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人教九上化学第二单元测试02[测试范围:第二单元时间:40分钟分值:60分]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 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饮料瓶外壁会 潮湿,说明空气中含有 ( C )A.氮气 B.氧气C. 水蒸气 D.二氧化碳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对空气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A.空气中的氧气可以作燃料B.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C.拉瓦锡测定出氮气约占空气质量的4/5D.二氧化碳会造成空气污染3.成语“饮鸩止渴”原指喝毒酒解渴,用于比喻采取极有害的 方法解决眼前困难,不顾严重后果。“鸩”是指毒酒。下列做法可用“饮鸩止渴”形容的是( D )A.提倡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B.合理使用农药、化肥C. 加强工业废水、废气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 D.大量开办经济效益好但能耗高、污染大的企业4.下列各组物质,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纯净物的是 ( B )A.白糖水、啤酒B.澄清石灰水、氧气C.冰水混合物、洁净的空气D.氮气、氧气5.如图2-Z-1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分数计算),其中c的 用途有 ( D )A.用于制作霓虹灯B. 作气体肥料,促进光合作用C.用于医疗急救、冶炼钢铁等D.生产氮肥、用作保护气等6.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反应。下列对 有关反应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D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C.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 气体7.下列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D )A.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B.氯酸钾氯化钾+氧气C.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D.镁+氧气氧化镁8.图2-Z-2所示与氧气有关的实验中,正确的是 ( C )9.关于“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制取气体时,先装试剂,然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反应结束时,先停止加热,然后将导管移出水面C.导管口开始产生气泡时,立即用装满水的集气瓶收集 气体D.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口要放一小团棉花,目的是防止 加热时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10.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D )A.水和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观察是否有气 泡冒出B.二氧化碳和氮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澄清石 灰水是否变浑浊C.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观察颜色D.氧气和氮气——闻气味11.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 作用的是( B )1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传感器技术进行测定空气中氧 气含量的实验,测得实验过程中容器内温度和气体压强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2-Z-3 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 是( C )A.要保证实验的准确性,白磷必须过量B.实验过程中容器内温度先升高后下降至室温C.压强曲线BC 段下降的原因是装置不断冷却降温D.在t 时打开了弹簧夹二、填空题(共36分)13. (8分)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含氯消毒剂”在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其中就包含一种新 型灭菌消毒剂,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氯。在通常情况下,二氧 化氯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熔点为-59℃,沸点 为11℃。二氧化氯受热或见光易分解,具有强氧化性和很强 的腐蚀性。含有2%二氧化氯和0.085%碳酸钠的水溶液是特 性优良、高效安全的消毒剂,它无色、无臭、无腐蚀性,常温(3)新型灭菌消毒剂二氧化氯的储存方法为 密封、避光、低温保存(合理即可)。(4)用含有2%二氧化氯和0.085%碳酸钠的水溶液取代氯 气(Cl ) 对饮用水进行消毒的优点是高效、安全(或常温下稳定等,合理即可)(答一点即 可)。14. (8分)现有①木炭、②红磷、③铁丝、④蜡烛,四种物质分 别在氧气中燃烧,试回答下列问题。(1)某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白烟,该白烟为P O (用化学符 号表示)。(2)某反应最终生成黑色固体,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点燃 四氧化三铁(3)燃烧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①④ (填序 号)。(4)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关系如图2-Z-4,其中B区域包 含 ①②③ (填序号)燃烧的反应。15.(12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请填写标号仪器的名称:a 酒精灯(2)如果用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制备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 可选用 BE (填字母)装置组合。如果用F装置收集氧 气,气体应从 ② (填“①”或“②”)口进入。