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导学案)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导学案)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导学案)
内容导航
素养目标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及目的
预习导学 填预习单,梳理基础知识,强化基础概念
探究提升 探究问题,典例 + 训练,逐个击破重难点
体系构建 思维导图,强化整体感知,建立系统思维
分层训练 精选试题,分层强化训练,完成学习闭环
2022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 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事;2. 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唯物史观:分析“扶清灭洋”口号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时空观念:学生通过理清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抗击八国联军史实的时间线索,通过观察战争形势图,学会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历史事件进行观察、分析;史料实证:能够区分史料的类型,在解答历史问题时,能够尝试从多角度获取与该问题相关的史料,理解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培养论从史出的实证意识;历史解释: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尝试分析义和团“扶清灭洋”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以及《辛丑条约》各条款对中国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的影响;家国情怀:通过了解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增强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活动一:义和团运动
设问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是?如何认识其提出的口号?其性质、失败原因、意义分别是什么?
1.背景:19 世纪末,随着_______________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山东、直隶一带的____________、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2.口号:“_____________”
①“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义和团对洋人、洋教以及轮船、铁路等统统排斥,又具有_____________的落后性。
②“扶清”:反映出义和团对____________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义和团还带有迷信色彩,相信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
3.性质:一场波澜壮阔的_______________运动。
4.清政府的态度:剿灭→招抚→剿灭
5.失败原因:_______________的联合镇压;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6.意义:它沉重打击了_______________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活动二:八国联军侵华
设问2: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是?具体过程是怎样的?中国人民进行了怎样的抗争?
1.直接原因:镇压_____________ 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维护在华利益
2.八国: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指___________)
3.头目:___________(英国海军司令)→瓦德西(德国陆军上将)
4.过程:八国联军登陆天津大沽口,慈禧对外宣战;8 月 14 日,联军攻陷北京,____________携光绪帝狼狈西逃。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展开报复性的屠杀、劫掠,暴露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5.中国人的抗争
①廊坊阻击战:____________破坏沿线铁路,并在廊坊一带阻击敌人。八国联军死伤多人,被迫撤回天津。
②在北京的战斗:清政府利用义和团围攻西什库教堂和_______________。
③天津保卫战:天津的义和团在清军帮助下,与侵略军在老龙头火车站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并炮轰紫竹林租界。在天津保卫战中,清军直隶提督___________壮烈殉国。
活动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设问3:《辛丑条约》签订的具体时间与签约国是?其内容及危害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1.时间、国家:__________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 11国
2.内容及危害
①赔:赔款白银_______两,分 39年还清,本息共计 9.8亿两,以____________、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危害:“庚子赔款”,数额最大的赔款
②禁: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_____________;
危害:最能体现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堕落为“______________”
③拆、驻:拆毁____________,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危害: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腹地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④划:划定北京____________为使馆区,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危害:使馆界实际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
⑤改:改总理衙门为___________,班列六部之前。
(近代清朝外交的变化:朝贡理藩外交→平等的近代外交)
3.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_______________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_______________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参考答案】
活动一:帝国主义侵略 义和拳 扶清灭洋 盲目排外 清政府 反帝爱国 中外反动势力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活动二:义和团 扩大侵华权益 奥匈帝国 西摩尔 慈禧太后 义和团 东交民巷使馆区 聂士成
活动三:1901 4.5亿 海关税 反帝活动 洋人的朝廷 大沽炮台 东交民巷 外务部
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 完全陷入
问题一:近代北京的两次沦陷
【答案】
历史事件 当政者 列强暴行
第一次沦陷 第二次鸦片战争 咸丰帝 火烧圆明园
第二次沦陷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光绪帝(慈禧太后掌握实权) 北京遭劫掠
【解析】1860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咸丰帝让他的弟弟奕?担任议和大臣,留守北京,自己逃往承德避暑山庄。10 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1900年8 月 14 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狼狈西逃。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问题二: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
时间 战争名称 影响
1840-1842 鸦片战争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 中国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签订的一系列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中国战败,1895年李鸿章和日本的伊藤博文在日本的马关签订中日《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战败,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总结感悟】-构建知识体系
【基础必练】
1.1900年4月以后,直隶保定城内的坛口“日盛一日”,并且竖起“保清灭洋”旗帜,教堂“无论天主、耶稣悉付一炬”。这里描述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新文化运动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00年,在京津地区他们打出“扶清灭洋”旗帜,掀起一场反帝爱国斗争风暴,这场风暴是指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帝国主义,故选B项;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这次起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维新变法运动是康有为、梁启超等发起的学习西方制度的改良运动,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是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也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2.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直接目的是(  )
