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学案)内容导航素养目标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及目的预习导学 填预习单,梳理基础知识,强化基础概念探究提升 探究问题,典例 + 训练,逐个击破重难点体系构建 思维导图,强化整体感知,建立系统思维分层训练 精选试题,分层强化训练,完成学习闭环2022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史事。 唯物史观: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的学习,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时空观念: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经过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等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史料实证:能够初步阅读和理解相关史料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历史解释: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家国情怀:通过学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等侵略史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活动一:第二次鸦片战争设问1: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等概况分别是?1.根本原因:进一步__________________,扩大侵略权益2.导火线(借口):亚罗号事件(英)、__________________(法)3.时间:1856—1860年4.侵略者: __________________ (帮凶:美俄)5.战争经过:①第一阶段:1856—1858年 1856年英军炮轰广州;1858年被迫与俄、美、英、法分别签__________________;随后与英、法、美签订__________________。②第二阶段:1859-1860年 1860年占领京津,火烧圆明园,咸丰帝逃亡,签__________________6.条约内容:①《天津条约》:十处通商,公使驻京,巨额赔款,长江航行 ②《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被迫承认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合法化 ③《北京条约》:前约有效,增开天津,割地九龙,赔款大增。7.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使中国丧失了更多主权;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__________________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__________________加深。活动二:火烧圆明园设问2:火烧圆明园的背景是什么?雨果笔下的“两个强盗”指的是?对此有何认识和启示?1.背景:1860年,英法进逼北京,____________逃往承德避暑山庄2.两个强盗:英(英吉利)、法(法兰西)3.认识:是中华文化的大浩劫,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是对人类文明的破坏;充分暴露了侵略者________________的本质。4.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活动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设问3:近代沙俄侵占中国的领土面积是?相关条约有?1.概况:沙俄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___________平方千米领土2.一次性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_______________3.近代侵占我国领土最多、获利最大的国家: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活动一:打开中国市场 马神甫事件 英法联军 《天津条约》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北京条约》 鸦片贸易 长江中下游 进一步活动二:咸丰帝 野蛮、凶残活动三:150多万 《瑷珲条约》 俄国 问题一: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典例】19世纪60年代初,法国巴特雷上尉写信给雨果说:“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英法所谓的“荣耀”是( )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 B. 抢劫并烧毁圆明园C. 侵占中国的大片领士 D.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60年代初……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园中珍宝,劫走了所有能搬动的贵重文物和图书典箱,十二生肖兽首丢失,为了掩人耳目,英法联军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因此材料所述“荣耀”指的是抢劫并烧毁圆明园,B项正确;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年,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这时期侵占中国大片领士的是俄国,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英法联军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而不是镇压太平天国,排除D项。故选B项。【知识点拨】圆明园由圆明、长春、万春三园组成,是清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华,举世闻名。园中收藏了不计其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1860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然后纵火烧毁。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使中华文明遭到严重摧残。【变式练1-1】八年级同学观看了历史电影《火烧圆明园》,展开了激烈的争鸣。以下关于火烧圆明园这一历史事件认知准确的是( )该事件发生在1842年10月 B. 圆明园的艺术品和文物都被焚毁C. 该事件暴露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 D. 该事件导致清政府成立外务部【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因此,该事件暴露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C项正确;该事件发生在1860年10月,排除A项;“都被焚毁”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B项;1901年,依据《辛丑条约》,清政府设立外务部,排除D项。故选C项。【变式练1-2】《圆明园劫难记忆译丛》中所收作品均是当年侵略中国的亲历者所写,他们以日记、书信、回忆录等形式将各自在中国的侵略经历写下来。该丛书的出版( )A.从多角度揭露英美侵略中国的罪行 B.为研究列强侵华战争提供了新素材C.反映出英国在鸦片战争中的真面目 D.说明战争亲历者均在反思侵略罪行【答案】B【解析】此题考察历史核心素养问题,要求历史注重史料实证,考察史料相关素养。根据材料《圆明园劫难记忆译丛》中收录了当年侵路中国亲历者所写的日记、书信,以及回忆录等形式相关内容,从侵略者自身角度证明侵华战争,可以为研究列强侵华战争提供新素材,B项正确;从书名《圆明园劫难记忆译丛》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火烧圆明园的是英法联军,与A项从多角度揭露英美侵略中国罪行不符,排除A项;火烧圆明园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所谓,与C项反映英国在鸦片战争中的真面目不符,排除C项;材料中“侵路众多的亲历者所写”仅是在已不同形式写下自己的侵略经历,范围上没有所有人都反思侵略罪行,因而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问题二: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答案】(1)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都是要打开中国的大门,满足工业革命的需求,两次战争的性质都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故而将第二次鸦片战争说成是鸦片战争的继续;(2)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路权益,1856年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故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扩大。