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考复习: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第一板块:(中国现代史时期回顾)1919(事件:五四运动 )-1949(事件:开国大典 ):新民主主义革命1949(事件:开国大典 )-1956(事件: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6(事件:三大改造 )-1966(事件:文化大革命 ):社会主义探索时期1966(事件:文化大革命 )-1976(事件: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时期1976(事件:文化大革命 )-1978(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两年徘徊1978(事件: 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后(未来可期):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第二板块:(中国现代史历史意义回顾)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意义/作用:初步建立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P32.开国大典意义:P5①国内意义: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三座大山)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②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3.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P5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4.抗美援朝胜利意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护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的环境P115.土地改革意义:P15①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 地主阶级);②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③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 农村生产力) 。④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 )准备了条件。6.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 工业化 )迈进P207.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性质: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P218.三大改造(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 )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P269.文革教训: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逐步转移到以(经济建设 )的轨道上来;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祟拜和个人专断。健全民主与法制,要走依法治国的道路。P301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 伟大的转折点 ),开启了我国( 改革开放 )历史新时期。P361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责任到家 自负盈亏)a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 )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b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P391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作用/影响: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工作中心) P401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意义/作用: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P4114.经济特区建立意义/影响: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P4315.对外开放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开放区 )—( 内陆 )”的( 全方位 )、( 多层次 )、( 宽领域 )的对外开放格局。P4416.1982年,中共十二大,邓小平首次提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 P4617.中共十三大:1987年,阐明(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坚持( 四项基本 )原则,坚持( 改革开放 ))。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P4718.中共十四大:1992年,提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 ( 社会主义市场 )体制。P4819.中共十五大:1997年,把( 邓小平理论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P4820.中共十六大:2002年,江泽民“三个代表”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P4821.中共十七大:2007年,胡锦涛提出( 科学发展观 )并写入党章。P4922.中共十八大:2012年,①(习近平 )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②( 科学发展观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P5023中共十九大:2017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P5124.中国梦内涵:(国家富强 )、( 人民幸福)、(民族复兴 )式/途径:走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全国各民族人民大团结)P5325.奋斗目标:“( 两个一百年 )”P54①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 建成小康社会 );②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 依法治国 )全面( 从严治党 )全面( 深化改革 ))意义/影响: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P5427.新发展理念:( 创新 )、( 协调 )、( 绿色 )、( 开放 )、( 共享 )。P562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性质/地位:是我国的一项( 基本政治 )制度P602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义:P61①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②为实现各民族( 共同繁荣 )发展奠定了基础。30.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共同发繁荣发展P6231.西部大开发意义: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发展。P6332.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意义:港澳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 祖国统一 )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P6832.海峡两岸的交往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潮流,台湾在祖国的怀抱里更加繁荣;( 一个中国 )是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分裂祖国活动注定要失败。P73 抄32.新时代强军之路P80①政治保障:2014年,古田会议,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②五大军种: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③五大战区: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④军队新格局: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P81万隆会议意义:万隆会议反映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这种精被称为“万隆精神”)P83 抄全方位外交布局:中国形成( 全方位 )、( 多层次 )、( 立体化 )的外交布局。P88回顾:对外开放的特点:( 全方位 )、( 多层次 )、( 宽领域 )全方位外交意义: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P8837.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P81 第6行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P87 一个中国的原则(台湾问题)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P8738.“两弹一星”:(核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P90-902①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导弹: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③氢弹: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④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 ),成为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39.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 杂交水稻之父 ) ”。P9.340.青蒿素: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P94第三板块: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中国近现代史土地政策知识回顾一: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私有制)的土地改革中国近代史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平均分配土地 (空想)孙中山成立同盟会:平均地权(三民主义;民生主义)资本主义纲领国共十年内战时期:打土豪、分田地。 结果:农民在政治上翻身,推动农民踊跃参军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有利于全民族统一战线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土地改革耕者有其田 解放战争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现代史1950~1952年新中国成立初: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注意:私有制没有变化 地主私有转为农民私有知识回顾二:实行农民土地公有制土地改革1953~1956年(三大改造)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年开始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失误1978年开始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自负盈亏 分产到户结论: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土地政策都没能实行,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最终实行,并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第二部分 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导语: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中国共产党建立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 焕然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意义: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始意义: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总结: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指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第三部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三次巨变第一次辛亥革命领导人:(孙中山)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概况: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 )制度。第二次;新中国成立A.领导人:(毛泽东 )B.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C.概况: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国家,进行三大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次:十一届三中全会A.领导人:(邓小平 )B.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 )C.概况: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开始富强起来第四部分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重要会议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肯定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共十九大: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认识:中国共产党能够全面、深刻的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教训,不断开辟正确的发展道路第五部分 中共重要大会总结会议名称 时间 内容中共一大 192 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49.9 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一届中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4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 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共十二大 1982 邓小平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三大 1987 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共十四大 1992 提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中共十五大 1997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六大 2002 江泽民“三个代表”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七大 2007 提出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中共十八大 2012 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九大 2017 习近平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外交事业发展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意义: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中美建交: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之间友好往来的闸门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1972年,尼克松访华。成果: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中美两国敌对状态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总结:新中国外交政策: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全方位的表现;1、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步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2、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4、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在环境、粮食、预防犯罪、禁毒、妇女等全球性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成果1、已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2、加强国际合作。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外交的区别旧中国外交:是别人用枪炮打开的,丧失了国家主权,大多数均是在不平等条件下屈膝求和,依附帝国主义,是屈辱外交,在两半社会中国任人宰割,没有发言权。新中国外交:实行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平等互利与各国交往。有国家综合实力做后盾,能够在国际社会争取自己的利益,发出自己的声音。新中国外交实行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平等互利与各国交往。有国家综合实力做后盾,能够在国际社会争取自己的利益,发出自己的声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