A.推翻清政府统治 B.灭亡和瓜分中国
C.镇压义和团运动 D.抢劫北京的财物
【答案】C
【解析】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1900年6月,俄、英、美、日、德、法、意、奥八个国家拼凑了2000多人的队伍,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选C。
3.1901年,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李家被迫举家搬迁。其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  )
A.开商埠 B.设使馆 C.建教堂 D.办工厂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01年帝国主义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允许中国人居住,故选B项;东交民巷没有被开放为商埠,排除A项;不让中国人在东交民巷居住不是因为建教堂,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帝国主义没有要求在东交民巷开办工厂,排除D项。
4.“中国的首都几次被西方的武装力量所占领,这是近代中国最痛苦的一个时期。”“中国的首都”曾在下列哪两次战争中被“占领” (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英军封锁珠江口后,北上攻陷浙江定海,随后直趋天津,威胁清政府,道光帝将林则徐革职查办,派琦善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和英军谈判,1842年8月初,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向侵略者屈服,鸦片战争时英军未占领北京城,故①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故②正确;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主要战役有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等,日军未占领北京城,故③错误;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并在北京城内烧杀抢掠,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5.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条约是(  )
A.《望厦条约》 B.《黄埔条约》 C.《天津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故选D项;《望厦条约》是鸦片战争后签订的,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排除A项;《黄埔条约》是鸦片战争后签订的,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排除B项;《天津条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签订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我国的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排除C项。
6.下列各条款不属于《辛丑条约》的是(  )
A.赔款2亿两白银 B.拆毁大沽炮台
C.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答案】A
【解析】A项赔款内容属于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的内容,A项当选;拆毁大沽炮台,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均为《辛丑条约》的内容,排除B、C、D项。
【素养提升】
1.比较分析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进行了比较,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是(  )
A.阶级基础 B.斗争方式 C.失败原因 D.斗争对象
【答案】D
【解析】据所学可知,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斗争对象是清政府;结合“扶清灭洋”可知,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故选D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阶级基础是农民阶级,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是采取武装起义的方式,排除B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原因都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和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排除C项。
2.据时人记述:为赔洋款,山西一省共捐二百余万金,凡出捐输金者,皆赏给实职官阶。现在因捐输而得官职者纷纷,上至道台、知府,下至知县、教官杂职,皆因捐输而得。据此可知,《辛丑条约》的签订(  )
A.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 B.造成了地方势力壮大
C.加剧了清政府吏治腐败 D.瓦解了科举选官制度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为赔洋款,山西一省共捐二百余万金……皆因捐输而得”可知,《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赔款,出卖官职,加剧了清政府吏治腐败,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造成了地方势力壮大,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科举选官制度,排除D项。
3.1901年,美国杂志刊登了一幅漫画,将当时的中国称为《难以孵化的巨蛋》。这说明当时西方列强在中国问题上的态度是(  )
A.中国是一块肥肉 B.瓜分中国是下策
C.中国是沉睡的狮子 D.中国是不沉的航空母舰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意识到“瓜分中国,实为下策”。因此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扶植清政府做为代理人,故选B项;“中国是一块肥肉”的说法不符合“难以孵化”的主题,排除A项;中国是沉睡的狮子与题目中“难以孵化”的意思不符,排除C项;中国是不沉的航空母舰是对中国实力的认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4.《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
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B.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答案】D
【解析】据“《辛丑条约》”“做一个守土长官”可知,其主要和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有关,这一条款最能体现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故选D项;“赔款白银4.5亿两”使清政府财政负担加重,排除A项;“准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排除B项;“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使东交民巷成为“国中之国”、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排除C项。
5.某历史教师复习教学时对“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先后做了如下设计:此教学内容涉及的调整旨在(  )
A.更凸显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B.更突出历史事件的时序性
C.更揭示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 D.更关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答案】B
【解析】调整后的内容完全是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编排的,更突出了历史事件的时序性,故选B。调整前明显是按列强侵华史和近代化探索两个主题编排的,把近代化探索的重大事件编排在一起,让学生能感受到近代以来不同社会力量前赴后继,探索救亡之路。
6.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屡次发动侵华战争,由于那时制度的腐朽落后,注定了中华民族“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历史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强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和瓜分中国,造成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这种危机感促成了人们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了当时最紧迫的要求。
——摘自《山东大学精品课程》
材料三:4.5亿,是个意味深长的数字,也许经过核算,也许根本就是对国人的侮辱,合计当时大清国每人罚一两,老太后的一时糊涂,板子却打在大清国每个子民的屁股上。
——《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
材料四:1900年俄国趁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之机,出兵侵占了中国东北全境,同时他也力图将朝鲜据为己有,在各国列强勾心斗角、你争我夺的背景下,日俄双方加紧扩军备战,意图一决雌雄。
——摘自《中国广播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走入近代”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的第一部条约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是受到哪一条约的直接影响?根据材料二回答当时中国人民最紧迫的要求是什么?