【解析】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可将两次鸦片战争作比较,从战争的根本原因和目的、签订的条约内容方面比较,就能得出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这一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所造成的危害比鸦片战争更加严重,使中国领土主权完整遭到极大破坏,大批口岸开放通商,使外国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深入到内地,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因此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扩大。【总结感悟】-构建知识体系【基础必练】1.周恩来说:“圆明园遗址是侵略者给我们留下的课堂。”这里的“侵略者”主要指( )A.俄国、美国 B.美国、法国 C.英国、德国 D.英国、法国【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圆明园遗址是侵略者给我们留下的课堂”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在1860年掠夺并焚烧圆明园,故选D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侵略者发动的,俄国、美国、德国都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B项、C项。2.“十处口岸通商,公使进京,长江航行。”所描述的是下列哪个不平等条约(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答案】A【解析】据所学可知,通过《天津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权利,与题干“十处口岸通商,公使进京,长江航行。”相符,故选A项;《北京条约》内容为: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马关条约》内容为: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主要内容是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3.标志着鸦片贸易在中国合法化的是( )A.《天津条约》 B.《通商章程善后条约》C.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 D.《北京条约》【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58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故选B项;《天津条约》没有涉及鸦片贸易的内容,通过这些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排除A项;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对北京构成严重威胁,但未涉及鸦片贸易,排除C项;《北京条约》没有涉及鸦片贸易的内容,在条约中,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排除D项。4.有人说,英法两国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掠夺”,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获取大量赔款 B.洗劫并焚毁圆明园C.增加新的通商口岸 D.割让香港岛【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8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大量精美的圆明园文物多流散在国外,不计其数,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故选B项;大量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新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割让香港岛是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5.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利用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机会,趁火打劫,用卑劣的手段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领土( )A.100万平方千米 B.80万平方千米C.150多万平方千米 D.120多万平方千米【答案】C【解析】据材料“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共割占了中国领土”并结合所学可知,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故选C项;结合所学可知,100万平方千米、80万平方千米、120多万平方千米,都不符合“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历史史实,排除A项、B项、D项。6.“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与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关的是( )A.甲午中日战争 B.义和团运动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答案】C【解析】由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据所学可知,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圆明园的焚毁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留给中国人的永久创伤,也是人类文明史上非常可耻的一页,故选C项;据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是1894年日本蓄意挑起的一场侵华战争,它以清政府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而告终,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义和团运动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英勇抵抗八国联军侵华,但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绞杀下失败,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素养提升】1.如图为《1842—1854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示意图》,该图所示现象( )A.表明中国处于贸易顺差的地位 B.成为列强再次扩大侵华的原因C.表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较缓慢 D.表明传统自然经济未发生变化【答案】B【解析】据材料“《1842—1854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示意图》”可知,鸦片战争后英国输华货物总值虽然一度增加,但总体趋势不稳定,甚至后来又呈现出下滑的趋势,为改变这一状况,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于1856年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故选B项;材料仅显示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从中无法得出中国处于贸易顺差的地位,排除A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840年的鸦片战争就已经使中国传统自然经济遭到破坏,D项表述错误,排除D项。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公使开始进驻北京。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清政府于1861年设立总理衙门,负责办理对外交涉以及通商、海关等事务。这表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A.