华文明发展进程的若干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华文明”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4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1953年,中国开始实施以苏联援助的“156项重点工程”为中心的“一五”计划,主要集中在煤电、石油、钢铁、机械、航空、兵器等14个行业。考虑到东北工业的原有基础,在工业项目布局上,东北地区最多,并向西北、华北、中南扩展。1964年下半年,随着中国周边环境进一步恶化,中央将“三五(1966—1970)”计划修改和调整为:以备战为中心,”国防建设第一,加速三线建设,逐步改变工业布局”。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是西南、西北,搬迁调整的主要是国防工业和重工业。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优先发展轻纺工业,轻工业比重在短短的几年间上升了7.4个百分点,到1985年,轻重工业比例关系开始趋于协调。国家相继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5个经济特区,以及大连、秦皇岛等1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后来又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1999年,中央正式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带动了能源、化工、制造和高技术等产业发展。
——摘编自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50—60年代中国工业建设布局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工业发展战略产生的影响。(6分)政治月考二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2 13 14 15 16 17
D D D C A A
18 19 20 21 22 23
B A D B C A
12.答案:D
解析: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D正确。A、B、C均错误,排除。
13.答案:D
解析:①错误,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②错误;③④符合题意,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
14.答案:D
解析: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①错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②正确。1982 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③错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④正确。
15.答案:C
解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和我国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属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范涛,②④入选。①③属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范畴,不选。
16.答案:A
解析: 材料说明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息息相通;中国梦是奉献世界的梦,宁国的反展对世界各国也是重要机遇,①②符合题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就实现了世界各国的梦”表述过于绝对,③排除。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该说法正确,但不是对中国梦与世天梦的关系的认识,④与题意不符。
17.答案:A
解析: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任务还很艰巨,前进道路上还面临着很多艰难险阻和风险挑战。对此,需要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发扬奋斗精神并将其贯彻到推进伟大事业的全过程,①②符合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实现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③排除。党和国家高瞻远瞩,规划部署“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是广大青年,④错误
18.答案:B
解析:①④正确,“进一步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积蓄基本力量、提供强大动能”说明民营经济在推动创新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类市场主体优势互补携手共进、共同发展;②错误,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组成部分;③错误,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地位平等。
19.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加大市场淘汰力度,实行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制度,有利于淘汰低质上市公司,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有利于重塑资本市场投资生态,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③错误,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并不能防控投资风险,推动资本向风险小的行业集中;④错误,应为提高企业的直接融资比重。
20.答案:D
解析: 题目强调的是创新发展,②④符合题意;①强调开放发展,与题意无关;③中的“严禁核心产品进口”说法错误,排除。
21.答案:B
解析: 根据题意,“共享农房”作为短期的房屋租赁模式,它的出现符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要求,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供需平衡,①④正确。②错误,我国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的性质没有改变。③错误,农民通过出租房屋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而不是按劳分配。
22.答案:C
解析: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但不是“市场经济中”,①错误,④正确。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正确。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而不是“平均分配”,③错误。
23.答案:A
解析:①正确,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是实现社会保障的最高纲领和目标;②错误,社会救助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③正确,社会救助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④错误,社会优抚是指国家和社会对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等优抚对象实行的特殊社会保障。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答案:(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矛盾的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矛盾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革命烈士家书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统一。革命烈士的家书虽然内容不同、特点各异,但共同彰显了革命烈士的崇高信仰和坚定信念,诠释着革命烈士的初心和使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一个个革命烈士用家书让革命理想代代相传使其成为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
