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导学案)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导学案)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导学案)
内容导航
素养目标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及目的
预习导学 填预习单,梳理基础知识,强化基础概念
探究提升 探究问题,典例 + 训练,逐个击破重难点
体系构建 思维导图,强化整体感知,建立系统思维
分层训练 精选试题,分层强化训练,完成学习闭环
2022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唯物史观:能正确认识近代中国国情,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时空观念:立足时空观念,了解中华民国建立的时代背景;史料实证:查阅有关袁世凯的资料,通过“孙中山该不该让位于袁世凯”的辩论,学会获取和处理历史信息,全面认识历史问题的方法;历史解释: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前后反专制的斗争,体会中国民主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
活动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设问1:中华民国建立的背景是什么?建立的概况如何?其意义是什么?
1.背景:______________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 ______________。
2.建立:________年1月1日,孙中山在__________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______________,改用公历。 (公元X年=民国x年+1911;例如:2024年=民国113年+1911)
3.意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______________的重要成果。
活动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设问2:孙中山让位临时大总统的条件有哪些?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是怎样的?
1.让位条件: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曾表示,如果清帝____________,袁世凯宣布赞成___________,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2.窃取过程:
①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逼迫______________(末代皇帝溥仪)下诏退位,清朝_________多年的统治结束
②2月13日,______________提出辞职。
③2月15日,______________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④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______________。
⑤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⑥临时政府迁往_________。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活动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设问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时间和颁布者是?主要内容是什么?其性质和意义是?
1.颁布:_________年 3 月 11 日,______________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主要内容:
人民权利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______________ (主权在民)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______________ (人人平等)
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_________、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民主自由)
政治体制 参议院行使____________,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___________并负其责任,___________独立 (三权分立;借鉴了美国的1787年宪法)
3.性质:中国历史上___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___性质的重要文件。
4.意义:它肯定了资产阶级______________制度和______________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从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民主化进程)
【参考答案】
活动一:武昌起义 临时大总统 1912 南京 民国元年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活动二:退位 共和 宣统帝 260 孙中山 临时参议院 临时大总统 北京
活动三:1912 孙中山 全体国民 平等 选举 立法权 行政权 司法 第一部
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民主共和 民主自由
问题一:袁世凯成功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答案】
(1)外因:袁世凯掌握清政府军事政治大权;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进攻。
(2)内因: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脱离了人民群众。
(3)根本原因: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解析】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过程是多种因素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政治实力、军事控制、外部干预、革命党内部分裂、妥协、软弱以及袁世凯本人的政治手腕和策略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加上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最终促成了袁世凯在辛亥革命后期的崛起和权力的巩固。
问题二: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映了革命党人用议会民主制来限制袁世凯、维护辛亥革命成果的正义愿望,代表了大多数革命党人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认识水平。
(2)约法的内容汲取了近代西方国家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原则,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成为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宪法,确立了新的共和代议制度的法律形式,是中国近代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3)局限: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难有实际的约束效力。
【解析】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我国仅有的一部反映资产阶级意志和利益的宪法性文件,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具体体现。它以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主权在民、人人平等、三权分立等资产阶级民主原则,树立了民主观念,具有反封建的重大进步作用。但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没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纲领和任务,具有明显的对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妥协性,因而也就不可能使广大人民群众享有真正的民主自由权利,因此只存在了一年多时间就被袁世凯反动派所撕毁。
【总结感悟】-构建知识体系
【基础必练】
1.1935年,电影《渔光曲》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荣誉奖,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该影片获奖的时间换算成民国纪年是( )
A.民国二十年 B.民国二十二年
C.民国二十四年 D.民国二十六年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是民国元年,所以根据公元算民国纪年,应该是用公元年份减1911,得到民国年份,所以1935-1911=24,即民国24年,C项正确;民国二十年是1931年,排很长A项;民国二十二年是1933年,排除B项;民国二十六年是1937年,排除D项。故选C项。
