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2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2 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第二框“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包括三目。第一目“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主要讲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目“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阐述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的文化作品才能具有恒久魅力,阐明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第三目“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阐述发展中国特色社主义文化,要融通中外各种资源,通过综合创新,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这三目内容采用平行论述的方式,以文化发展路径为主线,阐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回答时代问题,综合创新,引导学生懂得中国特色社会文化的发展的基本路径。
【教学目标】
1.描述与分类:文化发展的三个基本路径。
2.解释与论证:人民在文化发展中的地位: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的必要性。
3.预测与选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时代之基,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4.辨析与评价:企图直接从传统文化那里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或简单移植西方的价值观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思想,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
2.科学精神: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外优秀文化的资源。
3.公共参与: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
【教学重点】
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教学难点】
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与时代实践的关系:把握实现文化综合创新的宗旨。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观看视频《河南卫视又出圈了一一七夕奇妙游全网刷屏》并阅读材料《依托文化“奇妙游”每逢佳节必"出圈"》
继春节《唐宫夜宴》爆火之后,河南卫视似乎找到了打造优质文化节目”秘籍”一般,没有错过任何一个中国传统佳节,《元宵奇妙夜》 《清明奇妙游》 《端午奇妙游》等节目接连"爆红”,中国传统节日“七汐节”的前夜,伴随着绚烂的英仙座的流星雨划破天际,河南卫视《七夕奇妙游》如约而至。30分钟, 6个节目, 69次热搜,河南卫视再次“出圈”。
思考:河南卫视为什么能一次又一次的“出圈”
新课讲授:出示课题——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总议题:从河南卫视频繁出圈的密码中探究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议题一:河南卫视频繁出圈的密码之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议题二:河南卫视频繁出圈的密码之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
议题三:河南卫视频繁出圈的密码之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
第一幕: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议题一:河南卫视频繁出圈的密码之坚定理想信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议学情境一:阅读材料《河南卫视心中永远装的是观众》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逐渐上升,人们也开始追求生活中更加美好的事物。在河南卫视的文化节目里你可以看到很多平常生活中看不到的美好事物。2022河南春晚”发布先导片。总导演陈雷表示:“如何将中国传统节日系列节目更加完美地表达?这是一个自我超越的过程。面对这个舞台我的心中永远装的是观众,只有真正把观众放在心上,才会得到大家的认可。” 现在的时代发展越来越迅速人们的精神世界变得越来越匮乏,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也变得更高。在河南卫视的节目中选择的很多的舞蹈、音乐的背后都有它们各自的故事,可以满足人们对于精神世界的想象。文化节目是以不同于书面知识的模式提供给人民,通过节目的方式可以让更多的人接受,提高他们个人的知识储备。
最近我们国家一直在宣传讲好中国故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河南卫视所作的每一个文化节目都包含着我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上下五千年,但是优质的传统文化影视内容产量却严重不足。河南卫视认为在文化自信和国潮、国风崛起的大环境下,传统文化的内容创作还“大有文章可做”。河南卫视一直深耕传统文化的表达创作,坚守“文化立台”的理念,担负起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议学问题:结合上述情境从河南卫视频繁出圈中,分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总要求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一、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总要求
(1)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2)文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议学情境二:观看视频《征集2022年河南春晚的SLOGAN》并阅读材料
河南卫视频繁出圈离不幕前们的支持和喜爱,同样也离不开幕后人员的辛苦付出!
