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二节 《弘扬社会公德》课件+教案+素材-【川民版】《家庭·社会·法治》7-8年级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 第二节 《弘扬社会公德》课件+教案+素材-【川民版】《家庭·社会·法治》7-8年级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2课《弘扬社会公德》教学设计
课题 弘扬社会公德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家庭·社会·法治 年级 七至八年级
核心素养目标 通过学习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爱护环境等,提升学生的公德心和社会责任感,成为合格公民。引导学生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文明交流,懂得在不同场合展示礼貌和自我修养,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通过学习静音车厢和公共设施维护等内容,提高环保意识和爱护公物的责任感,积极参与绿色生活。通过助人情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帮助有需要的人,培养助人为乐和互助友爱的品质,继承和发扬雷锋精神。
教学重点 文明礼貌构建和谐美好社会提升环保意识共建绿色家园
教学难点 爱护公物维护公共设施完好乐于助人传承弘扬雷锋精神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什么是社会公德》 “君子以厚德载物。”一个文明有序的社会,其持续发展离不开公民良好的公德意识。作为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的基本准则,社会公德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主要内容。积小流以成江海,积小善而成大德。弘扬社会公德,既要明辨善恶,更要知行合一,共筑和谐、共享繁荣。 观看视频,了解什么是社会公德。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讲授新课 一、疑有所思发现自己的兴趣二、想一想1、我们应该如何做一个遵守社会公德的好少年?(1)尊重他人:对父母、老师和同学要有礼貌。(2)诚实守信:说话做事要诚实, 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做到。(3)遵守规则:遵守学校和社会的规章制度。(4)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节约资源,爱护花草树木。(5)勤奋学习: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按时完成作业。(6)文明交流:说话文明,不讲粗话脏话。(7)关爱他人:对家人和朋友关心照顾,互相帮助。三、学有所悟文明社会 和谐共生公共场所文明行设置静音车厢(1)2020年12月24日起,铁路部门在京沪高铁、成渝高铁的部分车次试点“静音车厢服务。(2)2023年10月,铁路部门在京沪、京广、成渝高铁等部分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上设置“静音车厢”。(3)2024年1月20日起,铁路部门提供“静音车厢”服务的动车组列车新增35列,动车组列车总数达72列。四、说一说1、设置“静音车厢”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1)提高乘车体验:静音车厢为旅客提供了一个安静的环境,有助于休息、阅读或工作,提升了乘车的舒适度和体验。(2)减少噪音污染:通过设置静音车厢,可以有效减少车厢内的噪音污染,营造一个更加安静和谐的公共交通环境。(3)满足多样化需求:静音车厢服务满足了不同乘客的个性化需求,尤其是希望在旅途中保持安静的乘客需求。(4)提升公共文明:倡导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提升了乘客的公共文明意识,有助于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五、学有所悟文明社会 和谐共生公共场所文明行文明行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公共场所的良好秩序,依赖于每位公民增强文明修养和行为意识,清楚个人自由与公共利益之间的界限,并自觉遵守公共场所的秩序规范。铁路部门设置“静音车厢”,目的是共建共享文明、温馨、安静的列车旅行环境。类似“静音车厢”的公共场所还有很多,比如电影院、图书馆、博物馆、医院等,都有关于文明行为的明确要求。在这些公共场所里,我们应遵守相应的“公约” ,共同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六、议一议1、为什么在公共场所要遵守文明行为规范?(1)保持环境整洁:遵守文明行为能让公共场所更干净,比如不乱扔垃圾。(2)不打扰他人: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可以让别人能安心学习、读书或休息。(3)确保安全:遵守公共场所的规矩能避免混乱和危险,比如排队上车更安全。(4)爱护公共设施:按规定使用公共设施能让更多人使用和享受这些设施。(5)善待彼此:文明行为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大家都会更喜欢与你相处。(6)减少矛盾:遵守规定可以避免和他人发生不必要的争吵和冲突。2、除了列车,你还知道哪些公共场所需要保持安静?(1)图书馆:在这里人们需要安静的环境来读书和学习。(2)医院:病人需要休息,安静可以帮助他们更快恢复。(3)电影院:大家来看电影时需要安静的环境,才能专心观看电影内容。(4)博物馆:在参观展品时,需要保持安静,让每个人都能专注于展览。(5)教室和自习室:学生们需要安静的环境来听讲和做作业。(6)考试场所:考试时需要绝对安静,保证考试顺利进行。七、学有所悟文明社会 和谐共生“接龙”让队暖人心一个寒冷的冬日,在一家医院的住院收费处,一位身穿白衣的孕妇缓步走向排在窗口前的队伍,她用焦急的语气和排在队伍前的女士商量着什么。女士听完,将她的位置让给这位孕妇,自己则退到队尾继续排队。原本排在女士身后的男士发现这一幕,也主动退到队尾。随后,一场暖心的“接龙”开始,其他排队交费的患者家属依次转身往队尾走去,保持了最初的排队顺序。这个情景引来网友纷纷点赞:“一个善良的人,可以带动一群善良的人。”“善良是一道光,在这寒冷的冬日,温暖我们每个人。”八、说一说1、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平凡而感人的乐于助人情景?(1)在公交车上,年轻人主动给老年人、孕妇或抱小孩的乘客让座,减轻了他们的疲劳。(2)在公园或街道,有人看到垃圾会主动捡起并丢进垃圾桶,保持环境整洁。(3)寒冷的冬天,有人给街头的流浪者送去热饮、食物和衣物,帮助他们度过寒冬。(4)社区里的居民会主动帮助孤寡老人,帮他们买菜、送药或打扫卫生。七、学有所悟文明社会 和谐共生“接龙”让队暖人心乐于助人是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公共场所的文明礼让行为就是一种乐于助人、高尚无私的美德。把优先接受服务的权利让给别人,表达了对别人的尊重和关爱,展现了个人的善良、体贴和宽容。助人者快乐、受助者感恩,这是对助人为乐精神的生动诠释。每个人都应具备乐于助人的文明意识和道德自觉,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尽己所能地予以帮助,让生活到处充满阳光。相关链接1963年2月22日,毛泽东为《中国青年》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2023年2月,习近平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九、议一议1、为什么在公共场所应该尊重和关爱他人?