2.“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引文中的“它”是指(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答案】D
【解析】据题干“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和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 项正确;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并没有使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排除A 项;洋务运动是一场旨在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也没有动摇皇帝制度,排除B项;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主要目标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与皇帝制度的崩溃关系不大,排除C项。故选D项。
3.他是长沙人,在近代中国,组建了华兴会和中国同盟会,领导了黄花岗起义。他是( )
A.黄兴 B.陈天华 C.宋教仁 D.蔡锷
【答案】A
【解析】据材料“他是长沙人,在近代中国,组建了华兴会和中国同盟会,领导了黄花岗起义”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黄兴,是长沙人,组建了华兴会和中国同盟会,领导了黄花岗起义,A项正确;陈天华是湖南人,留学日本,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宋教仁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蔡锷领导了护国战争,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4.1912年,革命党人在南京成立了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一举措体现了同盟会的哪一政治纲领(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912年,革命党人在南京成立了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依据所学可知,1905年,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上,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其中民权主义就是“创立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属于创立民国,C项正确;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反对民族压迫,排除AB项;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是平均分配土地,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5.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是由传统专制统治政治形态向现代民主政治形态的转变。作为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中华民国,制定了( )
A.《中华民国约法》 B.《资政新篇》
C.《天朝田亩制度》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中华民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D项正确;《中华民国约法》是袁世凯为了称帝颁布法律,与题干“由传统专制统治政治形态向现代民主政治形态的转变”不符,排除A项;《资政新篇》和《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纲领性文件,不符合题意,排除BC项。故选D项。
6.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说:“临时政府成立以后……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这说明南京临时政府的( )
A.软弱妥协 B.独立自主 C.团结性 D.革命性
【答案】A
【解析】材料“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说明孙中山希望得到当时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争取各国外交上的承认,创造和平的外部环境是新生政权面临的重要问题,是无奈之举,但也暴露出南京临时政府软弱和妥协的一面,A项正确;孙中山希望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承认无从体现独立自主,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南京临时政府的团结性和革命性,强调的是临时政府的软弱妥协,排除C项、D项。故选A项。
【素养提升】
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初,入同盟会者激增,“一日附者率数千”,趋炎附势之徒也竞相加入,借以获得进身之阶。这反映了( )
A.民主革命任务完成 B.辛亥革命潜藏危机
C.民生主义初步实现 D.军阀割据局面形成
【答案】B
【解析】据题干“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初,入同盟会者激增,‘一日附者率数千’,趋炎附势之徒也竞相加入,借以获得进身之阶。”可知题干材料中反映的加入同盟会的人不是真正有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革命党人,只是为了借此获得升迁的门路,说明辛亥革命潜藏着失败的危机,B项正确;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帝制,建立了民国,但是资产阶级并未掌握国家政权,而是落到了大军阀袁世凯的手中,因此民主革命任务完成说法错误,且与题意无关,题干未涉及民主革命任务完成的信息,排除A项;辛亥革命没有实现“平均地权”的目的,因此民生主义初步实现说法错误,且与题意不符,题干未涉及民生主义的信息,排除C项;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原因既有历史遗留原因,也有帝国主义干预的因素,和辛亥革命没有直接关系,与题意中的辛亥革命潜藏危机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下列图片所示史料反映的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趋势是( )
A.从分裂走向统一 B.从屈辱走向独立
C.从专制走向民主 D.从封闭走向开放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清帝退位诏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结束,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可以得出,两幅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由专制走向民主的历史发展趋势, C项正确;中华民国成立之初并未统一全国,“从分裂走向统一”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中华民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从屈辱走向独立”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清朝末年,我国已被迫开放,“从封闭走向开放”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3.1912年4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教科书中, “政党、政府、投票、选举、立法、行政、司法、议会、民主、共和、 自由、权利、人格、博爱”等新名词让人目不暇接。这些新名词的出现( )
A.成为指导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武昌起义爆发
C.顺应了社会发展需要 D.有利于中华民国诞生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1912年4月……‘政党、政府、投票、选举、立法、行政、司法、议会、民主、共和、 自由、权利、人格、博爱’等新名词让人目不暇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名词出现是发生在中华民国建立之后,中国民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这些新词的出现顺应了社会发展需要,C项正确;辛亥革命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排除A项;武昌起义发生于1911年10月10日,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中华民国建立发生在1912年1月1日,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4.“1911年后曾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那一种共和政体是一种大失败,因为它在中国……毫无根基。”辛亥革命后仿效美国建立起的共和政体荒唐可笑的原因具体是( )
A.不符合中国历史文化传统 B.中国民众民主意识尚未建立起来
