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二 第6课《闪耀川蜀大地的文星》课件+教案+素材-【川教版】《可爱的四川》7至8年级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主题二 第6课《闪耀川蜀大地的文星》课件+教案+素材-【川教版】《可爱的四川》7至8年级

资源简介

(共66张PPT)
第六课时
闪耀川蜀大地的文星
(川教版)七至八年级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5
课堂练习
06
课堂总结
07
板书设计
04
知识拓展
课后作业
08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李白、杜甫、苏轼等人的生平和成就,了解他们对古代文化的贡献,激发对历史人物及其作品的兴趣。
01
02
03
04
诵读赏析《上阳台帖》《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经典诗词,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培养阅读和鉴赏兴趣。
探索杜甫、苏轼及郭沫若在动荡时局中的家国情怀,理解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坚定信念,增强爱国情感和责任感。
参与朗诵诗歌、表演历史剧及参观纪念馆等实践活动,提升表达和表现能力,深刻理解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新知导入
新知导入
自古以来,蜀中人文荟萃,名家辈出,李白、杜甫、苏门三父子、郭沫若等文;就是其中代表。他们或生于斯,或长于斯,或寓居于斯,深受蜀中文化滋养,又给蜀中文化注入勃勃生机。他们在蜀中留下了哪些人文足迹?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呢?
探究新知
蜀道太白乡
活动一
位于四川盆地北部的江油市青莲镇,山川秀美,风光旖旎,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故乡。据考证,李白儿时随家人定居于此,直到25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探究新知
蜀道太白乡
活动一
1962年,为了纪念李白,江油人民开始修建李白纪念馆,并对陇西院、磨针溪、洗墨池等遗迹进行了开发。
探究新知
蜀道太白乡
活动一
1982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李白故里”。
探究新知
蜀道太白乡
活动一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中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其诗风狂放炽热想象丰富,语言率真自然,韵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构成雄奇豪放、瑰玮绚烂的诗篇。
探究新知
蜀道太白乡
活动一
为缅怀“诗仙”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地政府在李白故宅陇西院旁,修建了气势恢宏的太白碑林。
探究新知
蜀道太白乡
活动一
碑刻内容主要是历代书画名家书写的李白诗歌和颂扬李白的楹联诗文,风格迥异,极具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探究新知
议一议
活动一
1、为什么江油市决定修建李白纪念馆并开发相关遗迹?
(1)纪念历史人物:李白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建设纪念馆是为了纪念和缅怀这位文化巨匠。
(2)保护文化遗产:修建纪念馆和开发遗迹,可以更好地保护与李白相关的历史遗迹,防止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被遗忘或毁损。
(3)教育和文化传播:通过纪念馆和遗迹开发,可以教育公众,特别是青少年,了解李白的生平、作品和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4)提升城市形象:作为李白的故乡,江油市通过这些文化建设,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形象和吸引力,增强居民的自豪感。
探究新知
议一议
活动一
2、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李白的文化遗产?
(1)教育系统融入:将李白的诗歌和生平融入学校的语文课程,加强对学生的文化教育,使他们从小就接触和了解李白。
(2)文化节庆活动:举办李白文化节、诗歌大赛、书法比赛等活动,吸引更多人参与和了解李白文化。
(3)出版书籍和影视作品:通过出版与李白相关的书籍、制作电视剧和纪录片,讲述李白的故事和他的诗歌,扩大影响范围。
(4)互联网传播:利用社交媒体、视频网站和其他互联网平台,制作有趣的短视频、动画和电子书,吸引年轻一代的关注。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活动一
1、《上阳台帖》是李白所书的书法作品,内容为其自四言诗,也是李白唯一传世的书迹。你能说出这是哪种字体吗?查阅资料并朗诵这首诗。
(1)行草书:这是行书和草书的结合,笔画连贯,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
(2)行书特点: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既有楷书的端正,又有草书的舒展,用于日常书写,具有实用性。
(3)草书特点:草书是书法中的一种快速书写方式,线条流畅,多用于抒发感情,表达自由奔放的风格。
(4) 《上阳台帖》:常登高山,极目四野。风劲草偃,云开见日。山川辽阔,群峰耸峙。高山仰止,深谷因之。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活动一
2、为什么《上阳台帖》上有那么多的印章?
(1)证明真实性:印章可以证明作品的真实性,确认这确实是李白亲笔所书。
(2)收藏者标记:历代的收藏家会在自己收藏的作品上盖上印章,作为拥有和传承的标记。
(3)传达文化意味:印章本身具有文化和艺术价值,增加了书法作品的历史厚重感和艺术层次。
(4)装饰作用:这些印章也起到装饰作用,使得书法作品更加美观和丰富,增强视觉效果和观赏性。
探究新知
万里桥西一草堂
活动一
公元759年,为避“安史之乱”,杜甫携家人辗转来到成都。在友人的帮助下,杜甫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而居。时光流转,这座茅屋成为今天闻名中外的“杜甫草堂”。
探究新知
万里桥西一草堂
活动一
公元765年,杜甫离开了成都,但成都却一直令他魂牵梦绕。
探究新知
万里桥西一草堂
活动一
据统计,杜甫一生流传至今的诗篇有1400多首,而他在草堂时期的创作就有240余首。
探究新知
议一议
活动一
1、为什么杜甫在成都只待了六年,却对这里情有独钟?