(3)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A (填字 母),要进行的改进是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一→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16. (8分)小明在实验室中用一种暗紫色固体粉末A进行探究实 验,能得到难溶于水的黑色固体C。他实验的过程和现象如图(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BO ,ESO 。 (2)反应②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3)在进行实验③时,集气瓶中需要加少量的水,其作用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三、实验探究题(共28分)17. (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图2-Z-7所示实验进行探究,他 们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图)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选用容积为45 示实验方案。请你对比分析图 列有关问题。(1)若图Ⅰ中集气瓶口漏气,会导致测定结果 偏小 (填“偏小”“偏大”或“不变”)。 (2)按图Ⅱ所示进行实验。①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塞前沿从20 mL刻度处向左推至15 mL刻度处,然后松手,若活塞从20 mL刻度处,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实验时有以下操作:a.读取注射器活塞所在刻度的数据。b.撤去酒精灯,待试管中物质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c.将红磷装入试管中,将注射器活塞置于15 mL刻度处,并按图Ⅱ所示连接方式固定好,再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d.点燃酒精灯。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cdba (填字母)。③实验结束,注射器的活塞将停留在约 6 mL刻度处。 (3)查阅资料得知:当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降至约7%时,红磷不再燃烧。由此可知,燃烧红磷法测定结果不够准确的原因是 氧气不能被完全消耗 。 18.(1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木炭燃烧实验时,发现木炭持续红热,实验中并没有观察到“发白光”的现象,他们对产生这一意外情况的原因进行了探究。[实验1] 取三瓶氧气,进行如图2-Z-8所示实验。实验 木炭质量/g 木炭形状 实验现象Ⅰ 2 块状 木炭燃烧,发出的光颜色偏黄、较暗Ⅱ a 片状 木炭燃烧,发出的光颜色偏黄、较亮Ⅲ 2 锥状 木炭尖端迅速燃烧,发出的光颜色偏白、较亮(1)实验Ⅱ中a的值为 2 。 (2)实验时将木炭伸入集气瓶中的正确操作是 用坩埚钳夹持木炭由上而下慢慢伸入瓶中。(3)通过实验可知,木炭燃烧的现象与木炭形状有关。 [实验2](4)小明通过“木炭燃烧,在空气中持续红热,在氧气中却发出白光”的实验现象,判断木炭燃烧的现象可能与氧气的浓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设计了如图2-Z-9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取形状都为锥状的木炭,用注射器分别将体积不同但浓度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推入瓶中,装置中产生氧气的量可以用压强传感器测出(在等温条件下,产生氧气的量与装置内压强成正比;反应放热忽略不计),如图2-Z-10所示。记录木炭燃烧的现象如下:序号 木炭燃烧的现象① 木炭迅速燃烧,发出白光,明亮耀眼② 木炭迅速燃烧,发出的光颜色偏白、较亮③ 木炭迅速燃烧,发出的光颜色偏黄、较亮(5)能验证木炭燃烧的产物的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此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其他条件相同时,氧气浓度越大,木炭燃烧越剧烈。[实验拓展] 为什么物质燃烧有的出现光,而有的出现火焰 查阅资料:①物质以固体形式燃烧为光,以气体或蒸气形式燃烧为火焰;②木炭不完全燃烧(氧气不足时)会生成一氧化碳气体,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③各物质熔点、沸点及燃烧时的温度如下表所示。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是否有火焰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有木炭 3727 4527 约1200 无铁 1535 2750 约1800 无(7)结合资料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沸点(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 (8)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出现白光的原因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以固体形式燃烧;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木炭在氧气中能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生活中不能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气体,气体燃烧产生火焰(叙述合理即可)。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人教九上化学第二单元测试02[测试范围:第二单元时间:40分钟分值:60分]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 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饮料瓶外壁会 潮湿,说明空气中含有 ( C )A.氮气 B.氧气C. 水蒸气 D.二氧化碳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对空气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A.空气中的氧气可以作燃料B.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C.拉瓦锡测定出氮气约占空气质量的4/5D.二氧化碳会造成空气污染3.