(1)创造和谐环境:尊重和关爱他人能让公共场所变得更加和谐,让每个人都感到舒适。(2)展示个人素质:在公共场所表现出尊重和关爱的行为,可以展示出你的教养和修养,赢得他人的尊敬。(4)促进社会文明:每个人都做到尊重和关爱他人,可以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平,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4)带来互助精神:你尊重和关爱他人,别人也会更加愿意在你需要帮助时向你伸出援手,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2、你能举出一些当代学雷锋的实际行动吗?(1)社区志愿服务:参加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比如义务清扫街道、植树造林、为孤寡老人送去生活用品等。(2)校园助学活动:在校园里帮助同学们解答学习中的难题,或者参与学校组织的爱心捐书活动。(3)敬老院探访:定期到敬老院去探望老人,陪他们聊聊天、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打扫卫生或者整理书籍。(4)公益捐款捐物:为困难家庭、贫困地区的孩子捐赠学习用品、衣物,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募捐活动。七、学有所悟文明社会 和谐共生志愿服务四川行2023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成都举行。为全力保障赛事进程有序推进,成都大运会招募选拔了2万名赛会志愿者。成都布局1000多个大运会城市服务小站,组织800余支城市志愿服务队伍,1.1万名城市志愿者开展公共服务。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高度赞扬:“成都大运会志愿者们十分友好,他们乐于助人,总是面带微笑。”参赛运动员表示:“正是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赛事才得以顺利进行。”赛场观众和市民朋友也对志愿者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届大学生志愿者办事,真让我们放心!”八、议一议1、作为初中生,我们可以参加哪些志愿服务项目?(1)社区清洁活动:参加社区组织的义务清扫街道、清理垃圾、植树造林等环境保护活动。(2)图书馆志愿服务:在图书馆担任志愿者,帮助整理图书、维护阅读环境,协助图书管理工作。(3)敬老院探访:定期到敬老院探望老人,陪他们聊天、读书,帮助打扫卫生或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4)校内服务:参与学校组织的卫生打扫、校园文化活动的筹备和后勤服务等志愿服务工作。九、说一说1、我们初中生参加志愿服务对成长和发展有哪些帮助?(1)培养责任感:志愿服务让我们明白对社会和他人承担责任的重要性,提高责任心和使命感。(2)增强社会实践能力:通过志愿服务积累社会实践经验,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合作,解决实际问题。(3)提高自信心:志愿服务中的成功和认可会增强我们的自信心,提升自我价值感。(4)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参与志愿服务需要与他人协调合作,有助于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十、学有所悟文明社会 和谐共生志愿服务四川行志愿服务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体现着个人对生命价值、社会发展和人类发展的积极态度。在当代中国,志愿服务是对古代崇德向善思想的继承发扬,诠释了乐于助人社会公德的精神实质。广大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社区、乡村等基层,走进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活动现场,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成为一道道流动的文明风景线,彰显了理想信念、爱心善意和责任担当,是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生动体现。志愿服务就在身边,新时代青少年应以适当的方式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相关链接2024年4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丰富志愿服务的供给内容,推进供需对接,提升服务质效。十一、议一议志愿服务如何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爱国:参加环保活动,为祖国美丽出力,比如清理社区卫生或种树。(2)敬业:在志愿服务中认真做好每一项任务,比如在图书馆志愿服务要仔细整理图书。(3)诚信:志愿服务要讲信用,答应的事情要做到,比如按时到岗完成任务。(4)友善:在服务中友善对人,传递温暖,比如帮助老年人或有需要的人。(5)和谐:志愿服务通过帮助他人、维护秩序,促进社会和谐,比如协助社区活动的秩序维护。(6)公平:在志愿服务中一视同仁,公平对待每个有需要的人,不厚此薄彼。2、如何在志愿服务中学习和传承雷锋精神?(1)助人为乐: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如为老人提供帮助,体现不求回报。(2)勤俭节约:倡导节约资源和环保意识,如组织废物回收和宣传。(3)诚实守信:服务过程中做到诚实守信,比如按时参与和完成志愿活动,不敷衍了事。(4)爱岗敬业:在志愿岗位上认真负责,如活动中担任志愿者尽职。(5)团队协作:在服务中学会与他人合作,比如在志愿活动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6)积极奉献: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如利用周末和假期为社区服务。十二、学有所悟爱护公物 绿色生活公共设施要爱护一天早上,轮休的交警爸爸开车送在读初中的小明上学。在离学校1公里左右时,遭遇严重的交通拥堵。小明爸爸向正在疏导车辆的交警同事打听得知,当天凌晨,醉酒的杨某和王某要去马路对面,却又不想走人行通道,便合力将马路中央的一段隔离护栏扳倒在地,致使百余米长的隔离护栏接连散架倒下,引发严重交通拥堵。爸爸把车靠路边规范停放后,让小明独自步行去学校,自己立即加入维护现场秩序和清理隔离护栏的工作。后来,警方通过调查,分别对杨某和王某作出罚款1000元并拘留5天的处罚。十一、议一议1、如何正确看待杨某和王某的行为?小明爸爸的行为对我们初中生有什么启示?(1)杨某和王某的行为非常不负责任,他们破坏公共设施不仅造成了交通拥堵,还可能导致交通事故,影响了其他人的安全和出行。这样的行为是不文明和违法的,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后果。(2)小明爸爸的行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主动爱护公共设施和遵守公共秩序,同时在看到问题时勇于担当和行动,积极帮助解决问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不仅是对他人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的表现。十二、学有所悟爱护公物 绿色生活公共设施要爱护公共设施是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的,给社会公众使用或享用的公共建筑或设备,是一种满足人们公共需求的公共产品。爱护公共设施是爱护公共财物的重要体现,是公民维护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双赢”行为。