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8.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选自部编版思想政治必修4 《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发 展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从逻辑上讲第八课主要讲如何吸收外来。第三框题《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其中“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通过分析对待外来文化的两种激进的观点,明确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立足国情交流互鉴向我们介绍外来文化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同时要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教学目标】1、理解对待外来文化的错误观点。2、理解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3、理解立足国情,交流互鉴。【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科学精神:科学把握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3、公共参与:正确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教学重点】理解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教学难点】理解立足国情,交流互鉴。【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我们知道,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那么在交流和交融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呢?新课讲授:出示议题——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第一幕: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议题一:向左还是向右 从《觉醒的年代》中找出我国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议学情境一:观看视频《北大教授钱玄同主张废除汉字》和《 复古派在行动》议学问题:结合下面议学情境,回答下列问题:1、视频中反映的是近代中国哪两种文化发展方向的对抗 2、你觉得中国文化前进方向是向左还是向右 3、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两种错误倾向?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提取视频关键信息,分析回答探究问题1、视频中反映近代中国哪两种文化发展方向的对抗 你觉得中国文化前进方向是向左还是向右?右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两种错误倾向?一、面向世界博采众长1、对待外来文化的错误观点:(1)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文化复古主义;(2)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议学情境二:阅读材料《北京冬奥会透过厚重的“中国味”演绎了浓浓的“世界情"》2022北京冬奥会会徽,五环“破冰而出”彰显心系天下的博大胸怀,橄榄枝和中国结意象融为一体的“大雪花"象征团结共赢....北京冬奥会厚重的“中国味”与“相互理解、友谊长久、团结一致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相契合,表达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初衷,为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注入动力。议学问题:北京冬奥会是怎样透过厚重的“中国味”演绎了浓浓的“世界情"的?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议学提示:2、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要学习借鉴:①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②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③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二幕:立足国情交流互鉴议题二:为主还是为用?探究对待外来文化的基本原则议学情境三:观看视频《李大钊与陈独秀谈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并阅读材料《二十大报告摘录——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议学问题:结合上述情境分析中国文化前进方向为什么没有向左也没有向右,而是选择了第三条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议学提示:立足国情交流互鉴1、立足国情、交流互鉴的原因:①古代的学问不能直接解决今天的问题。②外来文化也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③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议学情境四:观看视频《佛教是如何传播到中原》议学问题:佛教先驱者是如何对待汉字的 今天对待外来文化,为主还是为用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教师总结:提取视频关键信息,分析回答探究问题2、对待外来文化的要求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本课小结:课堂练习:8.3课堂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23秋·广东·高二校联考期末)“汕头小公园”骑楼街道是中国面积最大、唯一呈放射状格局的骑楼群,其建造受到潮汕地区文化以及潮人的对外经贸活动的影响,是东西方建筑艺术交融的产物。充分展示了汕头“百载商埠”的人文历史风貌,是汕头重要的地方文化遗产。这表明( )①小公园骑楼群是汕头历史发展轨迹的重要见证②建筑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海内外经贸往来的前提③与外来文化相融合是建筑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④建筑文化是一定时期地区经济活动的重要体现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④:“汕头小公园”骑楼街道的建造受到潮汕地区文化以及潮人的对外经贸活动的影响,是东西方建筑艺术交融的产物。充分展示了汕头“百载商埠”的人文历史风貌,是汕头重要的地方文化遗产。这表明小公园骑楼群是汕头历史发展轨迹的重要见证,建筑文化是一定时期地区经济活动的重要体现,故①④正确。②: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建筑文化多样性可以促进海内外经贸往来,但不能说是前提,故②错误。③:与外来文化相融合是建筑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之一,而不是必然结果,故③错误。故本题选B。2.(2023春·山东菏泽·高三校考阶段练习)“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深”。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种茶、采茶、制茶、饮茶。制茶师运用杀青、闷黄、渥堆、萎凋、做青、发酵、窨制等核心技艺,发展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六大茶类及花茶等再加工茶,共计2000多种茶品,供人饮用与分享。“中国茶”三个字背后,蕴藏着“天人合一”的精深智慧、“围炉煮茶”的豪情雅趣、“斯须炒成满室香”的独特工艺……2022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载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茶”申遗成功能够( )①向世界展示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②助力中国茶文化的传承与茶产业的创新性发展③使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博采众长焕发新生命④通过交流互鉴促进世界文化同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详解】①②:材料中指出自古以来中国就喜好茶,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的茶产业不断发展,茶文化不断精湛,“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载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表明“中国茶”申遗成功能够助力中国茶文化的传承与茶产业的创新性发展,向世界展示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故①②正确。