C.共和政体不适合中国 D.共和政体不能保证民主的实现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因为它在中国……毫无根基。”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并未深入人心,全体民众还未建立起民主意识,共和政体在中国缺乏思想基础,因此原因是中国民众民主意识尚未建立起来,B项正确;不符合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并不是共和政体在中国缺乏根基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共和政体不适合中国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共和政体有利于民主的实现,选项表述有误,排除D项。故选B项。
5.辛亥革命使中国完成从“王朝”到“国家”的转型,现代民主共和国得以初步建立,民众身份由臣民变为公民,个人对祖国的热爱再也不是表现为对一家一姓的效忠,而是对国家与人民的奉献。这反映出( )
A.民族意识已经全面觉醒 B.中国民主政治得以巩固
C.民主共和思想得到传播 D.封建专制土壤彻底清除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现代民主共和国得以初步建立,民众身份由臣民变为公民,个人对祖国的热爱再也不是表现为对一家一姓的效忠,而是对国家与人民的奉献”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起共和国,推动了人民对民主共和的认同,体现为人民对祖国的热爱,这表明辛亥革命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C项正确;民族意识全面觉醒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A项;中国民主政治得以巩固说法错误,辛亥革命并未建立起真正的民主政治,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排除B项;“彻底清除”说法错误,袁世凯复辟帝制体现了并未被彻底清除,排除D项。故选C项。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先进的中国人“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一次探索和尝试,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自此以后,“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一种时代意识,中国人民的革命洪流势不可当。
材料二:中国民主革命道路探索的部分史实
时间 主要内容
1894年11月 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
1895年4月 康有为写成1.8万字的“上今上皇帝书”,梁启超等举人连署,史称“公车上书”
1898年6月 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变法运动达到高潮
1898年9月 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废除变法诏令,杀害“戊戌六君子”
1905年8月 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大会决定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
1911年10月 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随后,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1912年1月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1912年2月 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1912年3月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4月 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1)据材料一,指出“它”是什么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概括爱国志士探索中国民主革命道路的最主要方式有哪些。
(3)据上述材料和问题,归纳出从中国民主革命道路探索中得到的最重要启示?
【答案】(1)历史事件:辛亥革命。
(2)方式:实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或建立君主立宪制);实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或建立民主共和制)。
(3)启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资产阶级政体方案在中国行不通;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
【解析】(1)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它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一次探索和尝试,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可得出该事件是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
(2)方式:根据材料二“中国民主革命道路探索的部分史实”中涉及的康有为和孙中山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化探索事件分析可得出,主要方式有实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或建立君主立宪制);实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或建立民主共和制)。
(3)启示:根据上述材料涉及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启示,给我的启示是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资产阶级政体方案在中国行不通;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导学案)
内容导航
素养目标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及目的
预习导学 填预习单,梳理基础知识,强化基础概念
探究提升 探究问题,典例 + 训练,逐个击破重难点
体系构建 思维导图,强化整体感知,建立系统思维
分层训练 精选试题,分层强化训练,完成学习闭环
2022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 唯物史观:能正确认识近代中国国情,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时空观念:立足时空观念,了解中华民国建立的时代背景;史料实证:查阅有关袁世凯的资料,通过“孙中山该不该让位于袁世凯”的辩论,学会获取和处理历史信息,全面认识历史问题的方法;历史解释: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前后反专制的斗争,体会中国民主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
活动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设问1:中华民国建立的背景是什么?建立的概况如何?其意义是什么?
1.背景:______________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 ______________。
2.建立:________年1月1日,孙中山在__________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______________,改用公历。 (公元X年=民国x年+1911;例如:2024年=民国113年+1911)
3.意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______________的重要成果。
活动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设问2:孙中山让位临时大总统的条件有哪些?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是怎样的?
1.让位条件: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曾表示,如果清帝____________,袁世凯宣布赞成___________,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2.窃取过程:
①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逼迫______________(末代皇帝溥仪)下诏退位,清朝_________多年的统治结束
②2月13日,______________提出辞职。
③2月15日,______________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④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______________。
⑤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⑥临时政府迁往_________。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活动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设问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时间和颁布者是?主要内容是什么?其性质和意义是?
