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 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的概念, 掌握不同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和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 生的分析能力和合作精神,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认识文化的民族性 和多样性。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和 理解,增强文化自信心,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的概念,不同民族文 化的基本特征,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和意义。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 性,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意识。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展示不同民族文化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对文化多样 性的兴趣。提问学生:“你们能识别出这些图片或视频片段分别来自哪 些民族文化吗 它们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初步思考。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2. 讲解文化的民族性定义文化的民族性,解释其含义和重要性。列举并解释不同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如语言、服饰、建筑、 节日等,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加深学生理解。分析文化的民族性对于民族认同和国家统一的意义,引导学 生认识到文化的民族性是民族凝聚力和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3.探讨文化的多样性定义文化的多样性,解释其含义和表现形式。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不同民族文化在价值观念、风俗习惯、 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引导学生认识到文化的多样性是客观存 在的。分析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和意义,如促进文化交流、丰富人类 文化宝库、推动社会进步等,使学生认识到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 文化的重要性。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思维导图)1.文化具有民族性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性 2.文化具有多样性3.区分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多元化(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1.文化交流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L 2.文化交融-1.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正确对待外来文化L2. 立足国情、交流互鉴【知识整合】理解1个价值: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明确1个意义:文化交流互鉴的意义。把握3个要求:文化多样性;文化交流、文化交融;对待外 来文化。(知识梳理)8.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一、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文化的特点)1.文化具有民族性(1)民族文化的地位: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2)产生: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 结晶,同时也都或多或少借鉴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3)民族文化的作用: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 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 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4)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5)民族文化的体现:民族文化体现在民族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以及 民族节日、民族服饰等方面。2.文化具有多样性(1)含义:文化多样性表征文化存在的丰富程度。(2)形成原因: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国本民 族的土壤之中,各国和各民族的政治、经济等社个会条件不同,形 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3)为什么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地位:文化多样性表征文化存在的丰富程度。②原因: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 壤之中,各国和各民族的政治、经济等社会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具 特色的民族文化。③意 义 :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 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实践 创造的成果,都有其独特魅力和价值。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 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2)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原则: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 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②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③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 展好本民族文化。【特别提醒】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认同本民族的文 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②文化一体化的观点抹杀了文 化的多样性。4.开展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你认为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对于个人和社会 有哪些影响 我们应该如何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文化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展开全班交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 点和见解。教师点评并总结学生的观点,强调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文化 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一价值观。5. 课堂小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的重要 性和价值。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 文化的价值观,提出具体建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我眼中的文化多样 性”的短文,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2.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图片、视频等)、实物展示、 板书等。五 、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结合案例分析,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 答,检查学生对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理解程度。2.作业:完成上述关于“我眼中的文化多样性”的短文, 作为对本节课内容的巩固和拓展。3. 评价方式:结合课堂表现、作业质量和小组讨论的参与 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多媒体教学资源:包含不同民族文化的图片、视频片段 和案例分析等。2.实物展示:展示与不同民族文化相关的实物,如民族服 饰、手工艺品等。七、结论本节课通过详细讲解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引导学生深入 理解了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性的内涵和价值。通过小组讨论和案 例分析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也增强 了他们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解释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时,我 尽量使用生动的案例和实物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不 同民族文化的魅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 改进的地方,比如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 力,以及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和辅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 继续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努力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九 、练习1.文化遗产合作是中法两国文化关系中颇具活力的亮点。 