(12分)(2)答案:示例:党史、新中国史记录着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不到 60人的新生政党,发展壮大到拥有9500多万党员的世界最大执政党的成长历程,镌刻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艰苦奋斗,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创造人类历史上发展奇迹的伟大历程,其中蕴含着治国理政的丰富历史经验,蕴含着立党兴党、立国兴国的伟大智慧。只有学好党史、新中国史这门必修课,才能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的重大意义、新中国70多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经济奇迹是如何创造的、中国道路为什么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才能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才能弄清楚我们丛哪来、往哪里去,从而为党和国家事业更好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8分)1.答案:王同学与店老板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无论是口头形式还是书面形式就相关内容形成一致的意思表示,便订立了合同,且合法有效,受法律保护。王同学全面履行了双方约定的义务,因而他的主张应该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
(8分)2口头合同充分适应了现代社会对订立合同的快捷性要求,但口头合同也存在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多不明确,发生纠纷时难以举证等缺点。口头合同通常用在一些金额较小、即时清结、权利义务关系相对简单的民事法律关系中。
4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解析:解答本题,一要把握三人的意思,二要把握各自推理的结构,并据此断定其推理类型。
答案:1王珊的话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断定“买票的人多”是“电影好看”的充分条件。
2张丽的话也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但断定的是“买票的人不多”是“电影不好看”的充分条件。所以,张丽的理解和转述是不正确的。
3李玲的话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断定“买票的人不多”是“电影不好看”的必要条件。如果 p是q的充分条件,那么,非p就是非q的必要条件。所以,她的理解和转述是正确的。1.A、2.C、3.C 4.C、4.B 6.D、7.A、8.B 9.B、10.C、11.C
36.【答案】(1)(6分)该国位于北半球、西半球,位于低纬度地区(或位于热带);(2分)地处北美洲南部,东临加勒比海,西濒 太平洋;(2分)北接尼加拉瓜,南连巴拿马。(2分)
(2)(6分)地处热带,两面临海,水热条件优越,热带植物种类多;(2分)境内多山地,气候垂直分异显著,不同气候带植物种类多;(2分)政府注重生态保护。(2分)
(3)(8分)咖啡产量大,原料丰富;(2分)咖啡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生产能力强;(2分)咖啡品质好,市场广阔;(2分)临海国家,对外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2分)
(4)(8分)海拔高,气温相对低,咖啡生长周期长,品质好;(2分)降水较多,为咖啡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源;(2分)火山土土质疏松且肥沃;(2分)多云雾天气,避免强烈日晒(2分)。
37.【答案】(1)(6分)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
(2)(8分)地处大陆西岸,距海近;位于西风带,西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受寒流影响,水汽易凝结成雾.
(3)(6分)有利条件:夏季降水较多.不利条件: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较低.
(4)(8分)提供工业原料;发展旅游;开展科学研究;改善环境.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答案 B B D C A A C D D B
题号 34 35
答案 C C
二、非选择题
42.【答案】(25分)
1.【答案】(25分)
(1)不同:①方式不同:中国乡村建设自下而上进行,英国乡村建设自上而下进行;②目标不同:中国乡村建设是为了复兴农村经济和摆脱民族危机,英国乡村建设是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与提升居民生活质量;③实施主体不同:中国乡村建设运动主要是知识分子推动和参与的,英国是政府和社会力量形成合力;④结果不同:中国乡村建设运动因日本全面侵华而结束,英国乡村建设效果显著并持续推进。(6分,出三点即可)
原因:动荡战乱的社会局势;农民的土地要求未得到满足;农民生活艰难,缺乏参与乡村建设的动力;国民政府的支持有限。(6分,出三点即可,其他案言之有理亦可)
(2)意义:抑制了城市的过度膨胀;促进了城乡平衡发展;提高了民众生活质量;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提高了社会治理能力;为其他国家的乡村建设提供了借鉴。(8分,出四点即可)
(3)启示:注重政府顶层设计;通过法制保障并实现乡村有序治理;推进农业区域的协调发展;发展农村新兴产业;公众参与,形成合作共治;城乡一体化发展。(5分,答出两点4分,三点5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43.【答案】
示例:
14.【答案】
中华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虽呈现出不同的地点和各具特色,但整体上朝中多元一体的趋势发展。中国文明起源虽分布中国各地区,且南北方在生活习惯、审美等方面差异较大,呈现多元特点,但以使用玉器为例,南北方基本都认为玉有驱灾辟邪的理念,在对玉的理解上呈现统一趋势。春秋战国时期,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少数民族认为自己的祖先来自汉族部落,同时在与少数民族交往的过程中,各民族间的交融加强,如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强兵,这众华夏认同观念促进了中华文明朝着多元一体的趋势发展。综上,虽然中国政权有统一有分裂,但是中华文明没有中断,且这种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成为维护统一,促进文明发展的强有力的保障。
44.【答案】
(1)变化:由主要布局在东北到向西部地区转移。(2分)
原因:东北原有的工业基础较好;靠近苏联,便于得到苏联援助;力图改变旧中国工业布局;(每点2分,任答两点4分)中国周边环境进一步恶化(美国威胁,中苏关系恶化);国防安全的需要。(一点2分,两点3分)
(2)影响:工业结构渐趋合理,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东部率先发展,有利于为全国发展提供物质技术基础,带动全国的改革开放和发展;促进了西部经济发展,缩小了东西部差距;改善了工业布局,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每点2分,任答三点,共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