河南卫视的文化节目出圈是离不开幕前、幕后的人员的共同努力的。在《洛神水赋》的节目中,舞蹈演员需要在水下50秒才能换一次气,每天都要反复下水200次,在做这些的同时还要保持舞姿优美流畅。幕后的工作人员的努力也可以从服化道的精美以及场景的逼真可以看出。
议学问题:结合上述情境从河南卫视频繁出圈中,分析文化发展的出发点是什么?为什么要以此为出发点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民展要依靠人民。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具体要求
(1)坚持发展依靠人民
①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要依靠人民。
②人民的生活是文化创作的源泉:文化是在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2)坚持发展为了人民:
①人民是文化成果的最终享有者和受益者。社会主义文化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的。
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③生产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丰富高品质文化消费产品的供给,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
第二幕: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
议题二:河南卫视频繁出圈的密码之立足时代之基 回答时代问题
议学情境三:阅读材料《河南卫视紧跟时代赋予“中国节日”鲜明的时代意义》
  河南卫这所以能视频繁出圈,首先,紧跟时代,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河南卫视以现代的审美和时代精神激活传统文化,用更符合现代审美和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进行重新演绎和包装。“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是把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核和家国情怀挖掘出来,赋予鲜明的时代意义。 随着我国国力的提升,我们国家对于我们的古代文化与越来越重视,而河南卫视正式看到了这一点并抓住了这个时机,才可以通过国家的支持变得出圈。
议学问题:结合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应时而生谈谈文化发展和时代的关系,文化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
1、文化与时代的关系
(1)每一种文化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是时代精神的展现。
(2)文化作品只有符合人类历史前进的时代潮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才能具有恒久的魅力。
2、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
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只有立足时代,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只有倾听特定的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号角
第三幕: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议题三:河南卫视频繁出圈的密码之融通不同资源 实现综合创新
议学情境四:观看视频《敦煌飞天音乐录制中西合璧并阅读材料舞剧《敦煌飞天》集古今中外各种资源于一身
B站跟河南卫视处在不同赛道,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相同的志趣,而且B站的用户以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为主,这恰好是受众偏中老年化的电视台所欠缺的。 在河南卫视和B站联合推出的文化剧情舞蹈节目《舞千年》中,舞者以芭蕾和中国舞、民族民间舞相结合的方式,演绎敦煌石窟中婆娑曼妙的飞天壁画。颇具西域风情的胡旋舞、柘枝舞将展开一幅波澜壮阔的图卷,同时将敦煌文化保护传承者百折不挠的坚守之心娓娓道来。
舞剧《敦煌飞天》中不仅有着芭蕾舞和敦煌舞的融合,音乐录制也暗藏巧思,采用中西合璧的方式,让国风与管弦乐团强强联合, 把观众带入以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极具历史文化之美的敦煌!
议学问题:从舞剧《敦煌飞天》的创作中分析在文化发展上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1、融通不同资源的要求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
议学情境五:阅读材料《河南卫视节目制作尽显综合创新》
最近我们国家一直在宣传讲好中国故事,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河南卫视所作的每一个文化节目都包含着我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早在2011年9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要求,河南省要“提升中原文化影响力”,办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河南卫视节目制作的每一个节目都尽显综合创新。
文化剧情舞蹈节目《舞千年》中,舞者以芭蕾和中国舞、民族民间舞相结合的方式,演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敦煌石窟中婆娑曼妙的飞天壁画。
《唐宫夜宴》舞蹈通过AR和VR技术再现了唐三彩乐舞俑、《捣练图》《簪花仕女图》《备骑出行图》《千里江山图》、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等国宝级文物,以文物为载体的“点”,展现中国千年历史的“线”。
“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中常见AR、VR、5G等技术手段的运用,还会和二次元有效衔接,不是停留于呈现方式的改变,而是融入到内容的“肌肤纹理”,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达到“科技让节目更美好”的效果。让喜欢二次元的年青人融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来
传播赋能,力保每一档节目符合移动互联网的传播要求。“不满足于大小屏的搬运工”,移动端先行,多屏联动受众,在不同平台引发热议,从而给大屏引流反哺大屏。优质节目出圈的同时也能够持续助力河南卫视的口碑打造和形象提升
