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导学案)内容导航素养目标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及目的预习导学 填预习单,梳理基础知识,强化基础概念探究提升 探究问题,典例 + 训练,逐个击破重难点体系构建 思维导图,强化整体感知,建立系统思维分层训练 精选试题,分层强化训练,完成学习闭环2022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1. 认识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2. 通过了解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历程的史事,感悟长征精神。 唯物史观:理解红军长征的时代背景。时空观念:长征的开始、红军长征的线及主要的历史事件;通过识读《红军长征路线图》,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培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通过收集红军长征的有关史实,学习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历史解释:理解红军长征、遵义会议的意义。家国情怀:通过本课学习,认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通过学习中国工农红军征,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活动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设问1: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目的是?长征初期的路线是怎样的?遵义会议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1.长征原因: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在军事指挥上“______”的错误,红军_________反“围剿”失败。2.长征目的:进行_________,保存革命力量3.长征开始:_________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4.初期路线: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冲破_________封锁线→渡过_________→进军贵州→强渡乌江→攻克_________5.遵义会议:1935年1月 贵州遵义(1)会议内容:纠正_________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_________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_________;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周恩来、毛泽东等负责军事,成立了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2)意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_________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_________,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_________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活动二:过雪山草地设问2:遵义会议之后,长征过程是怎样的?1.背景:_________后,红军经过整编,提高了战斗力。_________2.继续长征:→四渡_________(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_________(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_________→翻雪山,过草地→突破_________,进入甘肃。活动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设问3: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有何伟大历史意义?1.吴起镇会师:_________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_________红军胜利会师。2.会宁会师:_________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_________会师,宣告长征_________。3.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_________,使中国革命_________。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_________,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参考答案】活动一:左 第五次 战略转移 1934 四道 湘江 贵州遵义 博古 毛泽东 最高指挥权 毛泽东 中国革命 生死攸关活动二:遵义会议 赤水 金沙江 泸定桥 腊子口活动三:1935 陕北 1936 三大主力 胜利结束 基干力量 转危为安 长征精神 问题二: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答案】①自然环境的恶劣;②敌人的围追堵截;③缺乏武器装备和物资补给;④前期的内部矛盾和分裂;⑤通讯不畅等。【解析】自然环境的恶劣: 长征途中,红军穿越了数千公里的荒山野岭、高寒草地和峡谷急流,这些地区气候条件极为恶劣。敌人的围追堵截: 红军不仅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面对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和地方武装的袭扰。缺乏武器装备和物资补给: 长征中红军缺乏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充足的物资补给,尤其是在长期的战斗中,弹药、粮食、医药等物资严重匮乏。前期内部矛盾和分裂: 由于长征前期党内意见分歧和领导层的矛盾,红军一度出现了分裂和内讧的情况,这使得红军的力量大大削弱。通讯不畅:中断与共产国际的电讯联络。 问题二:长征精神【答案】①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②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③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④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⑤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解析】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2021年9月,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长征精神被纳入。【总结感悟】-构建知识体系【基础必练】1.《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纪实性报道作品,真实地记录了1936年6月至10月他在中国西北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这部作品记录的内容是(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北伐战争 C.井冈山会师 D.红军长征【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纪实性报道作品,真实地记录了1936年6月至10月他在中国西北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记录内容为长征,D项正确;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排除A项;北伐战争发生于1926年,排除B项;井冈山会师发生于1928年,排除C项。故选D项。2.下列事件中,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是( )A.南昌起义 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结合所学可知,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上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B项正确;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排除A项;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排除C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排除D项。故选B项。3.英勇的红军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取得长征的胜利,其胜利的时间是( )A.1934年10月 B.1935年10月 C.1936年10月 D.1937年10月【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C项正确;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排除A项;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排除B项。1937年10月,淞沪会战正在进行,排除D项。故选C项。4.长征途中,哪一行动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A.突破乌江 B.飞夺泸定桥 C.四渡赤水河 D.渡过金沙江【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长征途中,1935年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正确指挥下,红军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C项正确;突破乌江发生在遵义会议之前,排除A项;飞夺泸定桥发生在四渡赤水河之后,排除B项;红军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排除D项。故选C项。5.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该会师是( )A.遵义会师 B.吴起镇会师 C.井冈山会师 D.会宁会师【答案】B【解析】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这就是吴起镇会师,B正确;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A排除;1928年4月,毛泽东与朱德率领的革命军队在井冈山会师,C排除;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D排除。故选B。6.“(这次会议)必须被看成为一次政治会议而非一场军事会议,有那么多身为政治局委员或候补委员及部队指挥员的军事领导人出席了会议,这本身就极大地支持了毛泽东对李德的错误军事战略进行批判。 ……它是中共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关于“这次会议”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B.会议的召开为抗战胜利准备条件C.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会议召开是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一次政治会议而非一场军事会议”、“极大地支持了毛泽东对李德的错误军事战略进行批判。……它是中共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和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项正确;中共一大的召开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与题干反映的军事内容无关,排除A项;中共七大的召开为抗战胜利准备了条件,排除B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其内容是制定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素养提升】1.