(1)自然环境优美: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景色优美,适合居住和创作,提供了一个宁静的生活环境,让杜甫能够安心写诗。
(2)友人相助:杜甫在成都得到了友人的帮助,能够修建茅屋居住,这让他感受到了温暖和友谊,更加珍视这段时光。
(3)创作高峰期:在成都的六年时间里,杜甫创作了240多首诗歌,这段时间可以算是他创作的高峰期,他对这些作品和创作环境有着深厚的感情。
(4)避难之所:当时杜甫是在躲避“安史之乱”,成都成为了他避难的地方,在这里他有了短暂的安定生活,对这个地方产生了特别的感情。
探究新知
议一议
活动一
2、杜甫草堂作为历史文化遗址,有什么样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1)纪念伟大诗人:杜甫草堂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杜甫,他在这里创作了许多不朽的诗篇。
(2)保护文化遗产:杜甫草堂不仅是杜甫当年的居所,还保存了许多与他有关的诗歌和文物,是中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3)文学研究资源:这里保存了大量杜甫的诗作和相关的历史资料,是研究杜甫和唐代文学历史的重要资源。
(4)旅游和教育:杜甫草堂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学生前来参观,既促进了旅游发展,又起到了文化教育的作用,让更多人了解杜甫和他的诗歌作品。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活动一
1、查阅资料,分别指出下列诗句表达了杜甫当时怎样的心境。
诗 句 出处 表达的心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杜甫有豪情壮志,想登上山顶俯视天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春望》 杜甫看见国家破败,心情非常悲伤。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夜喜雨》 杜甫因为春天的及时雨感到高兴,这雨能帮助庄稼成长。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 杜甫在外漂泊,年老多病,因秋天的景象而感到更加悲凉。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希望能有许多房子,让所有贫苦人都有地方住,表达了他的慈爱。
探究新知
万里桥西一草堂
活动一
每年农历正月初七,杜甫草堂举行的“草堂人日”活动,已成为成都春节期间一个特有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探究新知
万里桥西一草堂
活动一
人日,正月初七,又称“人节”,是中国传统节日。
探究新知
万里桥西一草堂
活动一
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探究新知
万里桥西一草堂
活动一
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以后逐渐受到重视。
探究新知
议一议
活动一
1、为什么“草堂人日”活动会在杜甫草堂举行?这与杜甫有何关系?
(1)杜甫草堂是纪念伟大诗人杜甫的地方,这里不仅是他的住所,也是他创作许多优秀诗篇的地方。所以选在这里举行“草堂人日”活动,意义深远。
(2)杜甫在诗歌《人日忆李白》中提到正月初七,这说明他对这个节日有深刻的感情。因此,在杜甫草堂举行“人日”活动,可以缅怀杜甫和他的作品。
(3)杜甫草堂是传播和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通过在这里举办“草堂人日”活动,可以更好地发扬和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4)杜甫草堂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和文学爱好者,通过“草堂人日”活动,可以吸引更多人来参观和了解杜甫及其作品,实现文化传播和教育的目的。
探究新知
议一议
活动一
2、请描述一次你参加过的传统节日活动的经历,这次经历对你有什么意义?
端午节活动:
(1)描述活动:去年端午节,我和家人一起在社区的活动中心包粽子。大家分工合作,有的洗糯米,有的剪粽叶,还有人负责捆绑。这是我第一次亲手包粽子,虽然手法生疏,但玩得很开心。
(2)意义:这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了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和氛围,加深了我对这个节日的了解。通过与家人一起劳动,我也体会到团结合作的乐趣和重要性。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活动一
1、查阅资料,说出“草堂人日”的历史典故。
(1)女娲造人传说:传说在女娲创造万物的过程中,正月初一到初六分别造了鸡、狗、猪、羊、牛、马,第七天造了人,所以这一天被称为“人日”。
(2)汉朝开始的节俗:汉朝时期,人们开始过“人日”这个节日,主要是为了庆祝人类的生日。
(3)魏晋时期重视:在魏晋时期,过“人日”成为一个重要的节俗活动,人们会在这一天进行庆祝。
(4)杜甫诗歌记录:杜甫在他的诗歌《人日忆李白》中提到了这个节日,体现了诗人对节日的感怀和对友人的思念。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活动一
2、假如你和同学去参加“草堂人日”活动,你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凭吊“诗圣”杜甫?
(1)朗诵杜甫诗歌:可以在杜甫草堂朗诵杜甫的诗歌,以此缅怀和纪念这位伟大诗人。
(2)参观草堂:参观杜甫的故居和草堂,通过了解他的生活和创作环境,表达对他的敬仰。
(3)书法展示:用书法写下杜甫的诗句,展示在杜甫草堂,让更多的游客看到并了解他的作品。
(4)祭拜仪式:可以举行一个小型的祭拜仪式,向杜甫的塑像或纪念碑献上花、焚香,以示尊敬和怀念。
探究新知
一门父子三词客
活动一
四川眉山,古称眉州,地处成都平原西南部,是宋代大文豪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史称“三苏”)的故乡。
探究新知
一门父子三词客
活动一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苏氏父子三人同登“唐宋八大家”之列,旷世仅有。
探究新知
一门父子三词客
活动一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苏祠,了解“三苏”生平、主要文学成就和家训家风,以及三苏祠历史沿革、东坡文化研究传承等。
探究新知
一门父子三词客
活动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要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激励子孙后代增强家国情怀,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
探究新知
一门父子三词客
活动一
公元1057年,苏轼、苏辙兄弟二人同榜高中进士,名震京师。
探究新知
一门父子三词客
活动一
在苏氏父子中,苏轼的成就最大。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均有极高的造诣。苏轼对词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开拓和变革,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探究新知
一门父子三词客
活动一
苏轼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以词怀古感旧、记游、说理,使词从“樽前’下”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他的词清新俊逸,刚健豪放。其中,《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作品都成为千古绝唱,为后人所传诵。
探究新知
一门父子三词客
活动一
刚直方正、不阿权贵的个性注定了苏轼仕途多舛(chuǎn)。宦海有涯,行者无疆。
探究新知
一门父子三词客
活动一
磨难和挫折并未击垮颠沛流离中的苏轼,恰恰相反,政坛上的失意铸就了他文坛上的辉煌。那么,是什么力量激励着他屡遭挫折却逆流而上呢?