每个人都应自觉爱护公共设施。公路隔离护栏是确保有序和安全交通的重要公共设施,是人们安全出行的重要保障,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损坏公共设施的行为都是不道德、不文明的,如果违反法律规定,就要受到法律制裁。面对公共设施被破坏的情况,我们应采取恰当方式予以制止,并量力参与公共设施的维护、维修。相关链接《成都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第八条第七项:爱护公共设施、设备,合理使用和保护园林绿化、文化娱乐、道路照明、城乡绿道等设施。《遂宁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第十三条第一项:爱护社区公共物业和其他公用设施设备。绿色生活促环保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考察湖州市安吉县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这一论断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2023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十三、议一议1、设立全国生态日有什么重要意义?(1)提高环保意识: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让更多人关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绿色发展理念。(3)促进公众参与:鼓励全社会参与环保活动,形成良好氛围。(4)增强法律法规认识:普及环保法律法规,让公众了解并自觉遵守。(5)展示环保成就:展示环保成果,鼓励继续努力,提升信心。十四、说一说请结合实际,提出“绿色生活”的合理建议。(1)节约用水用电:随手关灯、关水龙头,减少资源浪费。(2)绿色出行:选择步行、骑车或公共交通,减少尾气排放。(3)垃圾分类:按可回收、有害、厨余垃圾分类投放。(4)减少塑料使用:用环保袋,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5)保护自然环境:不随意践踏草坪、不乱丢垃圾,参与植树。(6)购买环保产品:买绿色产品,如无磷洗衣粉,减少污染。十五、学有所悟爱护公物 绿色生活绿色生活促环保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给人民群众带来强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有力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念,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成为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行动。我们应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保护环境,绿色生活,做生态文明的参与者、建设者和享受者。相关链接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十条十六、议一议为什么生态文明建设对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至关重要?(1)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保护珍贵的自然资源,让子孙后代也能享受到干净的水和新鲜的空气。(2)良好的生态环境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健康、更舒适,提高每个人的生活质量。(3)通过生态文明建设,防止污染和过度开发,避免环境恶化和自然灾害。(4)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不仅能带来经济利益,还能保护环境,实现长远利益。(5)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减少资源争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2、如何让更多人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并参与其中?(1)在学校开设环保课程,通过电视、网络普及环保知识,让更多人了解环保重要性。(2)举办环保讲座、社区清洁和植树活动,吸引公众参与环保行动。(3)宣传环保模范人物和事迹,通过榜样力量带动更多人参与环保。(4)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环保知识和行动,组织线上环保活动,扩大影响力。(5)通过奖惩机制鼓励环保习惯,如回收奖励和评选“环保小卫士”。(6)从家庭做起,倡导节约用水用电、垃圾分类,孩子和家长共同参与环保。十七、行有所获议一议学校将开展“温馨校园 共建共享”主题活动,倡导文明礼貌、爱护公物,需要十条积极向上的宣传标语。分组讨论后,以小组名义各提交两条标语。文明礼貌,从我做起;温馨校园,大家共享。爱护公物,你我共同责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言行文明体现素质,爱护公物彰显品德。一个微笑,一声问候,温馨校园因你更美好。讲文明,懂礼貌,树新风,建温馨校园。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调查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不良现象,分析讨论其原因,并提出合理建议。调查发现:乱丢垃圾现象严重原因分析:公众环保意识不足。垃圾分类设施不齐全。部分人缺乏自觉性,图省事。合理建议:加强环保教育,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增设分类垃圾桶,方便分类投放。制定罚款制度,对乱丢垃圾者进行处罚。十八、知识拓展社交礼仪与自我修养社交礼仪和自我修养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重的重要品质。我们应该主动问候老师和同学,展示出对他人的尊重和友好。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是文明礼仪的一部分,也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对人友善,使用礼貌用语,不仅能赢得别人的好感,还能改善人际关系。通过不断学习和反省,提升自己的品德和能力,培养良好的自我修养。遵守社会公德,为他人着想,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良好的教养和风度可以在任何场合中展现我们的人格魅力。十九、议一议为什么社交礼仪和自我修养在日常生活中如此重要?(1)有礼貌和尊重他人能让我们更容易交到朋友,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2)良好的社交礼仪和自我修养能展示出一个人的教养和素质,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3)遵守社交礼仪能减少摩擦和冲突,营造一个和谐、友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4)良好的礼仪和修养能提升个人形象,让别人对你有更高的评价。(5)注重社交礼仪和自我修养能帮助我们不断提升自我,成为更优秀的人。2、如何在学校和社区中展示对他人的尊重和友好?(1)主动问候:见到老师、同学或邻居时主动打招呼、问候。(2)使用礼貌用语:说话时常用“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表达对他人的礼貌和尊重。(3)听人说话:专注听别人讲话,不打断对方,表现对他意见的重视和尊重。