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课题2 化学方程式(第3课时)课件(共2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课题2 化学方程式(第3课时)课件(共24张PPT)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课题 2 化学方程式(第 3 课时)
反应物用量
过多
过少
产量不足……
浪费
  交流分享
  回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学生实验,你完成得顺利吗?
知识回顾
投料问题
  学习任务 1
  探寻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关系
  问题:制取 2 瓶氧气(约为 0.64 g),至少应放入的高锰酸钾的质
量是多少?
知识回顾
  问题:制取 2 瓶氧气(约为 0.64 g),至少应放入的高锰酸钾的质
量是多少?
2KMnO4 K2MnO4+MnO2+O2↑

元素的
质量守恒
m(氧气)=m(氧元素)
m(高锰酸钾)×氧元素的质量分数=m(氧元素)
未全部转化为氧气
m(高锰酸钾)=m(锰酸钾)+m(二氧化锰)+m(氧气)
物质总
质量守恒
转化关系中的其他物质
知识回顾
知识回顾
  问题:制取 2 瓶氧气(约为 0.64 g),至少应放入的高锰酸钾的质
量是多少?


质量
守恒
2KMnO4 K2MnO4+MnO2+O2↑



物质转
化关系
元素的
质量守恒
m(氧气)=m(氧元素)
m(高锰酸钾)×氧元素的质量分数=m(氧元素)
未全部转化为氧气
m(高锰酸钾)=m(锰酸钾)+m(二氧化锰)+m(氧气)
物质总
质量守恒
转化关系中的其他物质
新课导入
体现
描述
表示
化学方程式
定性
定量
质量守恒
物质转化关系
化学反应
比例关系
新知探究
  资料 1
  在石灰石(CaCO3)煅烧前后分别称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部分实验数据如下∶
CaCO3 CO2↑+CaO
高温
第一组 100 g 44 g
第二组 200 g 88 g
第三组 300 g 132 g
  学习任务 2
  阅读资料,了解科学家的探索
  问题:在化学反应中,物质间有什么质量关系?
  学习任务 2
  阅读资料,了解科学家的探索
  问题:在化学反应中,物质间有什么质量关系?
新知探究
  资料 2
  18 世纪,拉瓦锡用精确的定量实验研究
了氧化汞分解反应中各物质质量的变化。他
发现,每分解 45 份质量的氧化汞,恰好生成
41.5 份质量的汞和 3.5 份质量的氧气。
2HgO O2↑+2Hg

归纳总结
  化学反应中的各物质质量间存在比例关系
  资料 1:每 100 份质量的石灰石在充分煅烧后,总是生成 44 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资料 2:拉瓦锡发现,每分解 45 份质量的氧化汞,恰好生成 41.5 份质量的汞和 3.5 份质量的氧气。
  学习任务 3
  分析实验数据,体会化学反应中各物质间质量关系
  问题 1:电解水反应中,各物质质量间是否也存在比例关系?
新知探究


6.3
13.0
第 1 组


7.4
15.2
第 2 组


8.2
16.8
第 3 组
H2(负极) O2(正极)
第 1 组 13.0×10-3 L 6.3×10-3 L
第 2 组 15.2×10-3 L 7.4×10-3 L
第 3 组 16.8×10-3 L 8.2×10-3 L
m=ρV
常温常压下 
H2 的密度为 0.082 g/L
O2 的密度为 1.309 g/L
  H2的质量=H2的密度×H2的体积=0.082 g/L×13.0×10-3 L=1.066×10-3 g
  O2的质量=O2的密度×O2的体积=1.309 g/L×6.3×10-3 L=8.247×10-3 g
  H2O的质量=O2的质量+H2的质量=9.313×10-3 g
  问题 2:如何计算参加反应的水和生成氢气、氧气的质量?
新知探究
参加反应的水的质量/10-3 g H2 的质量/ 10-3 g O2 的质量/ 10-3 g 质量比
第 1 组 9.313 1.066 8.247
第 2 组 10.933 1.246 9.687
第 3 组 12.108 1.378 10.73
8.77∶1∶7.77
8.79∶1∶7.79
8.74∶1∶7.74
1
  问题 2:如何计算参加反应的水和生成氢气、氧气的质量?
新知探究
  问题 3:电解水反应中,各物质质量间是否也存在比例关系?
新知探究
参加反应的水的质量/10-3 g H2 的质量/ 10-3 g O2 的质量/ 10-3 g 质量比
第 1 组 9.313 1.066 8.247
第 2 组 10.933 1.246 9.687
第 3 组 12.108 1.378 10.73
8.77∶1∶7.77
8.79∶1∶7.79
8.74∶1∶7.74
  参加反应的水与生成的氢气、氧气的质量存在固定比例关系,约为
9∶1∶8。
活动2
化学方程式
分子 实际质量
H2 0.332×10-23 g
O2 5.32×10-23 g
H2O 2.992×10-23 g
新知探究
  学习任务 4
  分析化学反应中各物质间存在固定比例关系的原因
  问题:为什么参加反应的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约为 9∶1∶8?
通电
2H2O 2H2↑+O2↑
相对原子质量
H 1 O 16
微观示意图
微观实际质量比 2×2.992×10-23 g ∶ 2×0.332×10-23 g ∶ 1×5.32×10-23 g
相对质量比 2×(1×2+16) ∶ 2×(1×2) ∶ 1×(16×2)
质量最简比 9 ∶ 1 ∶ 8
宏观物质实际质量比 2n×(1×2 + 16) ∶ 2n×(1×2) ∶ n×(16×2)
新知探究
化学方程式
通电
2H2O 2H2↑+O2↑
相对原子质量
H 1 O 16
微观示意图
简洁
m(水)∶m(氧气)=9∶8
  学习任务 5
  应用质量比,解决实际定量问题
  问题 1:若电解水反应生成 0.64 g 氧气,则反应中消耗水的质量是多少?
新知探究
质量
守恒
m(水)×氧元素的质量分数=m(氧元素)
m(水)× ×100%=0.64 g
全部转化
为氧气