中国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法国文化遗产科学基金会签署协议书, 双方联合开展秦始皇帝陵火烧木材和巴黎圣母院火烧木材遗迹 保护修复以及价值认知研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双方签署的协议书具有国际法效力②木质遗存保护这一共性问题是双方合作的重要基础③共同开展文化遗产研究,推动了国际关系民主化④中法文化遗产保护合作是两国文明伙伴关系的生动写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2024阜阳马拉松于4月21日上午7:30鸣枪开跑,完 赛奖牌的设计造型以阜阳市花——月季花为灵感来源,将阜阳的 自然生态、人文建筑和历史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展现了 淮河文化的独特魅力;logo 设计将阜阳的“阜”字巧妙地演化 为一个奔跑的运动健儿,生动展现了阜阳人民奋勇争先的精神风貌,并且融入水波浪的元素,寓意苏轼笔下“大千起灭一尘里, 未觉杭颍谁雌雄”的颍州西湖。阜阳马拉松的完赛奖牌和logo 的设计( )①既蕴含着阜阳人的精神理念,又彰显了时代价值②展现了真正的大美阜阳,彰显了皖北文化的优越性③传播了阜阳文化,灵感源于创作者对阜阳本土元素的认同 和思考④融通不同资源,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 创新性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文化的“失语”,产生的不仅是 繁华散尽的失落,还意味着民族身份的模糊。对这句话理解正确 的是( )A. 经济繁荣是促进本民族文化繁荣的基础B. 振兴本民族文化就不能借鉴其他民族文化 C. 民族文化是本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D.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4.2023年10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发布消息: 潮州成功入选“世界美食之都”。潮州菜始于汉唐,盛于明清, 既融合唐宋烹饪艺术,又集海内外名食之精华,美食品种繁多, 拥有500多道菜肴、300多种小吃。展望未来,潮州可借美食之都名片,全力打造现代食品产业集群,让食品名城焕发时代风采。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潮州文化得到世界各国 的认同③文化发展须借鉴外来文化成果④优秀文化可推动经济 社会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 我国积极促成海外流失文物回归,是基于它们( )①彰显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寄托着中国人民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情感③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④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财富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6.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过去一百年,党向人民、向历 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一百年来,我们党之所 以能够完成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创造辉煌的永恒旗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 许多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融相通。毛泽东同志引用并创造性地解 读《汉书河间献王传》中出了实事求是”一词,将其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同志把《礼记礼运》中的“小康”社会理想应 用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设定。习近平总书记 用“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言必信,行必果”等内容,深入阐 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孔子“政者,正也”等论述,说明全 面从严治党的任务要求,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的独有气韵与时代风采。“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 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西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自近代以来经历了一个从碰撞、冲 突到借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也 经历了一个从傲慢到自卑,从抵制到吸收再到“拿来主义”的转 变;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误解和对立,又有互相融合、共同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让我们感到欣慰的一面,又有让人忧虑的一 面。(1)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分析说明中西文化交流为什么 “既有误解和对立,又有互相融合、共同发展”。(2)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分析说明我们应如何进行文化 交流。参考答案:1.D【详解】②④: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结合材 料信息,中法两国开展木质遗存保护合作,说明木质遗存保护这 一共性问题是双方合作的重要基础,也说明中法文化遗产保护合 作是中法两国文明伙伴关系的生动写照,②④入选。①:双方签署的协议书对中法双方具有法律效力,而不是具 有国际法效力,①错误。③:中法两国共同开展文化遗产研究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 样性,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无关,③排除。故答案选D。 2.B【详解】②: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不 能说皖北文化具有优越性,②排除。③:灵感应源于创作者的实践,③错误。①④:阜阳马拉松的完赛奖牌和logo 的设计生动展现了阜 阳人民奋勇争先的精神风貌,既蕴含着阜阳人的精神理念,又彰 显了时代价值;将阜阳的自然生态、人文建筑和历史文化巧妙地 融合在一起,融通不同资源,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 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①④正确。故本题选B。 3.D【详解】D:文化的“失语”,产生的不仅是繁华散尽的失 落,还意味着民族身份的模糊,这说明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 与发展的精神根基,D 正确。AC: 材料强调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未涉及经济繁荣是促进本民族文化繁荣的基础,也未体现民族文 化是本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AC 不符合题意。B: 振兴本民族文化需要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B 错误。 故本题选D。4.B【详解】①:潮州菜始于汉唐,盛于明清,既融合唐宋烹饪 艺术,又集海内外名食之精华,美食品种繁多,拥有500多道菜 肴、300多种小吃。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 大精深,①正确。②: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潮州文化得到世 界各国的尊重,而不是认同,②错误。③:文化发展须借鉴外来有益文化成果,而不是外来文化, ③错误。④:展望未来,潮州可借美食之都名片,全力打造现代食品 产业集群,让食品名城焕发时代风采。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优秀 文化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④正确。故本题选B。5.B【详解】②④:我国积极促成海外流失文物回归,是基于它 们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资源,寄托着中国人民深厚的历史 和文化情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财富,②④正确。①:材料未涉及中华文化的特点,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源远 流长、博大精深,①不合题意。③: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③ 排除。故本题选B。6.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 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能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精神滋养。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马克思主义反映了自然界、 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具有普遍真理性。马克思 主义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不断地手富和发展,烙上了中华 文化的深刻印记。③文化创新需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相结合,才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 展,坚定文化自信,用马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外领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7. (1)①文化多样性表征文化存在的丰富程度,文化多样性 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 求,中西文化能够在交流中共同发展。②不管是哪个国家、哪个 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实践创造的成果,都有其独特魅力和价值,故中西文化在交流中能够做到互相融合。③各国和各民族的政治、 经济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各民族文化之间存 在着差异,故中西文化在交流中存在误解甚至对立的现象。(2)①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 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 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②遵 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克服傲慢、自卑等不利因素影响, 保持世界文化多样性,加强文化交流,使世界文化充满生机与活 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