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走进陕北,写出了传世名作《红星照耀中国》。受限于当时的环境,斯诺并没有机会亲走长征路。49年以后,《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问世,该书作者、美国著名作家、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以70多岁高龄重走长征路,完成了斯诺的心愿。那索尔兹伯里走的是下面哪条路线呢 ( )A.瑞金——湘江——赤水河——遵义 B.井冈山——泸定桥——过雪山——延安C.瑞金——湘江——泸定桥——会宁 D.井冈山——遵义——赤水河——延安【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在中共中央的指示下,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敌人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红军拼死冲杀,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一路上,红一方面军血战湘西。博古等人执意要去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但敌人已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了重兵,企图一举消灭红军。在这危急时刻,毛泽东果断建议红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这一建议得到了中央多数同志的支持。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整编,提高了战斗力。毛泽东指挥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挥师北进,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短暂休整后,红军继续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并且在懋功会师与红四方面军,之后穿越草地,激战腊子口,最终大会师,抵达延安。C项正确;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整编,提高了战斗力。毛泽东指挥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在长征路上,赤水河晚于遵义出现,排除A项;长征路途没有井冈山,排除BD项。故选C项。2.以下是一位党员参加某会议时记下的手稿:“毛泽东同志当选为常委;指定洛甫同志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常委中再进行分工;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周为军事指挥者。”下列结论与该会议相关的是( )A.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B.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C.标志着中共从幼年走向了成熟 D.以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该会议是遵义会议。1935年初,中共中央于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由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了成熟,C项正确;1921年中共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排除A项;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排除B项;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3.刘伯承回忆说:“遵义会议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敌人之间,以为我向东却又向西,以为我渡江北上却又远途回击,处处主动,生龙活虎,左右敌人。”我军“获得了新的生命”是因为遵义会议( )A.通过了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决议 B.决定开辟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C.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D.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正确的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使我军“获得了新的生命”,C项正确;八七会议上通过了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决议,排除A项;秋收起义受挫以后,决定开辟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排除B项;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排除D项。故选C项。4.下面是一些国际著名记者、作家对近代中国某一历史事件的评价话语。这一历史事件( )斯诺 “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是历史上最盛大的巡回宣传”索尔兹伯里 “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史沫特莱 “事实.数字和一路上千山万水的名称,都不足以说明其历史意义”安东尼 “是现代历史中最重要的事件",“是锻炼以后中国领导人的熔炉”①标志着十年内战的结束 ②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③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④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事实、数字和一路上千山万水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事件是红军长征,长征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②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与长征无关,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①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③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5.红军到达沪定桥时,只剩下13条光溜溜的铁索。红军挑选了22名突击队员,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抓住铁索匍匐前进,向敌人发起进攻,后面的战士边爬边铺桥板。突击队员冲过火海,击溃敌人,占领了对岸桥头。从中你体会出红军的( )A.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B.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C.敢打敢拼,不受拘束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辅神【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红军到达沪定桥时,只剩下13条光溜溜的铁索。红军挑选了22名突击队员,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抓住铁索匍匐前进,向敌人发起进攻,后面的战士边爬边铺桥板。突击队员冲过火海,击溃敌人,占领了对岸桥头”可知,材料体现了红军战士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排除A项;红军战士受纪律约束,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排除D项。故选B项。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长征的过程,不仅是战胜敌人、赢得胜利、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而且是联系实际、创新理论、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材料二 红军长征胜利前后开展的纪念活动,重点在于及时介绍红军长征的曲折过程和重要意义,树立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正面形象。……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五十周年时,《人民日报》社论强调“真正把伟大的长征精神变成献身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纪念红军长征活动研究》(1)据材料一,红军长征面临的困难有哪些 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长征是“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个时期长征纪念活动重点的变化并分析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答案】(1)困难: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草地、雪山等恶劣的自然环境。举例说明示例:遵义会议上,中共中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均可)(2)变化:从介绍红军长征,树立党和红军的正面形象到强调把长征精神和现代化建设相结合。时代需求。【解析】(1)困难:可从红军长征的原因和长征过程进行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的困难有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草地、雪山等恶劣的自然环境。举例:根据长征是“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征过程中,中共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上中共中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2)变化:根据材料“红军长征胜利前后开展的纪念活动,重点在于及时介绍红军长征的曲折过程和重要意义”“真正把伟大的长征精神变成献身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可得出信息:从介绍红军长征,树立党和红军的正面形象到强调把长征精神和现代化建设相结合。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个时期长征纪念活动重点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时代需求发生变化。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导学案)内容导航素养目标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及目的预习导学 填预习单,梳理基础知识,强化基础概念探究提升 探究问题,典例 + 训练,逐个击破重难点体系构建 思维导图,强化整体感知,建立系统思维分层训练 精选试题,分层强化训练,完成学习闭环2022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1. 认识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2. 通过了解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历程的史事,感悟长征精神。 唯物史观:理解红军长征的时代背景。