2H2O 2H2↑+O2↑
通电
物质转
化关系


9 ∶ 1 ∶ 8
比例
关系


m(水)∶0.64 g=9∶8
=m(氧气)
相对原子质量
H 1 O 16
  问题 1:若电解水反应生成 0.64 g 氧气,则反应中消耗水的质量是多少?
0.64 g
x
解:设消耗水的质量为 x。
x
0.64 g
=
8
9
x=0.72 g
答:消耗水的质量为 0.72 g。
1×(16×2)
2H2O 2H2↑+O2↑
2×(1×2+16)
写出化学方程式
化学计量数×相对分子质量
设未知数
数学计算:列比例式
简明答题
写出已知量、未知量
求解
找到所需比例关系
9
1
8
相对原子质量
H 1 O 16
新知探究
通电
学以致用
0.64 g
x
解:设高锰酸钾的质量为 x。
x
0.64 g
=
32
316
x=6.32 g
答:至少应放入高锰酸钾的质量为 6.32 g。
2KMnO4 K2MnO4+MnO2+O2↑

写出化学方程式
化学计量数×相对分子质量
设未知数
数学计算:列比例式
简明答题
写出已知量、未知量
求解
找到所需比例关系
2×(39+55+16×4) 1×(16×2)
相对原子质量
H 1 O 16
K 39 Mn 55
  问题 2:制取 2 瓶氧气(约为 0.64 g),至少应放入的高锰酸钾的质量是多少?
归纳总结
应用
依据
体现
描述
表示
化学方程式
定性
定量
质量守恒
比例关系
物质转化关系
化学反应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进行简单计算
知一
求其他
  学习任务 6
  进阶挑战
  问题:这个配方可以得到酸味的气泡水吗?
  配方:
  在洁净的塑料汽水瓶中加入约 1.5 g 小苏打,注入凉开水,再加入约 1.5 g 柠檬酸,立即旋紧瓶盖,摇匀,放入冰箱冷藏半小时。
  资料:
  反应原理:3NaHCO3+C6H8O7=C6H5O7Na3+3H2O+3CO2↑
小苏打
咸味
轻微苦涩味
柠檬酸
酸味
柠檬酸钠
清凉
咸辣味

无味
二氧化碳
无味
反应后有剩余
拓展提升
拓展提升
x
1.5 g
解:假设有 1.5 g 小苏打全部参加反应,需要
柠檬酸的质量为 x。
x=1.1 g
答:经计算判断柠檬酸有剩余,可得到微酸口味气泡水。
3NaHCO3+C6H8O7=C6H5O7Na3+3H2O+3CO2↑
写出化学方程式
设未知数
数学计算:列比例式
简明答题
写出已知量、未知量
求解
找到所需比例关系
252
192
x
1.5 g
=
252
192
1.5 g 大于 1.1 g
相对原子质量
H 1 O 16
C 12 Na 23
课堂小结
  化学变化中的定量关系
应用
依据
体现
描述
表示
化学方程式
定性
定量
比例关系
物质转化关系
化学反应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
物质之间
固定的质量比
物质
总质量守恒
元素
质量守恒
质量守恒
  1.加热 8 g 高锰酸钾,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
质量为 7.2 g。
  计算∶
  (1)生成的氧气质量是多少?
  (2)剩余固体中含有哪些物质?质量各是多少?
课后任务
  2.某同学在试管中加入 50.2 g 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和水的混合
物)和 1.0 g 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充分反应后称得试管中的剩余物质的质
量为 49.6 g。
  计算:
  (1)最多可制得氧气的质量。
  (2)50.2 g 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
课后任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