成语“饮鸩止渴”原指喝毒酒解渴,用于比喻采取极有害的 方法解决眼前困难,不顾严重后果。“鸩”是指毒酒。下列做法可用“饮鸩止渴”形容的是( D )A.提倡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B.合理使用农药、化肥C. 加强工业废水、废气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 D.大量开办经济效益好但能耗高、污染大的企业4.下列各组物质,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纯净物的是 ( B )A.白糖水、啤酒B.澄清石灰水、氧气C.冰水混合物、洁净的空气D.氮气、氧气5.如图2-Z-1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分数计算),其中c的 用途有 ( D )A.用于制作霓虹灯B. 作气体肥料,促进光合作用C.用于医疗急救、冶炼钢铁等D.生产氮肥、用作保护气等6.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反应。下列对 有关反应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D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C.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 气体7.下列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D )A.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B.氯酸钾氯化钾+氧气C.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D.镁+氧气氧化镁8.图2-Z-2所示与氧气有关的实验中,正确的是 ( C )9.关于“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制取气体时,先装试剂,然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反应结束时,先停止加热,然后将导管移出水面C.导管口开始产生气泡时,立即用装满水的集气瓶收集 气体D.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口要放一小团棉花,目的是防止 加热时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10.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D )A.水和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观察是否有气 泡冒出B.二氧化碳和氮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澄清石 灰水是否变浑浊C.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观察颜色D.氧气和氮气——闻气味11.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 作用的是( B )1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传感器技术进行测定空气中氧 气含量的实验,测得实验过程中容器内温度和气体压强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2-Z-3 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 是( C )A.要保证实验的准确性,白磷必须过量B.实验过程中容器内温度先升高后下降至室温C.压强曲线BC 段下降的原因是装置不断冷却降温D.在t 时打开了弹簧夹二、填空题(共36分)13. (8分)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含氯消毒剂”在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其中就包含一种新 型灭菌消毒剂,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氯。在通常情况下,二氧 化氯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熔点为-59℃,沸点 为11℃。二氧化氯受热或见光易分解,具有强氧化性和很强 的腐蚀性。含有2%二氧化氯和0.085%碳酸钠的水溶液是特 性优良、高效安全的消毒剂,它无色、无臭、无腐蚀性,常温(3)新型灭菌消毒剂二氧化氯的储存方法为 密封、避光、低温保存(合理即可)。(4)用含有2%二氧化氯和0.085%碳酸钠的水溶液取代氯 气(Cl ) 对饮用水进行消毒的优点是高效、安全(或常温下稳定等,合理即可)(答一点即 可)。14. (8分)现有①木炭、②红磷、③铁丝、④蜡烛,四种物质分 别在氧气中燃烧,试回答下列问题。(1)某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白烟,该白烟为P O (用化学符 号表示)。(2)某反应最终生成黑色固体,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点燃 四氧化三铁(3)燃烧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①④ (填序 号)。(4)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关系如图2-Z-4,其中B区域包 含 ①②③ (填序号)燃烧的反应。15.(12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请填写标号仪器的名称:a 酒精灯(2)如果用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制备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 可选用 BE (填字母)装置组合。如果用F装置收集氧 气,气体应从 ② (填“①”或“②”)口进入。(3)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A (填字 母),要进行的改进是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一→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16. (8分)小明在实验室中用一种暗紫色固体粉末A进行探究实 验,能得到难溶于水的黑色固体C。他实验的过程和现象如图(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BO ,ESO 。 (2)反应②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3)在进行实验③时,集气瓶中需要加少量的水,其作用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三、实验探究题(共28分)17. (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图2-Z-7所示实验进行探究,他 们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图)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选用容积为45 示实验方案。请你对比分析图 列有关问题。(1)若图Ⅰ中集气瓶口漏气,会导致测定结果 偏小 (填“偏小”“偏大”或“不变”)。 (2)按图Ⅱ所示进行实验。①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塞前沿从20 mL刻度处向左推至15 mL刻度处,然后松手,若活塞从20 mL刻度处,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实验时有以下操作:a.读取注射器活塞所在刻度的数据。b.撤去酒精灯,待试管中物质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c.将红磷装入试管中,将注射器活塞置于15 mL刻度处,并按图Ⅱ所示连接方式固定好,再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d.点燃酒精灯。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cdba (填字母)。③实验结束,注射器的活塞将停留在约 6 mL刻度处。 (3)查阅资料得知:当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降至约7%时,红磷不再燃烧。由此可知,燃烧红磷法测定结果不够准确的原因是 氧气不能被完全消耗 。 18.(1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木炭燃烧实验时,发现木炭持续红热,实验中并没有观察到“发白光”的现象,他们对产生这一意外情况的原因进行了探究。[实验1] 取三瓶氧气,进行如图2-Z-8所示实验。实验 木炭质量/g 木炭形状 实验现象Ⅰ 2 块状 木炭燃烧,发出的光颜色偏黄、较暗Ⅱ a 片状 木炭燃烧,发出的光颜色偏黄、较亮Ⅲ 2 锥状 木炭尖端迅速燃烧,发出的光颜色偏白、较亮(1)实验Ⅱ中a的值为 2 。 (2)实验时将木炭伸入集气瓶中的正确操作是 用坩埚钳夹持木炭由上而下慢慢伸入瓶中。(3)通过实验可知,木炭燃烧的现象与木炭形状有关。 [实验2](4)小明通过“木炭燃烧,在空气中持续红热,在氧气中却发出白光”的实验现象,判断木炭燃烧的现象可能与氧气的浓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设计了如图2-Z-9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取形状都为锥状的木炭,用注射器分别将体积不同但浓度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推入瓶中,装置中产生氧气的量可以用压强传感器测出(在等温条件下,产生氧气的量与装置内压强成正比;反应放热忽略不计),如图2-Z-10所示。记录木炭燃烧的现象如下:序号 木炭燃烧的现象① 木炭迅速燃烧,发出白光,明亮耀眼② 木炭迅速燃烧,发出的光颜色偏白、较亮③ 木炭迅速燃烧,发出的光颜色偏黄、较亮(5)能验证木炭燃烧的产物的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此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其他条件相同时,氧气浓度越大,木炭燃烧越剧烈。[实验拓展] 为什么物质燃烧有的出现光,而有的出现火焰 查阅资料:①物质以固体形式燃烧为光,以气体或蒸气形式燃烧为火焰;②木炭不完全燃烧(氧气不足时)会生成一氧化碳气体,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③各物质熔点、沸点及燃烧时的温度如下表所示。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是否有火焰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有木炭 3727 4527 约1200 无铁 1535 2750 约1800 无(7)结合资料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沸点(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 (8)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出现白光的原因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以固体形式燃烧;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木炭在氧气中能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生活中不能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气体,气体燃烧产生火焰(叙述合理即可)。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3张PPT)人教2024九上化学精品课件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人教2024版九上化学完全备课 单元测试讲解课件人教九上化学第二单元测试02[测试范围:第二单元 时间:40分钟 分值: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饮料瓶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含有 ( )A.氮气 B.氧气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C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对空气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的氧气可以作燃料B.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C.拉瓦锡测定出氮气约占空气质量的D.二氧化碳会造成空气污染B3.成语“饮鸩止渴”原指喝毒酒解渴,用于比喻采取极有害的方法解决眼前困难,不顾严重后果。“鸩”是指毒酒。下列做法可用“饮鸩止渴”形容的是 ( )A.提倡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B.合理使用农药、化肥C.加强工业废水、废气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D.大量开办经济效益好但能耗高、污染大的企业D4.下列各组物质,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纯净物的是 ( )A.白糖水、啤酒B.澄清石灰水、氧气C.冰水混合物、洁净的空气D.氮气、氧气B5.如图2-Z-1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分数计算),其中c的用途有 ( )A.