③: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国茶文化及茶产业的发展,没有涉及博采众长,故③不符合题意。④: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而不是促进文化同一,故④不选。故本题选A。3.(2023秋·高二单元测试)2022年中秋,甘肃省博物馆推出“文物+美食”的新结合——文创月饼,月饼“傍”上文物成功“破圈”,3000盒文创月饼仅半月便抢购一空。这款月饼表皮采用铜奔马、驿使图、鼎形铜行灯等八件甘肃省博物馆代表性文物图样,对应八种独特口味,以“月之盈亏”联结文物历史时间线,传达着对甘肃文化的梳理与创新,如文化印章般释放灵动生机,彰显甘肃文化的底蕴与魅力。文创月饼成功“破圈”的原因在于( )①传承中华文脉,发挥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②立足时代要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③用文创美食彰显文化魅力,增强人们的文化归属感和情感认同④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交流中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详解】②③:文创月饼表皮采用八件甘肃省博物馆代表性文物图样,对应八种独特口味,以“月之盈亏”联结文物历史时间线,传达着对甘肃文化的梳理与创新,如文化印章般释放灵动生机,彰显甘肃文化的底蕴与魅力。文创月饼成功“破圈”的原因在于立足时代要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彰显中华文化魅力,增强人们的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②③符合题意。①: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文创月饼传承中华文脉,发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①错误。④:本题强调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没有涉及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交流中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④不合题意。故本题选C。4.(2023秋·全国·高二期末)汉代张骞出使西城,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唐宋元时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同步发展;明代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这说明了( )①古丝绸之路是一条商贸之道,也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②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③文化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开放的心态④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A【详解】①: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是宝船和友谊,这说明古丝绸之路的开拓事业走的是和平合作之路,贸易往来的同时也进行着文化的交流,①符合题意。②:古丝绸之路的开拓推动商业贸易的发展,同时也加强了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从而促进文化的发展,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②符合题意。③:材料强调的是丝绸之路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文化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不是强调必须有开放的心态,③不符合题意。④:材料体现的是文化交流促进文化发展,未涉及民族文化的地位,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5.(2023春·福建莆田·高二莆田一中校考开学考试)冬奥会奖牌设计组成员林帆根据“苍璧礼天,黄琮礼地”的概念,阅读了大量同心圆环玉璧的文献,以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五弦玉壁等为视觉来源,将外围圆环设计成五弦造型。据此,设计组最终确定了“五环同心”设计方案,象征奥林匹克精神将世界各国的人们凝聚在一起,冬奥荣光、全球共享。上述设计过程坚持了( )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古为今用②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③立足经典传统文化、求同存异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答案】C【详解】①②:根据“苍璧礼天,黄琮礼地”的概念,阅读了大量同心圆环玉璧的文献,以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五弦玉壁等为视觉来源,将外围圆环设计成五弦造型,这说明冬奥会奖牌设计过程坚持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改造传统文化,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①②符合题意。③:应该是立足社会实践,而不是经典传统文化,材料也未涉及求同存异,③错误。④:材料未涉及吸收借鉴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不涉及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排除④。故本题选C。6.(2023·江苏连云港·高二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校考学业考试)近年来,许多雕塑艺术家积极尝试将中国传统美学元素融入创作,以精湛的技艺和充沛的创造力创造出许多极具东方魅力的雕塑作品,掀起了中国原创雕塑的“国潮”新风。这启示我们,文化创作要( )①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中继承和创新 ②学习借鉴外来传统文化的有益成果③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④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答案】D【详解】①③:将中国传统美学元素融入创作,以精湛的技艺和充沛的创造力创造出许多极具东方魅力的雕塑作品,启示我们文化创作要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中继承和创新,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①③正确。②④:材料旨在说明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中继承和创新,没有体现学习借鉴外来传统文化的有益成果和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②④错误。故本题选D。7.(2023春·河南焦作·高三校考阶段练习)某武术演员在央视国庆特别节目中表演了中华武术——空中踢剑,流畅潇洒的动作让国内外观众深受震撼,国外网友在感叹中华武术魅力的同时纷纷效仿,掀起中华武术的国际热。这说明( )①文化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②文化发展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③各民族的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④高举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至关重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详解】①③:材料中指出中国武术受到国外友人的喜爱,掀起了中华武术的国际热,这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的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故①③正确。②④: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国武术文化走出去,并受到赞扬,未提到文化的发展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和民族精神,故②④不选。故本题选A。8.(2023秋·河北邢台·高二邢台一中校考开学考试)四川熊猫和青神竹编组“CP”亮相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向全球观众展示中国的青神竹编文化,让竹艺之花灿漫在世界各处。青神竹编是流传在眉山市青神县的一种古老民间工艺,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称为“竹编史上的奇迹,艺术中的艺术”。