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9课 辛亥革命(导学案)内容导航素养目标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及目的预习导学 填预习单,梳理基础知识,强化基础概念探究提升 探究问题,典例 + 训练,逐个击破重难点体系构建 思维导图,强化整体感知,建立系统思维分层训练 精选试题,分层强化训练,完成学习闭环2022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通过了解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唯物史观:通过革命党人的奋斗历程,体会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缔造共和的伟大意义;时空观念:通过识读《革命形势示意图》,了解武装斗争的过程;史料实证:通过阅读分析历史材料了解革命党人的革命精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历史解释:知道辛亥革命的概念,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家国情怀:感悟革命党人百折不挠、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弘扬辛亥精神。活动一:革命志士的奋斗设问1: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过哪些武装起义?结果如何?1.萍浏醴起义:1906 年冬,同盟会会员___________、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___________、浏阳、醴陵发动武装起义。三万余人参加起义,奋战一个多月后失败。刘道一等在长沙遇害。萍浏醴起义是____________成立后领导的___________武装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2.安庆起义:1907 年夏,光复会会员__________在安庆发动起义,刺杀安徽巡抚恩铭。起义人员与清军激战四小时,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死难。革命党人___________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3.广西起义:1907 年,____________亲赴越南河内,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广西起义,袭取镇南关。起义军奋战七昼夜,因弹药缺乏,最终失败。4.广州黄花岗起义①人物:孙中山、黄兴、赵声。②准备:孙中山赴欧美各国募集起义经费,____________到香港设立统筹部。③过程:因情况变化,黄兴在准备尚未就绪的情况下,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总督____________吓得爬后墙逃走。④结果:因______________,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⑤影响: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_______________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活动二:首义——武昌起义设问2:武昌起义爆发的具体情况如何?结果怎样?1.积极谋划:湖北革命组织_______________2.主要力量:____________中倾向革命的士兵。3.领导人物:______________任革命军临时总司令,孙武任参谋长。4.计划泄露:10 月 9 日,_____________等制造炸弹不慎爆炸,起义计划泄露。清政府到处搜捕革命党人,形势紧迫。5.武昌首义:_______年10 月 10 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6.三镇胜利: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_____________取得胜利。7.成立政府:10 月 11 日,起义军成立______________,推举新军将领___________为都督。8.各省响应:到 11 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活动三:辛亥革命的影响设问3: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由此带来什么启示?1.性质: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_______________2.功绩:①政治:推翻了__________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_______________的终结。②思想:传播了____________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③风俗文化:_____________,如剪发辫、废缠足、改称呼礼仪、易服饰。④经济:打击了_____________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3.局限性:①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没有完成_______________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_______________社会性质)②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_______________、能够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4.启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参考答案】活动一:刘道一 萍乡 同盟会 第一次 徐锡麟 秋瑾 孙中山 黄兴 张鸣岐 众寡悬殊 视死如归活动二:文学社与共进会 湖北新军 蒋翊武 孙武 1911 武汉三镇 湖北军政府 黎元洪活动三:民族民主革命 清王朝 君主专制制度 民主共和 移风易俗 帝国主义 反帝反封建 半殖民地半封建 革命纲领 问题一:救亡图存探索的比较【答案】比较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1898年 1911年目的 维护清朝统治 实行君主立宪制 实行民主共和制领导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性质 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解析】中国近代史上,中国的仁人志士进行了多次救亡图存的探索。其中,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领导的洋务运动是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1898年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的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没有触及封建统治的根基;1911年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的,推翻了清朝统治,但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善中国广大人民的生活,后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问题二: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答案】①根本原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②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没有广泛发动人民群众。③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解析】辛亥革命之所以以失败告终,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尽管当时先进的中国人真诚地希望把中国建设成为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帝国主义是决不容许在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从而使自己失去中国这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剥削、奴役的对象。因此,它们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财政等各种手段来破坏、干涉中国革命,扶植并支持它们的代理人袁世凯夺取政权。而封建势力的根基也十分雄厚,他们千方百计破坏和瓦解革命。正是帝国主义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势力以及旧官僚、立宪派的勾结与破坏,才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总结感悟】-构建知识体系【基础必练】1.