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导学案)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导学案)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导学案)
内容导航
素养目标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及目的
预习导学 填预习单,梳理基础知识,强化基础概念
探究提升 探究问题,典例 + 训练,逐个击破重难点
体系构建 思维导图,强化整体感知,建立系统思维
分层训练 精选试题,分层强化训练,完成学习闭环
2022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 唯物史观:通过自主学习和材料研读了解卢沟桥事变、淞沪会战、第二次国共合作、南京大屠杀等基本史实时空观念:通过识图帮助学生架构历史时空观,更好地了解日本侵华的过程史料实证:补充恰当的史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验证课本内容,培养学生运史料进行实证的素养。历史解释:理解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意义。家国情怀:引导学生从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淞沪会战中,感受中华民族顽强不屈、团队一致的优秀品质,学习中国军人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对南京大屠杀等日军侵华暴行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军国主义的危害,培养学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远离战争、面向未来的宽广胸襟。
活动一:七七事变
设问1:七七事变发生的概况如何?中国进行了怎样的抵抗?七七事变产生了什么影响?
1.时间:_________年7月7日
2.概况:驻屯_________南郊的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_________搜查,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早有准备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驻_________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3.结果:国民党第_________军(赵登禹、佟麟阁)奋起抵抗,壮烈殉国,但北平、天津相继失守。
4.影响: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_________的开始,也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活动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设问2:国共两党为什么要展开第二次合作?第二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有何意义?
1.背景: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国共两党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了建立_________的步伐。
2.国共两党协议: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_________(八路军),_________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_________(新四军),_________任军长。
3.建立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提交的_________,实际承认中共的合法地位
4.意义: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_________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_________的局面开始形成。
活动三:淞沪会战
设问3:淞沪会战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涌现了哪些抗战英雄?结果如何?有何意义?
1.背景:以虹桥机场事件为借口, 1937年8月13日,日本大举向上海进攻(史称八一三事变)。
2.抗战英雄:_________率全营守卫宝山,壮烈牺牲;谢晋元率部坚守_________阵地。
3.结果:1937年11月,_________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
4.意义:持续三个月,打破了日本_________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活动四:南京大屠杀
设问4:南京大屠杀发生的背景是什么?日本在中国犯下了怎样的暴行?
1.背景:_________ 年 12 月 13 日(国家公祭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_________,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
2.暴行: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_________以上。
【参考答案】
活动一:1937 北平 宛平城 卢沟桥 二十九 全民族抗战
活动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第八路军 朱德 新编第四军 叶挺 国共合作宣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全民族抗战
活动三:姚子青 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 上海 3个月
活动四:1937 重庆 30 万人
问题一: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的比较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 1937年7月7日 七七事变
性质 日本帝国主义局部侵华战争 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
应对 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 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影响 日军占领东三省,中国14年抗战的起点 日军攻陷北平、天津,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两次事变都是日本蓄谋已久;都是日军寻找借口率先发动的对华战争
问题二:两次国共合作的对比
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年) 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1946年)
任务 打倒列强、除军阀 打败日本帝国主义
方式 党内合作 党外合作
基础 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标志 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结果 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合作中途破裂 国共合作维持到抗战胜利
中共 幼年,缺乏斗争经验 成熟,坚持掌握革命领导权
【总结感悟】-构建知识体系
【基础必练】
1.歌谣“卢沟桥,狮子吼,宛平城头浴血战”说的事变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西安事变 D.皖南事变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卢沟桥,狮子吼,宛平城头浴血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涉及到这些地点的是在河北宛平城发生的七七事变也成为为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B项正确;九一八事变是在东北发生的,排除A项;西安事变是西安发生的反蒋抗日运动,排除C项;皖南事变是在安徽省南部发生的,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3年12月13日是第十个国家公祭日,这是为了纪念1937年侵华日军在某地大屠杀中遇难的30多万同胞而专设的。这次大屠杀发生的地点是( )
A.长沙 B.南京 C.广州 D.武汉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B项正确;1937年侵华日军大屠杀发生的地点是南京,不是长沙,不是广州,不是武汉,排除ACD项。故选B项。
3.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