材料说明(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重要动力②文化具有民族性,各国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③文化交流能够增加外国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④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交流中走向同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详解】①②:青神竹编是流传在眉山市青神县的一种古老民间工艺,四川熊猫和青神竹编组“CP”亮相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向全球观众展示中国的青神竹编文化,让竹艺之花灿漫在世界各处,这表明文化具有多样性,在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发展,也说明了文化具有民族性,各国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各美其美,美美与共,①②正确。③:认同的是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文化交流能够增加外国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的说法错误,排除③。④:文化具有多样性,“走向同一”的说法违背了文化的多样性,而且材料也没体现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④排除。故本题选A。9.(2023·浙江·高考真题)20世纪上半叶,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曾赴日、美、苏演出,引起轰动。京剧表演艺术由此得到这些国家的持续关注和研究,与这些国家的戏剧观念发生碰撞和融合,对这些国家的戏剧及其他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可知(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③文化交流互鉴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中国传统文化是在批判中不断发展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详解】①②:京剧表演艺术由此得到这些国家的持续关注和研究,与这些国家的戏剧观念发生碰撞和融合,对这些国家的戏剧及其他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可知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①②正确。③:材料强调中国的京剧与这些国家的戏剧观念发生碰撞和融合,没有涉及文化交流互鉴时要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错误。④:中国传统文化有两面性,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在批判中不断发展的,这个观点的表述本身正确,但材料没有涉及,④错误。故本题选A。10.(2023秋·江苏淮安·高二统考期末)地名记录一座城市成长的痕迹,鲜活地展示出城市发展的脉络。近期,淮安市民政局等六部门联合发文,公布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将20个地名纳入市级地名文化遗产。今后,淮安市每年都将新增一批受保护的地名文化遗产,依照地名保护办法对这些地名的使用、传承等方面进行规范。将地名纳入地方文化遗产表明( )A.地名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B.这些地名能成为凝聚市民认同感和向心力的重要纽带C.这些地名是各地区在交流、碰撞、融合中发展起来的D.地名文化的发展必须对传统文化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答案】B【详解】A: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A错误。B:地名记录一座城市成长的痕迹,鲜活地展示出城市发展的脉络。将20个地名纳入市级地名文化遗产。今后,淮安市每年都将新增一批受保护的地名文化遗产,依照地名保护办法对这些地名的使用、传承等方面进行规范。将地名纳入地方文化遗产表明这些地名是城市宝贵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构成了一座城市的文脉和灵魂,能成为凝聚市民认同感和向心力的重要纽带,B符合题意。C:将地名纳入地方文化遗产表明这些地名能成为凝聚市民认同感和向心力的重要纽带,而未涉及这些地名是各地区在交流、碰撞、融合中发展起来的,排除C。D:对外来优秀文化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D错误。故本题选B。11.(2023秋·广东汕头·高二汕头市聿怀中学校考期末)当代著名画家梅一曾说:“我们的艺术学院还在不停地教素描、画油画,却从来没有想过加一些中国传统的基础课。我觉得在当下这个时代,中国艺术家的使命不是去追随西方,而是要消化东方的美学精髓,突破出一种新的美学形式来。”这启示我们,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 )①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反对外来文化 ②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并注入时代精神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倾向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答案】C【详解】①:反对外来文化观点错误,可以借鉴优秀外来文化,排除①。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我们应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而题目中强调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③不符合题意。②④:却从来没有想过加一些中国传统的基础课。我觉得在当下这个时代,中国艺术家的使命不是去追随西方,而是要消化东方的美学精髓,突破出一种新的美学形式来,这启示我们,在文化创新过程中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并注入时代精神,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倾向,②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2.(2023秋·河北石家庄·高二石家庄精英中学校考期末)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九十六片标识各异的“小雪花”团团聚拢,进而由橄榄枝编织成一片“大雪花”,圣火“光芒”从中心向外缘发散开来,以中国式的空灵与浪漫,演绎“和而不同”,诠释“天下一家”,把“一起向未来”的理念镌刻在奥林匹克历史上,写进人类的共同记忆。由此可见( )①价值观影响着本民族的文化实践和文化生活②“一朵雪花”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③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④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理念是中华文化的灵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详解】①:受天下一家、和而不同思想的影响,“一起向未来”的理念镌刻在奥林匹克历史上,可见价值观影响着本民族的文化实践和文化生活,①符合题意。②:九十六片标识各异的“小雪花”团团聚拢,进而编织成一片“大雪花”,演绎“和而不同”,诠释“天下一家”,说明“一朵雪花”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②符合题意。③:题目强调的是中华文化的影响,不体现中华文化吸收和借鉴外来有益文化,③与题意不符。④: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④错误。故本题选A。13.(2023秋·辽宁·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中国园”里有一组石凳,上面刻有英文方块字书法,内容源自南宋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假如要写一篇介绍,下列选项中合适的有( )①结世界缘,在中外文化元素的交织中促进文化交流传播②品传统味,在书法艺术欣赏中品味中华文化的包容之美③述文明史,在中英结合的书写方式中回顾文字发展轨迹④观外来风,在探索汉字发展方向的实践中吸收外来文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详解】①②:石凳上刻有英方文方块字书法,内容源自朱熹的《观书有感》,这体现了品传统味,在书法艺术欣赏中品味中华文化的包容之美;也体现出结世界缘,在中外文化元素的交织中促进文化交流传播,①②符合题意。③:石凳上刻有英方文方块字书法,内容为朱熹的《观书有感》,体现中外文化元素的交融,并不是回顾文字发展轨迹,③说法错误。④:材料强调中外文化元素的交融,并未强调吸收外来文化,并且应该是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