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9.2 把握适度原则【课标要求】理解质量互变规律,把握适度原则。【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度"的含义,理解适度的含义,理解适度原则的含义。难点:领会遵循适度原则的要求,理解遵循质量互变规律的意义。【活动学习】自主学习一:基础自学(对照课本,理出本课必备知识,圈画课本知识点,并写出疑难点,用时10分钟)1.度的含义:2.度的意义:3.关节点的含义:4.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5.遵循适度原则的原因:6 .掌握适度原则7.度、关节点、适度的联系:自主学习二:构建体系(结合课本,以框题为起点,尝试完成本课体系知识,用时5分钟)活动一:适度的含义(写在横线上,组内交流,展示自己的成果,用时3分钟)情景一:在佛教《百句譬喻经》中有 “愚人吃盐”的故事:从前有个愚人,到别人家作客,吃菜嫌淡而无味。主人知道后,给他加了一点盐,他吃了后便觉得味道很美。而后他想,味道好是因为有盐,加了那么一点点盐就那么好吃,多加一点岂不更好吃了吗?于是,他就大吃起盐来,其结果是变涩了。思考:这则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情景二:《论语·先进》载: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说说你对“过犹不及”的理解,并举例说明归纳总结一:活动二:掌握适度原则(组内交流,展示自己的成果,用时5分钟)当人们面临的压力过小时,会觉得工作乏味,集中注意力到工作上的动机很小,工作绩效很低;随着工作压力的逐渐增大,人们受到激发,绩效会得到提高;在压力达到最佳点之前,工作压力越大,绩效越高;而当工作压力超过最佳点后,随着压力增加,人们会面临过压、急躁、焦虑、崩溃的状态,压力越大,绩效越低。结合下图谈谈我们高中生应该如何做好压力管理?归纳总结二:活动三:主观题训练(独立思考3分钟,按照“一审设问---二审材料---三组答案”的做题步骤完成,调动所学知识,写出主干句,组内交流,展示自己的成果,用时6分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月令七十二侯集解》里记:“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在中国北方地区。“小满”不是指降水,而是指小麦饱满程度。时至小满节气,冬小麦经过冬春两季的积累,也开始灌浆饱满,鼓起圆滚滚的小肚,但距离完全成熟尚有一段时日,所以是小满。在这种刚刚好的状态里,因为还有空间和余地,就有一种“不曾停下”的意味。作物还在不停地生长,不停地精进。小满之后麦粒真正达到成熟的状态,但古人却不把那时的节气叫“大满”,而是“芒种”。在得到小满之后,并不是不在乎,而是深知月盈则亏,花盛则谢,与其如此,不妨转身,心愿未来,播种下一季的希望——心怀小满足,也要知不足。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中“理解质量互变”的知识,分析古人知“小满”、识“芒种”的智慧。活动四:当堂练习(完成小题用时6分钟,组内交流展示2分钟,并由组长选派一人写出本组的答案)1.一项针对22岁以下接受过CT检查人群的研究表明,儿童CT检查增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风险,研究者提醒儿科医生审慎考虑CT检查。有人据此得出了“做CT会使患癌风险增加”的结论。实际上,只要辐射剂量不超标,就不会给健康带来风险。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积极促成事物质变②控制好事物变化的度,就能保持其特定的质③通过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具有或然性④思维抽象对事物的认识总是零散的、片面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下图表示的是压力与绩效的关系。根据下图中压力与绩效的关系,我们要( )①坚持“得中”而处之的思维②采取折中主义的思维方式③保持适度工作压力,提高工作绩效④注重压力的积累,推动绩效的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花生是一种常见的坚果,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和烹饪中。它富含营养,包括蛋白质、脂肪、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适量食用花生有助于维持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状态。然而,过度食用花生可能会对身体产生一些负面影响。这给我们的警示是( )①要注意质变的节点,防止不利的质变发生 ②任何事物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③事物丧失自身量的规定性就会变成他物 ④坚持适度原则,把握事物变化的度的范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非酶促糖化反应,就是不经过酶的作用,过量糖分直接与蛋白质结合生成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反应。很多人不想产生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就直接戒糖,但抗糖不等于戒糖。糖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一刀切地不摄入任何糖分,会减少酶促糖蛋白的合成,造成低血糖、贫血、营养不良等健康问题。这启示我们( )①要注意把握分寸,使事物的量保持不变 ②若超出事物临界点,质与量的统一体就会瓦解③若超出“度”的范围,事物必然向着其对立面转化 ④应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发生质的变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中医强调“度”,做事不偏不倚不为病。《黄帝内经》云,“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并称为“五劳所伤”。