1.颁布:_________年 3 月 11 日,______________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主要内容:
人民权利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______________ (主权在民)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______________ (人人平等)
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_________、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民主自由)
政治体制 参议院行使____________,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___________并负其责任,___________独立 (三权分立;借鉴了美国的1787年宪法)
3.性质:中国历史上___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___性质的重要文件。
4.意义:它肯定了资产阶级______________制度和______________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从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民主化进程)
问题一:袁世凯成功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答案】
(1)外因:袁世凯掌握清政府军事政治大权;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进攻。
(2)内因: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脱离了人民群众。
(3)根本原因: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问题二: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反映了革命党人用议会民主制来限制袁世凯、维护辛亥革命成果的正义愿望,代表了大多数革命党人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认识水平。
(2)约法的内容汲取了近代西方国家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原则,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成为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宪法,确立了新的共和代议制度的法律形式,是中国近代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3)局限: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难有实际的约束效力。
【总结感悟】-构建知识体系
【基础必练】
1.1935年,电影《渔光曲》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荣誉奖,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该影片获奖的时间换算成民国纪年是( )
A.民国二十年 B.民国二十二年
C.民国二十四年 D.民国二十六年
2.“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引文中的“它”是指(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3.他是长沙人,在近代中国,组建了华兴会和中国同盟会,领导了黄花岗起义。他是( )
A.黄兴 B.陈天华 C.宋教仁 D.蔡锷
4.1912年,革命党人在南京成立了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一举措体现了同盟会的哪一政治纲领(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5.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是由传统专制统治政治形态向现代民主政治形态的转变。作为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中华民国,制定了( )
A.《中华民国约法》 B.《资政新篇》
C.《天朝田亩制度》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6.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说:“临时政府成立以后……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这说明南京临时政府的( )
A.软弱妥协 B.独立自主 C.团结性 D.革命性
【素养提升】
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初,入同盟会者激增,“一日附者率数千”,趋炎附势之徒也竞相加入,借以获得进身之阶。这反映了( )
A.民主革命任务完成 B.辛亥革命潜藏危机
C.民生主义初步实现 D.军阀割据局面形成
2.下列图片所示史料反映的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趋势是( )
A.从分裂走向统一 B.从屈辱走向独立
C.从专制走向民主 D.从封闭走向开放
3.1912年4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教科书中, “政党、政府、投票、选举、立法、行政、司法、议会、民主、共和、 自由、权利、人格、博爱”等新名词让人目不暇接。这些新名词的出现( )
A.成为指导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武昌起义爆发
C.顺应了社会发展需要 D.有利于中华民国诞生
4.“1911年后曾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那一种共和政体是一种大失败,因为它在中国……毫无根基。”辛亥革命后仿效美国建立起的共和政体荒唐可笑的原因具体是( )
A.不符合中国历史文化传统 B.中国民众民主意识尚未建立起来
C.共和政体不适合中国 D.共和政体不能保证民主的实现
5.辛亥革命使中国完成从“王朝”到“国家”的转型,现代民主共和国得以初步建立,民众身份由臣民变为公民,个人对祖国的热爱再也不是表现为对一家一姓的效忠,而是对国家与人民的奉献。这反映出( )
A.民族意识已经全面觉醒 B.中国民主政治得以巩固
C.民主共和思想得到传播 D.封建专制土壤彻底清除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先进的中国人“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一次探索和尝试,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自此以后,“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一种时代意识,中国人民的革命洪流势不可当。
材料二:中国民主革命道路探索的部分史实
时间 主要内容
1894年11月 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
1895年4月 康有为写成1.8万字的“上今上皇帝书”,梁启超等举人连署,史称“公车上书”
1898年6月 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变法运动达到高潮
1898年9月 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废除变法诏令,杀害“戊戌六君子”
1905年8月 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大会决定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
1911年10月 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随后,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1912年1月 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1912年2月 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1912年3月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4月 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1)据材料一,指出“它”是什么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概括爱国志士探索中国民主革命道路的最主要方式有哪些。
(3)据上述材料和问题,归纳出从中国民主革命道路探索中得到的最重要启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