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2课 新文化运动(导学案)内容导航素养目标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及目的预习导学 填预习单,梳理基础知识,强化基础概念探究提升 探究问题,典例 + 训练,逐个击破重难点体系构建 思维导图,强化整体感知,建立系统思维分层训练 精选试题,分层强化训练,完成学习闭环2022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1.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2. 知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3. 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唯物史观: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时空观念: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代表人物及著作、基本内容;史料实证: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历史解释: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家国情怀:通过学习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活动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设问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是什么?其兴起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1.背景:①____________掀起尊孔复古、复辟帝制的逆流;②____________后中国封建思想未得到清除;③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荡涤______________的毒害。2.兴起标志:________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________》(后改名为《新青年》),发表《敬告青年》一文。3.代表人物:____________、蔡元培、____________、胡适、鲁迅等4.重要阵地:______________和《新青年》活动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设问2:新文化运动宣传了什么内容?如何认识新文化运动?1.主要内容:思想革命 抨击__________和__________ 鲁迅的《______________》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提倡_________与__________ 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形象称为“______________”和“赛先生”文学革命 倡导_____________,逐渐普及开来 ______________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写作文章推倒_______,建设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发表《文学革命论》,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2.性质、地位: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______________运动。3.意义:(1)积极性:新文化运动动摇了______________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______________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______________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2)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于______________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4.认识:______________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对待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参考答案】活动一:袁世凯 辛亥革命 封建旧文化 1915 青年杂志 陈独秀 李大钊 北京大学活动二:旧道德 旧文化 狂人日记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白话文 胡适 旧文学 新文学 陈独秀 思想解放 封建道德礼教 民主与科学 五四运动 中国传统文化 思想解放 问题一: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进程【答案】【解析】19世纪60年代起,在内忧外患的打击下,洋务派兴办洋务运动,创办军用、民用企业,新式海军,培养新式人才,在器物层面(阶段)学习西方,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由于只学技术,不学制度,未能使中国富强。19世纪90年代,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资产阶级将探索上升到制度层面(阶段),先后领导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要求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但先后以失败而告终。辛亥革命带来的巨大希望和民国初年的黑暗形成巨大反差,推动资产阶级激进派将探索上升到文化层面(阶段),1915年开始,陈独秀等人领导了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冲击了旧思想、旧道德,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基础,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潮流。 问题二: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答案】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③批判继承,与时俱进;④洋为中用,古为今用【解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于,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下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总结感悟】-构建知识体系【基础必练】1.下列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口号的是(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民主与科学 D.保家卫国【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C项正确;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排除A项;变法图强是维新变法的主张,排除B项;保家卫国是抗美援朝时期的口号,排除D项。故选C项。2.1918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鸽子》:“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白羽衬青天,鲜明无比!”这体现出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 )A.尊孔复古思想 B.民主共和精神C.男女平等观念 D.文学革命主张【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1918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鸽子》:“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白羽衬青天,鲜明无比!”可知是胡适主张提倡白话文,是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主张,D项正确;尊孔复古思想使新文化运动原因之一,排除A项;辛亥革命宣传民主共和精神,排除B项;题干没有反映男女平等观念,排除C项。故选D项。3.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首先提出这两大口号的是( )A.李大钊 B.鲁迅 C.胡适 D.陈独秀【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提倡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民主与科学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最先由陈独秀提出,他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D项正确;李大钊、鲁迅、胡适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但他们三人均不是首先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的人,排除ABC项。故选D项。4.毛泽东曾提到一本杂志对他青年时代产生的巨大影响:“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该杂志应是(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民报》 D.《新青年》【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915年,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领导的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D项正确;《时务报》是维新运动时期著名的维新派报纸,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排除A项;《国闻报》是戊戌变法时期的报纸,在维新运动中影响也很大,成为维新派的重要宣传工具,与上海《时务报》分掌南北舆论界的领导地位,排除B项;《民报》是同盟会的机关报,排除C项。故选D项。5.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中华民国成立 B.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C.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D.《中华民国约法》颁布【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C项正确;1912年中华民国的建立是辛亥革命的成果,时间上早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蔡元培任北大校长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中华民国约法》的颁布是袁世凯的复辟文件,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6.“这次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以‘民主与科学’为口号。”