时空观念:长征的开始、红军长征的线及主要的历史事件;通过识读《红军长征路线图》,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培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通过收集红军长征的有关史实,学习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历史解释:理解红军长征、遵义会议的意义。家国情怀:通过本课学习,认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通过学习中国工农红军征,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活动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设问1: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目的是?长征初期的路线是怎样的?遵义会议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1.长征原因: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在军事指挥上“______”的错误,红军_________反“围剿”失败。2.长征目的:进行_________,保存革命力量3.长征开始:_________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4.初期路线: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冲破_________封锁线→渡过_________→进军贵州→强渡乌江→攻克_________5.遵义会议:1935年1月 贵州遵义(1)会议内容:纠正_________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_________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_________;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周恩来、毛泽东等负责军事,成立了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军事指挥小组,负责长征中的军事指挥。(2)意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_________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_________,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_________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活动二:过雪山草地设问2:遵义会议之后,长征过程是怎样的?1.背景:_________后,红军经过整编,提高了战斗力。_________2.继续长征:→四渡_________(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_________(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_________→翻雪山,过草地→突破_________,进入甘肃。活动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设问3: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有何伟大历史意义?1.吴起镇会师:_________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_________红军胜利会师。2.会宁会师:_________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_________会师,宣告长征_________。3.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_________,使中国革命_________。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_________,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问题二: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答案】①自然环境的恶劣;②敌人的围追堵截;③缺乏武器装备和物资补给;④前期的内部矛盾和分裂;⑤通讯不畅等。 问题二:长征精神【答案】①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②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③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④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⑤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总结感悟】-构建知识体系【基础必练】1.《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纪实性报道作品,真实地记录了1936年6月至10月他在中国西北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这部作品记录的内容是(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北伐战争 C.井冈山会师 D.红军长征2.下列事件中,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是( )A.南昌起义 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3.英勇的红军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取得长征的胜利,其胜利的时间是( )A.1934年10月 B.1935年10月 C.1936年10月 D.1937年10月4.长征途中,哪一行动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A.突破乌江 B.飞夺泸定桥 C.四渡赤水河 D.渡过金沙江5.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该会师是( )A.遵义会师 B.吴起镇会师 C.井冈山会师 D.会宁会师6.“(这次会议)必须被看成为一次政治会议而非一场军事会议,有那么多身为政治局委员或候补委员及部队指挥员的军事领导人出席了会议,这本身就极大地支持了毛泽东对李德的错误军事战略进行批判。 ……它是中共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关于“这次会议”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B.会议的召开为抗战胜利准备条件C.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会议召开是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素养提升】1.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走进陕北,写出了传世名作《红星照耀中国》。受限于当时的环境,斯诺并没有机会亲走长征路。49年以后,《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问世,该书作者、美国著名作家、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以70多岁高龄重走长征路,完成了斯诺的心愿。那索尔兹伯里走的是下面哪条路线呢?( )A.瑞金——湘江——赤水河——遵义 B.井冈山——泸定桥——过雪山——延安C.瑞金——湘江——泸定桥——会宁 D.井冈山——遵义——赤水河——延安2.以下是一位党员参加某会议时记下的手稿:“毛泽东同志当选为常委;指定洛甫同志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常委中再进行分工;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周为军事指挥者。”下列结论与该会议相关的是( )A.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B.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C.标志着中共从幼年走向了成熟 D.以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3.刘伯承回忆说:“遵义会议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敌人之间,以为我向东却又向西,以为我渡江北上却又远途回击,处处主动,生龙活虎,左右敌人。”我军“获得了新的生命”是因为遵义会议( )A.通过了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决议 B.决定开辟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C.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D.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4.下面是一些国际著名记者、作家对近代中国某一历史事件的评价话语。这一历史事件( )斯诺 “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是历史上最盛大的巡回宣传”索尔兹伯里 “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史沫特莱 “事实.数字和一路上千山万水的名称,都不足以说明其历史意义”安东尼 “是现代历史中最重要的事件",“是锻炼以后中国领导人的熔炉”①标志着十年内战的结束 ②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③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④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红军到达沪定桥时,只剩下13条光溜溜的铁索。红军挑选了22名突击队员,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抓住铁索匍匐前进,向敌人发起进攻,后面的战士边爬边铺桥板。突击队员冲过火海,击溃敌人,占领了对岸桥头。从中你体会出红军的( )A.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B.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C.敢打敢拼,不受拘束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辅神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长征的过程,不仅是战胜敌人、赢得胜利、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而且是联系实际、创新理论、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材料二 红军长征胜利前后开展的纪念活动,重点在于及时介绍红军长征的曲折过程和重要意义,树立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正面形象。……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五十周年时,《人民日报》社论强调“真正把伟大的长征精神变成献身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纪念红军长征活动研究》(1)据材料一,红军长征面临的困难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长征是“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个时期长征纪念活动重点的变化并分析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导学案(原卷版).doc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导学案(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