(3)材料三中“4.5亿”这个数字来源于哪一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材料四反映了在侵华过程中帝国主义列强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5)一部沉重的中国近代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反思与启示,请写出一条。
【答案】
(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2)《马关条约》;救亡图存
(3)《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勾心斗角,你争我夺
(5)落后就会挨打;要提高综合国力,国家的强大是和平的保障;勿忘国耻,立志振兴中华
【解析】
(1)事件:根据材料一“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社会地走入了近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条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2)条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要求:根据材料二“这种危机感促成了人们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了当时最紧迫的要求”可知当时中国人民最紧迫的要求是救亡图存。
(3)条约:根据材料三“4.5亿,是个意味深长的数字……大清国每人罚一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 法、德、意、奥、比、荷、西 11 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中要求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 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根据材料四“同时他也力图将朝鲜据为己有,在各国列强勾心斗角、你争我夺的背景下”可知在侵华过程中帝国主义列强之间是一种勾心斗 角,你争我夺的关系。
(5)结合所学近代列强侵华相关知识可知,落后就会挨打;要提高综合国力,国家的强大是和平的保障;勿忘国耻,立志振兴中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导学案)
内容导航
素养目标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及目的
预习导学 填预习单,梳理基础知识,强化基础概念
探究提升 探究问题,典例 + 训练,逐个击破重难点
体系构建 思维导图,强化整体感知,建立系统思维
分层训练 精选试题,分层强化训练,完成学习闭环
2022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 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事;2. 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唯物史观:分析“扶清灭洋”口号的进步性与局限性,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时空观念:学生通过理清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抗击八国联军史实的时间线索,通过观察战争形势图,学会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历史事件进行观察、分析;史料实证:能够区分史料的类型,在解答历史问题时,能够尝试从多角度获取与该问题相关的史料,理解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培养论从史出的实证意识;历史解释: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尝试分析义和团“扶清灭洋”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以及《辛丑条约》各条款对中国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的影响;家国情怀:通过了解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增强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活动一:义和团运动
设问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是?如何认识其提出的口号?其性质、失败原因、意义分别是什么?
1.背景:19 世纪末,随着_______________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山东、直隶一带的____________、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2.口号:“_____________”
①“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义和团对洋人、洋教以及轮船、铁路等统统排斥,又具有_____________的落后性。
②“扶清”:反映出义和团对____________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义和团还带有迷信色彩,相信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
3.性质:一场波澜壮阔的_______________运动。
4.清政府的态度:剿灭→招抚→剿灭
5.失败原因:_______________的联合镇压;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6.意义:它沉重打击了_______________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活动二:八国联军侵华
设问2: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是?具体过程是怎样的?中国人民进行了怎样的抗争?