先进人士开始开眼看世界 B.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中国开启了外交的近代化【答案】D【解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立了总理衙门,其职能主要是负责清政府的外交事务,也是中国第一个正式的外交常设机构,标志着中国近代外交机构的萌生,开启了中国外交近代化的历程,故选D项;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魏源等人积极了解西方、翻译西方著作等,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先进人士,排除A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以三国干涉还辽为契机,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C项。3.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答案】B【解析】据材料“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公文中不提带有不平等意思的“夷”字,体现了当时清政府对英国的态度有所改变,“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故选B项;“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说法过于绝对,仅凭一个方面不能得出这一结论,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崇拜心理”说法错误,不提“夷”字最多体现平等对待,“崇拜”无从得出,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清政府的态度,看不出西学的影响,排除D项。4.下列关于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②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英国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19世纪前期,英国长期在对华贸易中处于逆差状态,为了改变这种状态,英国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借口,决定以武力打开中国市场,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1856年,为了寻求更广阔的市场,掠夺更多资源,攫取更丰厚利润,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可见,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英国,故①④正确;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接受了割地、赔款、开口通商、协定关税等条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又被迫同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割让了大片领土,增开了大批商埠,领土和主权完整遭到极大破坏,可见,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故②③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5.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军头目额尔金说:“焚毁圆明园实际上是谈判前的一个步骤,使中国人记住我们给他们的教训。”据此可知,焚毁圆明园的主要目的是( )A.惩罚清政府的反抗行动B.试图掩盖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的罪行C.衬托英、法两国的强大D.迫使清政府同意英、法两国提出的苛刻条件【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焚毁圆明园……实际上是谈判前的一个步骤”,结合所学可知,焚毁圆明园的主要目的是在谈判中给清政府施加压力以迫使清政府同意英、法提出的苛刻条件,以便攫取在中国更多的利益,故选D项;题目信息不能反映烧毁圆明园是为了惩罚清政府的反抗行动,而是为了在谈判中谋取更多利益,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焚毁圆明园是为了试图掩盖英法联军的罪行,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项;材料说明焚毁圆明园主要是为了胁迫清政府,而不是衬托英、法两国的强大,排除C项。6.材料一:据统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价值超过六百万镑。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1)材料一中所反映的是什么地方被劫掠?被劫掠发生在哪次战争中?(2)在材料一所指的这场战争过程中,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材料二:“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材料三:“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马克思(3)材料二和材料三中马克思指出俄国是在哪一次战争期间得到的好处?(4)材料二和材料三中俄国得到的“好处”是什么?【答案】(1)①圆明园;②第二次鸦片战争。(2)①《天津条约》;②《北京条约》。(3)第二次鸦片战争。(4)俄国共割占中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表述正确,符合题意,即可得2分)【解析】(1)地方: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被劫掠的是圆明园。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2)条约: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3)战争: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窃取中国北方大片领土。(4)好处:俄国共割占中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学案)内容导航素养目标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及目的预习导学 填预习单,梳理基础知识,强化基础概念探究提升 探究问题,典例 + 训练,逐个击破重难点体系构建 思维导图,强化整体感知,建立系统思维分层训练 精选试题,分层强化训练,完成学习闭环2022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史事。 唯物史观: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的学习,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时空观念: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经过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等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史料实证:能够初步阅读和理解相关史料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历史解释: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家国情怀:通过学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等侵略史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活动一:第二次鸦片战争设问1: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等概况分别是?1.根本原因:进一步__________________,扩大侵略权益2.导火线(借口):亚罗号事件(英)、__________________(法)3.时间:1856—1860年4.侵略者: __________________ (帮凶:美俄)5.战争经过:①第一阶段:1856—1858年 1856年英军炮轰广州;1858年被迫与俄、美、英、法分别签__________________;随后与英、法、美签订__________________。②第二阶段:1859-1860年 1860年占领京津,火烧圆明园,咸丰帝逃亡,签__________________6.条约内容:①《天津条约》:十处通商,公使驻京,巨额赔款,长江航行 ②《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被迫承认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合法化 ③《北京条约》:前约有效,增开天津,割地九龙,赔款大增。