探究新知
一门父子三词客
活动一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探究新知
议一议
活动一
1、为什么苏洵、苏轼、苏辙“三苏”父子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1)卓越的文学成就:苏洵、苏轼、苏辙三人都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他们的文章和诗词不仅数量多,还质量高,被后人称赞。
(2)多才多艺:苏轼不仅在诗词方面有巨大的成就,他还在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多才多艺让他的作品更加丰富多样。
(3)影响深远:三苏的作品不仅在他们的时代广为流传,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的风格和思想影响了许多后来的文学家。
(4)家训家风:三苏家庭注重家教和家风,培养出了三位杰出的文学家,这种重视家教和家庭氛围也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探究新知
议一议
活动一
2、在现代社会,苏轼的文化遗产对青少年的教育和成长有何重要意义?
(1)激发文学兴趣:苏轼的诗词和散文充满智慧和美感,可以激发青少年的文学兴趣和创作热情。
(2)提供学习榜样:苏轼的多才多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激励他们各方面全面发展。
(3)培养正直品质:苏轼刚直不阿,不畏权贵的品格,可以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正直的品质。
(4)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和传承苏轼的文化遗产,青少年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活动一
1、朗诵这首词,并体会苏轼当时的生活态度。
(1)乐观豁达:即使在面对风雨困境时,苏轼依然保持乐观,吟诗作词,表现出一种有趣豁达的心态。
(2)从容不迫:苏轼并没有因为遇到风雨而感到狼狈,反倒轻松自如,表现出从容不迫、淡定自若的态度。
(3)适应环境:他在诗中提到“竹杖芒鞋轻胜马”,说明他能够适应朴素的生活方式,显得非常洒脱和自在。
(4)洒脱自由:面对生活中的不顺和逆境,他选择随遇而安,不被外界环境所困扰,表现出一种洒脱自由的生活态度。
探究新知
绥山毓秀,沫水钟灵
活动一
沿眉山南下,在距离三苏祠不到100千米的乐山市沙湾区,有一处背负绥山、面向沫水(大渡河)的故宅,它是一代文豪郭沫若诞生和青少年时期生活、学习的地方。
探究新知
绥山毓秀,沫水钟灵
活动一
郭沫若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卓著的文学巨匠和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生平著述甚丰。
探究新知
绥山毓秀,沫水钟灵
活动一
乐山郭沫若故居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是一座四进穿斗式木结构、小青瓦平房,集居室、商铺、家塾和园林于一体,至今依旧保持着古朴的风貌。
探究新知
绥山毓秀,沫水钟灵
活动一
2006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7月被国家旅游局批准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4年11月被命名为“四川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探究新知
绥山毓秀,沫水钟灵
活动一
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节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一九二〇年一二月间作
探究新知
议一议
活动一
1、郭沫若如何在动荡的时局中依然保持对国家的热爱?他表现出的家国情怀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1)坚持创作,记录时代:在动荡时局中,郭沫若坚持创作,记录时代,表达对国家的热爱。启示我们即使环境复杂,我们也应表达对国家的关心,记录我们的时代。
(2)投身革命,贡献力量:积极参与革命事业,为国家独立和自由而奋斗。启示我们要关心国家大事,将来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
(3)乐观精神,迎难而上:面对战乱保持乐观和积极,鼓舞自己和他人继续奋斗。启示我们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相信自己能克服挑战,积极面对生活。
探究新知
议一议
活动一
2、对比郭沫若与其他现代文学作家如鲁迅、茅盾等的作品风格和思想,你有哪些发现?
(1)作品风格:郭沫若的作品充满激情和浪漫主义色彩,鲁迅的作品语言犀利、直白,揭露社会黑暗,茅盾的作品风格写实,细腻刻画社会现实。
(2)思想特点:郭沫若的作品表现出对国家的热爱和对自由、平等的追求,鲁迅的作品关注大众觉醒,批判封建思想和愚昧现象,茅盾的作品侧重描写社会变革中的矛盾,关注农民和劳动者的生活。
(3)文学目的:郭沫若通过诗歌和散文表达对国家和人类进步的希望,鲁迅希望通过揭示社会问题唤醒民众,茅盾通过描写社会现实促进社会改进和进步。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活动一
1、1919年的“五四运动”,像报春的惊雷,宣告一个新时代已经来临。1920年春,正在日本福冈市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留学的郭沫若创作了新诗《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说出诗中的“炉中煤”和“年青的女郎”分别比喻什么。
(1)炉中煤:郭沫若用“炉中煤”比喻自己作为煤炭在炉中燃烧,象征他对祖国的深厚热爱和愿意付出的精神。
(2)年青的女郎:郭沫若用“年青的女郎”比喻年轻的祖国,唤醒她并激励她奋斗,象征对祖国未来的美好期望和热切期盼。
探究新知
绥山毓秀,沫水钟灵
活动一
郭沫若不仅开辟了新诗的崭新时代,而且在哲学、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等领域的研究,也成就卓著。他还是中国杰出的历史剧大师。
探究新知
绥山毓秀,沫水钟灵
活动一
郭沫若一生创作了《卓文君》《王昭君》《屈原》《蔡文姬》等多部历史剧,这些剧作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达到了现代文学史上历史剧创作的高峰。
探究新知
议一议
活动一
1、郭沫若在新诗创作上做出了哪些贡献?他的新诗作品有何特点?