用于制作霓虹灯B.作气体肥料,促进光合作用C.用于医疗急救、冶炼钢铁等D.生产氮肥、用作保护气等D图2-Z-16.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反应。下列对有关反应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C.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D8.图2-Z-2所示与氧气有关的实验中,正确的是 ( )C图2-Z-28.C [解析] 加热固体制取氧气,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用B中装置收集氧气,应“短进长出”;铁丝燃烧实验需在瓶底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木炭燃烧会生成气体,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9.关于“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制取气体时,先装试剂,然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反应结束时,先停止加热,然后将导管移出水面C.导管口开始产生气泡时,立即用装满水的集气瓶收集气体D.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口要放一小团棉花,目的是防止加热时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D10.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水和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B.二氧化碳和氮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C.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观察颜色D.氧气和氮气——闻气味D11.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B11.B [解析]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红磷燃烧消耗氧气,集气瓶中压强变小,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量筒内的水会倒吸入集气瓶中,消耗氧气的体积等于量筒中减少的水的体积;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的水的主要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1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传感器技术进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测得实验过程中容器内温度和气体压强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2-Z-3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要保证实验的准确性,白磷必须过量B.实验过程中容器内温度先升高后下降至室温C.压强曲线BC段下降的原因是装置不断冷却降温D.在t2时打开了弹簧夹图2-Z-3C12. C[解析] 该实验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需要将氧气完全消耗,所以白磷必须过量;实验过程中白磷燃烧放热,温度升高,充分燃烧后温度下降到室温,才能打开弹簧夹;B点对应的温度不是最高,BC段下降是温度变化与氧气被消耗等多种因素对压强的影响,最后在t2时打开了弹簧夹,水进入集气瓶,压强增大。二、填空题(共36分)13.(8分)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含氯消毒剂”在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其中就包含一种新型灭菌消毒剂,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氯。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氯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熔点为-59 ℃,沸点为11 ℃。二氧化氯受热或见光易分解,具有强氧化性和很强的腐蚀性。含有2%二氧化氯和0.085%碳酸钠的水溶液是特性优良、高效安全的消毒剂,它无色、无臭、无腐蚀性,常温下稳定、不易分解,该溶液用于杀菌、消毒的同时,还有除臭、防霉、保鲜等作用,我国从2000年起就逐渐用该溶液取代氯气对饮用水进行消毒。(1)“含氯新型灭菌消毒剂”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二氧化氯的化学性质有 (答一点即可)。 混合物受热或见光易分解(合理即可)(3)新型灭菌消毒剂二氧化氯的储存方法为 。 (4)用含有2%二氧化氯和0.085%碳酸钠的水溶液取代氯气(Cl2)对饮用水进行消毒的优点是 (答一点即可)。 密封、避光、低温保存(合理即可)高效、安全(或常温下稳定等,合理即可)14.(8分)现有①木炭、②红磷、③铁丝、④蜡烛,四种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试回答下列问题。(1)某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白烟,该白烟为 (用化学符号表示)。 (2)某反应最终生成黑色固体,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P2O5(3)燃烧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填序号)。 (4)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关系如图2-Z-4,其中B区域包含 (填序号)燃烧的反应。 ①④①②③图2-Z-415.(12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请填写标号仪器的名称:a 。 图2-Z-5酒精灯(2)如果用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制备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用 (填字母)装置组合。如果用F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填“①”或“②”)口进入。 图2-Z-5BE②(3)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要进行的改进是 。 