(4)帮助他人:看到有需要帮助的人主动伸出援手,例如帮同学搬书、帮邻居提重物。(5)参与活动:积极参加学校和社区的公益和志愿活动,展示友好和关爱。 每位学生在班级中公开做出一个承诺(例如一周内完成某项任务),并在承诺兑现日分享自己如何履行承诺的过程和结果。成功履行承诺的学生将获得小奖励。学生分组制作文明出行宣传资料,如海报、小视频、宣传单等,在校园内外进行发放和宣传,倡导大家在高铁及其他公共场所文明出行,遵守静音规定。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围绕“静音车厢的积极意义”进行辩论,正方支持设置静音车厢,反方则可以提出可能的弊端或不便。辩论结束后,全班总结讨论。每组学生选择一个公共场所,设计并演示在该场所的文明行为规范,如在车厢内保持安静、在图书馆轻声细语等,演示结束后进行讨论和反馈。学生分小组,选择校园内的几种公共设施(如饮水机、书架等),并轮流讲解正确使用方法。学生分组讨论“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的重要性”并记录讨论结果,最后每组选出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学生分组撰写一封倡议书,倡导在学校或社区中践行善良行为,并在全校或社区内进行展示或宣讲。学生自发组织收集保暖衣物、食品等物资,捐赠给本地的慈善机构或流浪者,并记录下他们的感受和捐赠过程。学生分组阅读雷锋的故事书或资料,每组选择一个故事进行讲述,并分享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学生分组讨论在公共场所中应当如何展示尊重和关爱他人,并进行小组汇报,分享各组的讨论结果和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参加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如清扫街道、植树造林、为孤寡老人送生活用品等,在活动后记录自己的感受并与同学分享。邀请曾参与志愿服务的教师或学生分享他们的志愿服务经历和心得体会,学生可以就志愿服务的具体操作和感受进行提问互动。学生到学校或社区的图书馆担任志愿者,帮助整理图书、维护阅读环境、为读者提供咨询服务,并记录自己一整天的志愿经历。学生以“志愿服务对我成长的帮助”为主题,撰写一篇文章,结合个人经历和感受,阐述志愿服务的意义和对自己的影响。学生制作海报、小视频或图文集,展示自己或身边人的志愿服务故事和成果,将这些作品在校内进行展示。学生分组讨论志愿服务如何体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和谐、公平等核心价值观,并在班级内汇报讨论结果。在校园内组织“雷锋精神校园公益日”,开展图书馆服务、问题解答、废物回收和社区宣传等活动。举行以“爱护公物,绿色生活”为主题的班会,学生发言并交流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公共设施。组织学生分析杨某和王某破坏公共设施的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其行为带来的后果和法律责任。组织学生制作关于爱护公共设施和绿色生活的宣传海报,张贴在校园和社区内,进行宣传活动。组织学生在全国生态日制作宣传材料,如海报、宣传册,向社区居民介绍设立生态日的意义和环保知识。组织学生设计并张贴海报,宣传节约用水用电的具体措施,如随手关灯、关水龙头等。学生制作关于生态文明和绿色生活的手抄报,展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自己的绿色生活心得。学生分组制作墙报,展示生态文明建设对资源保护、生活质量提升、环境防护、绿色经济等方面的意义。组织环保讲座、社区清洁和植树活动,邀请学生、家长和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班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并创作“温馨校园 共建共享”主题的宣传标语,提交两条最佳标语。举办校园垃圾分类竞赛,每班级进行比拼,看谁能最快、最准确地完成垃圾分类任务。举办“友善行为大赛”,学生记录并分享在日常生活中对人友善、帮助他人的具体事例,由班级评选出“友善之星”。组织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交礼仪和提升自我修养的心得体会。召开以“展示对他人的尊重和友好”为主题的班会,分享实际案例和心得体会,并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行为。 通过公开承诺和分享履行过程,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诚实守信的品质,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兑现承诺的能力。通过实际的宣传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意表达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对公共文明的践行意识和主动传播文明行为的热情。通过辩论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考能力,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技巧,增强对公共文明和多样化需求的理解。通过演示和实践,提升学生对文明礼仪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和行为规范意识,并提高他们的表现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讲解公共设施的正确使用方法,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责任感,增强他们爱护公共设施的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技巧,增强他们对公共文明的深入理解和自觉践行的意识。通过撰写和展示倡议书,培养学生的写作和演讲能力,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公共参与意识,引导他们积极践行善良行为。通过冬日温暖行动,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增强他们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的意识。通过阅读和分享雷锋的故事,让学生学习雷锋精神,培养他们的道德修养和助人为乐的精神。通过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增强他们对公共文明的理解和实践意识。通过实际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增强他们的组织能力和执行力。通过学习和交流他人的志愿服务经历,让学生获取第一手经验,增强他们的志愿服务动机和实际操作能力,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志愿活动。通过图书馆志愿服务,让学生体验为他人提供服务的乐趣,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爱书护书的意识,培养良好的工作态度和细致的做事习惯。通过撰写文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志愿服务对自身成长的积极影响。通过作品展示,激励学生记录和传播志愿服务的正能量,增强他们的创意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推动校园志愿服务文化的建设。通过专题讨论,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激励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志愿服务中践行这些价值观,实现自我提升。