A.一二 九运动 B.武汉会战 C.七七事变 D.淞沪会战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37年七七事变(也称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C项正确;一二 九运动发生在1935年12月9日,是北平学生发起的一场抗日救亡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排除A项;1938年6月至10月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武汉沦陷,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排除B项;1937年8月至11月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打破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排除D项。故选C项。
4.南京被日军攻陷后,作为国民政府战时陪都的是( )
A.成都 B.重庆 C.贵阳 D.昆明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5.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共屠杀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 )
A.30万人以上 B.40万人以上 C.50万人以上 D.60万人以上
【答案】A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在南京共屠杀了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30万人以上,体现了日本侵略者凶恶残暴的本质,A项正确;BCD项表述不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6.“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1号门的墙面,侧看好似一把断裂的军刀,但当我们从高空往下俯视整个馆时,它是一和平之舟。”由此得知其建馆理念是( )
A.勿忘国耻、珍爱和平 B.立足实际、贴近群众
C.铭记历史、彰显个性 D.自强不息、开创未来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1号门的墙面,侧看好似一把断裂的军刀,但当我们从高空往下俯视整个馆时,它是一和平之舟”可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建馆理念是勿忘国耻、珍爱和平,A项正确;立足实际、贴近群众使土地改革的理念,排除B项;铭记历史、彰显个性和自强不息、开创未来是学习历史留给我们的启示,排除CD项。故选A项。
【素养提升】
1.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1937年,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 )
A.中国抗日战争开始 B.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开始
C.促进了国共第二次合作 D.日本侵占了中国的东北三省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卢沟桥”“1937年”,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7月7日,日军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以军事演习士兵失踪为由要求进城搜查,遭拒后向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七七事变是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开始,B项正确;中国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排除A项;促进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是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略,表明抗战立场,排除C项;日本侵占了中国的东北三省是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排除D项。故选B项。
2.中国近代,一批漫画家执笔为刃,以“轻”形式传递出厚重的家国观。下图是刊载于1937年9月《救亡漫画》上的画作。对该画作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谴责日寇全面侵华暴行 B.蕴含对战争的逃避心理
C.呼吁同心合力保卫中华 D.强调攘外必先安内原则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937年9月《救亡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时期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国家处于危亡时刻,而“树无枝干哪有花,国不存在哪有家”,反映了国和家的紧密关系,表达作者呼吁同心合力保卫中华,C项正确;谴责日寇全面侵华暴行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对战争的逃避心理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B项;攘外必先安内的意思是:对抗外面势力前,先得把内部问题解决了。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名称,七七事变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人民军队名称的变化反映出( )
A.社会性质的变化 B.中共地位的变化 C.社会矛盾的变化 D.领导阶级的变化
【答案】C
【解析】中国工农红军和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对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军队;七七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共同抗日,中国工农红军和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接受国民党改编,分别成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C项正确;中国工农红军和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前后,中国的社会性质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项;人民军队名称的变化无法体现中共地位的变化、领导阶级的变化,排除BD项。故选C项。
4.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出版了《民族英雄评传系列》《中国历史上之民族英雄》等书籍。这些书籍的出版意在( )
A.宣扬民主科学,动摇封建礼教根基 B.反对专制独裁,抨击北洋军阀统治
C.弘扬爱国精神,鼓励投身抗日洪流 D.揭露日军企图,推动国共再度合作
【答案】C
【解析】由材料“民族英雄”及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历史可知,这些书籍应出版于抗日战争时期。其出版意在弘扬爱国精神,鼓舞社会各阶层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C项正确;1915年到1923年的新文化运动宣扬宣扬民主科学,动摇封建礼教根基,排除A项;随着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北洋政府正式结束,排除B项;材料与揭露日军企图和推动国共合作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5.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侵华日军一手制造的这一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惨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三大惨案’之一,是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回望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法西斯的残暴罪行有( )
①在南京进行大屠杀 ②虐杀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 ③制造国会纵火案
④设立集中营,残忍杀害人民 ⑤建立死亡工厂,731部队用人体做细菌试验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⑤ D.①⑤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法西斯在侵略期间烧杀淫掠,无罪不作,其主要罪行有:残暴罪行有南京大屠杀,731部队做细菌试验,故D正确;②③④都是属于德国法西斯的罪行,凡有②③④都排除,排除ABC选项;故选D。
6.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一生主张共同奋斗救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代表工农劳动阶级利益的政党,孙中山知道没有这些劳动阶级的热烈支持与合作,就不可能顺利完成国民革命的使命。1924年1月,在孙中山的主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摘编自宋庆龄《为新中国奋斗》