1.直接原因:镇压_____________ 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维护在华利益
2.八国: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指___________)
3.头目:___________(英国海军司令)→瓦德西(德国陆军上将)
4.过程:八国联军登陆天津大沽口,慈禧对外宣战;8 月 14 日,联军攻陷北京,____________携光绪帝狼狈西逃。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展开报复性的屠杀、劫掠,暴露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5.中国人的抗争
①廊坊阻击战:____________破坏沿线铁路,并在廊坊一带阻击敌人。八国联军死伤多人,被迫撤回天津。
②在北京的战斗:清政府利用义和团围攻西什库教堂和_______________。
③天津保卫战:天津的义和团在清军帮助下,与侵略军在老龙头火车站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并炮轰紫竹林租界。在天津保卫战中,清军直隶提督___________壮烈殉国。
活动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设问3:《辛丑条约》签订的具体时间与签约国是?其内容及危害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1.时间、国家:__________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 11国
2.内容及危害
①赔:赔款白银_______两,分 39年还清,本息共计 9.8亿两,以____________、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危害:“庚子赔款”,数额最大的赔款
②禁: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_____________;
危害:最能体现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堕落为“______________”
③拆、驻:拆毁____________,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危害: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腹地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④划:划定北京____________为使馆区,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危害:使馆界实际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
⑤改:改总理衙门为___________,班列六部之前。
(近代清朝外交的变化:朝贡理藩外交→平等的近代外交)
3.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_______________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_______________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问题一:近代北京的两次沦陷
【答案】
历史事件 当政者 列强暴行
第一次沦陷 第二次鸦片战争 咸丰帝 火烧圆明园
第二次沦陷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光绪帝(慈禧太后掌握实权) 北京遭劫掠
问题二: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
时间 战争名称 影响
1840-1842 鸦片战争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 中国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总结感悟】-构建知识体系
【基础必练】
1.1900年4月以后,直隶保定城内的坛口“日盛一日”,并且竖起“保清灭洋”旗帜,教堂“无论天主、耶稣悉付一炬”。这里描述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新文化运动
2.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直接目的是(  )
A.推翻清政府统治 B.灭亡和瓜分中国
C.镇压义和团运动 D.抢劫北京的财物
3.1901年,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李家被迫举家搬迁。其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  )
A.开商埠 B.设使馆 C.建教堂 D.办工厂
4.“中国的首都几次被西方的武装力量所占领,这是近代中国最痛苦的一个时期。”“中国的首都”曾在下列哪两次战争中被“占领” (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条约是(  )
A.《望厦条约》 B.《黄埔条约》 C.《天津条约》 D.《辛丑条约》
6.下列各条款不属于《辛丑条约》的是(  )
A.赔款2亿两白银 B.拆毁大沽炮台
C.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素养提升】
1.比较分析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进行了比较,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是(  )
A.阶级基础 B.斗争方式 C.失败原因 D.斗争对象
2.据时人记述:为赔洋款,山西一省共捐二百余万金,凡出捐输金者,皆赏给实职官阶。现在因捐输而得官职者纷纷,上至道台、知府,下至知县、教官杂职,皆因捐输而得。据此可知,《辛丑条约》的签订(  )
A.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 B.造成了地方势力壮大
C.加剧了清政府吏治腐败 D.瓦解了科举选官制度
3.1901年,美国杂志刊登了一幅漫画,将当时的中国称为《难以孵化的巨蛋》。这说明当时西方列强在中国问题上的态度是(  )
A.中国是一块肥肉 B.瓜分中国是下策
C.中国是沉睡的狮子 D.中国是不沉的航空母舰
4.《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
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B.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5.某历史教师复习教学时对“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先后做了如下设计:此教学内容涉及的调整旨在(  )
A.更凸显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B.更突出历史事件的时序性
C.更揭示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 D.更关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6.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屡次发动侵华战争,由于那时制度的腐朽落后,注定了中华民族“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历史命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强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和瓜分中国,造成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这种危机感促成了人们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了当时最紧迫的要求。
——摘自《山东大学精品课程》
材料三:4.5亿,是个意味深长的数字,也许经过核算,也许根本就是对国人的侮辱,合计当时大清国每人罚一两,老太后的一时糊涂,板子却打在大清国每个子民的屁股上。
——《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
材料四:1900年俄国趁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之机,出兵侵占了中国东北全境,同时他也力图将朝鲜据为己有,在各国列强勾心斗角、你争我夺的背景下,日俄双方加紧扩军备战,意图一决雌雄。
——摘自《中国广播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走入近代”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的第一部条约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是受到哪一条约的直接影响?根据材料二回答当时中国人民最紧迫的要求是什么?
(3)材料三中“4.5亿”这个数字来源于哪一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材料四反映了在侵华过程中帝国主义列强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5)一部沉重的中国近代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反思与启示,请写出一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