通过校园公益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助人为乐和团队协作精神,传递雷锋精神的核心价值。通过主题班会,提高学生对爱护公共设施和绿色生活的理解,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环保意识。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理解破坏公共设施的严重性,增强法治观念和公共责任感。通过宣传活动,增强学生和社区居民对爱护公共设施和绿色生活的了解和意识,培养他们的公共责任感和环保理念。通过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和参与。通过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和社区居民节约资源意识,避免资源浪费,推动绿色生活。通过手抄报比赛,激发学生对生态文明和绿色生活的思考和创意表达,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通过制作墙报,让学生深入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并以视觉方式向全校宣传和推广环保理念。通过实践活动,吸引公众参与环保行动,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形成人人参与的局面。通过标语创作大赛,激发学生的创意和合作精神,同时增强他们对文明礼貌和爱护公物重要性的认知。通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对垃圾分类的兴趣,提高他们垃圾分类的技能,营造良好的环保氛围。通过友善行为的实践和分享,激励学生对人友善,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度。通过心得分享,让学生交流和学习彼此的礼仪和修养经验,互相启发,共同进步。通过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享尊重与友好的重要性,促进良好行为的形成。
课堂小结 弘扬社会公德1、文明礼貌构建和谐美好社会2、提升环保意识共建绿色家园3、爱护公物维护公共设施完好4、乐于助人传承弘扬雷锋精神 总结回顾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课后作业 列举三种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体现社会公德的行为。 布置作业 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板书 观看板书 强调教学重点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75张PPT)
第二节
弘扬社会公德
(川民版)七至八年级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5
课堂练习
06
课堂总结
07
板书设计
04
知识拓展
课后作业
08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爱护环境等,提升学生的公德心和社会责任感,成为合格公民。
01
02
03
04
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文明交流,懂得在不同场合展示礼貌和自我修养,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通过学习静音车厢和公共设施维护等内容,提高环保意识和爱护公物的责任感,积极参与绿色生活。
通过助人情景,在生活中主动帮助有需要的人,培养助人为乐和互助友爱的品质,继承和发扬雷锋精神。
新知导入
新知导入
“君子以厚德载物。”一个文明有序的社会,其持续发展离不开公民良好的公德意识。作为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的基本准则,社会公德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主要内容。积小流以成江海,积小善而成大德。弘扬社会公德,既要明辨善恶,更要知行合一,共筑和谐、共享繁荣。
探究新知
发现自己的兴趣
疑有所思
探究新知
想一想
1、我们应该如何做一个遵守社会公德的好少年?
(1)尊重他人:对父母、老师和同学要有礼貌。
(2)诚实守信:说话做事要诚实, 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做到。
(3)遵守规则:遵守学校和社会的规章制度。
(4)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节约资源,爱护花草树木。
(5)勤奋学习: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按时完成作业。
(6)文明交流:说话文明,不讲粗话脏话。
(7)关爱他人:对家人和朋友关心照顾,互相帮助。
探究新知
文明社会 和谐共生
学有所悟
公共场所文明行
设置静音车厢
(1)2020年12月24日起,铁路部门在京沪高铁、成渝高铁的部分车次试点“静音车厢服务。
(2)2023年10月,铁路部门在京沪、京广、成渝高铁等部分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上设置“静音车厢”。
(3)2024年1月20日起,铁路部门提供“静音车厢”服务的动车组列车新增35列,动车组列车总数达72列。
探究新知
说一说
1、设置“静音车厢”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1)提高乘车体验:静音车厢为旅客提供了一个安静的环境,有助于休息、阅读或工作,提升了乘车的舒适度和体验。
(2)减少噪音污染:通过设置静音车厢,可以有效减少车厢内的噪音污染,营造一个更加安静和谐的公共交通环境。
(3)满足多样化需求:静音车厢服务满足了不同乘客的个性化需求,尤其是希望在旅途中保持安静的乘客需求。
(4)提升公共文明:倡导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提升了乘客的公共文明意识,有助于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
探究新知
文明社会 和谐共生
学有所悟
公共场所文明行
文明行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公共场所的良好秩序,依赖于每位公民增强文明修养和行为意识,清楚个人自由与公共利益之间的界限,并自觉遵守公共场所的秩序规范。
探究新知
文明社会 和谐共生
学有所悟
公共场所文明行
铁路部门设置“静音车厢”,目的是共建共享文明、温馨、安静的列车旅行环境。类似“静音车厢”的公共场所还有很多,比如电影院、图书馆、博物馆、医院等,都有关于文明行为的明确要求。
探究新知
文明社会 和谐共生
学有所悟
公共场所文明行
在这些公共场所里,我们应遵守相应的“公约” ,共同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探究新知
议一议
1、为什么在公共场所要遵守文明行为规范?
(1)保持环境整洁:遵守文明行为能让公共场所更干净,比如不乱扔垃圾。
(2)不打扰他人: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可以让别人能安心学习、读书或休息。
(3)确保安全:遵守公共场所的规矩能避免混乱和危险,比如排队上车更安全。
(4)爱护公共设施:按规定使用公共设施能让更多人使用和享受这些设施。
(5)善待彼此:文明行为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大家都会更喜欢与你相处。
(6)减少矛盾:遵守规定可以避免和他人发生不必要的争吵和冲突。
探究新知
议一议
2、除了列车,你还知道哪些公共场所需要保持安静?