材料二 自九一八事变以后,我党多次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力地动员了广大人民群众,使全国很快形成抗日反蒋浪潮。这对国民党蒋介石的政策转变是一个有力的推动。在全面反日浪潮前,蒋介石陷入了极端孤立的境地,不得不考虑打起民族斗争的旗号。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华民族进入全面抗战阶段,纸御外辱、捍卫民族独立成为包括国共两党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最迫切任务。英美等国从其本身利益出发,采取了支持国共合作的立场,不能不影响到国民党政策的转变,这就在客观上为国共合作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摘编自郑旭东《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原因及其特点》
材料三 日本投降后不久,内战爆发。国民党处于劣势,得不到控制的通货膨胀、食物短缺以及官员腐败使得国民党不得人心,并且摧毁了军队的士气。尽管国民党从美国得到军火,但是同组织良好并赢得广大农民支持的共产党相比,它仍不能取得军事优势。1948年,战争的天平倒向共产党,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北京(北平),同年10月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2月,蒋介石和他的追随者们逃往台湾。
——【英】亚历克斯·沃尔夫《世界简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主张国共合作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成果。
(2)据材料二,概括国共两党能够再次实现合作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归纳出国民党在内战中失败的自身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1)为了完成国民革命的使命(写共同奋斗救中国也可);
成果:创建了黄埔军校,开展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2)人民群众的反蒋浪潮推动了蒋介石政策的转变;全面抗战阶段;中华民族积极捍卫民族独立;英美等国从自身利益出发支持国共合作;
(3)经济问题严重;政治上腐败;不得人心;军队士气低落。
(4)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孙中山一生主张共同奋斗救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代表工农劳动阶级利益的政党,孙中山知道没有这些劳动阶级的热烈支持与合作,就不可能顺利完成国民革命的使命”可知,孙中山主张国共合作的原因是为了完成国民革命的使命(写共同奋斗救中国也可);
成果:根据所学可知,国共第一次合作后创建了黄埔军校,开展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2)主要原因:根据材料“在全面反日浪潮前,蒋介石陷入了极端孤立的境地,不得不考虑打起民族斗争的旗号”可知,人民群众的反蒋浪潮推动了蒋介石政策的转变;根据材料“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华民族进入全面抗战阶段,纸御外辱、捍卫民族独立成为包括国共两党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最迫切任务”可知,全面抗战阶段;中华民族积极捍卫民族独立;根据材料“英美等国从其本身利益出发,采取了支持国共合作的立场,不能不影响到国民党政策的转变,这就在客观上为国共合作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可知,英美等国从自身利益出发支持国共合作。
(3)自身原因:根据材料“日本投降后不久,内战爆发。国民党处于劣势,得不到控制的通货膨胀、食物短缺以及官员腐败使得国民党不得人心,并且摧毁了军队的士气。尽管国民党从美国得到军火,但是同组织良好并赢得广大农民支持的共产党相比,它仍不能取得军事优势”可知,国民党在内战中失败的自身原因是经济问题严重;政治上腐败;不得人心;军队士气低落。
(4)启示: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可知,如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导学案)
内容导航
素养目标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及目的
预习导学 填预习单,梳理基础知识,强化基础概念
探究提升 探究问题,典例 + 训练,逐个击破重难点
体系构建 思维导图,强化整体感知,建立系统思维
分层训练 精选试题,分层强化训练,完成学习闭环
2022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 唯物史观:通过自主学习和材料研读了解卢沟桥事变、淞沪会战、第二次国共合作、南京大屠杀等基本史实时空观念:通过识图帮助学生架构历史时空观,更好地了解日本侵华的过程史料实证:补充恰当的史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验证课本内容,培养学生运史料进行实证的素养。历史解释:理解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意义。家国情怀:引导学生从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淞沪会战中,感受中华民族顽强不屈、团队一致的优秀品质,学习中国军人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对南京大屠杀等日军侵华暴行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军国主义的危害,培养学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远离战争、面向未来的宽广胸襟。
活动一:七七事变
设问1:七七事变发生的概况如何?中国进行了怎样的抵抗?七七事变产生了什么影响?
1.时间:_________年7月7日
2.概况:驻屯_________南郊的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_________搜查,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早有准备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驻_________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3.结果:国民党第_________军(赵登禹、佟麟阁)奋起抵抗,壮烈殉国,但北平、天津相继失守。
4.影响: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_________的开始,也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
活动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设问2:国共两党为什么要展开第二次合作?第二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什么?有何意义?
1.背景: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国共两党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了建立_________的步伐。
2.国共两党协议: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_________(八路军),_________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_________(新四军),_________任军长。
3.建立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提交的_________,实际承认中共的合法地位
4.意义: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_________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_________的局面开始形成。
活动三:淞沪会战
设问3:淞沪会战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涌现了哪些抗战英雄?结果如何?有何意义?
1.背景:以虹桥机场事件为借口, 1937年8月13日,日本大举向上海进攻(史称八一三事变)。
2.抗战英雄:_________率全营守卫宝山,壮烈牺牲;谢晋元率部坚守_________阵地。
3.结果:1937年11月,_________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
4.意义:持续三个月,打破了日本_________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活动四:南京大屠杀
设问4:南京大屠杀发生的背景是什么?日本在中国犯下了怎样的暴行?
