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3课《活动一 寻找校园里的小动物》教学设计课题 活动一 寻找校园里的小动物 单元 第5单元 学科 综合实践活动 年级 一年级核心素养目标 价值体认:通过观察和了解校园内小动物的生态习性,能够深刻体会到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增强尊重生命、爱护自然的意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责任担当:在寻找小动物的过程中,关注校园生态环境,认识到保护小动物及其栖息地是每个人的责任 。解决问题:通过细致观察、记录小动物的行为特征和生活环境,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创意物化:将观察到的现象和感受通过绘画等形式进行创意表达,展现自己对校园生态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了解校园内小动物的生态习性,能够深刻体会到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增强尊重生命、爱护自然的意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教学难点 在寻找小动物的过程中,关注校园生态环境,认识到保护小动物及其栖息地是每个人的责任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 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蚂蚁排队搬运食物、小鸟在枝头歌唱等。同学们,这些小动物你们认识吗?它们在哪里生活? 在我们的校园里见过它们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活动一 寻找校园里的小动物》,看看我们的校园有哪些动物吧! 出示课题。 欣赏图片。 将学生的注意吸引到课堂。讲授新课 一、 探究准备1.和同学一起讨论,确定探究的地点,选择合适的工具,制订探究的初步方案。学生1:探究前要准备好工具。学生2:探究时不要打扰小动物,更不要伤害小动物!学生3:我们一起来制订一个探究计划吧!学生4:不要用手直接触摸,以免它受到伤害。 学生5:观察时要把观察到的记下来或画下来。画的时候不光要画它的外形,还要标清它身体的各个部分,一定要画得“像”,不要进行艺术加工。水池里 天空中 草丛里 大树上 泥土里2.哪些地方能找到小动物呢?(1)草坪和绿地:如蚯蚓、蚂蚁、蝴蝶和蜻蜓的栖息地。它们在这里觅食、筑巢或休息。(2)灌木丛和小树林:能发现鸟类(如麻雀、燕子)、昆虫(如蜜蜂、蜘蛛、蜈蚣)和哺乳动物(如松鼠、老鼠)。(3)池塘和溪流边:青蛙、蜻蜓、蜗牛等水生或水边生物的栖息地。(4)墙角和阴暗角落:如蜘蛛、蟑螂。(5)土壤和石块下:如蚂蚁、蚯蚓和蜗牛等。(6)花坛和树洞:如松鼠)或鸟类的巢穴。(6)校园垃圾处理区:如老鼠、鸟类。3.哪些工具是我们需要准备的?捕虫网、手套、帽子、放大镜、手机、记录本 、铁锹等。二、考察探究带上工具,和同学合作,一起去寻找校园里的小动物吧!在下页的观察记录单里填一填、画一画。学生1:数一数有多少小动物,看看它们在干什么。学生2:注意观察小动物的外形和运动状态。学生3:注意安全,不要离水池太近!学生4:遇到不认识的小动物该怎么办呢?活动时要边观察边记录。遇到不认识的小动物,可以先标为“不知名的小动物”,然后把小动物的外形画下来或用相机拍下来,再去请教老师。小动物观察记录单小动物的名称:蚯蚓生活的地方:草坪我的发现(包括外形、习性、食物、运动状态等): 外形:蚯蚓的身体呈长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没有明显的头和尾部分化。体表湿润,有刚毛和环带(环带是区分蚯蚓前后端的重要标志,通常位于身体前端的1/3处)。颜色多为暗红色或灰褐色,体壁上有许多毛细血管,能够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习性:蚯蚓是夜行性动物,白天多隐藏在土壤中休息,晚上或阴雨天时出来活动。它们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即使身体被切断也能再生出新的部分。蚯蚓通过身体的蠕动在土壤中移动,这种运动方式有助于疏松土壤,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食物:蚯蚓主要以土壤中的腐殖质为食,包括动植物残体、有机碎屑等。它们通过吞食土壤和其中的有机物,然后将其分解为植物可以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运动状态:蚯蚓在土壤中运动时,身体会呈现出波浪状的蠕动。它们利用身体前端的刚毛和肌肉的协调收缩来推动身体前进。当受到外界刺激时(如光照、震动等),蚯蚓会迅速钻入土壤中躲避危险。三、展示成果召开一个“成果发布会”,向同学介绍你找到的小动物吧!出示图片。四、知识拓展校园内常见小动物的分类?如昆虫类(蚂蚁、蝴蝶、蜜蜂等)、软体动物类(蜗牛、蚯蚓等)、爬行动物类(如果校园内有的话,如壁虎、小蛇等)、鸟类以及哺乳动物类(如流浪猫、狗等)。2.说一说,小动物在校园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小动物在食物链中扮演重要角色,作为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它们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2)许多小动物通过传播花粉、种子等方式促进植物繁殖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3)它们还参与分解有机物质,促进物质循环和土壤肥力。四、 课堂练习你在寻找校园小动物时,发现了一只正在爬行的蜗牛。请描述蜗牛的两个显著特征,并解释这些特征如何帮助它适应环境。蜗牛的两个显著特征是它们背上的壳和缓慢的移动速度。壳是蜗牛的保护壳,可以为其提供庇护所,防止天敌的攻击和环境的伤害,帮助它在各种环境中生存。蜗牛的缓慢移动速度虽然看似不利,但实际上有助于它节省能量,在寻找食物和栖息地时更加谨慎和有效。此外,蜗牛还通过黏液保持身体湿润,在干燥环境中也能生存一段时间,这也是其适应环境的一种方式。 讨论、交流,然后回答。实践、活动。 实践、交流、展示。学习知识拓展进行课后练习。 引导学生了解探究小动物前的准备工作。 引导学生了解小动物的外形、习性、食物、运动状态等。引导学生展示自己了解的小动物。 