(1)创新诗体:郭沫若采用自由诗体,打破旧诗格律,使诗歌更生动。诗歌不拘泥于传统韵律,自由自在,表达直接鲜明。
(2)丰富主题:他的诗涉及爱国、社会、自然等多个主题。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既有爱国热情,也关注社会问题。
(3)激发情感:他的诗运用抒情手法,激发读者情感共鸣。感情真挚激昂,通过激情的语言和形象化描绘打动人心。
(4)倡导现实主义:他的新诗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描写社会问题和人民生活,关注现实,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探究新知
做一做
活动一
1、与同学一起表演历史剧《屈原》中的一个片段。
(1) 熟悉剧本:每个同学要深入理解角色,背熟台词并体会角色的情感。
(2)角色扮演:通过表情和语气生动地表现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3)舞台动作:设计自然、流畅的动作,并与其他同学进行协调和配合。
(4)舞台布置:准备简单的道具和服装,搭建一个能营造历史氛围的场景。
(5)声音和表达:用清晰洪亮的声音朗读台词,准确传达角色的情感变化。
(6)排练与调整:多次排练,接受同学的反馈并不断调整和改进表演。
(7)进入角色:在表演前,花几分钟时间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角色。
(8)时间控制:确保每个片段的表演时长适当,分配好每个角色的出场时间。
探究新知
杨升庵纪念馆
活动一
杨升庵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擅长诗词歌赋,享有极高的声誉。
探究新知
杨升庵纪念馆
活动一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的杨升庵纪念馆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而修建的文化遗产地。
探究新知
杨升庵纪念馆
活动一
纪念馆内展示了杨升庵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及其重要作品。
探究新知
杨升庵纪念馆
活动一
在纪念馆中,你可以欣赏到杨升庵的手稿、书法作品以及其他珍贵的历史文物。
探究新知
杨升庵纪念馆
活动一
参观杨升庵纪念馆不仅能学到明代文学的知识,还能体验到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历史底蕴。
探究新知
议一议
活动一
1、为什么在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修建杨升庵纪念馆?
(1)出生地:安岳县是杨升庵的故乡,建在这里的纪念馆是为了纪念和缅怀这位伟大的文学家。
(2)保护文化遗产:通过修建纪念馆,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展示杨升庵的文学遗产和相关历史文物。
(3)教育意义:纪念馆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了解杨升庵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的场所,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4)文化旅游:纪念馆可以吸引游客,促进当地的文化旅游业发展,传播明代文学文化。
探究新知
议一议
活动一
2、为什么杨升庵在明代享有极高的声誉?
(1)杰出的文学成就:杨升庵在诗词、歌赋等方面有着杰出的成就,他的作品文采斐然,深受读者喜爱。
(2)多才多艺:他不仅擅长文学创作,还在书法、绘画等领域有很高的造诣,体现了全面的艺术才能。
(3)社会影响力:他的作品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表达了许多人民的心声,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4)后世评价高:经过历史的沉淀,杨升庵的文学成就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在明代及后来的文学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课堂总结
1
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贡献
闪耀川蜀大地的文星
2
掌握古代诗词的赏析方法
3
理解历史人物的家国情怀
4
认识文学作品的重要价值
板书设计
开展问卷调查活动
开展问卷调查活动
了解敬老爱老美德
认识需要帮助的老人
熟悉问卷调查的方法
劳动之识——设计问卷需注意问题
劳动之行——能合作完善问卷设计
闪耀川蜀大地的文星
1、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贡献
2、掌握古代诗词的赏析方法
3、理解历史人物的家国情怀
4、认识文学作品的重要价值
课后作业:
1、杜甫草堂的“草堂人日”活动有什么特别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课后作业
1、杜甫草堂的“草堂人日”活动有什么特别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纪念杜甫:在杜甫草堂举行“草堂人日”活动,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杜甫,缅怀他的文学成就和对家国的深情。
弘扬传统文化:通过“草堂人日”活动,可以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与杜甫相关的诗歌文化和节俗文化。
增强文化认同: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文学爱好者,有助于大家进一步了解和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教育意义:活动中有诗歌诵读、书法展示等环节,能让学生们亲身参与和体验,更直观地学习和感受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
社交和互动:活动为不同年龄段的人提供了一个交流和互动的平台,人们可以通过诗歌和文化活动增进友谊和理解。
65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6课《闪耀川蜀大地的文星》教学设计
课题 闪耀川蜀大地的文星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可爱的四川 年级 七至八年级
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学习李白、杜甫、苏轼等人的生平和成就,了解他们对古代文化的贡献,激发对历史人物及其作品的兴趣。2、诵读赏析《上阳台帖》《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经典诗词,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培养阅读和鉴赏兴趣。3、探索杜甫、苏轼及郭沫若在动荡时局中的家国情怀,理解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坚定信念,增强爱国情感和责任感。4、参与朗诵诗歌、表演历史剧及参观纪念馆等实践活动,提升表达和表现能力,深刻理解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 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贡献掌握古代诗词的赏析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历史人物的家国情怀认识文学作品的重要价值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走进诗仙李白的故乡青莲镇》自古以来,蜀中人文荟萃,名家辈出,李白、杜甫、苏门三父子、郭沫若等文坛巨匠就是其中代表。