河南卫视一直在路上。一直深耕传统文化的表达创作,坚守“文化立台”的理念,担负起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河南人深耕文化领域的基因,敦厚朴实专干实事的品质让他们在优秀的内容表达上仍然有着不懈的追求,不愿与时代落伍,并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激发出更大的潜力。用创新的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讲好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形成优质传统文化的有效对内传播。只要找到适合受众能够接受的表达方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根基随时随地都可以发出新芽。
议学问题:从河南卫视的《敦煌飞天》、《唐宫夜宴》、《清明奇妙游》等节目的创作中分析文化发展对我们提出怎样的要求?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教师总结:
议学提示:
2、实现综合创新的要求
(1)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2)既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又向外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
(3)既向前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又向后看,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通过综合创新,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本课小结:
课堂练习:
1.(2023秋·浙江温州·高二校联考期中)徐悲鸿青年时期接受过法国严格的学院派造型训练,素描和写实油画技法精湛。他将西画科学精准的体面造型与中国画的线描相结合,来改造传统的中国画对造型的忽视,特别是在人物画创作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徐悲鸿人物画创作的成功得益于( )
①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并进行本土化改造
②挖掘和整理传统中国画中所蕴含的价值
③借鉴西方有益成果实现传统绘画的创新
④以海纳百川和批判继承的态度提升品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吸收和借鉴外来优秀文化并进行本土化改造,①错误。
②:材料体现的是徐悲鸿将西画科学精确的体面造型与中国画的线描相结合,来改造传统的中国画对造型的忽视,特别是在人物画创作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没有体现挖掘和整理传统中国画中所蕴含的价值,②不符合题意。
③④:徐悲鸿将西画科学精确的体面造型与中国画的线描相结合,来改造传统的中国画对造型的忽视,特别是在人物画创作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说明徐悲鸿人物画创作的成功得益于借鉴西方有益成果实现传统绘画的创新,以海纳百川和批判继承的态度提升品质,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2.(2023秋·河北邢台·高二校联考期中)2023年暑期档,国风动漫电影《长安三万里》在全国热映。影片呈现了李白、高适、杜甫、王维等数十位“顶流”诗人群像,共出现了48首唐诗。有观众表示:“原来我对这些诗词的记忆并没有被时间冲淡,而是刻在了血液里,一经触动,便如洪水一般涌现,可能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所在。”《长安三万里》之所以热映,是因为( )
①动漫电影拓宽了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②其用科技手段打开了文化传承的新思路
③其实现了人民群众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共情
④其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动漫电影是换一种方式学习诗词,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没有拓宽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①排除。
②③:2023年暑期档电影《长安三万里》用48首诗歌描写了一个我们独有的“中国式浪漫”。有观众表示:“原来我对这些诗词的记忆并没有被时间冲淡,而是刻在了血液里,一经触动,便如洪水一般涌现,可能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所在。”因此,《长安三万里》之所以热映,是因为其用科技手段打开了文化传承的新思路,其实现了人民群众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共情,②③符合题意。
④:其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属于电影热映的结果,而不是热映的原因,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3.(2023秋·全国·高二期中)某讲述战国时期秦国故事的电视剧中,男主来到都城咸阳的一家酒肆,大声告诉店家,“来一碗番茄鸡蛋油泼辣子面。”其实,面条到宋代才成形,辣椒和番茄都大约是到明朝万历才传入中国的。今天中华美食的很多食材,其实都不是起源于中国的,所以要么是店家忽悠了男主,要么是导演忽悠了观众。这说明( )
①文化创作必须复刻历史事实
②文化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③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④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某些文化创作题材来自历史,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创作必须复刻历史事实,①错误。
②:材料不涉及文化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②排除。
③:辣椒和番茄都大约是到明朝万历才传入中国的,这说明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动力,③符合题意。
④:辣椒和番茄传入中国,今天中华美食的很多食材都不是起源于中国的,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4.(2023秋·全国·高二期中)1992年,蒋开儒在报纸上看到了一篇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文中报道了深圳市飞速发展的景象。受该报道影响而来到深圳的他,看到蒸蒸日上的深圳,有感而发,写下了歌曲《春天的故事》。该歌记录了深圳乃至整个中国的变化,写出了人民对改革开放的拥护和对邓小平同志的崇敬,鼓舞着人民推进改革开放事业,是真正的百姓心声。该曲发行后,逐渐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代名词。材料告诉我们( )
①能否成为时代的代名词是判断作品价值高低的主要标准