拓展学生知识面,了解校园小动物的分类及小动物在校园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保护小动物! 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习的收获是什么? 了解探究前的准备 小动物观察记录单展示了解的小动物 总结回顾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课后作业 整理今天所学到的知识内容,把你学到的小动物的知识讲给身边的人。 布置作业 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板书 活动一 安全上下学探究准备考察探究展示成果相关知识拓展 观看板书 强调教学重点内容。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3张PPT)第十三课时活动一 寻找校园里的小动物(浙教版 )一年级上01学习目标内容总览02新知导入03探究新知05课堂练习06课堂总结07板书设计04知识拓展课后作业08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和了解校园内小动物的生态习性,能够深刻体会到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增强尊重生命、爱护自然的意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0102在寻找小动物的过程中,关注校园生态环境,认识到保护小动物及其栖息地是每个人的责任 。03通过细致观察、记录小动物的行为特征和生活环境,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04责任担当创意物化解决问题价值体认将观察到的现象和感受通过绘画等形式进行创意表达,展现自己对校园生态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培养艺术创造力和审美情趣。新知导入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蚂蚁排队搬运食物 小鸟在枝头歌唱出示:图片同学们,这些小动物你们认识吗?它们在哪里生活?在我们的校园里见过它们吗?探究新知探究准备探究前要准备好工具。探究时不要打扰小动物,更不要伤害小动物!我们一起来制订一个探究计划吧!和同学一起讨论,确定探究的地点,选择合适的工具,制订探究的初步方案。遇到不认识的小动物该怎么办呢?探究新知探究准备水池里 天空中 草丛里大树上 泥土里探究新知哪些地方能找到小动物呢?探究准备草坪和绿地:如蚯蚓、蚂蚁、蝴蝶和蜻蜓的栖息地。它们在这里觅食、筑巢或休息。灌木丛和小树林:能发现鸟类(如麻雀、燕子)、昆虫(如蜜蜂、蜘蛛、蜈蚣)和哺乳动物(如松鼠、老鼠)。探究新知探究准备池塘和溪流边:青蛙、蜻蜓、蜗牛等水生或水边生物的栖息地。墙角和阴暗角落:如蜘蛛、蟑螂。探究新知探究准备土壤和石块下:如蚂蚁、蚯蚓和蜗牛等。花坛和树洞:如松鼠)或鸟类的巢穴。校园垃圾处理区:如老鼠、鸟类。探究新知哪些工具是我们需要准备的?探究准备捕虫网 手套 放大镜 照相机帽子 记录本 铁锹探究新知考察探究数一数有多少小动物,看看它们在干什么。注意观察小动物的外形和运动状态。注意安全,不要离水池太近!小动物吧!在下页的观察记录单里填一填、画一画。探究新知考察探究活动时要边观察边记录。遇到不认识的小动物,可以先标为“不知名的小动物”,然后把小动物的外形画下来或用相机拍下来,再去请教老师。遇到不认识的小动物该怎么办呢?探究新知考察探究小动物观察记录单小动物的名称:蚯蚓生活的地方:草坪我的发现(包括外形、习性、食物、运动状态等):外形:蚯蚓的身体呈长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没有明显的头和尾部分化。探究新知考察探究小动物观察记录单习性:蚯蚓是夜行性动物,白天多隐藏在土壤中休息,晚上或阴雨天时出来活动 ,它们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食物:蚯蚓主要以土壤中的腐殖质为食,包括动植物残体、有机碎屑等。运动状态:蚯蚓在土壤中运动时,身体会呈现出波浪状的蠕动。它们利用身体前端的刚毛和肌肉的协调收缩来推动身体前进。探究新知展示成果召开一个“成果发布会”,向同学介绍你找到的小动物吧!蜘蛛 青蛙 蝴蝶 蜗牛知识拓展校园内常见小动物的分类?昆虫类(蚂蚁、蝴蝶、蜜蜂等)软体动物类(蜗牛、蚯蚓等)爬行动物类(如果校园内有的话,如壁虎、小蛇等)鸟类以及哺乳动物类(如流浪猫、狗等)。知识拓展说一说,小动物在校园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小动物在食物链中扮演重要角色,作为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它们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2)许多小动物通过传播花粉、种子等方式促进植物繁殖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3)它们还参与分解有机物质,促进物质循环和土壤肥力。课堂练习你在寻找校园小动物时,发现了一只正在爬行的蜗牛。请描述蜗牛的两个显著特征,并解释这些特征如何帮助它适应环境。蜗牛的两个显著特征是它们背上的壳和缓慢的移动速度。壳是蜗牛的保护壳,可以为其提供庇护所,防止天敌的攻击和环境的伤害,帮助它在各种环境中生存。蜗牛的缓慢移动速度虽然看似不利,但实际上有助于它节省能量,在寻找食物和栖息地时更加谨慎和有效。此外,蜗牛还通过黏液保持身体湿润,在干燥环境中也能生存一段时间,这也是其适应环境的一种方式。课堂总结本节课,你学习的收获是什么?1了解探究前的准备2小动物观察记录单3展示了解的小动物板书设计活动一 安全上下学探究准备考察探究展示成果相关知识拓展课后作业整理今天所学到的知识内容,把你学到的小动物的知识讲给身边的人。22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让备课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核心素养目标】第五单元《我们身边的小动物》活动一《寻找校园里的小动物》》 教案 【浙教版】《综合实践活动》一上.doc 【核心素养目标】第五单元《我们身边的小动物》活动一《寻找校园里的小动物》课件 【浙教版】《综合实践活动》一上.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