他们或生于斯,或长于斯,或寓居于斯,深受蜀中文化滋养,又给蜀中文化注入勃勃生机。他们在蜀中留下了哪些人文足迹?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呢? 观看视频,了解诗仙李白的故乡青莲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讲授新课 一、蜀道太白乡位于四川盆地北部的江油市青莲镇,山川秀美,风光旖旎,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故乡。据考证,李白儿时随家人定居于此,直到25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1962年,为了纪念李白,江油人民开始修建李白纪念馆,并对陇西院、磨针溪、洗墨池等遗迹进行了开发。1982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李白故里”李白是继屈原之后中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其诗风狂放炽热想象丰富,语言率真自然,韵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构成雄奇豪放、瑰玮绚烂的诗篇。为缅怀“诗仙”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地政府在李白故宅陇西院旁,修建了气势恢宏的太白碑林。碑刻内容主要是历代书画名家书写的李白诗歌和颂扬李白的楹联诗文,风格迥异,极具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二、议一议1、为什么江油市决定修建李白纪念馆并开发相关遗迹?(1)纪念历史人物:李白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建设纪念馆是为了纪念和缅怀这位文化巨匠。(2)保护文化遗产:修建纪念馆和开发遗迹,可以更好地保护与李白相关的历史遗迹,防止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被遗忘或毁损。(3)教育和文化传播:通过纪念馆和遗迹开发,可以教育公众,特别是青少年,了解李白的生平、作品和对中国文化的贡献。(4)提升城市形象:作为李白的故乡,江油市通过这些文化建设,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形象和吸引力,增强居民的自豪感。2、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李白的文化遗产?(1)教育系统融入:将李白的诗歌和生平融入学校的语文课程,加强对学生的文化教育,使他们从小就接触和了解李白。(2)文化节庆活动:举办李白文化节、诗歌大赛、书法比赛等活动,吸引更多人参与和了解李白文化。(3)出版书籍和影视作品:通过出版与李白相关的书籍、制作电视剧和纪录片,讲述李白的故事和他的诗歌,扩大影响范围。(4)互联网传播:利用社交媒体、视频网站和其他互联网平台,制作有趣的短视频、动画和电子书,吸引年轻一代的关注。三、做一做1、《上阳台帖》是李白所书的书法作品,内容为其自四言诗,也是李白唯一传世的书迹。你能说出这是哪种字体吗?查阅资料并朗诵这首诗。(1)行草书:这是行书和草书的结合,笔画连贯,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2)行书特点:行书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既有楷书的端正,又有草书的舒展,用于日常书写,具有实用性。(3)草书特点:草书是书法中的一种快速书写方式,线条流畅,多用于抒发感情,表达自由奔放的风格。(4) 《上阳台帖》:常登高山,极目四野。风劲草偃,云开见日。山川辽阔,群峰耸峙。高山仰止,深谷因之。2、为什么《上阳台帖》上有那么多的印章?(1)证明真实性:印章可以证明作品的真实性,确认这确实是李白亲笔所书。(2)收藏者标记:历代的收藏家会在自己收藏的作品上盖上印章,作为拥有和传承的标记。(3)传达文化意味:印章本身具有文化和艺术价值,增加了书法作品的历史厚重感和艺术层次。(4)装饰作用:这些印章也起到装饰作用,使得书法作品更加美观和丰富,增强视觉效果和观赏性。四、万里桥西一草堂公元759年,为避“安史之乱”,杜甫携家人辗转来到成都。在友人的帮助下,杜甫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而居。时光流转,这座茅屋成为今天闻名中外的“杜甫草堂”。公元765年,杜甫离开了成都,但成都却一直令他魂牵梦绕。据统计,杜甫一生流传至今的诗篇有1400多首,而他在草堂时期的创作就有240余首。五、议一议1、为什么杜甫在成都只待了六年,却对这里情有独钟?(1)自然环境优美: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景色优美,适合居住和创作,提供了一个宁静的生活环境,让杜甫能够安心写诗。(2)友人相助:杜甫在成都得到了友人的帮助,能够修建茅屋居住,这让他感受到了温暖和友谊,更加珍视这段时光。(3)创作高峰期:在成都的六年时间里,杜甫创作了240多首诗歌,这段时间可以算是他创作的高峰期,他对这些作品和创作环境有着深厚的感情。(4)避难之所:当时杜甫是在躲避“安史之乱”,成都成为了他避难的地方,在这里他有了短暂的安定生活,对这个地方产生了特别的感情。2、杜甫草堂作为历史文化遗址,有什么样的历史和文化价值?(1)纪念伟大诗人:杜甫草堂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杜甫,他在这里创作了许多不朽的诗篇。(2)保护文化遗产:杜甫草堂不仅是杜甫当年的居所,还保存了许多与他有关的诗歌和文物,是中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3)文学研究资源:这里保存了大量杜甫的诗作和相关的历史资料,是研究杜甫和唐代文学历史的重要资源。(4)旅游和教育:杜甫草堂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学生前来参观,既促进了旅游发展,又起到了文化教育的作用,让更多人了解杜甫和他的诗歌作品。六、做一做1、查阅资料,分别指出下列诗句表达了杜甫当时怎样的心境。七、万里桥西一草堂每年农历正月初七,杜甫草堂举行的“草堂人日”活动,已成为成都春节期间一个特有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人日,正月初七,又称“人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以后逐渐受到重视。八、议一议1、为什么“草堂人日”活动会在杜甫草堂举行?这与杜甫有何关系?(1)杜甫草堂是纪念伟大诗人杜甫的地方,这里不仅是他的住所,也是他创作许多优秀诗篇的地方。所以选在这里举行“草堂人日”活动,意义深远。(2)杜甫在诗歌《人日忆李白》中提到正月初七,这说明他对这个节日有深刻的感情。因此,在杜甫草堂举行“人日”活动,可以缅怀杜甫和他的作品。(3)杜甫草堂是传播和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通过在这里举办“草堂人日”活动,可以更好地发扬和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4)杜甫草堂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和文学爱好者,通过“草堂人日”活动,可以吸引更多人来参观和了解杜甫及其作品,实现文化传播和教育的目的。2、请描述一次你参加过的传统节日活动的经历,这次经历对你有什么意义?端午节活动:(1)描述活动:去年端午节,我和家人一起在社区的活动中心包粽子。大家分工合作,有的洗糯米,有的剪粽叶,还有人负责捆绑。这是我第一次亲手包粽子,虽然手法生疏,但玩得很开心。(2)意义:这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了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和氛围,加深了我对这个节日的了解。