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 2 原子结构(第 1 课时) 根据氧化汞的微观示意图,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氧化汞由氧化汞分子构成,1 个氧化汞分子由 1 个氧原子和 1 个汞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1 个氧分子由 2 个氧原子构成;汞由汞原子构成。2个氧化汞分子变成了 2 个汞原子和 1 个氧分子。 温故知新新课导入 温故知新新课导入 氧化汞分子如何变成了氧分子和汞原子 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每 2 个氧原子构成了 1 个氧分子,而许多汞原子聚集成了金属汞。 再想想,你对原子有什么认识? 原子既可以构成物质,又可以构成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温故知新新课导入 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也可以先构成分子,再以分子为单位构成物质。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可以再分吗? 温故知新新课导入原子分子物质新知探究 任务一:阅读教材的方法导引和科学史话栏目,了解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过程。 原子中带正电荷部分的体积很小,但几乎占有全部质量,电子在原子核外运动。卢瑟福原子模型 原子是均匀分布着正电荷的微小球体,带负电荷的电子镶嵌其中。汤姆孙原子模型 原子是一个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道尔顿原子模型修正修正 原子结构的探索 构建模型应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科学家们根据什么事实构建和修正模型? 任务二:请阅读资料,寻找科学家们构建和修正模型的事实依据。新知探究 资料 1:汤姆孙研究阴极射线,他发现:不管由什么物质得到的阴极射线粒子,都带负电、荷质比值(粒子所带的电荷量和它的质量的比值)都相同。他进一步实验和推算,得出该粒子所带的电荷数与一个氢离子所携带的电荷数相等、质量是氢原子质量的 1/1 837。这样,汤姆孙最后确定了阴极射线粒子为“电子”。新知探究 原子结构的探索 原子结构的探索 资料 1新知探究汤姆孙进行阴极射线实验 事实依据: 不同物质都可以发射出相同的带负电的电子流。 原子可分,由带负电荷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成分构成。 原有实心球模型与之矛盾。推测新知探究依据原有模型实验现象原子模型不能解释修正 原子是均匀分布着正电荷的微小球体,带负电荷的电子镶嵌其中。新知探究 原子结构的探索 资料 2:汤姆孙的学生卢瑟福继续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他做了 α 粒子散射实验: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 α 粒子轰击金箔。他预期 α 粒子应该全都通过金箔,但实验结果为:(1)绝大多数 α 粒子直接穿透金箔,运动方向几乎不改变。(2)极少数 α 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3) 个别 α 粒子被弹回。新知探究 原子结构的探索 资料 2卢瑟福α 粒子散射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推测新知探究依据原有模型实验现象原子模型不能解释修正 原子中带正电荷部分的体积很小,但几乎占有全部质量——原子核,电子在原子核外运动。 原子是由居于中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 带正电的原子核是否有内部结构呢?还可以再分吗?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归纳总结 卢瑟福用 α 粒子轰击氮原子核,从氮原子核中打出了一种新的粒子,就是氢原子核,卢瑟福将它命名为质子。 卢瑟福的学生查德威克证明原子核中存在中子,中子不带电荷。原子核可分为质子和中子。新知探究原子的构成示意图归纳总结原子的构成示意图原子(不显电性)质子(带正电荷)核外电子(e-) (带负电荷)原子核 (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推论: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 3-1 几种原子的构成 任务三:请你依据教材中表 3-1 的内容向同桌描述所列各原子的构成,并以氯原子为例,说明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氢 1 0 1碳 6 6 6氧 8 8 8钠 11 12 11氯 17 18 17新知探究 描述原子的构成: 氢原子由1个质子和1个电子构成,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 碳原子由 6 个质子、6 个中子、 6 个电子构成。 氧原子由 8 个质子、 8 个中子、 8 个电子构成。 钠原子由 11 个质子、 12 个中子、 11 个电子构成。 氯原子由 17 个质子、 18 个中子、 17 个电子构成。课堂练习 论证原子不显电性: 1 个质子带 1 个单位正电荷,1 个电子带 1 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荷。氯原子中质子数为 17,也就是核电荷数为 17,带 17 个单位的正电荷,核外有 17 个电子,带 17 个单位的负电荷,正负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课堂练习归纳总结原子结构的认识原子模型事实依据继承古代原子观点,根据实验和推理原子核中存在不带电荷的中子α 粒子散射实验:绝大多数直接穿透金箔;极少数大角度偏转;个别反弹阴极射线实验:不同物质都能发射相同的电子流原子可分,分为带负电荷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其他部分原子是一个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是科学家在科研中敢于质疑、大胆猜想、勇于实践的过程,也是人类追求真理的写照。希望同学们利用认识微观世界的方法——假说与模型法,继续探索原子构成的奥秘。不带电荷每个质子带 1 个单位正电荷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每个电子带 1 个单位负电荷归纳总结原子分子物质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中子拓展提升 原子结构发现的应用价值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核能威力,保家卫国核能利用,清洁能源 任务四:课堂练习完成第 4~6 题。 4.回顾前面所学,完成下列问题。 (1)原子由居于中心的 ______ 和 ________ 构成,原子核由 ____ 和 ____构成。 (2)原子中的等量关系: _________ = ______ = ____________。 = (3) ______ 的原子核内不含中子,即不是所有的原子都含有中子。 (4)不同种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____ 。课堂练习质子中子原子核核外电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不同氢原子 5.考古学家通过 C-14 测定法将某地的文明发展史推到距今 8 000 多年前。C-14 原子的质子数为 6、中子数为 8, 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6 B.8 C.14 D.20A课堂练习 6.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铟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49,相对原子质量为 115。 (1)铟原子的质子数为 _____。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 (2)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依据是原子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练习4949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课后任务 选用适当的材料(黏土、豆子、水果等)制作下列原子的结构模型。 氢原子、碳原子、钠原子、氯原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