这体现的哲理是( )①事物的统一、相持、平衡的状态被打破就会发生质变 ②要积极为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③量变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④要控制量变,防止事物朝不利方向转变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参考答案活动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想问题做事情要把握好“分寸”,坚持适度原则,不犯极端化的错误。服药治病,剂量必须适当,用量过少治不了病,用量过多会造成药物中毒。适当给作物施肥有助于其生长,肥量过多反而不利于作物生长。专业消毒能有效阻隔病毒,但过度消毒会破坏环境,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降雨量过少会导致干旱,降雨量过多又可能引发洪涝灾害。活动二:(1)防止过犹不及。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错误。(2)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 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适度思维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不是凡事都采取折中主义的消极的思维方式。(3)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质变①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并使其向度的边缘不断发展,使该物转化为他物。②量变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要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活动三: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坚持适度原则,把握好“分寸”, “得中”而处之,避免极端化的错误。古人知“小满”既不忽视成熟前的量变积累,又不忘记为追 求美好生活接续奋斗,彰显了中国人的勤劳和智慧。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这要求我们,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古人识“芒 种”,不满足于“大满”,心愿未来,体现了中国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活动四:1.C【详解】①:材料强调的是要控制量变,而不是积极促成质变,①错误。②③:有人根据一项针对22岁以下接受过CT检查人群的研究得出了“做CT会使患癌风险增加”的结论,实际上只要辐射剂量不超标,就不会给健康带来风险,说明控制好事物变化的度,就能保持其特定的质,通过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具有或然性,②③正确。④:思维抽象对事物的认识是零散的、片面的,但材料强调的是要控制量变,④与题意无关。故本题选C。2.A【详解】①③:题干表明保持适度的压力可以实现高效工作,进行压力管理,提高工作绩效需要坚持适度原则,坚持“得中”而处之的思维,提高工作绩效,①③符合题意。②:折中主义是企图把对立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无原则地调和拼凑在一起的做法,它是一种无原则的思维方式,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表现形式,②错误。④:由于压力与绩效是一种由低效到高效再到低效的倒U关系,所以人们要控制量变,防止发生不利的质变,“注重压力的积累,推动绩效的发展”的表述不符合题目要求,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3.B【详解】①④:适量食用花生有助于维持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状态。然而,过度食用花生可能会对身体产生一些负面影响。这启示我们坚持适度原则,把握事物变化的度的范围,注意质变的节点,防止不利的质变发生,①④符合题意。②:任何事物都有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不一定是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②不选。③:事物丧失自身质的规定性就会变成他物,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4.C【详解】①: “一刀切地不摄入任何糖分,会减少酶促糖蛋白的合成,造成低血糖、贫血、营养不良等健康问题”这启示我们要注意把握分寸,坚持适度,并不是说要使事物的量保持不变,①不选。②③:“一刀切地不摄入任何糖分,会减少酶促糖蛋白的合成,造成低血糖、贫血、营养不良等健康问题”这启示我们: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而若超出事物临界点,质与量的统一体就会瓦解,若超出“度”的范围,事物必然向着其对立面转化,②③符合题意。④: 是否需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促成事物的质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且题干强调我们要把握适度原则,并不是要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④不选。故本题选C。5.D【详解】①:选项说法太绝对,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改变,事物的统一、相持、平衡的状态被打破不一定就会发生质变,①错误。②:材料没体现通过创造条件促进事物质变,②排除。③④:材料强调,过度的视、卧、坐、立、行,超出了人体的正常调节和耐受范围,久而久之亦会损伤人体,可见,这体现了量变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要控制量变,防止事物朝不利方向转变,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