通过与家人一起劳动,我也体会到团结合作的乐趣和重要性。九、做一做1、查阅资料,说出“草堂人日”的历史典故。(1)女娲造人传说:传说在女娲创造万物的过程中,正月初一到初六分别造了鸡、狗、猪、羊、牛、马,第七天造了人,所以这一天被称为“人日”。(2)汉朝开始的节俗:汉朝时期,人们开始过“人日”这个节日,主要是为了庆祝人类的生日。(3)魏晋时期重视:在魏晋时期,过“人日”成为一个重要的节俗活动,人们会在这一天进行庆祝。(4)杜甫诗歌记录:杜甫在他的诗歌《人日忆李白》中提到了这个节日,体现了诗人对节日的感怀和对友人的思念。2、假如你和同学去参加“草堂人日”活动,你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凭吊“诗圣”杜甫?(1)朗诵杜甫诗歌:可以在杜甫草堂朗诵杜甫的诗歌,以此缅怀和纪念这位伟大诗人。(2)参观草堂:参观杜甫的故居和草堂,通过了解他的生活和创作环境,表达对他的敬仰。(3)书法展示:用书法写下杜甫的诗句,展示在杜甫草堂,让更多的游客看到并了解他的作品。(4)祭拜仪式:可以举行一个小型的祭拜仪式,向杜甫的塑像或纪念碑献上花、焚香,以示尊敬和怀念。十、一门父子三词客四川眉山,古称眉州,地处成都平原西南部,是宋代大文豪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史称“三苏”)的故乡。“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苏氏父子三人同登“唐宋八大家”之列,旷世仅有。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苏祠,了解“三苏”生平、主要文学成就和家训家风,以及三苏祠历史沿革、东坡文化研究传承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要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激励子孙后代增强家国情怀,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公元1057年,苏轼、苏辙兄弟二人同榜高中进士,名震京师。在苏氏父子中,苏轼的成就最大。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均有极高的造诣。苏轼对词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开拓和变革,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苏轼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以词怀古感旧、记游、说理,使词从“樽前’下”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他的词清新俊逸,刚健豪放。其中,《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作品都成为千古绝唱,为后人所传诵。刚直方正、不阿权贵的个性注定了苏轼仕途多舛(chuǎn)。宦海有涯,行者无疆。磨难和挫折并未击垮颠沛流离中的苏轼,恰恰相反,政坛上的失意铸就了他文坛上的辉煌。那么,是什么力量激励着他屡遭挫折却逆流而上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十一、议一议1、为什么苏洵、苏轼、苏辙“三苏”父子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1)卓越的文学成就:苏洵、苏轼、苏辙三人都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他们的文章和诗词不仅数量多,还质量高,被后人称赞。(2)多才多艺:苏轼不仅在诗词方面有巨大的成就,他还在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多才多艺让他的作品更加丰富多样。(3)影响深远:三苏的作品不仅在他们的时代广为流传,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的风格和思想影响了许多后来的文学家。(4)家训家风:三苏家庭注重家教和家风,培养出了三位杰出的文学家,这种重视家教和家庭氛围也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2、在现代社会,苏轼的文化遗产对青少年的教育和成长有何重要意义?(1)激发文学兴趣:苏轼的诗词和散文充满智慧和美感,可以激发青少年的文学兴趣和创作热情。(2)提供学习榜样:苏轼的多才多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激励他们各方面全面发展。(3)培养正直品质:苏轼刚直不阿,不畏权贵的品格,可以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正直的品质。(4)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和传承苏轼的文化遗产,青少年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增强文化自信。九、做一做1、朗诵这首词,并体会苏轼当时的生活态度。(1)乐观豁达:即使在面对风雨困境时,苏轼依然保持乐观,吟诗作词,表现出一种有趣豁达的心态。(2)从容不迫:苏轼并没有因为遇到风雨而感到狼狈,反倒轻松自如,表现出从容不迫、淡定自若的态度。(3)适应环境:他在诗中提到“竹杖芒鞋轻胜马”,说明他能够适应朴素的生活方式,显得非常洒脱和自在。(4)洒脱自由:面对生活中的不顺和逆境,他选择随遇而安,不被外界环境所困扰,表现出一种洒脱自由的生活态度。十、绥山毓秀,沫水钟灵沿眉山南下,在距离三苏祠不到100千米的乐山市沙湾区,有一处背负绥山、面向沫水(大渡河)的故宅,它是一代文豪郭沫若诞生和青少年时期生活、学习的地方。郭沫若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卓著的文学巨匠和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生平著述甚丰。乐山郭沫若故居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是一座四进穿斗式木结构、小青瓦平房,集居室、商铺、家塾和园林于一体,至今依旧保持着古朴的风貌。2006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7月被国家旅游局批准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4年11月被命名为“四川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节选)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啊,我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一九二〇年一二月间作十一、议一议1、郭沫若如何在动荡的时局中依然保持对国家的热爱?他表现出的家国情怀对我们有什么启示?(1)坚持创作,记录时代:在动荡时局中,郭沫若坚持创作,记录时代,表达对国家的热爱。启示我们即使环境复杂,我们也应表达对国家的关心,记录我们的时代。(2)投身革命,贡献力量:积极参与革命事业,为国家独立和自由而奋斗。启示我们要关心国家大事,将来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3)乐观精神,迎难而上:面对战乱保持乐观和积极,鼓舞自己和他人继续奋斗。启示我们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相信自己能克服挑战,积极面对生活。2、对比郭沫若与其他现代文学作家如鲁迅、茅盾等的作品风格和思想,你有哪些发现?(1)作品风格:郭沫若的作品充满激情和浪漫主义色彩,鲁迅的作品语言犀利、直白,揭露社会黑暗,茅盾的作品风格写实,细腻刻画社会现实。