“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彻底崩溃”“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故选D项;太平天国运动是1851年—1864年,由洪秀全等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最终失败,排除A项;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利用西方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是指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这一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2.寒假期间,李明一家准备到辛亥革命爆发纪念地去旅游,他应该选择的城市是( )A.南昌 B.武昌 C.上海 D.北京【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11年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首义,因此辛亥革命的爆发地在湖北武昌,故选B项;南昌不是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城,排除A项;上海不是辛亥革命的爆发地,排除C项;北京是清政府首都,与辛亥革命爆发无关,排除D项。3.辛亥革命爆发后,独立浪潮迅速席卷全国,下图中首先脱离清政府独立的是( )A.a省 B.b省 C.c省 D.d省【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11年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首义,因此辛亥革命的爆发地在湖北省,最先脱离清政府独立的也是湖北省,即a省,A选项正确;b省为湖南省,B项错误;c省为安徽省,C项错误;d省为江西省,D项错误。4.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次年2月l2日,清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成为末代皇帝。这一历史事件的深远意义在于使中国( )A.摆脱了殖民统治 B.推翻了两干多年的封建帝制C.开启了近代化探索 D.改变了社会性质【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清朝末代皇帝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B项正确;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摆脱殖民统治,A项错误;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开启了近代化探索,C项错误;辛亥革命之后,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没有改变,D项错误。5.“20世纪初,武汉逐渐成为各省革命党人联系的枢纽。在湖北革命组织的努力下,倾向于革命的士兵占湖北新军总数的三分之一。”上述材料描述的是武昌起义的( )A.群众基础 B.革命力量 C.革命影响 D.军队布局【答案】B【解析】根据题目“倾向于革命的士兵占……三分之一”可知,材料反映了武昌起义的革命力量,故选B项;材料没有提到革命的群众支持,不能反映群众基础,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武昌起义爆发前的情况,不能反映革命影响,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到武昌起义的军队布局,排除D项。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年轻的、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人也应负部分责任。他们中的一些人虽然在民国初期起了主要作用,但他们却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学习到的完全一样的制度。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材料评述的是辛亥革命的( )A.发生的背景 B.失败的原因 C.建立的制度 D.产生的影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负部分责任”“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等可知,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所建立的的制度不符合中国的政治现实,对人民毫无意义,因而导致了失败,材料评述的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故选B项;题干材料中没有涉及辛亥革命背景、影响的内容,排除A项、D项;题干材料中虽然提到了辛亥革命建立的制度,但主要在评述这种制度与辛亥革命失败的关系,不是评述制度本身,排除C项。【素养提升】1.辛亥革命使更多的人对参与国家政治产生了兴趣,他们开始将集会、结社、选举等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民国,参与政治的除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工人、军人和士绅外,妇女也有参政的意愿,女子参政团相继出现。这表明辛亥革命( )A.实现了男女权力的平等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C.促进各阶层思想的趋同 D.扩大了民主政治的基础【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辛亥革命使更多的人对参与国家政治产生了兴趣,参与政治的人群有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工人、军人和士绅,还有妇女也有参政的意愿,由此可以看出辛亥革命后,参与政治的人群多样且广泛,扩大了民主政治的基础,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妇女有参政意愿,实现男女权力的平等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民众的参政意识提高,辛亥革命后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辛亥革命后民众参政意愿提高,促进各阶层思想的趋同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2.朱春驹在《武汉起义杂忆》中写到:“由于辫发一旦剪去,则短期内难以再蓄,不像服饰可以轻易变换,因此民众对于剪辫的态度普遍迟疑,剪刀一动,啼哭并作。”民众的态度主要体现了( )A.对蓄辫的十分喜爱 B.对清政府统治的不满C.对革命前景的忧虑 D.对生活方式难以适应【答案】C【解析】据材料“由于辫发一旦剪去,则短期内难以再蓄,不像服饰可以轻易变换”“因此民众对于剪辫的态度普遍迟疑”并结合所学可知,民众对于剪辫的态度普遍迟疑,这反映了民众对革命前景的忧虑,担心日后会遭到报复,故选C项;题干反映的不是民众对蓄辫的十分喜爱,而是对于剪辫态度的迟疑,排除A项;民众对于剪辫的态度普遍迟疑,主要体现的不是对清政府统治的不满,也不是对生活方式难以适应,而是担心革命前景,害怕遭到反动势力的报复,排除B项、D项。3.“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更替屡见不鲜,短或数年、数十年,长或数百年,然周而复始,无非是王朝易姓而已。辛亥革命所终结的,不仅仅是一个王朝,更是一个漫长的时代,一个长达数千年的王朝时代。”这表明辛亥革命最大的功劳是( )A.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B.结束封建君主专制C.结束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D.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答案】B【解析】由题干“辛亥革命所终结的,不仅仅是一个王朝,更是一个漫长的时代,一个长达数千年的王朝时代”及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宣告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B项正确;材料强调辛亥革命不仅仅终结了清王朝,更终结了一个漫长的时代,即专制时代,实现了中国历史的第一次伟大转折,排除A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排除C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却没有能够改变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治的统治基础,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排除D项。故选B项。4.“不把皇帝拉下马,历史就不能前进,目前的问题是:皇帝下了马,历史依旧徘徊不前。”“历史依旧徘徊不前”体现在(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被废除 B.