②文化是在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
③优秀的文艺作品既能反映时代特征,又能推动时代发展
④只有选择现实题材,才能有感而发创作出优秀文化作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能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判断作品价值高低的主要标准,①说法错误。
②③:该歌记录了深圳乃至整个中国的变化,写出了人民对改革开放的拥护和对邓小平同志的崇敬,鼓舞着人民推进改革开放事业,是真正的百姓心声。说明文化是在人民群众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孕育和创造的,优秀的文艺作品既能反映时代特征,又能推动时代发展,②③符合题意。
④:只有选择现实题材,才能有感而发创作出优秀文化作品,说法过于绝对,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5.(2023秋·全国·高二期中)2022年3月13日,长篇报告文学《大河初心——焦裕禄精神诞生的风雨历程》研讨会在京举行。本书作者重返历史现场披沙拣金,在广阔的时代背景下生动再现了以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为主要内容的焦裕禄精神成长史,为新时代推进民族复兴伟业奉上一曲荡气回肠的壮歌。该书的出版( )
①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②为共产党人发展先进文化提供了行动指南
③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④旨在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详解】①③:该书生动再现了以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为主要内容的焦裕禄精神成长史,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①③符合题意。
②:长篇报告文学《大河初心——焦裕禄精神诞生的风雨历程》并非“行动指南”,②不符合题意。
④:该书的出版,为新时代推进民族复兴伟业奉上一曲荡气回肠的壮歌,有利于筑牢理想信念之基,但与“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无关,④排除。
故本题选A。
6.(2022秋·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高二校考期中)一位地方戏曲传承人说:“戏曲走近观众就生,离开观众就亡,戏是演给人看的,没有人看戏,戏曲慢慢就消失了。”这表明( )
①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②应使地方戏曲作品与现代生活相适应
③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戏曲创作导向
④任何文化都不能摒弃传统而从头开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②③:材料反映的是戏曲必须走近观众,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应时刻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戏曲创作导向,使地方戏曲作品与现代生活相适应,让戏曲更接地气,更加贴近群众生活,迸发出新的活力,②③正确。
①④:材料反映的是戏曲必须走近观众,未涉及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以及任何文化都不能摒弃传统而从头开始,①④排除。
故本题选C。
7.(2022秋·江西抚州·高三临川一中校考期中)红色资源是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汇聚成我们党的红色血脉。重视红色资源的意义在于( )
①用好红色资源有利于赓续红色血脉
②不忘初心,始终坚持光荣革命传统
③有利于满足人民多元文化需求
④展现人类文明演进,增强文化自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②:重视红色资源的意义在于用好红色资源有利于赓续红色血脉,不忘初心,始终坚持光荣革命传统,①②符合题意。
③:重视红色资源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秀文化的需求,不是多元文化需求,③说法错误。
④:文化遗产展现人类文明演进,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8.(2023秋·全国·高二期中)中国国家大剧院的艺术家们飞越近两万公里,抵达巴西、阿根廷,开启大剧院对南美洲的首次交流访问。国家大剧院不仅推动更多中国经典文艺作品走向世界,还广泛邀请国外名家名团登上中国舞台。作为中外文化交流平台,国家大剧院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优秀艺术发展经验,促进中国歌剧事业不断进步。国家大剧院此举( )
①有利于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让世界充满生机与活力
②有利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③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交流、借鉴、融合,促进同步发展
④有利于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保持文化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国家大剧院尊重文化多样性,积极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让世界充满生机与活力,①符合题意。
②:国家大剧院积极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没涉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②不符合题意。
③:有利于促进共同发展,而不是同步发展,③错误。
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国家大剧院推动更多中国经典文艺作品走向世界,有利于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9.(2022秋·辽宁大连·高二大连八中校考期中)在周末,有人走进美术馆、博物馆欣赏最新的展览,有人去剧场、影院度过几小时的休闲时光,也有人去文化馆学学艺术、唱唱歌;乡村的文化广场则可能正在排练一场演出,到晚上,广场舞的律动让忙碌一天的人们身心得以放松…透过这些多彩的文化活动,可知( )
①文化能教化育人,提升国家文化竞争力
②人们追求真善美,塑造健全人格
③我国文化发展成果已惠及全体人民
④人们具有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文化具有教化育人的功能,但是材料并没有涉及国家文化竞争力,①不符合题意。
②:人们通过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追求真善美,塑造健全人格,②符合题意。