(2)思想特点:郭沫若的作品表现出对国家的热爱和对自由、平等的追求,鲁迅的作品关注大众觉醒,批判封建思想和愚昧现象,茅盾的作品侧重描写社会变革中的矛盾,关注农民和劳动者的生活。(3)文学目的:郭沫若通过诗歌和散文表达对国家和人类进步的希望,鲁迅希望通过揭示社会问题唤醒民众,茅盾通过描写社会现实促进社会改进和进步。十二、做一做1、1919年的“五四运动”,像报春的惊雷,宣告一个新时代已经来临。1920年春,正在日本福冈市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留学的郭沫若创作了新诗《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说出诗中的“炉中煤”和“年青的女郎”分别比喻什么。(1)炉中煤:郭沫若用“炉中煤”比喻自己作为煤炭在炉中燃烧,象征他对祖国的深厚热爱和愿意付出的精神。(2)年青的女郎:郭沫若用“年青的女郎”比喻年轻的祖国,唤醒她并激励她奋斗,象征对祖国未来的美好期望和热切期盼。十三、绥山毓秀,沫水钟灵郭沫若不仅开辟了新诗的崭新时代,而且在哲学、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等领域的研究,也成就卓著。他还是中国杰出的历史剧大师。郭沫若一生创作了《卓文君》《王昭君》《屈原》《蔡文姬》等多部历史剧,这些剧作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达到了现代文学史上历史剧创作的高峰。十四、议一议1、郭沫若在新诗创作上做出了哪些贡献?他的新诗作品有何特点?(1)创新诗体:郭沫若采用自由诗体,打破旧诗格律,使诗歌更生动。诗歌不拘泥于传统韵律,自由自在,表达直接鲜明。(2)丰富主题:他的诗涉及爱国、社会、自然等多个主题。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既有爱国热情,也关注社会问题。(3)激发情感:他的诗运用抒情手法,激发读者情感共鸣。感情真挚激昂,通过激情的语言和形象化描绘打动人心。(4)倡导现实主义:他的新诗注重反映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描写社会问题和人民生活,关注现实,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十五、做一做1、与同学一起表演历史剧《屈原》中的一个片段。(1) 熟悉剧本:每个同学要深入理解角色,背熟台词并体会角色的情感。(2)角色扮演:通过表情和语气生动地表现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3)舞台动作:设计自然、流畅的动作,并与其他同学进行协调和配合。(4)舞台布置:准备简单的道具和服装,搭建一个能营造历史氛围的场景。(5)声音和表达:用清晰洪亮的声音朗读台词,准确传达角色的情感变化。(6)排练与调整:多次排练,接受同学的反馈并不断调整和改进表演。(7)进入角色:在表演前,花几分钟时间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角色。(8)时间控制:确保每个片段的表演时长适当,分配好每个角色的出场时间。十六、杨升庵纪念馆杨升庵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擅长诗词歌赋,享有极高的声誉。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的杨升庵纪念馆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而修建的文化遗产地。纪念馆内展示了杨升庵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及其重要作品。在纪念馆中,你可以欣赏到杨升庵的手稿、书法作品以及其他珍贵的历史文物。参观杨升庵纪念馆不仅能学到明代文学的知识,还能体验到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历史底蕴。十四、议一议1、为什么在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修建杨升庵纪念馆?(1)出生地:安岳县是杨升庵的故乡,建在这里的纪念馆是为了纪念和缅怀这位伟大的文学家。(2)保护文化遗产:通过修建纪念馆,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展示杨升庵的文学遗产和相关历史文物。(3)教育意义:纪念馆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了解杨升庵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的场所,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4)文化旅游:纪念馆可以吸引游客,促进当地的文化旅游业发展,传播明代文学文化。2、为什么杨升庵在明代享有极高的声誉?(1)杰出的文学成就:杨升庵在诗词、歌赋等方面有着杰出的成就,他的作品文采斐然,深受读者喜爱。(2)多才多艺:他不仅擅长文学创作,还在书法、绘画等领域有很高的造诣,体现了全面的艺术才能。(3)社会影响力:他的作品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表达了许多人民的心声,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4)后世评价高:经过历史的沉淀,杨升庵的文学成就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在明代及后来的文学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组织学生朗诵李白的经典诗歌,并进行诗歌创作,模仿李白的诗风。引导学生撰写保护文化遗产的倡议书,呼吁更多人关注和保护包括李白故居在内的文化遗产。组织学生定期开展李白诗歌读书会,分享阅读心得,讨论李白诗歌的内涵和意义。组织学生鉴赏李白的《上阳台帖》,了解其行草书的特点,进行相关书法临摹练习。组织学生鉴赏《上阳台帖》及其上的多枚印章,了解印章在书法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讨论每枚印章的历史背景。组织学生前往成都的杜甫草堂实地参观,了解杜甫生活和创作的历史背景。学生分组研究杜甫在成都期间的创作背景和作品,分析他为何在此期间达到创作高峰,并进行成果展示。通过互联网平台组织学生进行杜甫草堂的虚拟参观,了解草堂的布局、历史和文物,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参观体验和感悟。组织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草堂人日”的起源、传说及其在杜甫草堂的庆祝方式,制作介绍海报或PPT进行展示。让学生设计杜甫草堂及其“草堂人日”活动的旅游宣传资料,如海报、短片、宣传册,并在学校或社区展示。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他们参加过的传统节日活动的回忆短文,并在班级内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组织学生查阅资料,探究汉朝、魏晋时期“人日”节俗的演变历程和庆祝方式,制作文化墙展示研究成果。组织学生阅读杜甫的诗集,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并在小组内进行分享和讨论,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组织学生阅读和思考苏轼的生平和品格,结合他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作品中的表现,讨论苏轼的品格和人生观对现代人的启示。组织学生查阅苏洵、苏轼、苏辙三人的代表性作品,进行小组讨论和研讨,分析其文学成就和特点,并汇报研究成果。组织学生分享苏轼刚直不阿、不畏权贵的故事,结合自身生活谈论这些故事对自己的启示,并总结出正直品质的重要性。