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答案】D【解析】据材料“目前的问题是:皇帝下了马,历史依旧徘徊不前”并结合所学可知,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所以,“历史依旧徘徊不前”体现在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故选D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被废除,是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不是“依旧徘徊不前”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表明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皇帝最终退出历史舞台,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5.下列关于“辛亥革命”阐述正确的是( )①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客观社会条件②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③中国共产党继承与发展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④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1911年孙中山带领革命者领导辛亥革命,最终取得革命胜利,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成立了中华民国并制定了《临时约法》,稳定了社会秩序,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客观的社会条件,有利于中国共产党继承与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故①②③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6.辛亥革命是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今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材料一:《辛丑条约》签订后,为了加强对中国的掠夺和控制,帝国主义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建筑铁路,开掘矿藏,兴办工厂,设立租界,经营航运业,牢牢地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在极端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清政府大量出卖国家的权益,以换取外国列强的支持,压制民众的爱国行动,维护它的统治。民众对清政府的失望、不满和愤怒越来越强烈。民族工商业兴起,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队伍迅速扩大;近代知识分子群的形成,新的政治观念和意识形态相应地产生出来。——摘编自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二: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材料三:……各独立省选派代表,制定临时约法,并公举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的临时总统,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辛亥革命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叶圣陶此则日记记于哪年?其中“万恶之政府”指什么?(3)根据材料三,分析辛亥革命取得的成就。(4)你能从辛亥革命最终失败的结果中得出什么启示?【答案】(1)帝国主义势力侵略加深;清政府腐败无能;人民不满清政府的统治;新的社会力量成长。(2)1911年;清政府。(3)推翻清政府,终结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启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中国革命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起来革命才会胜利;中国的革命需要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解析】(1)背景:根据材料一“帝国主义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表明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清政府大量出卖国家的权益……维护它的统治”说明了清政府的腐败卖国;“民众对清政府的失望、不满和愤怒越来越强烈”说明人民对清政府统治的不满;“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队伍迅速扩大”说明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这些都是辛亥革命发生的背景。(2)年份:根据材料二“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武昌起义的时间是1911年10月10日。政府:根据材料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所以,万恶之政府指的是清政府。(3)成就:根据材料三“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根据材料三“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宣告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根据材料三“制定临时约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所以,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中国革命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起来革命才会胜利,同时,还要提出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9课 辛亥革命(导学案)内容导航素养目标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及目的预习导学 填预习单,梳理基础知识,强化基础概念探究提升 探究问题,典例 + 训练,逐个击破重难点体系构建 思维导图,强化整体感知,建立系统思维分层训练 精选试题,分层强化训练,完成学习闭环2022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通过了解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唯物史观:通过革命党人的奋斗历程,体会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缔造共和的伟大意义;时空观念:通过识读《革命形势示意图》,了解武装斗争的过程;史料实证:通过阅读分析历史材料了解革命党人的革命精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历史解释:知道辛亥革命的概念,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家国情怀:感悟革命党人百折不挠、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弘扬辛亥精神。活动一:革命志士的奋斗设问1: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过哪些武装起义?结果如何?1.萍浏醴起义:1906 年冬,同盟会会员___________、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___________、浏阳、醴陵发动武装起义。三万余人参加起义,奋战一个多月后失败。刘道一等在长沙遇害。萍浏醴起义是____________成立后领导的___________武装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2.安庆起义:1907 年夏,光复会会员__________在安庆发动起义,刺杀安徽巡抚恩铭。起义人员与清军激战四小时,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死难。革命党人___________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3.广西起义:1907 年,____________亲赴越南河内,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广西起义,袭取镇南关。起义军奋战七昼夜,因弹药缺乏,最终失败。4.广州黄花岗起义①人物:孙中山、黄兴、赵声。②准备:孙中山赴欧美各国募集起义经费,____________到香港设立统筹部。③过程:因情况变化,黄兴在准备尚未就绪的情况下,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总督____________吓得爬后墙逃走。④结果:因______________,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⑤影响: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_______________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活动二:首义——武昌起义设问2:武昌起义爆发的具体情况如何?结果怎样?1.积极谋划:湖北革命组织_______________2.