这次运动的代表人物有( )①李鸿章 ②李大钊 ③陈独秀 ④胡适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民主与科学”为口号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新文化运动,主要代表人物有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①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排除ABC项。故选D项。【素养提升】1.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这是白话文运动的公开信号;1918年《新青年》全部改用白话文;1920年北洋政府下令在全国学校使用白话文。这些有利于( )A.巩固民主共和 B.传播新思想 C.清除封建制度 D.变革旧习俗【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这是白话文运动的公开信号;1918年《新青年》全部改用白话文;1920年北洋政府下令在全国学校使用白话文”和所学可知,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使用白话文来代替文言文,促进了文学的发展,有利于传播新思想,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大旗帜,与巩固了民主共和政体无关,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清除封建制度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强调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未体现变革旧习俗,排除D项。故选B项。2.民国初年曾有这样一则笑话,一官员去偏远山村考察,路上遇一老农,便问道:“近年来黎庶如何 ”老农答道:“今年梨树挺好,只是虫吃了些……”这则笑话可用来说明( )A.民主共和观念城乡影响不同B.开展文学革命有现实必要性C.民生主义尚未真正落到实处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日益明显【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材料所说的“黎庶”指的是成群百姓的意思,但老农听不懂,以为是“梨树”,说明文言文严重脱离广大群众,提倡白话文非常必要,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民主共和观念,排除A项;材料强调农民误解官员所属的文言文,无法说明民生主义尚未真正落到实处,排除C项;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强调农产品用于商品交换比较常见,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3.“在民国那个内忧外患的时期,在《新青年》等各种报纸杂志上,东方与西方、革新与守旧、进步与落后诸如此类的二元对立构成了知识分子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和价值取向。在这个过程中,急切的时人再没有机会触及传统和儒家的真实面目。”材料认为( )A.时人对儒学的批判是错误的B.动荡的时局冲击了儒学的地位C.传统文化已经被彻底地淘汰D.知识分子未能恰当地评价儒学【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在《新青年》等各种报纸杂志上,东方与西方、革新与守旧、进步与落后诸如此类的二元对立构成了知识分子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和价值取向。”结合所学知识,《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热烈宣传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猛烈抨击封建旧道德和旧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急切的时人再没有机会触及传统和儒家的真实面目”,D项正确;时人对儒学的批判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说批判是错误的,排除A项;材料意在说明新文化运动时期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存在片面性,并没有体现时局动荡对儒学的冲击,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文化,并没有将传统文化彻底地淘汰,排除C项。故选D项。4.“吾人生于二十世纪之世界,取二十世纪之学说思想文化,对于数千年前之孔教,施以比较的批评,以求真理之发现,学术之扩张,不可谓非今世当务之急”。据此可知陈独秀提出( )A.反对旧道德和旧文化 B.要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C.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 D.“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吾人生于二十世纪之世界,取二十世纪之学说思想文化,对于数千年前之孔教,施以比较的批评,以求真理之发现,学术之扩张,不可谓非今世当务之急”。结合所学可知,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据此可知陈独秀提出反对旧道德和旧文化,A项正确;要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未在材料中体现,排除B项;题干未涉及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排除C项。题干未体现“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5.1918年,李大钊回到家乡,亲戚问他:“你在北京干啥?”李大钊浅浅一笑说:“点种。”亲戚听了有些莫名其妙,“庄稼人种地要点种,你点什么种?”他回答:“革命的火种。”次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首次较为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由此可知,李大钊在中国( )A.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B.践行中体西用的主张C.积极地推动报刊、杂志及书籍的发展 D.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革命的火种”、“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首次较为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点燃了马克思主义的火种。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A项正确;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张,排除B项;题干的主旨是反映李大钊是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不是报刊与杂志发展的推动者,排除C项;宣传维新变法是维新派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A项。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其实,早在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近代化运动就已经艰难地挪动了它的脚步了。改革是被迫进行的。清政府官员在“内乱”面前,犹能做“中华大帝国”的酣梦,直到洋炮的轰鸣从南方海岸传来,震撼了宫廷的座椅,这才下决心“师夷长技以制夷”。——摘编自《五四:知识分子的自治运动》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变法通议》材料三 辛亥革命以革命的方式解决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文明选择题、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摘编自《缅怀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材料四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指“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被迫进行的”改革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内乱”指的是什么事件?清政府官员最终达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了吗?(2)材料二中“变法”指的是什么事件?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的关键是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的具体表现。(4)材料四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5)中国学习西方经历的历程带给我们怎样的教训或启示?【答案】(1)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没有。(2)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变官制。(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4)民主和科学。(5)思想是革命的先导,改革或革命要想成功必须要先解放思想。(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运动:据材料一“才下决心‘师夷长技以制夷’并结合所学可知,晚清时期清政府进行的体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运动是洋务运动。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清政府出现的较大规模的内乱是指1853—1864年发生的太平天国运动。结合所学可知,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2)事件:根据材料二“梁启超《变法通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实行的戊戌变法。关键:根据材料二“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可知,梁启超认为变法的关键在于变官制。(3)根据材料三“辛亥革命以革命的方式解决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文明选择题”可知,辛亥革命选择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方式是革命;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这推动“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4)根据材料四“只有这两位先生(指“德先生”和“赛先生”)”并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 。(5)启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思想是革命的先导,改革或革命要想成功必须要先解放思想。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2课 新文化运动(导学案)内容导航素养目标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及目的预习导学 填预习单,梳理基础知识,强化基础概念探究提升 探究问题,典例 + 训练,逐个击破重难点体系构建 思维导图,强化整体感知,建立系统思维分层训练 精选试题,分层强化训练,完成学习闭环2022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1.