组织学生朗诵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并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这首词中苏轼生活态度的理解和感悟。分组研究郭沫若在文学、历史、考古、戏剧等领域的主要成就,制作多媒体展示或海报,在班级内进行汇报和展示。组织学生前往郭沫若纪念馆实地参观,了解他在动荡时局中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参观相关史料和文物,写出参观感悟。选取郭沫若、鲁迅、茅盾的代表性作品,组织学生阅读并撰写阅读心得,重点分析作品的风格特点和思想内容。组织学生集体朗诵郭沫若的新诗《炉中煤》,分析诗中的比喻意象,探讨“炉中煤”和“年青的女郎”分别象征什么,并进行分享讨论。组织学生阅读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选取郭沫若的代表性新诗作品,如《炉中煤》《凤凰涅槃》等,组织学生进行朗诵和赏析,分析诗歌在创新诗体、丰富主题、激发情感和现实主义等方面的特点,并进行讨论。学生分组表演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中的选定片段,通过角色扮演、排练与表演,感受和理解剧中人物的情感与内心世界。组织学生朗诵和赏析杨升庵的经典诗词作品,通过分析诗词的语言、意境和思想内涵,并撰写赏析文章或心得体会。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在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修建杨升庵纪念馆?” 分组汇报。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历代学者和文人对杨升庵的评价及其文学成就对后世的影响,分组进行讨论,并在班级内分享研究成果。 通过朗诵和创作,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意思维,激发他们对古典诗歌的兴趣和热爱。通过撰写倡议书,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责任感,激发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爱护文化遗产的情怀。通过读书会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讨论能力,增强他们对李白文化的鉴赏力和理解力,促进文化传承。通过对《上阳台帖》行草书的鉴赏和临摹,培养学生的书法技能和艺术鉴赏能力,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通过对印章与文物的鉴赏,培养学生对文物的鉴赏能力和历史意识,增强他们对文物保护的认知和重视。通过实地参观,让学生深入了解杜甫的生活环境和创作背景,增强历史文化认同感。通过研究和展示,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杜甫在成都创作高峰期的原因和背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深入了解杜甫草堂,培养他们的信息检索和分享能力,以及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讨论能力。通过历史溯源,让学生了解“草堂人日”的由来和传统文化内涵,培养他们的历史研究和信息归纳能力,增强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通过宣传资料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媒介素养,增强他们对杜甫草堂文化和“草堂人日”活动的认知及推广能力。通过写作和分享,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写作能力,同时让他们互相了解家庭传统,增加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通过文化探究和展示,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历史知识,让他们深入了解“人日”节日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演变。通过阅读和分享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文学鉴赏能力,增进对杜甫诗歌的理解和热爱,以实际行动缅怀这位伟大诗人。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价值观认知,激发他们在面对挫折时的坚韧和乐观精神,并借鉴苏轼的品格和人生观。通过作品研讨和分享,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他们对三苏文学成就的理解和敬仰,同时提高文学鉴赏能力。通过故事分享和讨论,启发学生反思个人价值观和品格,学习苏轼的正直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正直的品质。通过朗诵和体会分享,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让他们感受苏轼的乐观豁达、从容不迫和洒脱自由的生活态度。通过分组研究和展示,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合作能力和多媒体制作技能,让他们全面了解郭沫若的多才多艺和卓越成就,激发学习动力。通过实地参观纪念馆,增强学生的历史知识和文化认同,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郭沫若的家国情怀,激发爱国热情。通过作品阅读和品鉴,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各作家作品的风格和思想特点。通过朗诵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诗中的比喻意象,感受郭沫若对祖国的热爱和期盼。过角色扮演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演能力。通过朗诵和赏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深刻理解郭沫若的新诗特点和贡献,增强对现代诗歌的兴趣和感知能力。以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剧的艺术魅力和角色内涵,培养他们的表演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对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认知和欣赏。:通过诗词朗诵和赏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通过查阅资料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合作精神,增强对杨升庵在文学史上高度评价和深远影响的理解。
课堂小结 闪耀川蜀大地的文星1、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贡献2、掌握古代诗词的赏析方法3、理解历史人物的家国情怀4、认识文学作品的重要价值 总结回顾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课后作业 杜甫草堂的“草堂人日”活动有什么特别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布置作业 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板书 观看板书 强调教学重点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