主要力量:____________中倾向革命的士兵。3.领导人物:______________任革命军临时总司令,孙武任参谋长。4.计划泄露:10 月 9 日,_____________等制造炸弹不慎爆炸,起义计划泄露。清政府到处搜捕革命党人,形势紧迫。5.武昌首义:_______年10 月 10 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6.三镇胜利: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_____________取得胜利。7.成立政府:10 月 11 日,起义军成立______________,推举新军将领___________为都督。8.各省响应:到 11 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活动三:辛亥革命的影响设问3: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由此带来什么启示?1.性质: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_______________2.功绩:①政治:推翻了__________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_______________的终结。②思想:传播了____________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③风俗文化:_____________,如剪发辫、废缠足、改称呼礼仪、易服饰。④经济:打击了_____________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3.局限性:①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没有完成_______________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_______________社会性质)②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_______________、能够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4.启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问题一:救亡图存探索的比较【答案】比较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1898年 1911年目的 维护清朝统治 实行君主立宪制 实行民主共和制领导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性质 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问题二: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答案】①根本原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②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没有广泛发动人民群众。③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总结感悟】-构建知识体系【基础必练】1.“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2.寒假期间,李明一家准备到辛亥革命爆发纪念地去旅游,他应该选择的城市是( )A.南昌 B.武昌 C.上海 D.北京3.辛亥革命爆发后,独立浪潮迅速席卷全国,下图中首先脱离清政府独立的是( )A.a省 B.b省 C.c省 D.d省4.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次年2月l2日,清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成为末代皇帝。这一历史事件的深远意义在于使中国( )A.摆脱了殖民统治 B.推翻了两干多年的封建帝制C.开启了近代化探索 D.改变了社会性质5.“20世纪初,武汉逐渐成为各省革命党人联系的枢纽。在湖北革命组织的努力下,倾向于革命的士兵占湖北新军总数的三分之一。”上述材料描述的是武昌起义的( )A.群众基础 B.革命力量 C.革命影响 D.军队布局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年轻的、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人也应负部分责任。他们中的一些人虽然在民国初期起了主要作用,但他们却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学习到的完全一样的制度。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材料评述的是辛亥革命的( )A.发生的背景 B.失败的原因 C.建立的制度 D.产生的影响【素养提升】1.辛亥革命使更多的人对参与国家政治产生了兴趣,他们开始将集会、结社、选举等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民国,参与政治的除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工人、军人和士绅外,妇女也有参政的意愿,女子参政团相继出现。这表明辛亥革命( )A.实现了男女权力的平等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C.促进各阶层思想的趋同 D.扩大了民主政治的基础2.朱春驹在《武汉起义杂忆》中写到:“由于辫发一旦剪去,则短期内难以再蓄,不像服饰可以轻易变换,因此民众对于剪辫的态度普遍迟疑,剪刀一动,啼哭并作。”民众的态度主要体现了( )A.对蓄辫的十分喜爱 B.对清政府统治的不满C.对革命前景的忧虑 D.对生活方式难以适应3.“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更替屡见不鲜,短或数年、数十年,长或数百年,然周而复始,无非是王朝易姓而已。辛亥革命所终结的,不仅仅是一个王朝,更是一个漫长的时代,一个长达数千年的王朝时代。”这表明辛亥革命最大的功劳是( )A.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B.结束封建君主专制C.结束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D.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4.“不把皇帝拉下马,历史就不能前进,目前的问题是:皇帝下了马,历史依旧徘徊不前。”“历史依旧徘徊不前”体现在(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被废除 B.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5.下列关于“辛亥革命”阐述正确的是( )①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客观社会条件②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③中国共产党继承与发展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④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6.辛亥革命是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今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材料一:《辛丑条约》签订后,为了加强对中国的掠夺和控制,帝国主义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建筑铁路,开掘矿藏,兴办工厂,设立租界,经营航运业,牢牢地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在极端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清政府大量出卖国家的权益,以换取外国列强的支持,压制民众的爱国行动,维护它的统治。民众对清政府的失望、不满和愤怒越来越强烈。民族工商业兴起,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队伍迅速扩大;近代知识分子群的形成,新的政治观念和意识形态相应地产生出来。——摘编自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二: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材料三:……各独立省选派代表,制定临时约法,并公举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国的临时总统,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辛亥革命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叶圣陶此则日记记于哪年?其中“万恶之政府”指什么?(3)根据材料三,分析辛亥革命取得的成就。(4)你能从辛亥革命最终失败的结果中得出什么启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9课 辛亥革命 导学案(原卷版).doc 第9课 辛亥革命 导学案(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