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2. 知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3. 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唯物史观: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时空观念: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代表人物及著作、基本内容;史料实证: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中有关白话文的材料,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新事物的鉴别和理解能力;历史解释: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分析,指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与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家国情怀:通过学习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从而增强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活动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设问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是什么?其兴起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1.背景:①____________掀起尊孔复古、复辟帝制的逆流;②____________后中国封建思想未得到清除;③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荡涤______________的毒害。2.兴起标志:________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________》(后改名为《新青年》),发表《敬告青年》一文。3.代表人物:____________、蔡元培、____________、胡适、鲁迅等4.重要阵地:______________和《新青年》活动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设问2:新文化运动宣传了什么内容?如何认识新文化运动?1.主要内容:思想革命 抨击__________和__________ 鲁迅的《______________》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提倡_________与__________ 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形象称为“______________”和“赛先生”文学革命 倡导_____________,逐渐普及开来 ______________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写作文章推倒_______,建设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发表《文学革命论》,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2.性质、地位: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______________运动。3.意义:(1)积极性:新文化运动动摇了______________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______________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______________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2)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于______________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4.认识:______________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对待传统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 问题一: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进程【答案】 问题二: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答案】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推陈出新,革故鼎新;③批判继承,与时俱进;④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总结感悟】-构建知识体系【基础必练】1.下列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口号的是(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民主与科学 D.保家卫国2.1918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鸽子》:“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白羽衬青天,鲜明无比!”这体现出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 )A.尊孔复古思想 B.民主共和精神C.男女平等观念 D.文学革命主张3.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首先提出这两大口号的是( )A.李大钊 B.鲁迅 C.胡适 D.陈独秀4.毛泽东曾提到一本杂志对他青年时代产生的巨大影响:“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该杂志应是(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民报》 D.《新青年》5.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中华民国成立 B.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C.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D.《中华民国约法》颁布6.“这次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以‘民主与科学’为口号。”这次运动的代表人物有( )①李鸿章 ②李大钊 ③陈独秀 ④胡适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素养提升】1.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这是白话文运动的公开信号;1918年《新青年》全部改用白话文;1920年北洋政府下令在全国学校使用白话文。这些有利于( )A.巩固民主共和 B.传播新思想 C.清除封建制度 D.变革旧习俗2.民国初年曾有这样一则笑话,一官员去偏远山村考察,路上遇一老农,便问道:“近年来黎庶如何 ”老农答道:“今年梨树挺好,只是虫吃了些……”这则笑话可用来说明( )A.民主共和观念城乡影响不同B.开展文学革命有现实必要性C.民生主义尚未真正落到实处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日益明显3.“在民国那个内忧外患的时期,在《新青年》等各种报纸杂志上,东方与西方、革新与守旧、进步与落后诸如此类的二元对立构成了知识分子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和价值取向。在这个过程中,急切的时人再没有机会触及传统和儒家的真实面目。”材料认为( )A.时人对儒学的批判是错误的B.动荡的时局冲击了儒学的地位C.传统文化已经被彻底地淘汰D.知识分子未能恰当地评价儒学4.“吾人生于二十世纪之世界,取二十世纪之学说思想文化,对于数千年前之孔教,施以比较的批评,以求真理之发现,学术之扩张,不可谓非今世当务之急”。据此可知陈独秀提出( )A.反对旧道德和旧文化 B.要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C.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 D.“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5.1918年,李大钊回到家乡,亲戚问他:“你在北京干啥?”李大钊浅浅一笑说:“点种。”亲戚听了有些莫名其妙,“庄稼人种地要点种,你点什么种?”他回答:“革命的火种。”次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首次较为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由此可知,李大钊在中国( )A.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B.践行中体西用的主张C.积极地推动报刊、杂志及书籍的发展 D.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其实,早在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近代化运动就已经艰难地挪动了它的脚步了。改革是被迫进行的。清政府官员在“内乱”面前,犹能做“中华大帝国”的酣梦,直到洋炮的轰鸣从南方海岸传来,震撼了宫廷的座椅,这才下决心“师夷长技以制夷”。——摘编自《五四:知识分子的自治运动》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变法通议》材料三 辛亥革命以革命的方式解决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文明选择题、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摘编自《缅怀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材料四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指“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被迫进行的”改革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内乱”指的是什么事件?清政府官员最终达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了吗?(2)材料二中“变法”指的是什么事件?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的关键是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的具体表现。(4)材料四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5)中国学习西方经历的历程带给我们怎样的教训或启示?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导学案(原卷版).doc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导学案(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