7.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使中国丧失了更多主权;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__________________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__________________加深。活动二:火烧圆明园设问2:火烧圆明园的背景是什么?雨果笔下的“两个强盗”指的是?对此有何认识和启示?1.背景:1860年,英法进逼北京,____________逃往承德避暑山庄2.两个强盗:英(英吉利)、法(法兰西)3.认识:是中华文化的大浩劫,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是对人类文明的破坏;充分暴露了侵略者________________的本质。4.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活动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设问3:近代沙俄侵占中国的领土面积是?相关条约有?1.概况:沙俄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___________平方千米领土2.一次性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_______________3.近代侵占我国领土最多、获利最大的国家:______________ 问题一: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典例】19世纪60年代初,法国巴特雷上尉写信给雨果说:“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英法所谓的“荣耀”是( )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 B. 抢劫并烧毁圆明园C. 侵占中国的大片领士 D.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知识点拨】圆明园由圆明、长春、万春三园组成,是清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华,举世闻名。园中收藏了不计其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1860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然后纵火烧毁。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使中华文明遭到严重摧残。【变式练1-1】八年级同学观看了历史电影《火烧圆明园》,展开了激烈的争鸣。以下关于火烧圆明园这一历史事件认知准确的是( )该事件发生在1842年10月 B. 圆明园的艺术品和文物都被焚毁C. 该事件暴露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 D. 该事件导致清政府成立外务部【变式练1-2】《圆明园劫难记忆译丛》中所收作品均是当年侵略中国的亲历者所写,他们以日记、书信、回忆录等形式将各自在中国的侵略经历写下来。该丛书的出版( )A.从多角度揭露英美侵略中国的罪行 B.为研究列强侵华战争提供了新素材C.反映出英国在鸦片战争中的真面目 D.说明战争亲历者均在反思侵略罪行问题二: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答案】(1)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都是要打开中国的大门,满足工业革命的需求,两次战争的性质都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故而将第二次鸦片战争说成是鸦片战争的继续;(2)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路权益,1856年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故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扩大。【总结感悟】-构建知识体系【基础必练】1.周恩来说:“圆明园遗址是侵略者给我们留下的课堂。”这里的“侵略者”主要指( )A.俄国、美国 B.美国、法国 C.英国、德国 D.英国、法国2.“十处口岸通商,公使进京,长江航行。”所描述的是下列哪个不平等条约(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通商章程善后条约》3.标志着鸦片贸易在中国合法化的是( )A.《天津条约》 B.《通商章程善后条约》C.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 D.《北京条约》4.有人说,英法两国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掠夺”,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获取大量赔款 B.洗劫并焚毁圆明园C.增加新的通商口岸 D.割让香港岛5.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利用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机会,趁火打劫,用卑劣的手段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领土( )A.100万平方千米 B.80万平方千米C.150多万平方千米 D.120多万平方千米6.“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与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关的是( )A.甲午中日战争 B.义和团运动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素养提升】1.如图为《1842—1854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示意图》,该图所示现象( )A.表明中国处于贸易顺差的地位 B.成为列强再次扩大侵华的原因C.表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较缓慢 D.表明传统自然经济未发生变化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公使开始进驻北京。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清政府于1861年设立总理衙门,负责办理对外交涉以及通商、海关等事务。这表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A.先进人士开始开眼看世界 B.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中国开启了外交的近代化3.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4.下列关于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②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英国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5.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军头目额尔金说:“焚毁圆明园实际上是谈判前的一个步骤,使中国人记住我们给他们的教训。”据此可知,焚毁圆明园的主要目的是( )A.惩罚清政府的反抗行动B.试图掩盖英法联军抢劫、焚毁圆明园的罪行C.衬托英、法两国的强大D.迫使清政府同意英、法两国提出的苛刻条件6.材料一:据统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价值超过六百万镑。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1)材料一中所反映的是什么地方被劫掠?被劫掠发生在哪次战争中?(2)在材料一所指的这场战争过程中,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材料二:“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材料三:“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马克思(3)材料二和材料三中马克思指出俄国是在哪一次战争期间得到的好处?(4)材料二和材料三中俄国得到的“好处”是什么?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导学案(原卷版).doc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导学案(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