(1)图书馆:在这里人们需要安静的环境来读书和学习。
(2)医院:病人需要休息,安静可以帮助他们更快恢复。
(3)电影院:大家来看电影时需要安静的环境,才能专心观看电影内容。
(4)博物馆:在参观展品时,需要保持安静,让每个人都能专注于展览。
(5)教室和自习室:学生们需要安静的环境来听讲和做作业。
(6)考试场所:考试时需要绝对安静,保证考试顺利进行。
探究新知
文明社会 和谐共生
学有所悟
“接龙”让队暖人心
一个寒冷的冬日,在一家医院的住院收费处,一位身穿白衣的孕妇缓步走向排在窗口前的队伍,她用焦急的语气和排在队伍前的女士商量着什么。女士听完,将她的位置让给这位孕妇,自己则退到队尾继续排队。
探究新知
文明社会 和谐共生
学有所悟
“接龙”让队暖人心
原本排在女士身后的男士发现这一幕,也主动退到队尾。随后,一场暖心的“接龙”开始,其他排队交费的患者家属依次转身往队尾走去,保持了最初的排队顺序。
探究新知
文明社会 和谐共生
学有所悟
“接龙” 让队暖人心
这个情景引来网友纷纷点赞:“一个善良的人,可以带动一群善良的人。”“善良是一道光,在这寒冷的冬日,温暖我们每个人。 ”
探究新知
说一说
1、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平凡而感人的乐于助人情景?
(1)在公交车上,年轻人主动给老年人、孕妇或抱小孩的乘客让座,减轻了他们的疲劳。
(2)在公园或街道,有人看到垃圾会主动捡起并丢进垃圾桶,保持环境整洁。
(3)寒冷的冬天,有人给街头的流浪者送去热饮、食物和衣物,帮助他们度过寒冬。
(4)社区里的居民会主动帮助孤寡老人,帮他们买菜、送药或打扫卫生。
探究新知
文明社会 和谐共生
学有所悟
“接龙”让队暖人心
乐于助人是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公共场所的文明礼让行为就是一种乐于助人、高尚无私的美德。
探究新知
文明社会 和谐共生
学有所悟
“接龙”让队暖人心
把优先接受服务的权利让给别人,表达了对别人的尊重和关爱,展现了个人的善良、体贴和宽容。助人者快乐、受助者感恩,这是对助人为乐精神的生动诠释。
探究新知
文明社会 和谐共生
学有所悟
“接龙”让队暖人心
每个人都应具备乐于助人的文明意识和道德自觉,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尽己所能地予以帮助,让生活到处充满阳光。
探究新知
文明社会 和谐共生
学有所悟
相关链接
1963年2月22日,毛泽东为《中国青年》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探究新知
文明社会 和谐共生
学有所悟
相关链接
2023年2月,习近平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探究新知
议一议
1、为什么在公共场所应该尊重和关爱他人?
(1)创造和谐环境:尊重和关爱他人能让公共场所变得更加和谐,让每个人都感到舒适。
(2)展示个人素质:在公共场所表现出尊重和关爱的行为,可以展示出你的教养和修养,赢得他人的尊敬。
(4)促进社会文明:每个人都做到尊重和关爱他人,可以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平,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
(4)带来互助精神:你尊重和关爱他人,别人也会更加愿意在你需要帮助时向你伸出援手,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探究新知
议一议
2、你能举出一些当代学雷锋的实际行动吗?
(1)社区志愿服务:参加社区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比如义务清扫街道、植树造林、为孤寡老人送去生活用品等。
(2)校园助学活动:在校园里帮助同学们解答学习中的难题,或者参与学校组织的爱心捐书活动。
(3)敬老院探访:定期到敬老院去探望老人,陪他们聊聊天、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打扫卫生或者整理书籍。
(4)公益捐款捐物:为困难家庭、贫困地区的孩子捐赠学习用品、衣物,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募捐活动。
探究新知
文明社会 和谐共生
学有所悟
志愿服务四川行
2023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成都举行。为全力保障赛事进程有序推进,成都大运会招募选拔了2万名赛会志愿者。
探究新知
文明社会 和谐共生
学有所悟
志愿服务四川行
成都布局1000多个大运会城市服务小站,组织800余支城市志愿服务队伍,1.1万名城市志愿者开展公共服务。
探究新知
文明社会 和谐共生
学有所悟
志愿服务四川行
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高度赞扬:“成都大运会志愿者们十分友好,他们乐于助人,总是面带微笑。”
探究新知
文明社会 和谐共生
学有所悟
志愿服务四川行
参赛运动员表示:“正是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赛事才得以顺利进行。”
探究新知
文明社会 和谐共生
学有所悟
志愿服务四川行
赛场观众和市民朋友也对志愿者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届大学生志愿者办事,真让我们放心!”
探究新知
议一议
1、作为初中生,我们可以参加哪些志愿服务项目?
(1)社区清洁活动:参加社区组织的义务清扫街道、清理垃圾、植树造林等环境保护活动。
(2)图书馆志愿服务:在图书馆担任志愿者,帮助整理图书、维护阅读环境,协助图书管理工作。
(3)敬老院探访:定期到敬老院探望老人,陪他们聊天、读书,帮助打扫卫生或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4)校内服务:参与学校组织的卫生打扫、校园文化活动的筹备和后勤服务等志愿服务工作。
探究新知
说一说
2、我们初中生参加志愿服务对成长和发展有哪些帮助?