写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 A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15. [解析]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即选取A作发生装置,为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16.(8分)小明在实验室中用一种暗紫色固体粉末A进行探究实验,能得到难溶于水的黑色固体C。他实验的过程和现象如图2-Z-6所示。(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B ,E 。 (2)反应②的文字表达式为 。O2SO2(3)在进行实验③时,集气瓶中需要加少量的水,其作用是 。 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三、实验探究题(共28分)17.(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图2-Z-7所示实验进行探究,他们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图Ⅰ)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Ⅱ(选用容积为45 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所示实验方案。请你对比分析图Ⅰ、图Ⅱ所示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图2-Z-7(1)若图Ⅰ中集气瓶口漏气,会导致测定结果 (填“偏小”“偏大”或“不变”)。 (2)按图Ⅱ所示进行实验。①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塞前沿从20 mL刻度处向左推至15 mL刻度处,然后松手,若活塞 ,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偏小回到20 mL刻度处②实验时有以下操作:a.读取注射器活塞所在刻度的数据。b.撤去酒精灯,待试管中物质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c.将红磷装入试管中,将注射器活塞置于15 mL刻度处,并按图Ⅱ所示连接方式固定好,再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d.点燃酒精灯。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 cdba③实验结束,注射器的活塞将停留在约 mL刻度处。 (3)查阅资料得知:当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降至约7%时,红磷不再燃烧。由此可知,燃烧红磷法测定结果不够准确的原因是 。 6氧气不能被完全消耗18.(1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木炭燃烧实验时,发现木炭持续红热,实验中并没有观察到“发白光”的现象,他们对产生这一意外情况的原因进行了探究。[实验1] 取三瓶氧气,进行如图2-Z-8所示实验。图2-Z-8(1)实验Ⅱ中a的值为 。 (2)实验时将木炭伸入集气瓶中的正确操作是 。实验 木炭质量/g 木炭形状 实验现象Ⅰ 2 块状 木炭燃烧,发出的光颜色偏黄、较暗Ⅱ a 片状 木炭燃烧,发出的光颜色偏黄、较亮Ⅲ 2 锥状 木炭尖端迅速燃烧,发出的光颜色偏白、较亮2用坩埚钳夹持木炭由上而下慢慢伸入瓶中(3)通过实验可知,木炭燃烧的现象与 有关。 实验 木炭质量/g 木炭形状 实验现象Ⅰ 2 块状 木炭燃烧,发出的光颜色偏黄、较暗Ⅱ a 片状 木炭燃烧,发出的光颜色偏黄、较亮Ⅲ 2 锥状 木炭尖端迅速燃烧,发出的光颜色偏白、较亮木炭形状[实验2](4)小明通过“木炭燃烧,在空气中持续红热,在氧气中却发出白光”的实验现象,判断木炭燃烧的现象可能与 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设计了如图2-Z-9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氧气的浓度图2-Z-9取形状都为锥状的木炭,用注射器分别将体积不同但浓度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推入瓶中,装置中产生氧气的量可以用压强传感器测出(在等温条件下,产生氧气的量与装置内压强成正比;反应放热忽略不计),如图2-Z-10所示。记录木炭燃烧的现象如下:图2-Z-10(5)能验证木炭燃烧的产物的现象是 。(6)此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序号 木炭燃烧的现象① 木炭迅速燃烧,发出白光,明亮耀眼② 木炭迅速燃烧,发出的光颜色偏白、较亮③ 木炭迅速燃烧,发出的光颜色偏黄、较亮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他条件相同时,氧气浓度越大,木炭燃烧越剧烈[实验拓展] 为什么物质燃烧有的出现光,而有的出现火焰 查阅资料:①物质以固体形式燃烧为光,以气体或蒸气形式燃烧为火焰;②木炭不完全燃烧(氧气不足时)会生成一氧化碳气体,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③各物质熔点、沸点及燃烧时的温度如下表所示。沸点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是否有火焰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有木炭 3727 4527 约1200 无铁 1535 2750 约1800 无(7)结合资料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 (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 18.[解析] (7)物质以固体形式燃烧为光,以气体或蒸气形式燃烧为火焰,所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8)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出现白光的原因是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以固体形式燃烧木炭在氧气中能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生活中不能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气体,气体燃烧产生火焰(叙述合理即可)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九上化学第2单元测试02(原卷版)【2024人教新版九上化学高效完全备课】.docx 九上化学第2单元测试02(解析版)【2024人教新版九上化学高效完全备课】.docx 九上化学第2单元测试02(讲解ppt)【2024人教新版九上化学高效完全备课】.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