1.背景:_________ 年 12 月 13 日(国家公祭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_________,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
2.暴行: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_________以上。
问题一: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的比较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 1937年7月7日 七七事变
性质 日本帝国主义局部侵华战争 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
应对 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 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影响 日军占领东三省,中国14年抗战的起点 日军攻陷北平、天津,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两次事变都是日本蓄谋已久;都是日军寻找借口率先发动的对华战争
问题二:两次国共合作的对比
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年) 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1946年)
任务 打倒列强、除军阀 打败日本帝国主义
方式 党内合作 党外合作
基础 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标志 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结果 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合作中途破裂 国共合作维持到抗战胜利
中共 幼年,缺乏斗争经验 成熟,坚持掌握革命领导权
【总结感悟】-构建知识体系
【基础必练】
1.歌谣“卢沟桥,狮子吼,宛平城头浴血战”说的事变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西安事变 D.皖南事变
2.2023年12月13日是第十个国家公祭日,这是为了纪念1937年侵华日军在某地大屠杀中遇难的30多万同胞而专设的。这次大屠杀发生的地点是( )
A.长沙 B.南京 C.广州 D.武汉
3.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
A.一二 九运动 B.武汉会战 C.七七事变 D.淞沪会战
4.南京被日军攻陷后,作为国民政府战时陪都的是( )
A.成都 B.重庆 C.贵阳 D.昆明
5.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共屠杀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 )
A.30万人以上 B.40万人以上 C.50万人以上 D.60万人以上
6.“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1号门的墙面,侧看好似一把断裂的军刀,但当我们从高空往下俯视整个馆时,它是一和平之舟。”由此得知其建馆理念是( )
A.勿忘国耻、珍爱和平 B.立足实际、贴近群众
C.铭记历史、彰显个性 D.自强不息、开创未来
【素养提升】
1.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1937年,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 )
A.中国抗日战争开始 B.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开始
C.促进了国共第二次合作 D.日本侵占了中国的东北三省
2.中国近代,一批漫画家执笔为刃,以“轻”形式传递出厚重的家国观。下图是刊载于1937年9月《救亡漫画》上的画作。对该画作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谴责日寇全面侵华暴行 B.蕴含对战争的逃避心理
C.呼吁同心合力保卫中华 D.强调攘外必先安内原则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名称,七七事变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人民军队名称的变化反映出( )
A.社会性质的变化 B.中共地位的变化 C.社会矛盾的变化 D.领导阶级的变化
4.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出版了《民族英雄评传系列》《中国历史上之民族英雄》等书籍。这些书籍的出版意在( )
A.宣扬民主科学,动摇封建礼教根基 B.反对专制独裁,抨击北洋军阀统治
C.弘扬爱国精神,鼓励投身抗日洪流 D.揭露日军企图,推动国共再度合作
5.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侵华日军一手制造的这一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惨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三大惨案’之一,是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回望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法西斯的残暴罪行有( )
①在南京进行大屠杀 ②虐杀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 ③制造国会纵火案
④设立集中营,残忍杀害人民 ⑤建立死亡工厂,731部队用人体做细菌试验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⑤ D.①⑤
6.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一生主张共同奋斗救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代表工农劳动阶级利益的政党,孙中山知道没有这些劳动阶级的热烈支持与合作,就不可能顺利完成国民革命的使命。1924年1月,在孙中山的主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摘编自宋庆龄《为新中国奋斗》
材料二 自九一八事变以后,我党多次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力地动员了广大人民群众,使全国很快形成抗日反蒋浪潮。这对国民党蒋介石的政策转变是一个有力的推动。在全面反日浪潮前,蒋介石陷入了极端孤立的境地,不得不考虑打起民族斗争的旗号。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华民族进入全面抗战阶段,纸御外辱、捍卫民族独立成为包括国共两党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最迫切任务。英美等国从其本身利益出发,采取了支持国共合作的立场,不能不影响到国民党政策的转变,这就在客观上为国共合作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摘编自郑旭东《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原因及其特点》
材料三 日本投降后不久,内战爆发。国民党处于劣势,得不到控制的通货膨胀、食物短缺以及官员腐败使得国民党不得人心,并且摧毁了军队的士气。尽管国民党从美国得到军火,但是同组织良好并赢得广大农民支持的共产党相比,它仍不能取得军事优势。1948年,战争的天平倒向共产党,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北京(北平),同年10月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2月,蒋介石和他的追随者们逃往台湾。
——【英】亚历克斯·沃尔夫《世界简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主张国共合作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成果。
(2)据材料二,概括国共两党能够再次实现合作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归纳出国民党在内战中失败的自身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