(1)培养责任感:志愿服务让我们明白对社会和他人承担责任的重要性,提高责任心和使命感。
(2)增强社会实践能力:通过志愿服务积累社会实践经验,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自信心:志愿服务中的成功和认可会增强我们的自信心,提升自我价值感。
(4)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参与志愿服务需要与他人协调合作,有助于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探究新知
文明社会 和谐共生
学有所悟
志愿服务四川行
志愿服务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体现着个人对生命价值、社会发展和人类发展的积极态度。
探究新知
文明社会 和谐共生
学有所悟
志愿服务四川行
在当代中国,志愿服务是对古代崇德向善思想的继承发扬,诠释了乐于助人社会公德的精神实质。
探究新知
文明社会 和谐共生
学有所悟
志愿服务四川行
广大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社区、乡村等基层,走进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活动现场,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成为一道道流动的文明风景线,彰显了理想信念、爱心善意和责任担当,是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生动体现。
探究新知
文明社会 和谐共生
学有所悟
志愿服务四川行
志愿服务就在身边,新时代青少年应以适当的方式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探究新知
文明社会 和谐共生
学有所悟
相关链接
2024年4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丰富志愿服务的供给内容,推进供需对接,提升服务质效。
探究新知
说一说
1、志愿服务如何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爱国:参加环保活动,为祖国美丽出力,比如清理社区卫生或种树。
(2)敬业:在志愿服务中认真做好每一项任务,比如在图书馆志愿服务要仔细整理图书。
(3)诚信:志愿服务要讲信用,答应的事情要做到,比如按时到岗完成任务。
(4)友善:在服务中友善对人,传递温暖,比如帮助老年人或有需要的人。
(5)和谐:志愿服务通过帮助他人、维护秩序,促进社会和谐,比如协助社区活动的秩序维护。
(6)公平:在志愿服务中一视同仁,公平对待每个有需要的人,不厚此薄彼。
探究新知
说一说
2、如何在志愿服务中学习和传承雷锋精神?
(1)助人为乐: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如为老人提供帮助,体现不求回报。
(2)勤俭节约:倡导节约资源和环保意识,如组织废物回收和宣传。
(3)诚实守信:服务过程中做到诚实守信,比如按时参与和完成志愿活动,不敷衍了事。
(4)爱岗敬业:在志愿岗位上认真负责,如活动中担任志愿者尽职。
(5)团队协作:在服务中学会与他人合作,比如在志愿活动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6)积极奉献: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如利用周末和假期为社区服务。
探究新知
爱护公物 绿色生活
学有所悟
公共设施要爱护
一天早上,轮休的交警爸爸开车送在读初中的小明上学。在离学校1公里左右时,遭遇严重的交通拥堵。
探究新知
爱护公物 绿色生活
学有所悟
公共设施要爱护
小明爸爸向正在疏导车辆的交警同事打听得知,当天凌晨,醉酒的杨某和王某要去马路对面,却又不想走人行通道,便合力将马路中央的一段隔离护栏扳倒在地,致使百余米长的隔离护栏接连散架倒下,引发严重交通拥堵。
探究新知
爱护公物 绿色生活
学有所悟
公共设施要爱护
爸爸把车靠路边规范停放后,让小明独自步行去学校,自己立即加入维护现场秩序和清理隔离护栏的工作。后来,警方通过调查,分别对杨某和王某作出罚款1000元并拘留5天的处罚。
探究新知
议一议
1、如何正确看待杨某和王某的行为?小明爸爸的行为对我们初中生有什么启示?
(1)杨某和王某的行为非常不负责任,他们破坏公共设施不仅造成了交通拥堵,还可能导致交通事故,影响了其他人的安全和出行。这样的行为是不文明和违法的,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后果。
(2)小明爸爸的行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主动爱护公共设施和遵守公共秩序,同时在看到问题时勇于担当和行动,积极帮助解决问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不仅是对他人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的表现。
探究新知
爱护公物 绿色生活
学有所悟
公共设施要爱护
公共设施是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的,给社会公众使用或享用的公共建筑或设备,是一种满足人们公共需求的公共产品。
探究新知
爱护公物 绿色生活
学有所悟
公共设施要爱护
爱护公共设施是爱护公共财物的重要体现,是公民维护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双赢”行为。每个人都应自觉爱护公共设施。
探究新知
爱护公物 绿色生活
学有所悟
公共设施要爱护
公路隔离护栏是确保有序和安全交通的重要公共设施,是人们安全出行的重要保障,受国家法律保护。
探究新知
爱护公物 绿色生活
学有所悟
公共设施要爱护
任何损坏公共设施的行为都是不道德、不文明的,如果违反法律规定,就要受到法律制裁。面对公共设施被破坏的情况,我们应采取恰当方式予以制止,并量力参与公共设施的维护、维修。
探究新知
爱护公物 绿色生活
学有所悟
相关链接
《成都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第八条第七项:爱护公共设施、设备,合理使用和保护园林绿化、文化娱乐、道路照明、城乡绿道等设施。
《遂宁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第十三条第一项:爱护社区公共物业和其他公用设施设备。
探究新知
爱护公物 绿色生活
学有所悟
绿色生活促环保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考察湖州市安吉县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这一论断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
探究新知
爱护公物 绿色生活
学有所悟
绿色生活促环保
2023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
探究新知
议一议
1、设立全国生态日有什么重要意义?
(1)提高环保意识: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让更多人关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绿色发展理念。
(3)促进公众参与:鼓励全社会参与环保活动,形成良好氛围。
(4)增强法律法规认识:普及环保法律法规,让公众了解并自觉遵守。
(5)展示环保成就:展示环保成果,鼓励继续努力,提升信心。
探究新知
说一说
1、请结合实际,提出“绿色生活”的合理建议。
(1)节约用水用电:随手关灯、关水龙头,减少资源浪费。
(2)绿色出行:选择步行、骑车或公共交通,减少尾气排放。
(3)垃圾分类:按可回收、有害、厨余垃圾分类投放。
(4)减少塑料使用:用环保袋,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
(5)保护自然环境:不随意践踏草坪、不乱丢垃圾,参与植树。
(6)购买环保产品:买绿色产品,如无磷洗衣粉,减少污染。
探究新知
爱护公物 绿色生活
学有所悟
绿色生活促环保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探究新知
爱护公物 绿色生活
学有所悟
绿色生活促环保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给人民群众带来强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有力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探究新知
爱护公物 绿色生活
学有所悟
绿色生活促环保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念,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成为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行动。
探究新知
爱护公物 绿色生活
学有所悟
绿色生活促环保
我们应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保护环境,绿色生活,做生态文明的参与者、建设者和享受者。
探究新知
爱护公物 绿色生活
学有所悟
相关链接
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十条
关爱生态环境
节约能源资源
践行绿色消费
选择低碳出行
分类投放垃圾
减少污染产生
呵护自然生态
参加环保实践
参与环境监督
共建美丽中国
探究新知
议一议
1、为什么生态文明建设对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至关重要?