③:要始终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成果由人民共享,但我国文化发展成果目前尚未惠及全体人民,③排除。
④:人们欣赏展览、看电影、学艺术、唱歌、演出、跳广场舞……体现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多样,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0.(2023秋·湖南衡阳·高二校考期中)近年来,广大文艺创作者积极响应号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扎根群众生活,创作出《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山海情》《人世间》《护士日记》等一系列有温度、有筋骨、有力量的优秀作品,激发了国人情感共鸣。上述材料体现了( )
①文化创作需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②人民的生活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③真实反映群众生活的文艺作品更容易具备历久弥新的品质
④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才能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①:材料强调文化创作要立足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未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①不合题意。
②:广大文艺创作者扎根群众生活,创作出一系列优秀作品,体现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是文化创造的源泉,②符合题意。
③:材料中强调真实反映群众生活的文艺作品有温度、有筋骨、有力量,能激发国人情感共鸣,未体现历久弥新的品质,③不合题意。
④:广大文艺创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扎根群众生活,创作出一系列有温度、有筋骨、有力量的优秀作品,激发了国人情感共鸣,体现了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才能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1.(2023春·辽宁朝阳·高二北票市高级中学校考期中)“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从神农以茶解毒的文献记载,到‘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举国之饮,从丝绸之路’中的东方名片,到成功推动联合国设立国际茶日‘中国茶’三个字背后,蕴藏着无比丰富的文化内涵。”2022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载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茶”申遗成功能够( )
①明确传统文化是民族之基,回归传统文化是时代之需
②通过交流互鉴促进国际社会认同中国的茶文化
③向世界展示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④助力中国茶文化的传承与茶产业的创新性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详解】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而且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回归传统文化”说法错误,①表述错误。
②:文化交流中的正确态度是,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而不能认同其他民族文化,②表述错误。
③④:“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载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助力中国茶文化的传承与茶产业的创新性发展,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2.(2022秋·江苏连云港·高二统考期中)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既是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需要,也是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惠及各国人民重要举措。当然,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服务世界共同发展,必须多措并举、多点发力,以此让世界看到真实、客观、多彩的中国,更好为各国人民发展服务。这启示我们要( )
A.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B.不断吸收借鉴外来文化,推动中华文化发展
C.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
D.坚持文化多样性原则,在交流中展示中华文化的优越性
【答案】A
【详解】A:材料中指出要通过多种举措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既是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需要,也是惠及各国人民重要举措,这启示我们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故A正确。
BC:外来文化有优秀和糟粕之分,既不能全盘吸收,也不能盲目排外,要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推动中华文化发展,故BC不选。
D:文化具有多样性,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推进平等的文化交流,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3.(2022秋·湖南长沙·高二浏阳一中校考期中)央视春晚创意节目《满庭芳·国色》从自然万物、天地四时中追寻中国传统色彩,以舞为体,以曲为韵,形成寻色、舞色、唱色三个段落,让广大观众眼前为之一亮。这表明( )
①数字化体验丰富优秀文化的内涵
②坚持人民立场满足精神文化需要
③融通各种资源实现文化综合创新
④文化发展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详解】①:材料未体现数字化体验,①不选。
②③:《满庭芳·国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广大观众眼前为之一亮,表明坚持人民立场满足精神文化需要;融通各种资源实现文化综合创新,②③正确。
④:材料没有体现外来文化,④排除。
故本题选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