(1)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保护珍贵的自然资源,让子孙后代也能享受到干净的水和新鲜的空气。
(2)良好的生态环境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健康、更舒适,提高每个人的生活质量。
(3)通过生态文明建设,防止污染和过度开发,避免环境恶化和自然灾害。
(4)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不仅能带来经济利益,还能保护环境,实现长远利益。
(5)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减少资源争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探究新知
议一议
2、如何让更多人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并参与其中?
(1)在学校开设环保课程,通过电视、网络普及环保知识,让更多人了解环保重要性。
(2)举办环保讲座、社区清洁和植树活动,吸引公众参与环保行动。
(3)宣传环保模范人物和事迹,通过榜样力量带动更多人参与环保。
(4)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环保知识和行动,组织线上环保活动,扩大影响力。
(5)通过奖惩机制鼓励环保习惯,如回收奖励和评选“环保小卫士”。
(6)从家庭做起,倡导节约用水用电、垃圾分类,孩子和家长共同参与环保。
探究新知
议一议
行有所获
1、学校将开展“温馨校园 共建共享”主题活动,倡导文明礼貌、爱护公物,需要十条积极向上的宣传标语。分组讨论后,以小组名义各提交两条标语。
文明礼貌,从我做起;温馨校园,大家共享。
爱护公物,你我共同责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言行文明体现素质,爱护公物彰显品德。
一个微笑,一声问候,温馨校园因你更美好。
讲文明,懂礼貌,树新风,建温馨校园。
探究新知
议一议
行有所获
2、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调查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不良现象,分析讨论其原因,并提出合理建议。
调查发现:乱丢垃圾现象严重
原因分析:
公众环保意识不足。垃圾分类设施不齐全。部分人缺乏自觉性,图省事。
合理建议:
加强环保教育,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增设分类垃圾桶,方便分类投放。制定罚款制度,对乱丢垃圾者进行处罚。
探究拓展
社交礼仪与自我修养
知识拓展
社交礼仪和自我修养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重的重要品质。
探究拓展
社交礼仪与自我修养
知识拓展
我们应该主动问候老师和同学,展示出对他人的尊重和友好。
探究拓展
社交礼仪与自我修养
知识拓展
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是文明礼仪的一部分,也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
探究拓展
社交礼仪与自我修养
知识拓展
对人友善,使用礼貌用语,不仅能赢得别人的好感,还能改善人际关系。
探究拓展
社交礼仪与自我修养
知识拓展
通过不断学习和反省,提升自己的品德和能力,培养良好的自我修养。
探究拓展
社交礼仪与自我修养
知识拓展
遵守社会公德,为他人着想,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探究拓展
社交礼仪与自我修养
知识拓展
良好的教养和风度可以在任何场合中展现我们的人格魅力。
探究新知
议一议
1、为什么社交礼仪和自我修养在日常生活中如此重要?
(1)有礼貌和尊重他人能让我们更容易交到朋友,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良好的社交礼仪和自我修养能展示出一个人的教养和素质,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3)遵守社交礼仪能减少摩擦和冲突,营造一个和谐、友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4)良好的礼仪和修养能提升个人形象,让别人对你有更高的评价。
(5)注重社交礼仪和自我修养能帮助我们不断提升自我,成为更优秀的人。
探究新知
议一议
2、如何在学校和社区中展示对他人的尊重和友好?
(1)主动问候:见到老师、同学或邻居时主动打招呼、问候。
(2)使用礼貌用语:说话时常用“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表达对他人的礼貌和尊重。
(3)听人说话:专注听别人讲话,不打断对方,表现对他意见的重视和尊重。
(4)帮助他人:看到有需要帮助的人主动伸出援手,例如帮同学搬书、帮邻居提重物。
(5)参与活动:积极参加学校和社区的公益和志愿活动,展示友好和关爱。
课堂总结
1
文明礼貌构建和谐美好社会
弘扬社会公德
2
提升环保意识共建绿色家园
3
爱护公物维护公共设施完好
4
乐于助人传承弘扬雷锋精神
板书设计
开展问卷调查活动
开展问卷调查活动
了解敬老爱老美德
认识需要帮助的老人
熟悉问卷调查的方法
劳动之识——设计问卷需注意问题
劳动之行——能合作完善问卷设计
弘扬社会公德
1、文明礼貌构建和谐美好社会
2、提升环保意识共建绿色家园
3、爱护公物维护公共设施完好
4、乐于助人传承弘扬雷锋精神
课后作业:
1、列举三种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体现社会公德的行为。
课后作业
1、列举三种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体现社会公德的行为。
尊重他人:
在看到老师、长辈或同学时主动打招呼。
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打闹,保持安静,以免打扰他人。
看到别人需要帮助时主动伸出援手。
爱护环境:
在学校或家里,垃圾要分类投放。
爱护身边的绿化,不随意踩踏草坪。
节约用水用电,随手关灯关水龙头。
遵守规则:
在学校遵守校规校纪,上课不迟到早退。
乘坐公共交通时,自觉排队上车,不抢座位。
74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